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遊星加坡,是十多年前的事;帶著四歲的藍藍,只在助手那裡留下我住宿的酒店聯絡;當時渡假中拒絕公司聯絡還是算很正常事。
現在每個人放假好像比從前輕易,老闆很可能只在簽批假紙時,丟一句:「保持在線!」即是說,你人可以放假不在港,但任何時候公司只要誰有需要可隨時找到你!
甚至有朋友跟我說:「現在都市人玩法就是;你人是不是在放假中,沒人關心的。但全家大小每人一台手機都不能有一刻不在線的就是!」然後搬出一大堆「人人在線」的好處;例如:走失了大隊、代買手信時確認、保持行蹤機密(不想某些人知道自己在渡假中)、找餐廳名勝資料、還有網上遊戲要保持接受團隊號召入伍……
好吧!好吧!這又回到現代人不得片刻離開互聯網生活了,好吧!
也許,已有說,這還不容易嗎?用塊被稱為「科技肥皂」的無線路由器,不就一次過解決了一家三口都在線了嗎?
一般外遊,租用科技肥皂的費用自然比較貴;從前是一張 sim 就可以,只在數據使用量作準;這時候使用肥皂一併供應數台的玩法自然最抵。
不過你夠醒,電訊商自然不會夠笨;現時所有亞洲大城市,把租用肥皂列為商務用家,服務計劃基本收費已經比較高,肥皂本身也可能需要獨立租用費,而且計劃中的數據量也不會無限地讓你使用,是按使用量遞層加推高昂收費。
退而求其次,用當中一台最常在線的手機,使用當地最普通的sim,有需要時以 hotspot 熱點分享給同行家人作短暫使用,如收發電郵,答覆短訊之類,這樣又行不行?
行!這就是我和女兒外遊最常使用方法。
出發到星加坡前,已經問過移居當地多年的好友;機場有沒有旅客專用電話/數據卡。她提議儘量不要選 Singtel 以外的,數據接收比較慢,有小額價值的top-up卡,但一般機場商店作詐,故意不賣小額價值的。
抵達機場一問,Singtel 根本沒有旅客使用的短期專用卡,他們賣的是預繳號碼卡,沒錯是具有當地電話號碼,但最平宜的都要S$27.90,只有100分鐘致電分鐘,數據只得100MB,top-up最小額要S$8;而且,要做到數據分享的話,還要附加S$10.7/500MB。對於只不過訪遊幾天的旅客,根本是沒有必要付那墊底消費。
反而機場銀行兌換店的職員,用廣東話向大塊推介 Starhub 5天任用數據卡,只有在線數據,不設語音;只收S$18。
好了!得決定我們當中哪一台手機使用。
我家暫時還可以將這「在線」作為緊急與家裡連絡、當地連絡如致電酒店或餐廳訂檯、Google 找路等使用。不常在線模式——大塊可以,藍藍也可以;就只有我必須保持 online standby,方便工作夥伴遙距呼喚。
於是,順理成章,我成為三個之中的「連線點代理人」。
一家三口去渡假玩樂幾天,真的有必要每人都各自常在線嗎,眼睛盯在手機上看,跟線上遊戲夥伴共同進退去殺敵嗎?我家藍藍倒是嚴禁我和大塊爸爸在吃飯時對著手機。
大塊工作如果有緊急聯絡,藍藍跟同學晚上閒聊幾句;用這卡分享,或用酒店WiFi 也可以啊!
誰料想到,星加坡的電訊商和酒店,對數據分享還真夠吝嗇,輜珠必算!
首先這S$18的無限數據只能在於一台裝置上使用,不能使用熱點數據分享。然後入住的酒店 V-Hotel Lavender 所提供的WiFi 服務是收費的,收費是每部裝置S$10/日。
說回來,作為旅客用這種短期預繳計劃,Starhub 的流動數據表現也不算差;起碼相對台灣的略快一點;4G看Facebook更新,和上載即拍圖片,雖沒香港的快,但落差可能只有一直使用最型號智慧型手機並天天頻繁瀏覽及上下載的人,才能發現出來。
簡單結論,如果一家大小去星加坡玩樂放輕鬆,這個方法應該是最化算了:
選用一台小板腦作為大家共用連絡站,買一張 Starhub 5天任用數據卡;大家在需要時共享使用。小貼士,在這之前,不妨先問問有沒有朋友剛去完星加坡,手上有這麼一張卡,在有效期內可可以 top-up 增值 1 / 3 / 7 / 30 / 60 天的用量。
附帶一個額外小貼士:如果像我家藍藍要孵在藝術館和博物館的;一般這些場地暢快的WiFi 可供免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