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我慣於在落地機場買當地電訊公司提供的旅客專用網絡卡,並很懶惰地把手機交櫃檯代我連線,一切搞定就交回我手。
這兩三年,各地的電訊網絡技術與,專門提供旅客使用的短期服務,日新月異,花樣奇多;除當地大電訊公司的,也有些租用次層服務提供者,這些一般在產品種類 (如可用 WiFi 蛋 / 可否作 hot spot 分享…) / 使用效期日數 / 價錢 / 上下載的速度、制式、限量 / 取卡還卡的方便……等等上作競爭。如非業務或不能片刻離開網絡者,對於當中的小分別難於一一道個清楚明白比較。
所以,我一直奉勸自助遊的朋友,在出發前要先備點功課;多問問不同的朋友使用經驗,不要人家說在哪裡買一張,多平宜;就當必定合用。
今次,我們遇到這個情況,正好跟大家分享一下:
有朋友說最近一次去韓國,網絡卡是在深水埗小電訊卡檔裡買得,比在落地買的平,約價 HK$145-160一張,七天無限上網。
好友A不太熟悉自助遊,對在線一事有點擔心,就說:「還是先行在港買好電訊卡吧!」我當時只覺沒所謂,同意的。
可是,三個都忙著工作,沒人有空停深水埗,一日三人茶聚後經過專業旅運的櫃檯,見他們有賣,$165一張,包5GB流動數據,看來也很合用,於是就先各自買了。
有家室的人,抵達機場,自然是先就換好電訊卡去給家人報個平安。卡插好,還要手動去弄好搜網絡商,選 access point name……甚至一再檢查 GPS,嘗試不斷手動刷新 whatsapp;明明白白見到屏上角的網絡接收號有 H+ 在閃,但就一個 whatsapp 訊都更新不了!(本來都不應要在手機設定搞那麼久,可是就是奇怪!)
這卡上注 KT 電訊的,我們跑去 KT 櫃檯要求援助;可惜回應說:「我們未見過這產品,不能提供服務。」
於是,三個人,三台手機,一直在機場反覆測試,用機場的免費 WiFi 上連下線不斷重複,去試驗這張卡,甚至再仔細到定選 CDMA 制式而放棄自動轉換。
一個小時過去,並無起色!動氣了!只好跑去 KT 櫃檯買一張他們提供的。承惠 3,300圜 (折港幣220.5),貴幾十元,但 LTE 制式,並十天內無限上網。
好了,我與 A 都是要依靠在線處理一些事務;這急當兒,原先那 $165 只好當買個失誤。好友 M 則打算與老公保持在線,所以就決定不再買新卡,就用酒店的和咖啡室免費 WiFi 就算了。
終於忐忑的心弄好了,肚子咕咕響,去找早餐吃。
然後,M 的手機流動網絡竟然接通了!
估計,是在插卡後作註冊時需填入資料及掃描護照,需要先在機場 WiFi 接通上載,並需等候對方驗証才通行。需時可能達至一小時,又或要等到辦公時間,總之,這一切都沒有使用說明,也沒有SMS短訊指示或通知等候。
以現時流動科技習慣的可理解需時,一個小時才驗証通行的流動網絡服務!誰可以理解?誰會接受?!
於是我向當日服務的專業旅運的櫃檯員咆吼,他也正放假外遊;回覆說:「很抱歉,引致你不便。怪不得公司在我外遊中都通知所有櫃檯員停售這電訊卡啊!看來公司應該都是接到過同類的投訴了。」啊!我們很倒霉啊!白花了銀兩,還要掛心在出發前一再檢查有沒帶好這卡。那相差幾十的優惠補不回來!
「這樣吧,你留著那發票,下次訂購我們旅遊產品時當現金使用吧!」他道歉。
「還要找發票啊!再買產品啊!再說啦!」女人,氣還沒消!
不過,三個都使用 Note 系列的 smart phone,竟然當日都沒發現那卡明明白白注是 CDMA 制式,我們用來作啥?!事實上比併,M 在旅程中收發訊息都比我和 A 的慢上好多拍。
「自己笨,難怪他人,$165 就當買教訓好了!」大塊在裝智者的訓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