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緻 BEE (神戶寶莉阿姨)

追求每天生活中一點別緻


發表留言

賞櫻。真皮造的櫻

近年去上不同的手藝班,成為我的新興趣。

雖然都環繞著我喜歡的類型手藝品,有時對於當中技巧或物料早有認識、甚至類似的也試做過;但是,跟不同的手作人交流、更新一下設計、學習下人家新發展出的小技巧……都是一個悠閒又豐盛的過程,溫故知新,就視為一個放輕鬆的節目。

只是,有時會遇上不怎麼樣的課程、導師;又或太過懶人包模式的課堂不能滿足我。所以不見得每次我都會推薦朋友去上課,更不見得每次的作品,都值得跟大家分享。

今次的課,是某一天電視剛打開,還沒有時間去調好台,赫然見到一位手作人分享「八重櫻」——

今年不能去日本賞櫻,心戚戚然。

向來就我為櫻狂,花癡如我,看見皮造的櫻花,心一動。

上網去搜尋那位導師和工作室;直接問可有上課時間。

整個下午,一邊遙控手上工作,一邊跟導師 Jade 學習;還一邊跟她細談大家的手作、生活、經驗。

Jade 說我造的作品很不錯,我卻覺得必須加以練習,反正心裡泛起新的決定——

一家人櫻花樹下晉餐

家裡飯廳的花擺設早看膩了,一直想更換;早前想過用保鮮花,但露天放著兩年,花色會褪;想過請藍藍跟我一起繪一幅母女花作,她卻推說我倆畫風迴異,不會是好作品。這,皮的永恆綻放,收藏容易;觸動了我心。

感謝 Jade 的無私分享,讓我清析了很多對皮造花塑型的處理。看了他們 JK Workshop 裡的陳列展品;繡球我愛、薰衣草可愛、玫瑰基調、紫羅蘭輕巧……甚至我平時不算很留上眼的水芋竟然都吸引著我。

有了這個八重櫻體驗,更想學習的更多。

花堪折時直須折,莫待花落空折枝。

我卻說:
櫻在季候造一枝,不待春後花過時。

JK Workshop

30531121_2004514039799843_4455620195519561728_n_meitu_1.jpg


發表留言

四川行:花醉裡淘沙

工作中的午飯,主辦單位選了這家,吃的雖不能說是匆忙,但反正就本來無心要為餐廳作介紹。

食品質素相當不俗的,只是大家忙著,沒人細心品嚐,只想填飽肚子。

不過,這餐廳有一樣事情,卻好想記一下——

花醉.jpg

餐廳入口長廊,置的不是餐廳等候區,桌椅或食品介紹;而是,六張沙畫檯,每張沙畫檯分四格;可以同時供應廿多個孩子在那裡作沙畫的一個兒童遊樂區。

我最初也只以為是孩子玩樂桌那些,因為燈光,我也近距細看才知小孩們或跟家長親子在繪沙畫。

當我留意到是沙畫時,我也不自覺對地上瞄上瞄,看看是否滿地沙泥,始終這可是個餐廳入口處。可是,竟然沒有。

一家位處在高級大型購物商場裡的高級食肆設這麼個遊玩區,坦白說,我覺得此舉真的很具大膽的創意!是讚的!

 


成都華潤萬象城二樓 花醉


發表留言

粵語中有這個形聲詞嗎

藍藍在介紹她的一份家課—-

image

「是什麼?」
「魔鬼魚、蝴蝶、蝴蝶結。」
「哦,那它們之間是有什麼關連的嗎?」
「沒有……嗯……一 “flag flag" 的吧。」

我們用粵音,但不知可有沒這樣的一個形聲詞;反正我們之間就明白。Flag 取其英語中那旗幟在風中飛揚的那聲音和形象嗎?

母女間總是這樣對話著,有時候,大家先笑了起來。

她過後才解釋,這其實是板畫,上面的用錫紙、中間的是紗布,下面用繩球。


發表留言

開始與 JEWCLAY 並肩了

有幸結識了南韓 JEWCLAY 的創立人 Kim,對他發明研製的 JEWCLAY (以 epoxy 及礦石粉末等合成的一種用作簡易珠寶飾品鑲嵌及接合的可塑黏土) 很感興趣;事實上,在過往很多飾物創作上,我遇到一定程度的困難——

在我最活躍於飾物設計年期中,大量使用來自奧地利 Swarovski 品牌的水晶石 (現在都被雅稱為晶鑽),捷克所生產的;切割面不及奧國的,但在配搭上和成本上都有其存在價值,還有因為國內礦石貿易蓬勃而我可以輕易地買到各式打磨礦石,而香港本地是多年來的半寶石貿易盆地;於是,香港半寶石設計在原先已發展得欣欣向榮的珠寶業中綻放新一輪的花朵,而且勢頭也相當盛。

排在次一陣的,而且更多於民間自行小手作的飾品設計,更加在 signature 自家特式尊有的時尚下,開始成為最新也最容易享用受惠的;就是把這些半寶石、礦石串珠。

然而,我喜歡把不同的東西拼合起來,金屬類、絲料布類織品類、貝殼類、加上上面提到的半寶石及礦石;創意無極限,可是;每每要它們拼湊並達到不同角度接合,而且要安全耐用;就成為了最大創作阻滯。

而因為 JEWCLAY,我的那些阻滯都得到了解決。

在 Kim 的教導下,我接觸了 JEWCLAY,雖然對他建立的飾物工作室裡的,立體晶鑽雕塑類,還不能很抓準技術和信心;但我也同時把時尚飾物的物料接合DIY的概念和技術,為他帶來很大衝激。Kim 很鼓勵我把這種想念推廣給更多DIY飾物製作的愛好者。

就這樣,我得到他的認許資格,並決定將 JEWCLAY 這材質推廣給更多手作人 (DIYer) 讓其發揮更大的可創作性。

這與 Swarovski 特許合營產品的 Crystal Clay,以及日本稱為晶鑽土 DeCoRe 相似也不相同;各有其細分的獨特處;這些細微分別,會在DIYer 使用者手中輕易發現;所以,我同 Kim 都認為設學習班,讓學員先接觸這珠寶黏土的感質。

辦這種體驗班,對我來說,其實相當吃力;但開始永遠都是艱辛的事情,只好堅持,並希望有更多手作人發現它的好處,加入這種新的玩意來!

得到Kim 的認許,我將會在港為其作代表,展開一些JEWCLAY 體驗課程,與其說是課程,我更希望是一起與更多手作人來玩玩,聚聚頭。

第一次的初體驗課,設——

Facebook: bgidesign

另設了Wordpress 專頁分享 b.gi Design 的 JEWCLAY 作品

jewclay E class 0810 poster

clay_yellow

也分享一下,我最新的作品。

把珍珠與小金件製作成胸針,從前只能使用鑲工,用黏合膠嗎?哪能像這樣簡易和整潔!這白色的小珍珠樹胸針,設計後,我只花了大概一小時就把珍珠鑲好,十個小時後已經可以配在胸前去宴會了。

IMG_9493

看我如何把半個皇冠嵌入了,取了形狀不一的淡水珍珠跟圓圓的小珠隨意散佈,珠光跟擬作水滴的透明白水晶,把下面的陶土小玫瑰襯托出更鮮嫩自然了吧。

IMG_9500_副本


1 則迴響

【別緻話訪】– 我們不是改衣店 S.16 Bulb Fashion & Bags

bgi interview-S16 Bulb

此文原先於http://www.berspective.com 揭載,但2015年1月1日起,由於 Berspective 改版,別緻話訪停載 ;原文重記於這裡作紀錄。

店面貼張「我們不是改衣店」—— 竟沒有拒客千里,卻招來更多有緣人。

樓梯底下的無窮創意。

一個又寒又雨的下午,步過深水埗區平常罕到的區域;一個玻璃櫥窗中有個上身模特兒架子,展掛著幾個利用紅白藍帆布設計的作品。

這種櫥窗路引方式,用在大商場中多的是;可是這地方是大南街,方圓五十里都無商場。吸引著我目光是玻璃貼著的一張白紙,寫著:「我們不是改衣店」—— S.16 Bulb Fashion & Bags

樓梯底忽然有頭探出來:「歡迎入來參觀啊!」原來樓梯底,別有洞天。

小小一個空間,藏著的不止讓我目不暇給的本地創作包包;還有兩夫婦同心協力,身體力行,相攜相扶去把一個理想一步一耕耘。

別緻話訪 S.16 bulb

別緻話訪 S.16 bulb

問:是什麼原因有這些想法?利用不同的環保素材去製作這麼多的包包款式?我看這些是來自塑膠瓶、水瓶,甚至是超市在賣的白米包裝袋;你們把這些都變成包包的部份?

答:我夫婦倆早年都唸服裝設計系出身,後來在一些大型布廠及成衣廠,甚至也有在大行中工作過;後來太太身體出了狀況,我們就想,與其再追逐於製造業遷徙轉變,倒不如殺出另一條血路——就著我們對不同物料的認知,試試在這方面創新。都市每個人都有用來應用不同場合的包包,這些包包越益應對實用,是生活配備。當然這些把塑膠瓶放在包包上,它已經不能再用來盛水的,但將兩種物料放到一起,出現一個強烈的環保訊息讓我們好好的對活在世上的一個反思。

雖然大多都由先生 Remgo作解說,太太Inges一直在旁靜靜的,但夫婦倆不時會交換一些認同的神情;感情由細膩的表情中體現。

問:這地方不是一個購物旺區,那麼你們做的成品如何推廣?

答:我們這裡的都只是樣版或試驗品。現在都主要跟老顧客訂貨造單。我們的顧客有的是來自日本、歐美國家的。不過,我們也跟香港幾位創作人製作過小化妝袋、雜誌附送的袋子…等等。我們小工場,生產量不大,要量出(出產)為入(訂單) 。但也因為是小生產量,我們可以有更大的創作空間;而且跟顧客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在設計和生產的過程,大家交流商議,雙方很多時就建立出深厚的感情。

這時,Inges給我看一個啡色紙袋,外層由防水透明膠包著。

答:這是個很有趣的故事,可以跟妳分享呢。我們最初用了個綠色的塑膠白米包裝袋,試做了個索繩背包。有個日本客人來到,見了很喜歡我們的概念,我們跟她說正想收集世界各地的米袋來做這個主題創作。這日本客人就跟我們說:「好啊!讓我把日本的白米包裝袋,送過來給你們。」我們原先以為他只是隨口敷衍一下,誰知過不了幾天,他就請香港的朋友,把他找到的日本米袋,送過來給我們了。 可是,收到後,我們就面對另一困難;日本的米袋可是紙造的。於是,我們得要構思,把它用防水膠包著來設計。不過經此一役,我們又多了一個設計經驗。

別緻話訪 S.16 bulb

別緻話訪 S.16 bulb

問:這可是一份難得的結緣啊。

答:我們因為經營這小店生意,而結識了很多很有趣的朋友;亦令我們的創作不止限於手袋包包這範疇。就例如送這個氣球給我們的小丑哥哥Kennth Kong,他要代表香港參加美國一個小丑世界賽事,請我幫他設計一套小丑服飾,要應合他整個表演中環節,於是,我們就連盒子也替他一併整套的來設計,這可是個特別製造。

別緻話訪 S.16 bulb

別緻話訪 S.16 bulb

Remgo讓我看 Kenneth Kong送贈他們的氣球娃娃,還有特別依照這套設計服飾而繪製的紙板公仔。

問:這不是太可愛了吧!但這套小丑衣服為什麼仍在店裡?

答:這說來真是踫巧,妳來細看一下!這套衣服上的小彩色格是不是很特別?那是來自同一批製造但不同顏色的布料;我們為求彩色格子穿在身上時不會出現錯位,或色彩重疊,每格色彩都是刻意編排的。換言之,這可不是來自一大塊彩色格圖案布,而是我們把單彩布剪成方格,逐一排列的。然而,在制作過程中發現,其中藍色那款在染布過程中,猜可能是處理得不夠好,領口時時在摺起的那藍色一格,就總出現崩紗了。於是,我們得要再為那個地方的藍色進行替換。就是這樣,讓妳跟這套衣服踫上了。

問:那麼,自此之後,你們會新開一條生產線做特別的戲服一類的衣飾創作嗎?

答:我們已經跟很多舞台劇造過戲服用的包包,可是,大抵不會將這種表演服變成生產呢;畢竟製作這些實在很耗費心力時間,收費往往不能得到合理平衡。像這套小丑服,來來回回修補,搞了差不多九個月,我們也是因為這樣,跟Kenneth 每星期都見面,由造衫上的事,至工作分享,選布料、車功上的技術……等等都無所不談,於是我們夫婦倆都跟 Kenneth成了好朋友,願意為他花在這小丑服上的心血和時間,已絕不能用金錢來衡估。不過,我們也好喜歡 Kenneth為人,他不止對我們友愛,閒來都扭漂亮的氣球來送我們放店裡招客;據我知道,他還熱心為一些低收入家庭小孩子辦一元生日會,有機會妳得訪問一下他啊!

別緻話訪 S.16 bulb

別緻話訪 S.16 bulb

這對夫婦真有意思,我跟他們的訪問都未完成,他們就忙著替我介紹下一輯受訪嘉賓。

不過,也因為他們這份熱心,才能招客成友。

問:你們那唸中學的孩子,對父母你們這個職業的轉變,有沒有作出支持行動?

答:啊哈,可能畢竟是兩個大男孩吧,對我們的工作倒沒有什麼表示過意見,不過,也沒有什麼抱怨;有時,倒還很願意掛著我們創作的包包去用。

問:這不就已經是心照不宣的支持嘛!

夫婦倆掛上個滿足的、心甜的微笑;家庭的和諧,也亦已經表露無遺呢。

看過很多大型的創作室,這樓梯底絕對不能稱為一個理想的創作地,裡面驟看還橫七豎八的掛著大大小小包包,但這些創作樣板,足夠攤開作一個小型環保創作展覽用。只是,縱然這裡設備再簡,樓梯底的小窩,卻充滿著一對夫婦聯手創作下的互攜互愛的滿足感。


發表留言

藍藍與話劇

很多好友都知我熱愛舞台劇,看舞台劇的時光絕對比入戲院的時候多出很多。

在我新婚後幾年,尤為熱愛跟大塊去看劇。直到藍藍出生,休養了兩年,復出,繼續活躍看劇。

所以,藍藍自兩歲多就入劇場看話劇,她上過的親子話劇訓練班或工作坊,教過她的老師計有劉浩翔、彭秀慧、詹瑞文、甄詠蓓……可是,她完全沒印象,除了她比其他參加的孩子還小,也因為在她而言,家裡媽媽三朝兩頭也跟她玩這些,只不過換過場地罷了。自然媽媽教的一定更深刻。

她只記得她長得高,爸爸常常在入場前放她在地面,她舉入比同齡孩子老成,也不在公眾地方吵,尤其是劇院那些氣氛。然後入場人多,爸爸抱起她入場,我們給她買票子獨坐一位。她看的很專心,從來只有一齣,她偎著我手臂睡去了;其他,她懂與不懂,都看得津津入味;我們約定看劇不談話,先記著,完場在外面一起討論。

藍藍小時自然記不到,也其實很多不明白。但她會依約。

我跟其他人提起,大家不相信:「不是說五歲孩子才可以進場看嗎?」的確是,但藍藍看的第一齣是在澳門文化中心上演的兒童劇,限制比較寬鬆;之後實齡三歲已長得跟五歲孩子般,只要穿得老成點,就過關,反正她就是長得高大硬朗。猶好,當年中英劇團中一班演員台前幕後都認得她,知她是「常客」。 現在偶然有重遇當年中英之友成員,一談話間,大家又記起,這可是很多時間証人啊,因為後來有一本名叫「場內牆外」的舞台劇小月刊,有位記者來找我和藍藍做了個小訪。

讓孩子很早開始接觸舞台劇的不算多但也不少,但早到她那年齡而她又不會在表演中亂吵的很少,而她看的不是兒童劇卻是跟隨著父母看劇,就更罕有;她說。但訪問時,藍藍還不太懂表達,只似懂非懂。

又或許說,到今日她已成長得自己可以去挑選、去分析、去評論了;甚至很多次忽然以非話劇學會會員而出手為學校的話劇製作提意見、加效果、幫補拍攝……當日種下的因,現在才不經意地流露出來。

「我最近跟同學提起我上過的一些暑期訓練課程,大家都呆了,完全沒想到我會受過那些的訓練;我一直覺得妳是很隨便,哪裡踫巧妳有連繫,哪個前輩辦的什麼活動多了位,就把我丟過去試試玩玩的。我也從來不那麼認真過。原來一說出來,同學都好驚訝。然後,我又發現那些看似無謂的興趣課程,也不是真的很無謂了。起碼,它們都讓我懂很多演藝製作的過程和需要注意的事情。」

終於今個初夏,我的寶貝口中跟我說出這番話。我除了苦笑反一反眼,還有什麼合適表情?

好了,她上了什麼興趣課?不就是除了上述她從來沒意會過的親子話劇或小孩話劇之外,還有「學校電台DJ訓練」、「小導演訓練兼剪片學習」……這些,被她認為「九唔搭八」的訓練課程嘛!

今日才把這些寫出來,因為我家向來不喜歡太過緊張她學習什麼,那些課程有沒持續資歷發展,也不太著緊她學成什麼;這些本來就是暑期學習班;反正刻意安排她學游泳,她學了幾個暑假也愛不上,學來學去只學會不太沉下去勉強游前,讓她跟教練小班專教她羽毛球,迄今還是打得一塌糊塗。反而買她繪畫板讓她在暑假裡隨便亂畫,她畫出了好多個獎項。隨便讓她學學水墨、又隨興學學黏土,上上羊毛氈;她自會發揮出無窮創意。

我想跟各位家長分享的是,孩子學習,很大程度來自他本身的興味,不要由我們去斷定需要,甚至有時連孩子本身在成長中根本就不知有啥需要;但學了的技巧,種子會被存放了在大腦,在合適的年歲、濾化後會出現那種子發芽的成長環境;急不來,也編排不來。

當日括入隨意,才換來今日的意外驚喜——在連我幾乎都同意,以往在她小時候給她「九唔搭八」興趣班投資的同時;她就來送我一個,等同 「媽媽,還是妳有先見之明!」 的讚美。我如何不受之甘飴,這下,是真的不枉了!

 

cal10_1a


發表留言

黃色鴨之吻

客的會議改期,我想起藍藍一直嚷著還沒跟那瘋魔了整個重港的黃色巨鴨。

決定待她完成學校視覺藝術展卸展工作完成,就向老師申請自行離隊回程;一於村姑出走尖沙嘴匯合媽媽,去見鴨鴨。

人多,藍藍一定會怪叫:「想速速離場!」我把她帶到海運中心頂樓停車場,由高處看鴨。

忽然碼頭沿海的人潮傳來一陣哇聲,正舉機拍照的我問:「什麼事?」

「大風吹得鴨鴨變了型吧,我猜。」藍藍答。她也在用她的相機在拍鴨。

再聽到一起哇動,細看原來是風吹鴨動,鴨像向人潮點頭微微鞠躬,所以人潮哄動起來。

「是鴨鴨鞠躬呢。」我說。

「什麼?鴨鴨谷胸?鴨胸?」

「什麼鴨胸呀,老是想吃的!」我嘖她。

「鴨胸不錯。嘻嘻。」

我在人潮中辛苦擠近跟迎面的大嘴鴨拍了張「到此一遊打卡照」,名為「錫錫」,給facebook的好友們。

image

回程跟藍藍討論畫思,決定畫張這樣的。

image


發表留言

【別緻話訪】 跨媒體創作人—伍諾韻

期待已久的專訪第一輯面世了!

在這裡要感謝這件事的源起: Berspective 一班媒體夥伴,大膽起用我這個無背景、無資歷的主持人;亦接納了我和背後的製作團隊意見,由文稿推進至更大也更困難的層面,拍攝這一輯。

也感謝諾韻對我的信賴和鼓舞,二話不說就答應為我出任頭炮受訪嘉賓。 我在主持人的位置上還有很多不習慣的地方,她也為我補了過去。

感謝製作團隊,他們為我拍了個好作品,鏡頭下那種悠閒輕談氣氛就出來了。感激他們對我的支持,包容我的不足,鼓勵我開場VO重錄了幾十個NG,為的就是要那聲音中讓人立時有那種淡定親和的力量。

特別鳴謝 Bondi Cafe, Kenneth 與他的團隊,當日為我們臨場突然忙個不亦樂乎。鏡頭下的 Cafe 相當閒暇舒適,實際上食物和咖啡也相當高水準,我是算個常客。

也謝謝小柴,那日趕過來為我打氣。

要進步的很多,我會繼續努力,希望大家陪著我,見証我在【別緻話訪】中的成長;在沒有任何商業壓力下,我會為大家介紹更多嘉賓暢談更多平常好友間的心底的話,分享他們努力地在人生裡所發展出的精彩。

這是半月訪,下一期,我將會以另一個模式去同大家介紹另一位朋友,他的藝術分享!

別緻話訪1花絮

 

 

此文原先於http://www.berspective.com 揭載,但2015年1月1日起,由於 Berspective 改版,別緻話訪停載 ;原文重記於這裡作紀錄。

別緻話訪1


發表留言

相遇保良局動感青年天地

隅遇這個新地方,是緣,也許是它叫我前來相認的吧。

才只不過路經門外,我已經能認出這是一處發掘我人生光輝的那個青年中心的相仿地。

老朋友,記得嗎?青年閣、領袖少年計劃、小孩甜品班……那裡有我們青春印記。

我禁不住撞入去,殷殷相詢這處何地;中心負責人很愕然,但還是立即熱情地為我介紹中心的設施;那一刻我眼前的劉姓中心人員,根本就是當年老是不懂唸我英文名,整天喚我biscuit的那個小男生。

令我墮入如同回到當日少年夢中的,不止他,還有是那場地的一切設施:竟然是小廚教室,天啊,當年我們多希望申請一台小焗爐,這裡備了五台;一個小cafe模樣的青年閣,配備了漫畫書,不就是當年我們命名青年閣的小天地嗎?當年我還抄著日本漫畫裡的侍應,造了兩件蕾絲大圍裙,當起了青年閣的侍應生嗎?

他們的多功能室會已備了電子琴、擴音系統,我們不必企圖把妳家裡的電子琴移送那裡了。

可是,那裡沒有了「老豆陳敦亮」。老豆,您好嗎?我今日好想您,好想我們年少時代的領導人們,還有張朝星,阿珍!

太陽光一照,我才省起我身處的是2013年元朗宏業街香港保良局動感青年天地,絕不是1986年的救世軍蝴蝶村青少年中心。

也許我的急進快話一串,也看來過份熱情;讓這中心的負責人Mandy姑娘有點不知所措;可是,我真心的,我不是前來問生意,我當然不會介意為這個能喚起我無限少年朝氣的地方,提供發展意見,我願意為這樣在23年後培育更多將來能把領袖才華發揮而立身社會的年青一代;抱歉,這天我的匆忙和失儀,可能嚇著大家,那只是…只是…我真的太興奮了。

無論日後我和這處地方,是否像當年那處的一樣結緣,我亦希望這地方好好的成長;畢竟23年前我們花了很多心力才能有一個雛形,而且,那裡有我人生一段快樂的回憶。

image

看著這些活動單張,讓我有太多回憶;那年,我每週都為不同的活動單張手繪圖畫、設計排版;那就是我最原初的美術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