近這半年,我看了好多齣舞台劇。可是,事忙困身,好多時都趕著去,看完趕著走;頂多只能拍張「打卡」照。劇評或劇感,跟藍藍討論完,已經再沒時間好好坐下打稿。
今日看中英劇團「海倫.凱勒」,對劇的確有一定期望——對中英劇團的作品,還是存有一種特別的情意結;但近年因為當日認識的一班演員都各有發展,我工作時間的不穩定,有很多作品就是很想去看,有時也會因為撞期,或難以確定預期,只好放棄;又或許說,是只好隨緣。
這次當我見到中英劇團的《海倫.凱勒》宣傳海報一出,卻難掩期望;因為當中有好友演員鄭至芝參與,中英對這種劇的處理,也是我比較有信心的;兩者合成,我能不偏心嗎?!
可是,偏心還偏心;對於一個用作推薦一位從來沒有入過劇場看舞台劇的作品,還有一直都是從中英劇團作品為主培育長大的藍藍,笑言是我把她寵壞了,任何舞台劇,都讓她將中英的作品當水平標準來比較;在這些要求下,我對於中英做品還是有著比其他劇團作品更嚴格的期望——
這劇不單止依舊沒有讓我失望,整體評語,我只覺得需要說兩個字:「很好!」
好在哪裡?
台 景——打從一開始的佈置,精巧的傢俱;重點,不浮誇卻恰到好處。 Captain Keller 家的觀念都被呈現出來;但我會說,這些對於一個看了中英劇團作品的觀眾,並不足以取得讚賞;要特別給「讚」的是那個打水的地方——當凱倫摸 到了拉水桿,真真實實的水從那台景喉頭中流瀉出來,凱倫接觸到水,而認知了水這個名詞;也認知了每一樣東西都有它的名字——就是她發現了世界,發現了她能 透過觸感啟動她的學習,她與世界根本沒有隔閡。 水湧出來的一刻,很令人感動;拉出來的水,就像把觀眾的感情一下子也拉了出來,就是那刻,觀眾期待的結果就像那水,一如水銀瀉地。
事實上這是一齣很精彩的舞台劇!
先 不要說由鍾景輝 (King SIr) 和古天農的作品當然有質素保証,選角的合適精準,上面提到的服飾佈景的精細巧究也 是難得。對於這種19世紀歐洲古裝,在香港舞台劇我所見過的服裝中,還是以中英作品下的最為精緻。今次我的眼睛總是停留在海倫媽媽身上,還有就是海倫身上的幾套孩子裙。
可是,要特別加讚的是演員和背後,一眾為凱倫.海勒這個,既盲且聾的角色做好,賦予的一份實在的感染力量,所付出的心力。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海倫跟現實中變了小魔王般的現代孩子並無異樣;原是溺愛而反變害了孩子的家長,非常老師卻遇四方阻力——形成三方的角力場面,這投射得準確有力。
誠意推薦給——有興趣探討野蠻孩子如何被產生,以及不想自己變成怪獸家長的各位!
題外話,氣球老師Jeff並沒有接觸舞台的經驗,卻因為工作及創作,對劇場的興趣被觸動了。這日踫巧遇上 Gigi;我向Jeff提到Gigi與中英這個合作讓我很是期待。他希望跟我同去欣賞,這日更準備一個氣球雕塑去為Gigi打氣。
當我見到Jeff這個氣球雕塑,覺得他正好為這劇捉神時,我只有一個很特別預感,卻又說不出所以然。直至到劇中一場:海倫.凱勒在發脾氣,把老師安妮.蘇利雲的墨水都推倒,墨水灑進了安妮寫給恩師的信紙一幕時;Jeff和藍藍都同時把手肘左右撞來。
是的!就是它了!
猜猜為什麼 GiGi 在見到這雕塑時會豎起尾指呢?
GiGi 是以盲人手語的「i」去表現,因為在劇中,這位老師不懼艱難,堅持讓凱倫海勒突破語言學習的第一個障礙,就從讓原先因為又聾又盲的凱倫由認識觸摸的每件東西都有一個名字開始。
這件作品,提省了我們該深思,墨水對我們健視與視障在語言學習上的另一重意義。
將這送給在劇中擔演B組演員的海倫. 凱勒一生中不可或缺的啟蒙老師安妮. 蘇利雲的鄭至芝Gigi,以及中英一班台前幕後人員;感謝有緣欣賞這麼一齣有 “心到” 與” 深度” 的舞台劇。
希望繼續加油,繼續 Good 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