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緻 BEE (神戶寶莉阿姨)

追求每天生活中一點別緻


發表留言

按摩

前言:看見蔡瀾先生一篇《按摩癖》,我也記記我跟按摩的故事。

第一次接觸按摩,是我與大塊先生旅遊昆明(1993)。這個旅程在出發前已經鬧了個小烏龍,而且一回憶又會連上智子的相處時光;那些年,像我們這種年紀,這種凡事都問 why 的年青伙子去旅遊,每一天都有很多疑問很多趣事。

所以,還是直接由第一晚入住石林附近的賓館那兒說起吧。這家當年以本地最高級大型國賓級賓館,僅次於隔鄰假日酒店集團的外資合營酒店;但對於我們肯定更具「探奇性」與「樂趣性」的。我們在這賓館會停留三個晚上。

第一個晚上,旅行團中有三個「單位」最為活躍,在起程不久已經自行認識、交談、熟絡;有大塊在旁,我總是要順著飾演很和善很熱情很健談的太座,因為以上幾點是大塊先生的招牌式(應該很多人沒想像得到)。另一個單位是三男一女的組合,比我們年青幾歲,大學同學們畢業後聚首出遊,活潑人。另一個單位我們稱為uncle auntie 的夫婦,大約四十出頭。這棚人哪能聽聽話話到賓館吃過晚飯就入寢休息呢,有人就問導遊哪裡有夜市?

導遊其實不太敢膽過大地帶著我們亂跑,出租車停在夜市街頭,整條街只不過像榕樹頭那麼大的;可是,短短的窄窄的,也夠我們目不暇給,有木凳圍坐小圈對著台擴音器的在唱香港情歌(街頭卡拉OK)、有賣一元一大碗的米線(沒有肉,只有一些菜碎,和桌子上有一瓶榨菜類的味菜、地豆,悉隨尊便)、自然有賣遊客紀念什品的;因為完全不可能吸引五十歲以下的遊客,我們很快就直接要求找個地方夜宵(米線大家都覺得只看過就行了)。導遊把我們帶了去家酒家,導遊有點尷尬(有點裝)說這裡沒夜宵的習慣,所以酒家就是吃酒家的菜。不過與其說夜宵,不如直說像大塊先生這號男人,旅行團的晚飯,無論色香料味都根本不能滿足;這十人就索性每人點個最豪華的過橋米線,酒丸子當甜品。

吃完,叫出租車回程酒店,酒店正門外坐著一男一女身穿有點髒的白醫生袍,檔口掛著「推拿按摩」;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這種服務。導遊有說昆明有很正宗的推拿按摩,大家可試試。然後,大夥一看檔口放著張小木凳,兩位技師的模樣,開價人民幣10元全身按摩,45分鐘;大家聽完就散去了。大塊先生可能覺得口袋裡的人民幣好像沒多機會掏出來付有點不爽,就說他要試,叫我也試,我有一刻猶疑過就這樣坐在街上給人摸身,讓人家路過在看,怪不好意思。只是夫君說有他在不怕,我只好很不情願地叫那女的師傅隨意按按就好。

結果是,師傅的手一貼上來,就像會魔法的,人旅途勞累,肌肉給一推一捏都軟垮下來,還好因為坐在街頭,勉強省著個意識。完事只覺全身骨頭又酥又散,於是問兩位師傅能否上房服務。男的師傅很樂意答應,女的師傅有點猶疑,問我她可否帶著女兒一同來房間。

其實當年,我們也沒幾戒心,當然也恃著大塊高大,有恃無恐;夫婦倆只商量一下貴重物品要如何收好不要被人趁我們意識迷糊就扒走;卻還沒想到人心可以更險惡,引狼入室類的問題。

還算是走運,也許當年的昆明還是民風非常純撲,技師兩夫婦都是專業技術,只是活於那個國度,還沒有專業的包裝而已。

由昆明回程後一年,一直念念;後見有一家開在山林道,連忙上去幫襯,收費$120,只有半小時。手法也遠不及昆明的體驗,夫婦倆意猶未盡,兩個月後發現另一家開在旺角,又連忙去幫襯,這次感受更差,雖不致筋骨有受損,但硬吃肌肉痛了兩天;只好暫消了念頭。直至兩年後生下女兒坐月子後不久復工上班,彎了腰後幾近不能回直上半身,連忙跑去辦工地點附近的那山林道店趕忙求診減痛。一連兩週每個午飯都不吃,就去推拿半小時。

由那時開始,就變了骨精強,甚至我曾經有用文章去記錄我去過的大大小小按摩院。後在深圳遇上另九成視障的好手勢女醫師,差不多一年的每個週六早上,我都躺在那裡,曬著日光,讓她把我反來覆去,由也也也吃痛呼叫,到她手按上我腰我已沉沉睡去;我會稱她醫師,而不是按摩師;是她讓我學會如何分辨純正手法,也讓我享受她暖和肉厚的兩手在我身上撫平痛楚。那年,兩小時的服務收費是大約人民幣50-60元,但我以香港的收費額來付她的服務。我成為她的貴客,她沒有多話,只會在開始讓我盡快放鬆時,跟我說些話。她幾乎完全視障,每次我都得預先約好,按摩院會有人領著她來。她有把好長的頭髮,但梳得很貼服的編著一條很長的辮子。她告訴我,她是湖南人;在我接近復健完成,她說是時候要返鄉間,她一直不習慣深圳的生活,她回去可以在正式市醫院裡掛單做整脊治療師。

由於我的傷患已經完全康復,再下來的按摩,只不過是閒情享受式消費;加上深圳的按摩已經大行其道,我也樂於跟其他同遊朋友結伴去試不同的按摩場。開始成為無按不歡的,而且還帶著很多朋友享受按摩。正宗經絡療的、水療式的、美容的、泰式的、印尼的、日本的……最後,因為越遇越多根本不會推拿按摩,而只會將這類貼身服務演變成勒索小費的、色情滲入的……我逐漸放下呢份幾近是習慣的享受。

時間去到2010後,我已經極少去按摩的地方。這年,遇上盤骨傷患,偶然,會想念那位長辮子,每次都很用心為我治痛的醫師。不知道她現下生活可好?

掌握這些步驟「免花大錢上按摩店」 巧手變身「按摩專家」紓壓放鬆不求人! - 每日好文
圖片摘自網上


發表留言

四川行:香港人的一卡兩號

好不容易才順利回到成都,不是車程,不因天氣——

是因為已經足有兩天兩夜,我只能靠回到酒店裡上上線,其餘時候,沒有數據,是連手機都不能接通。檢查過很多次,數據使用量還沒到預設的頂。在微訊的 手機充值 找支援服務,一直給我回訊:「系統正忙…」

峨嵋山地域是肯定不可能找到中移動專櫃,回到成都,連忙去找,還好城市裡的中國移動客服櫃台一如便利店……

回到成都,我心才定下來,第一件事先回到工作單位報到報平安。那裡是甲級大型商場,相信附近必有中移服務站。

結果,這大型商場裡沒有,附近舊街倒是有兩處,只是都答說沒辦法看到我的帳戶,要我去大一點的服務站。

當香港的好友們知道我在國內不能連線,都替我緊張,先試我卡是否餘額用光,大家努力為我的手機號充值;結果都先後退了回去。

為了電話卡這回事,我這兩日都心神彷彿,應了那個「機不容失」現代人咒。先不理了,先去把行李在酒店安頓好。的士途經一家是整個店堂掛大招牌的中移服務中心,我在想:「這下好了。一切就會好了。」

要注一下,在內地沒有在線是相當麻煩的,首先作為一個不熟路的旅客,不要以為隨便在路上抓住路人可問路,在國內大城市裡已經很少原居的,年長的未必聽得懂我要去的地方,年輕的很多只在該城裡工作,平常他們去哪也都靠百度一下;旅客問路,他們都張著嘴半天,然後就拿出手機在劃;問路,最好只問最靠近的地鐵站,是最穩當的。

好吧,那家店堂有近70平方米的相當規模,坐著四個服務員當值的中移服務中心,終於清楚告訴我:

  1. 我的電話卡帳是屬於香港的,他們查不到卡發生了什麼故障。
  2. 我的卡看來應該是壞了,但我作為外地客(沒錯,這時,香港人算境外)是不能立即申請一張預付卡,或月費卡的。對不起,回鄉証在這裡完全沒有可為!而且,服務員將我的回鄉証反來覆去看了好幾遍,他找不到號碼處,然後說:「從來沒見過回鄉証。」

那我卡壞了,怎麼辦?接下來幾天豈不是也沒有手機可用?

中港兩號卡,在成都,只得一個地方可以查帳、發替補卡——新華公園後門電信大廈一樓。但注意辦公時間,只限週一至週五,上下段,下午段至五時,午飯休息。

由遠洋太古里打的過去都要20多分鐘!

他們辦公時我在工作,我完成工作時他們也下班;有什麼鬼用!

香港人一卡兩號,好處當然是為著可隨時隨地連著 Facebook,瀏網絕無封鎖。但不好處就是,不好像我遇上壞卡,不要企圖打算在當地可以找到幫助。

還有一提,在國內,盡可能不要連上當地的免費 WiFi 熱點。

要在國內自助旅遊,最好先在國內開設一個銀行戶口,預先存入一點錢,連上支付寶。否則,手機出事時,JCB,. MasterCard, Visa 都用不上的。

 

 


發表留言

說走就走的三劍遊:惠東雙月灣檀悅豪生

這兩三年,三劍重聚的時間多起來。

但一般都維持在週六約在一起茶聚或晚飯,又或是訂每年秋後一起出遊一週幾天。

這次,是兩位踫巧公司人事部要求清掉存假,湊巧都是同一段日子;就問我是否可以一行。只不過兩天,聽說那些中國短遊線近年辦的很熱鬧,選擇很多。說見我跟大塊去過幾次,好像都不錯。

的確,三五知己,說走就走的旅行,是現代年輕人一種時興的玩法。可是我們這種年紀,也不能真的完全說走就走。不計劃一下總就會很多重顧慮。可是一旦坐下計劃,就已經有違那種說走就走。兩天,要遠的不行,內地的,自己去,不熟的地方,不見得很安心。還是那些短途遊團最方便。

現在報團,甚至可以在 whatsapp 通知集合地點、路程及團的負責人直接回答任何疑問,便利店付款;方便得不得了。

以往三劍外遊,所有預訂都由我處理。今次在忙著氣球教學書的編整,要交M負責;雖然她有把行程及所有細節都在群組裡分享、商議。我還是在出發前先真正理解要去的地方叫惠東雙魚灣,酒店是家由泰國 Dusit Thani 集團投資發展的溫泉渡假村。

深圳灣集合。下著雨。

departure SZ可能因為這並非公眾假日,同團的大多是上了年紀的夫婦,沒太多小孩。我們這三個女人,踫巧遇上另外一小個三女組。

由深圳灣到惠東,車程要三個半小時;我們聽到已在呱呱叫:「三個半小時去到沖繩了啦。」內地團旅車團一般都不會一直在車上走足三四個小時,而必定會在中途靠停,上廁所、買飲品、午飯…從前這些都是「購買點」,現在都已經簡化了。於是,一般都是坐車個多小時小休15分鐘,或吃一頓走動一下,才繼續。

不過,到得目的地,大家還是在車裡搖得快骨頭散掉。

惠東雙月灣的大路還沒有全修好,這日暴雨、日照相間;車在走過那段200多米泥路,大車上的顛簸,也不可說不憂心的。

在路上,沿著靠海的公路上,景色是相當不錯,很多海棚、路上的農家菜館,偶爾還是能見到一些農田;在接近惠東雙月灣,路還沒完全修好。導遊為安撫大家就說這段是按摩路;不過當日暴雨過後,車在爛黃泥小路,路旁不夠一米餘寬,就是小斜坡;路也是新在山邊開出來,這整體,並不好玩。

幸好這段路只不過幾百米就過去,希望惠東省市快快修好。

抵酒店,這由泰國老牌酒店Dusit Thani 集團 所開發的,設計成南洋風味甚濃的臨海大型渡假村,的確一洗國內那些俗不可耐的瑰麗,大堂高樓底全採自然光及自然通氣流式設計,令人感覺舒適;只是內地濕度氣溫都與南洋的有所不同,那襖悶的蒸溫,效果自不能如南洋的完全相同。

酒店環境

四幢住房大樓配一幢小的辦公大樓;形成很宏偉的屏,從沙灘回望大樓,每一個設有露台的向海的房間,兩處互望也是景致。

房間相當棒;很適合夫婦情侶、帶一兩個小孩的家庭、或閨蜜渡假。房間床很大,雙床可以自行拍起來,就是房內不設加床。

每個房間的私人引溫泉水的泡浴池,望著南中國海的連海超大泳池;直仿如置身泰國、馬來西亞的渡假勝地了。

room要特別一讚是他們的空調感應系統;露台的門一旦打開,系統會自動停止。而且他們的空調夠冷,隔著大玻璃看海看星,感覺太好。

20160628_153452_副本

現時溫泉區及水療區都未完成,其中一幢樓的面向泳池,沿大樓的寬度在蓋一個超級長的水療區,單是看見那長度都讓人倒吸一口氣;雖然餐廳、食物質素、酒店優閒活動如會所裡提供的興趣學習、瑜珈…等;我覺得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但是單是那個水療與面海的獨立渡假屋,也夠讓我鐵定會再來的!

 

 

 

 

 


1 則迴響

聖誕大航假期辦的兩天台山遊—咀香園

今年聖誕,本以為沒什麼要做,答應了聖誕秀幫忙。中間間了兩天空間,就心血來潮,上網找找有什麼剛好這兩天可出發的溫泉。

上次古兜算不俗,但這種聖誕旺季,要找車不易。按大塊先生性格,就是最好跟團,什麼都不用管,上車睡,下車吃。

我不容易才找到「台山星泉酒店溫泉兩天遊」還有兩個位。連行程也不管,就只管有沒得泡溫泉;其他事懶理。藍藍一聽是這種趕鴨內地團,耍手擰頭,寧願孵在家裡都不願同行。那也好,我們開始要重新習慣一下二人世界了。

直至出發前要收拾行李,才省起還不知行程,又去問旅行社再 whatsapp 過來看。這類行程對於向來不習慣跟團的我來說,很明顯還是沒看懂裡面的購物時間;還幸好,這個團所到之處還不算太過讓我討厭,強制要到的「產品推介場」共有三處,也不算太硬銷;我們也非常慶幸團中有好幾小隊的團友姨姨們非常熱烈,把我們的配額統統達到。只第一天有三處這樣的推介場,就在我將要受不了這種「時間消磨」而黑面前完成了。

先要一讚導遊姐姐冰冰,雖然她的粵語裡太多「…呢吓」(即係呢吓,我地呢吓,下一站呢吓,就先去食杏仁餅呢吓……)可是她第一天喉痛,說本來很想跟我們說很多話,但沒辦法,要休話一天。

DSC_3785

冰冰導遊發現團友只顧著購物而跟不上隊,重又走出大路上揮著旗熾。

衷心的;她其實很盡責,跟開車師傅倆也很醒目。她沒有太過堅持師傅把車大調頭,而轉到原先預算上車的地方接我們,整條深南大道已經因為太多團要同時預備出發,而把整條路四行車線封掉兩條;大量交警督導員出動指揮交通與擠在馬路中心的旅客人潮。冰冰導遊決定把整團移船就磡去到車停那裡,然後,很快地,我們已經出發在途上了。後來她「收風」,有很多其他團因為團友遲到,加上車統統都堵在深南大路上開不出來,結果車子十時多還沒順利開動。

今次整團行程一直很順利,也真的很賴她的經驗和機智。

大航旅遊的集合隊旗由福田口岸2號閘口一直沿大樓轉彎直到5號閘門,人龍很是壯觀;這是我完全沒有預想過。

第一處「產品推介場」算是最好——咀香園;三層樓的廠房,很有誠意地安排了DIY試玩區,有銅塑、歷代餅模……等展示。工場看來很悠閒,沒什麼看頭。咀香園安排了相贈參觀者,每人品嚐一客龜苓膏,一碟迷你特別試味版的杏仁餅。他們的杏仁餅使用的其實是綠豆粉。可能近年因為商品說明條例問題,他們在包裝盒上的杏仁餅下加了括號「綠豆粉餅」。

相比起澳門大三巴下的幾家店不斷邀請遊客試食,這些「杏仁餅」都太過綠豆味道,先不知道跟澳門另一名家的杏仁餅成份有什麼分別,但明顯咀香園的杏仁餅,綠豆粉的味道遠大於杏仁香,口感也不及另一家的平滑。購物區只設收現金,包裝也不便於旅客帶走,禮品式綑綁優惠也不見得吸引。難得團友還算有興致,還是各人也買了些。

咀香園.jpg

媽媽對杏仁餅情有獨鍾,有時我去澳門工作,她也會叮囑我替她買杏仁餅。咀香園賣老字號,我們多年來已很少買,今日也只帶著:「買一點讓媽媽引証一下杏仁餅的演變」,姑且就買一盒敷衍下,別讓導遊難做,就是。

這類消費團,人已到,港人又大多都很習慣,只要在消費預算下,不過份的價格,有點實用處的,其實都很樂意鬧鬧哄。有父母同行,更加會樂於買個大小歡喜。可是,今時今日,如果還是抱著「焗買」的姿態,就只會引來第一眼就反感。

觀乎多年來港人在泰國、澳門、新加坡等地入手零食的狀態;內地產品商應多多仿效,幾個要點必須善備:

  • 產品必須隨便任試,尤其入口的。單憑外觀嗎?老闆!港人受日本禮盒包裝的文化寵壞多少年?就憑你們這樣的土包,就認為港人會大買用來做手信?那奇華餅家近年所投資的禮品品牌形象做來作啥?
  • 現代互聯網便利,出來旅遊,來你工場抬物質?行!要是超特賣破底價,要不就是只滿足瘋狂點購,付了帳你就替我產地直送!
  • 再,出來跟團旅遊,港人身上會帶多現款嗎?帶來等被集體打劫用的嗎?要人家買多,收現款?!你們是信不過本地銀行的信用狀?要不就是認為你們產品天下無敵,獨自一家,好味到顛峰,港人從來沒口福嚐過,必須千辛萬苦扛回去跟鄰里同樓互助會派分?就像抬批量益力多過境的內地「搜購員」那樣?

買一盒,是給面子那過百年的造餅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