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過年,有趣好玩的事情真的很多。
單單是一個全盒,就可以變化出無窮創意,內裡含意花款「多籮籮」,趣味盎然!
小孩年代,對全盒又愛又恨。
媽媽有一個粉紅色玻璃的全盒,是那種六十年代厚重玻璃製品;就是當年大排檔最著名的絲襪奶茶所用標準杯子的那種厚厚玻璃。
全盒大約有12吋直徑,上一個同料子的玻璃蓋子,合起來,淨重就有五、六磅。 當媽媽叫我拿全盒向長輩拜年,我就兩手震著地捧著那個全盒,迎著長輩走去,一雙手又騰不出來打蓋子打開,又怕一個不小心,就整個全盒打翻在地,這樣子,就乖乖不得了!新年流流打破全盒,不是叫作「打破傳統」,不讓媽打一頓好才怪。
媽總不明白我那不情不願,抖著兩隻小手亦步亦趨去跟長輩拜年,眼裡專注怕什麼絆了腳,手要定著不要一個不留神就把東西摔下來,還要腦袋瓜去想什麼吉利句子,長輩給我利是,也沒法伸手去接,這樣的情況,又怎會見到小蛋臉有笑容,當然好緊張地,硬繃繃地完成這個「壯舉」。 不過,奉上全盒後接過利是,始終是孩子最快樂的一刻。
去長輩家拜年,眼裡的全盒又是另一番光景。
最愛舅婆的五褔,是些油炸瓜物,不懂分什麼是什麼,就只知鹹鹹的、脆脆的,有五樣不同的混在一起。
還有最愛油角,要個子小小的,內餡卻要豐富的,圓漲漲地。
記得從前爸媽在新年前,一定在大廳裡地上鋪排好所有包油角的材料工具,本來應該是一家人親子遊戲,可是,媽媽那個時候並不懂將這個一年一度的家庭遊戲視為玩意,這是一個重大而神聖的任務,我只能眼巴巴的看著爸爸用個玻璃瓶來壓粉,媽忙包餡料。 的確,媽媽的手藝很高,把每一隻油角的扭邊都做得整齊美麗,漲漲豐滿;我試過求媽讓我嘗試包,終於學不成扭花邊,卻淘氣要造小麻菇、小人、金字塔什麼的;媽還是在旁不停罵我不認真。 到廚房裡看下油鍋,是不許說話的;問過很多次為什麼,媽總是向我瞪眼禁話。
後來長大了,媽再不做油角時又問過,才知原來說是傳統:「開口說話,油角就開口啦,就不能完成」的意思。荒謬嗎?有時傳統傳了下來,就只剩下一笑。
總記得全盒裡一定有糖冬瓜、糖蓮子、糖蓮藕什麼的,那些總搞得其他包著美美糖果紙的都是一身甜黏黏的,讓我不能把糖紙偷偷收藏;所以小時候最怕它們,又不是好吃。不過,現在好多年的全盒都不見了它們蹤影,卻又來懷念。
那個年代,放全盒裡最受歡迎的,莫過於「花街巧克力」。呵呵,年輕一輩大抵都不曉得這盒花街巧克力可以有多大魅力,以最願意收到的禮物榜排列,就跟八十年代的金莎巧克力,都是永遠高崌榜首地位。其實花街巧克力最吸引人的不單是一盒有很多不同組合的口味,還最重要是那彩色銀錫紙包裝層外還有彩色透明玻璃紙,那些只有在中秋節時才會買來做花燈用。小小片的彩色錫紙和彩色透明玻璃紙,在當時孩子生活裡,都不是常見到得到的東西,這樣美美的紙張,就成為孩子珍貴的收藏。
媽媽那個粉紅玻璃的全盒,裡面放的花花碌碌彩色糖果;就像育嬰房外,正隔著玻璃窗內望,看那些紅著小粉臉在睡覺的小嬰一樣可愛;讓你看上一眼,就有把他們接過來放到臉龐來親一樣的感覺。 前些年,媽嫌它老古董,說丟了換一個新的,我捨不得,變成了我的珍藏。
現在,我每年承襲著這個傳統,把糖果放在裡面,讓每個新年,重溫著兒時的快樂時光。
原文記於:別緻BEE | 17/01/06
小時候, 我家放的全盒是發達糖、糖冬瓜、糖蓮子、糖蓮藕及金幣朱古力! |
不是, 比手指細、短, 有時是有顏色的, 上面有糖。 |
你婆婆對你一定好過對你媽咪, 哈哈。 |
我包湯圓時也喜歡,做古靈精怪。 認真時,婆婆對我「讚不停口」 |
引用通告: 英倫遊:穿越三代的琉璃餐具 | 別緻 B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