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 Keo 的認識很轉折,是原先我邀請他一位客戶藝術家 Mr Clement為我接受訪問,Mr Clement說他在法國做展正忙,不如先訪 Keo,他的作品比較有趣。
正巧遇有客戶想找人設計產品代言有趣味的 Designer Toys;我找Keo幫忙;但最後客戶那邊的發展辦不成,未果。
問:早前你說去台灣辦展覽,好能回來在【別緻話訪】跟大家分享這裡邊趣事;那展辦得怎樣?
答:不算好運,正遇上台灣五十年大颱風,原本四天的展覽,我們都被濟留在酒店二天半,最後所有媒體訪問、訪客都擠在那最後一天半,應付不了,大家太急也太辛苦了;不過反應也很熱情,令我們振奮。
問:把辦公室狠狠的整頓過,騰出這麼大的一片空間,是有什麼打算嗎?
答:與其在港難找合適的展場,場租也太貴,倒不如把這自己辦公室重組空間,把這裡變展覽室,無定期邀請目標參觀者來欣賞作品就是了。其實,我們現處這幢工廠大廈,你別看它舊得這樣子,內藏好多電影工作室、道具模型製作室、玩具模型創作公司…等等。前幾天,好友的女兒正巧去樓上一個排練室排舞,順道來探探我,就說女兒剛才就在樓上跟 Harry 哥哥在排練一齣舞台音樂劇。
問:Keo,你是什麼年紀開始愛上這些雕塑的嗎?最初都玩玩陶黏土這樣的嗎?
答:無錯,很小就開始喜歡雕塑這東西,不過主要是從中學階段的啟發。我的人生重變得要從中學開始說起。我在港唸書時代一切還很模糊,還得要謝謝大姐姐提議我不如去英國唸書,我當時只覺得哇!正好!年青人只管往外闖什麼都不理,那學校離倫敦市郊得駕車三小時,是個相當落後的小鎮。媽媽偷偷跟我說:「你老爸為你去英國哭了。」大哥們出去唸書都沒流過淚,幹麼我出去就要哭?老人家的心思和感應,我們太年青都不懂。
問:最小的兒子是最心疼的吧。
答:當時他也沒說清楚,我當然只顧著一心可以衝出去展開我的新世界啊。卻一年後,當我開始適應了彼邦生活,放假回家了,又高高興興回英國去,才一週過去,家裡就來電話,說爸去世了。我拿著電話不懂說話;那晚躲起來一直哭,淚都濕了一條大浴巾;覺得好歉疚,好傷痛,所有感情在那時崩潰開來,不可抑制。整所學校的人找不到我,急死了,驚動警方;鬧了場不小的事情。但次日,校長太太親自駕車送我去機場安排回港,安慰著我;可惜當時我根本沒辦法表達,憋著一句話也沒說。
問:那最終還是回到這學校,還是轉了另一家繼續學業?
答:本來家裡再沒辦法讓我回到英國的學校去;樹倒猢猻散,爸爸的生意變得七零八落,家裡原來一直沒有人懂得在適當時候學習把生意好好接上;家裡原本都同意了我回到香港繼續唸中學就好。很感激英國的學校,他們的確給予了我最大額外仁慈和通融;他們讓我以十份一的學費繼續學業,又為我找一些好心家庭小工湊生活費;那還不是什麼低下難為的工作,只不過跟著另外兩個當地少年在清早派報紙牛奶,清晨早起踏單車,我不覺得苦,相反,我覺得是一件樂事。為了不再讓家裡為我生活憂心,就像所有學生,在餐館裡工作,批馬鈴薯皮自是一定,我什麼也做,洗碗碟、捧餐、清潔……慶幸遇上另一個貴人,他教會我每日在開店前要讀完最少一份報紙,那是所有客人的共同話題;捧餐不只要技術,也要跟人家溝通;是我學社交的第一門。那裡錢賺得很辛苦,但餐館上上下下都喜歡我,我也樂於每一個流程上學習;我覺得流程這回事,就是管理,也是我們諗設計最困難領會的;是一種對客戶要求、對設計產品要求的了解,和整合。而且,最大的受惠是資源管理。從此,我學會了量入為出,對手上賺的每一分錢都懂得分配,會分析好才決定用在哪裡,因為在未發薪金前,隨時是有可能連一包餅乾都買不到,是確實會餓死異鄉的。
問:那這些修習,結果又怎麼用回到你的專業上?
答:一股狠勁吧,又或者大家都見到我的勤奮;當我在大學修 Product Design 與 Graphic Design,我決定把兩者合成一起同步,那其實被校方要求得更高,是很困纏的課業。Product Design 講求工學,跟 Graphic Design 的平面美學其實大相徑庭,但從學校對我的推薦,我覺得自己的確很幸運。
問:是怎樣一回事?校方把你推薦到哪裡?
答:這是我展開我職業時代第一關卡,那年我才十九歲,學校把我推薦給一家公司設計網站,然後又推薦我給維珍航空,在那裡我學懂團隊工作,以及一整團隊工作的力量;我也為了好想在團隊得到賞識,加倍賣力,人家想我設計一套在網站用的按鈕,我卻設計了五十套,結果管理層自此把這些列到公司資源館當作集團常用。能夠在這樣的集團裡受訓,是我幸運,他們對創意很尊崇,也不管我只不過是個黃毛小子,我的提議,他們都認真地討論可行性,會接納會執行,那胸懷是我們香港企業該好好學習的。
問:好啦,我們要回到香港,這裡你的工作室。為什麼你對這些模型雕塑那麼入迷?你在業務中擔當什麼角色?
答:從英國中學時期開始全修 Art & Design, 當中3D設計比較出色, 所以放較多時間在雕塑創作, 我回港後也曾經做過不同的崗位,最後發覺不如自己創業吧,自己成立生產線, 再同朋友創作搪膠家品發售海外等地,由於搪膠用於 Designer Toys 為多, 所以自己同時幫好多設計師出 Designer toys, 因為要求高和數量小,很多製作公司和生產廠都不太樂於接單, 加上自己對立體創作認識, 所以就幫大部份本地設計師製作怹們的立體作品, 從玩具到藝術雕塑~ 我擔當的角色有幾種: 1)代客戶解決立體創作, 因好多都只懂得平面正面, 但不知道側面和後面, 原創者就交由我幫助設計, 2)從一張草圖到成品,3) 市場和藝術角度建議 ,所以我視乎客戶要求情況而定.
問:這些都是手藝,雕塑玩具製作應該也分為很多不同類型吧?
答:是,你現在所見的有比較 realistic 真實性強的模型人型,玩具中,這好多時都被列入收藏,一個軍人、時代人物,他們被塑成不同形像,由頭臉、表情、肌肉形態、到衣著配備;都是收藏家很注重的小節。
問:但我見你還有很多其他比較是潮流、童趣設計等等;你替客戶創作和製作其實莊諧兩方都兼備。
答:設計師和製作人都是要幫客戶解決問題,所以什麼類型都要識,客戶層先可以大。
問:就像這個 Molly 嗎?但為什麼是黑色的?是因為原稿嗎?但這大小又不像吧!
答:這個本來是放在展覽中,你知道Molly本來是色彩豐富的形像,在展後,原創設計師 Kenny Wong 把其中一個展品送我留念。我就問準他把 Molly 重新掃成全黑色;妳看我這裡喜歡把一些次展品都掃了黑色,因為我的工作對色彩要有很高靈敏度,過量的彩色會影響我對平面設計的靈敏度。
問:就如展場中的冰櫃吧?
答:(打個哈哈)是,讓你發現了。
問: 我對這類雕塑認識不深,但在一般黏土、陶泥製作中,學員都會因為搓捏技術不好,而浪費很多原材料,你這種油泥會不會也這樣?
答:不會,油泥只會對新手在上手時花上較長時間,因為溫度和水的控制很難,油泥變換軟硬度很快,但可以雕塑很細微的所以很適合做初模、製模,或高度真實的人像等等,所以也最合適與動畫電影合作。但也因為一小丁點的搓捏不對,得要重新再做。不過,油黏土始終可用熱風重新回到原狀;油泥的控制不算最難,是雕塑師對那形像的小節捕捉塑形才是最難。
問:家人對你在這行業發展應該感到很驕傲吧?
答:嗯;剛回港不久,我想過在家居設計品中打出一個品牌,從廚浴的小東西開始吧。就問媽媽,爸爸那內地廠房可否給我一小個空間,放台機械試做一個產品生產線。花了兩千塊買來一台搪膠機,卻花了很長時間都沒辦法拿到營業登記。最後媽替我找了親戚花了多重關係辦到了,卻在一席菜中被奚落;媽為我不值,覺得我受了委屈, 叫我放棄啦不要做吧。我卻跟她說:「這在我之前的人生早經歷無數,甚至比這更狠,這不算什麼的,別擔心!」其實最難過是讓媽媽見到。這之後,小小一台機,不單為我帶來很穩定的生產線,還很快就擴充到一百工人的廠房。送你這些當個小紀念品 (是個以英國禦林軍形態設計的洗紅酒杯專用刷子)。
問:還沒說到你的創作品牌,重點耶!是如何有 Lazy Burger 這念頭?
答:這是跟一個朋友有共同理念而組成的二人創作組合 , 我們想表達一種生活態度,Lazy 一下,be crazy一下;是我們現在生活裡好需要的平衡。你看到他鼻管裡噴出一個氣,那是我們在城市中的忙與盲,而形成一個嘆;這嘆可能是一種情感釋放、一刻感覺、一份優閒等等。
問:為什麼一個 Designer Figure 的產品包裝上,又跟上一張音樂 CD?
答:你看到的 lazy burger 是黑的來配不同顏色,是我們在展會專程推出的特別版,找來音樂人朋友 INK 為我們創作並灌錄了六首歌,是因為我們覺得音樂就是表現生活態度的一種媒介。你看我們的CD套,包裝盒;甚至CD套上面的熱粉燙字;每一部份都是我跟合伙人親手逐一件一件製作的,很辛苦,但也帶來很大的成功感與樂趣;這就是我們想表達的一種態度。
訪問就在大家肚子咚咚響著之下完結,我帶著那些七彩繽紛的「御林軍」離開他的工作室。對這個本來只是新交的朋友的認識,彷彿一下子進展了很多。 Keo 並不藝術家,也不商家,他很有自己的創性,怪不得 Mr Clement 和很多跟他接觸過的人都對他愛護有加,力為他推薦。
注:此文原先 2013年8月,於http://www.berspective.com 揭載,但2015年1月1日起,由於 Berspective 改版,別緻話訪停載 ;原文重記於這裡作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