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緻 BEE (神戶寶莉阿姨)

追求每天生活中一點別緻


發表留言

尷尬

記得小學時,老師出過這樣一篇作文題目——

「記一件讓你很尷尬的事」

我的文章得相當高分數(注:我唸書時幾乎所有作文得分都是班裡前茅),但這篇之所以印象很深,是因為;首先,那時我並沒有尷尬的經驗,其次,這文被老師評為:「一看就知妳是作文,這尷尬場面根本不是妳這個年齡會發生的。」

我的確是「作」文,因為沒有實質尷尬經驗;只好在看過的電視劇裡搜一些類似的畫面,加以創作。

大概內容是說,媽媽帶我去高級餐廳吃烤雞,我不懂使用刀叉,烤雞飛到鄰桌的女仕裙子上;我覺得好尷尬。

好吧!現在已進入中年,現實中出現尷尬場面當然不少;不過,今日不是想重新撰這些事的一記。

故事是說,一個初入茅蘆在餅店裡工作的店務員,在櫃檯前為一個來買新鮮麵包的老伯在包裝麵包時,老伯張開口說話,有一小塊白色的不知名東西由他嘴裡跳出來,掉落在櫃檯一角,剛好滑入了一疊包裝袋側小縫。

伯伯若無其事,更可能根本沒留意有東西掉出來。店員一刻間不能肯定那白色一小塊東西是什麼,但直覺告訴她那是一顆牙齒。

這女生後來在說這事時,問朋友們:「如果是妳,妳會怎麼做?」

「當然當作不知道啦!噁心的。」「告訴老伯他掉了牙出來,那麼還得替老伯翻開桌面的東西,找他牙齒麼?那太不衛生耶!」「叫店長來處理呀!」

既然朋友們都這麼反應,我們就先插一段這事後,同店的同事們怎麼笑話這女生。

她們把事件反覆演繹:「老伯,你掉牙啦!」來諷諷小女生。

女生當然沒這樣說,猶疑半響後,鼓一鼓勇氣:「伯伯,你好像掉了點東西出來。」翻開那疊膠袋,見原來是一顆口香糖,暗鬆了一口氣;伯伯賠笑著耍手,連聲笑嘻嘻的:「不要了,不好意思!」

尷尬——

是的,人生很多場面就是出面尷尬,甚至預想被笑話的;但是否就因為可能被笑話,恥於面對,怕尷尬,就不做?如果老伯掉的真的是一顆牙齒,不提老伯,由得他離開,那牙又怎麼處理?

「丟了它呀。」店裡有人這樣跟女生說。「對呀,那麼噁心的,難道還要留著在店麼?」有人和應。

我認為不!一個人沒意識下掉的東西,代表那東西可能對他仍存價值。

「千萬不要以自己眼光去評估那東西是否有價值,那價值不同標價,某件東西對於某個人有特殊價值,那管在其他人眼中只是張廢紙。」這是我唸酒店管理時房務守則。

那位老伯掉出來的如果是顆牙,當然是具有價值的東西,請老伯拿回是絕對應該的事。掉出來的是顆糖,那也應該請老伯自行知道或處理,這是一種不言的警示:「下次請管好嘴巴裡的口香糖。」下次掉落的可能是未賣的新鮮麵包,那是不衛生的。

尷尬的,應該是老伯;整件事中,看不到女生或店方有何尷尬之處。可是,年青的女生們,一股腦兒把事情變笑話,認為開口提示就是尷尬,而且,同樣事情發生,一定不會這樣做。

是與非,竟然在這種本來算應份的事上,竟出了個意想不到的岔口——觀乎今時今日年青人們凡事以「尷尬呀!」就採用避之則吉的反應;問題出了在哪裡?

th.jpg


發表留言

Changing Partners

某日,我同藍藍提起現時大學新聞裡不少的,涉及桃色事件,甚至學生宿舍裡淫風亂盪的不道德風氣;實在叫作為父母的好心煩意亂。

話說某年,她爸的工作,處理兩個來自星洲作交流研究的大學生所運來隨身的物品,拆開統統是色情影碟,色情刊物書本;泛濫程度連結婚十多載,家有妻女的大塊都不禁有點面紅。

兩個星洲大學生是對情侶,反毫無愧意,還大刺刺的在跟大塊討論;一把塞他幾片光碟當贈禮!有次他處理的是把在某港大學的教授宿舍的東西入包裝寄運清關文件,車轉校園一辟靜轉角,見一對年青學生在激吻狂撫,幾乎等同真人表演。

年輕情狂,相情相悅,激情處難免;只是香港校園能有多大,那裡有多蔽掩?都過份猖狂了吧!

我常跟藍藍討論的,反而不是這些被喻為有法定成年身份的大學生;他們顧不顧念羞恥,當眾表演,我且無從說評。 我只想女兒明白,近年不斷有少女當上媽媽,糊里糊塗地生產;又或糊里糊塗得連誰個經手人不知道;又或糊里糊塗到滿屋孩子但每個爸爸出處不同;又或糊里糊塗地以為把初生嬰孩包片毛巾塞入個袋便攜出街,就像帶個玩具上街一樣;又糊里糊塗認為生出來有徒具勇氣就能做個好媽媽……諸事種種,現代年青人對愛和性的無知,著實太過叫人驚訝得合不上嘴巴。

歸根究底,都是都市性的開放,孩子們的越加早熟,電視、電影、漫畫等等等等的不斷誇張渲染下的「成果」。 有了知性教育,他們不再擔心親了嘴巴,會在腋下生出一個嬰兒。 他們也不再擔心被父母發現了戀愛甚至初嚐了禁果後會給父母痛打趕逐出家門。 他們也不再擔心「中學生應否談戀愛」會被設定為辯論的題目,因為今時今日要辯論的可能要變成「中學生應否在進行性行為時要堅持戴上避孕套」,或是「中學生應否在墮入戀愛及失戀時向家長匯報並去醫生處進行驗孕」。

年青人變得不再忌憚,相反家長不能從善如流就是落後,沒有EQ。

愛情的咒語在女生們間閃著魔幻星爍,性趣的好奇也在男生的思維中如蠱咒的寄生蟲不斷繁殖吞滅了思考。 孩子,你願意明知結果還在當中沉迷嗎?

女同學忙於埋頭在那些愛愛愛愛的小說裡,藍藍評為:「很無聊,內容很空洞,文詞也不見如何引人,整天不是說那個男子如何迷人,女主角如何地漂亮出塵;統統都悶出鳥,我看不到幾篇直打呵欠。」當然如果一個中一生旅程中被衛斯理的科幻推理系列迷倒,誰還有愛愛愛愛的興致。

「男同學都像色狼,由早到晚不是借意去翻女生書包搜出那小包衛生墊,就是在說這個胸大那個沒發育;什麼日本AV女優……無聊透頂!」她又說。

我為藍藍有這麼一班同學覺得可惜,不過也為這班同學有一位這樣看來相當無趣的藍藍同學覺得可惜;我深信我女兒大抵會不時為他們送上一個「你們真無聊」的黑臉。

「之前坐在我前面的男生叫他旁邊的女生為前度女友,他前面的女生是現度女友,左邊一個女生是前前度女友;但跟他死黨跟他的『女友們』都有crossover 呢;想想都噁心。」

「女啊!這不叫 Crossover,這叫 changing partners。因為別要亂用 Crossover 令這個名詞變成噁心,我比較喜歡兩個品牌的設計師大玩慨念交流啊。」我儘在笑。

其實,心裡不知有多推崇藍藍的見解;正如早年她爸爸對我說:「我不會承諾不變心什麼的,我覺得男人口裡儘說這些很無謂;不過,我是個不愛上公廁的男人就是。」

「這是什麼意思。」那年我有點傻兮兮地。

把這個引來給女兒啟蒙:「誰去希罕一張公用的嘴巴?衿貴來自自重啊!」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此文原記:別緻BEE | 04/05/10

[1] Good!

Such conversations are interesting and enlightening!!!

What a good example as a pair of mother and daughter!!! 😉

[引用] | 作者 Frostig | 07/05/10 14:58 PM
近年藍藍已經開始話我、她爸,甚至身邊一班好友uncles & aunts 都無當佢「存在」口不擇言呀。
[引用版主回覆] | 作者 別緻BEE | 10/05/10 15:27 PM

 


發表留言

不想當16歲媽媽

最近,弟弟弟婦的漂亮小女嬰出生;家裡添了好多的歡樂話題。

看見老爸媽媽一提到孫女,就按不住甜絲絲的笑。

這個小女嬰,成為新寵兒,家旅中新星,每次出現都讓眾大人們忙著爭相抱在懷。\

嫲嫲把原來叫了十多年的「孫孫女」由藍藍身上,轉到新的小孫女去;有時忘我地喊「阿孫孫女呀,孫孫女啊……」藍藍就問:「叫我呀?」

我想起藍藍小時候,時常被她阿姨作弄——

她總是把「叫我呀?」唸成「釣我呀?」
那時,她大概兩歲吧,整天在客廳中爬沙發和蹦蹦亂跳著。

阿姨總愛有事無事都把她的名字喊一次,讓她忙著丟下手頭上的玩具也好,好不容易爬下沙發也好;跑過去阿姨那邊問:「阿姨釣我呀?」

阿姨就好笑問她:「是啊,釣妳啦,妳是不是魚呀?」

藍藍長大了,生活逐漸完全進入她個人時空中;有時候,我也想在看電視途中,喊她一下,讓她跑出來問:「媽媽,妳釣我呀?」

生活確是有點寂寥,雖然大家都問我:「妳這麼忙,也會覺寂寥嗎?」會的,雖然只偶爾那麼一瞬。

想過重新接一頭小狗回來,可是每想到大廈公契所限,上落樓都得捧著牠走出屋苑,外面可讓牠走動的空間又那麼少。再想到媽媽對小狗一發不可收拾的情緒,又想到自己不能時常在有規劃的時閒中撥出固定的給牠照料……停一停,想一想;就是了!

新生嬰兒近年彷彿忽然頻繁地發生在身邊,公司裡接連收到同事懷孕的消息。

就連老好友終於找到他人生,說要以最快速度把以往落後太多的人生路程追上;結了婚有了孩子,我在醫院看了他的小男嬰,回到家忽然鬧生育情緒。 問大塊:「如果我現在懷第二胎,會不會有點危險呢?」甲狀腺手術完成,免了當年因之而來的危險,這一役是不是值得呢——我忽然很認真地去思考。

「別鬧吧!妳老啦!」大塊的答案。

「別鬧啦 ,我不要讓人家誤會我是16歲媽媽啊!」藍藍嚷著。

想起當年16歲,住在同一層樓一戶鄰居的少女,15歲跟男友弄了個未婚懷孕;我跟兩個好友私下討論,好友A說:「我家鄉風俗,這歲數不算稀奇;別忘了我媽也是十六歲時誕下我。」

我和好友M說:「說是這麼說,但妳媽當時在鄉下,是循合法途徑結合生兒育女,是當地文化使然。但像我們現代,實在無法想像我現在這個身體、這個年齡、這個智商,如何生育教育一個幼嬰。」我和M妳看我,我看妳,一身校服素白,還沒有發育完成的胸部,未穩定的經期,甚至自己還沒有對自己身體有足夠的認識。想一想日後,可能會有翻天覆地的生活體驗,對自己承諾要做好的理想,還有,很多很多,希望一遊的地方,希望一試身手的事情……

重看好友A媽媽的事例;三十出頭的A媽,跟剛成長到十三歲的女兒,A妹,頻繁地出現極大衝突,整天吵鬧,結果,A妹妹整天離家出走,在我們這些熟知彼此家裡事的好友眼中,A嫲才是真正的治家媽媽,然後一家人在吵無可吵下,一怒氣把A妹送回偏遠的家鄉軟禁。

都笑唱「16十六少女會轉變…」,十六這個年紀每天都不斷在轉變,如果只因為一時浪漫玩趣,就換來一條讓自己往下的前途和生活,都珈於一個媽媽的角色中,除出養育,自己是不是也得要將前方的夢,統統丟棄呢。

人生在不同年齡適合體驗不同的角色和生活,十六歲,前途正美;就在這裡替自己加上負累,多不值得。

在熱情前,是否也應該停一停,想一想?

4


 

原文記於:別緻BEE | 07/06/11

[1]

不要說十六歲,現代的人三十歲還是大細路
看著這種人,真不知他們會如何擔起一頭家呢?!

希樹
[引用] | 作者 希樹 | 07/06/11 17:56 PM
用十六歲這個定位只不過想起那件少年事,並沒有特別意思。年輕的爸媽和孩子可以玩在一起,構圖的確漂亮,可惜現實歸現實,無論經濟、心智和育兒能力都不是像小說家筆下或虛擬世界的一樣。真實世界的問題和困難並不能說笑,那是一條生命,我時常對藍藍說,要對一個生命負責和尊重,何況那是自己的血肉產品!我同意希樹妳說,沒有足夠的心智準備就別生產好了。
[引用版主回覆] | 作者 別緻BEE | 07/06/11 18:09 PM


發表留言

女生月事教育篇

今早有篇新聞,看了後,作為一個有女兒的母親,感到很痛心。

只不過是月事初到,這麼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竟然演變成恨事。為月事壓力而輕生,究竟應該說是這孩子傻,還是怪家裡不懂對孩子的關注?

news 小六女生離奇墮斃

想起初寫 Blog 時,偶爾涉及這些話題,有Blog 友提議,我作為家有女初長成的家長,應多寫這方面的,讓更多家長能分享這些另一種看法。

那時,一口氣寫了14篇個人分享,之後畢竟在這方面不是專家,自覺不該繼續下去。

可是,今日看了這篇新聞,忽然在想,如果這家人早些有緣看過我幾篇,想法可能不一樣。這個孩子有緣知道對於同一件事,原來可以有完完全全的想法和處理,大抵也不必走那一步。

最低限度,我女兒因為在這家裡成長,變得在她的同齡中,對於處理月事的困擾不安,倒很有鎮場解困的能力。

家長們,放下那種懨惡的老舊傳統思想而致的眼神和語氣吧!當孩子們來我家,對我這個安蒂怯怯的問可否借用M巾時,我答:「啊!在浴室架子上妳們最想打開的禮物盒裡就是了,快去禮物盒找找看。」輕鬆,笑笑。女生們之後都悄悄跟藍藍說:「真的沒想到妳家裡用 Crabtree 的禮物盒來儲這樣的東西。不怕客人會打開尷尬嗎?」我們都笑:「誰會躲在浴室裡翻人家的禮物盒?還要跑出來怪人家讓他一個人在浴室裡尷尬,這不是怪自無聊了嗎?」

事情就是這樣的啦,是因為古有一些民間流傳令男女間對這樣的事生嫌,一個髒字讓多少女生誤會這是一件不對的事。

說啊,我一家三口,大塊這個爸爸固然對我的月事緊張關注,會對我這期間的情緒、行動、休息、飲食會留上神;延伸也會對女兒的月事期間留上心,知她身體反應跟我相反,會加倍留心,有時反而是我這個媽老是忘了藍藍的口戒,還是他這個爸來提我忍忍口,別讓口戒中的藍藍看著難受。

這才算得上今日好爸爸!粗壯派如大塊,也能具有這樣一面。我再勸今日的各位爸爸,別再來那套什麼髒事衰氣霉氣,這些老派又無憑據的責話,只會觸動不安的小心靈。

當爸爸只要說一句:「有月事的女孩子代表著健康反應,將來才能為我帶外孫,只要好好處理清潔,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我敢說,整頭家的女人都鬆下一口氣,然後,心裡愛你這氣慨不得了。

爸爸們,這話值不值得說!?

 

 

把舊日文集【孩子性教育】引過來,再請大家分享:

http://bgibee.mysinablog.com/index.php?op=ArticleListing&postCategoryId=51459

並挑出幾篇主要談女生月事的,列如下:

PG 女生的月事

PG 不再是髒

PG 對月事中的女人關懷

PG 沒什麼需要好奇嘛

 

 

 

 


發表留言

校服

雖然人住屯門,但自從內地購買潮瘋湧香港,加上屯門市廣場信和集團的地方管理竟帶頭在本來都不算很寬敞的主要通道中,加設「普通話專用接待處」後,一切的配套都越加倚到對內地同胞的刻意討好,而妄顧這地方本來是新界西居民的消費品精品的購物總供應中心;我們這些「原」居民,只好敬而避之,無事不登三寶殿;有事急步掠過矣。

最近走其中一主巷,一列十幾家品牌女仕內衣胸圍,藍藍笑:「這大可名為胸圍街。」妙是對面一些非內衣類都門庭若市,胸圍店冷冷清清;用老一派思想,會歸論店子設計過度開放,全玻璃無遮無掩,所有胸圍面向店外通道;雖說今時今日胸圍已非不見得光,隱敝的女仕貼身私事,胸圍的設計和款式甚至比外衣精巧時尚;可是,事實也放在眼前,這樣的展示,我不會入去,陪同我的大塊也不會進去,更不會在近距離守候(從前一些品牌專櫃在百貨公司中,他會接受,因為通常裡面有角落位置可容身不致那裡完全坦然,人人經過店外都一眼看到。踫巧有鄰里朋友見到:「嘿!真巧,你買呀?」。最糟糕是,一列排開十幾家,想避不知避去哪。)藍藍也不願入,因為全線都是超托超墊五顏六色花俏到……

「都沒白色的,學生上哪裡買?怪不得妳都說買不到可上學用。哪,妳同學們都穿這些嗎?用什麼內裙把這些色彩圖案封好蓋好在白色校裙裡呀?」我問。

「沒有的呀,有的同學還覺得很自豪把它們都透出來。穿黑的都有。結果早會訓導老師開咪公開訓話,說女同學不可在校服下穿黑色胸圍。」

這是時代開放?還是家教盪然無存?

我家教導孩子對胸圍的功能、人體功學、質料、款式的要求;相當嚴格,甚至在很多同學家庭還沒注意這事情時,我還主動提醒同學家長為少小女生打點這項。我也崇時尚,我甚至為藍藍度身自造合適內裙上學專用。

問題來了?市場只為功利,有沒有顧及少女們需要?(在外國大有少女上學專用系列尺碼整備,質料上乘。)本地父母有沒有認真把正確知識教好自己孩子?

尊重一件校服,尊重自己當日造型,切合角色表現;什麼時候該做什麼,選什麼,穿什麼?也是家教!

藍藍問:「要是連胸圍內褲都有校服商供應多好?!」

這說,大概引起很多人抨擊,選擇自由?不過當大家都嚮往外國最高級學府寄宿生的貴族式表現時,有沒有深層想想人家對校服的要求?會是透露誘人黑花邊的內衣嗎?

於是,再下去,找不出例子了,只有大家在電影中傾慕的〈Harry Potter〉魔法學院的一班學員,圍巾、外袍……統統由學校指定。

噢!那酷啊!

是嗎?!酷從何來?

HP-harry-potter-32704542-2539-2010


發表留言

父親-親

與大塊遊盪尖沙嘴,後面有一家三口;爸爸一手抱起三歲孩子,很愛惜的親了孩子面孔一下,這一秒好溫馨。下一秒,孩子大巴掌摑落爸爸面上。再下一秒,媽媽怒 罵爸爸:「你明知個仔唔鍾意你錫,你就咪搞到佢發脾啦!」不過,令我更訝然無語的是下幾秒,仔仔手起掌落,劈力拍辣左右開弓,一邊掌摑著他爸,一邊狂叫嚷 著。由天星巴士站最外處,:穿過擠擁人潮,到星光行入口,上面幾個層次的畫面,竟然都在重覆著。

這麼當一個父親?這麼一個母親?這麼的對一個孩子,來親!我們社會的未來,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