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緻 BEE (神戶寶莉阿姨)

追求每天生活中一點別緻


發表留言

故友留給我的和服要動手改造了

故友Tomoko 結婚時的和服外罩衣(羽織)(因為是禮服式,其實簡單說,也是一件和服);用的是一幅很漂亮的絲料,而且是我們之間一個難明的默契顏色;所以當大家分享各自結婚照時,她就說:「我早就覺得妳也會好喜歡這件。」

然後在她走之前一直記掛,要夫君和媽媽緊記要把這件和服交我手,就說:「無論怎麼用也好,我就知道只有妳有能力好好的使用它。就留著,也是個紀念。」這樣的留言,無疑也是一份無言的重壓。

一直不知道怎麼處理,穿著,袖子對我來說太短了。而且這顏色,我的適齡早就過了。要裁開,怎麼裁?造什麼的…實在無法可施。當日帶了回港,自然今日也帶了回來。跟林太討意見,說想過改動少許,整件當浴袍也好家常服也好,可行嗎?林太說這是絲,每次要手洗,這想法不好。

林太給我看她把一套改成兩件平常穿著,建議我也做類似的。說是看來不難明,但要動剪,我怕最後又心硬不了。

結果她先動剪解體,然後說眼不好了,難以整套完成(因為要保留和服本質,很多縫合必須手縫)。今日去聽她講學,討論改款細節、尺吋;我幫忙完成全拆件(將已變黃變舊的絲裡全拆)。

最後議決,我負責手縫上身部份的埋邊。她負責下身給我重新設計成半截裙。

好吧,big project, kick off!


發表留言

日本來的聖誕禮物

日本來的聖誕禮物

過去十年,每年最按時寄來的聖誕禮物,都是來自日本。今年不例外,但今年特別想記一下。

今年小栗收到牠生平的第一張聖誕卡。

以往都是一份來自關東 Yuri 的,一份來自關西 智子的。自從 Yuri 妹妹 Midori 出嫁了,我這個在香港的姐姐就多了一份來自千葉的禮物。

今年,這千葉寄來的還最先抵達,而且寫明見到這卡就想起我家小狗小栗。於是我們的小栗就有牠的第一份聖誕禮物。看牠多高興!

智子在彩虹的另一端了,我還是把卡寄去她家,田宮先生是前輩,尤其今年智子離去,他們家不便發任何賀訊。回了訊說收到了祝福,卡放了在智子壇前。

因為智子而認識的幾位神戶朋友,對我熱情,由我們11月在彼邦一直延伸。隔幾天大家就在 LINE 裡的交談室裡說說家裡大小事。

這天,就收到丹生家送來的手作品。

篠山城有捏陶體驗樂,做一隻青陶筷子座留念。

係丹波篠山的篠山城裡有個整即場筷子座陶藝體驗。
我同藍藍,還有請千晴代手,即場造了三個,連館長都讚有好高水平的筷子座(我們都是捏慣了各式黏土的手作人嘛)。只是要煩千晴在之後幾天,替我們回那歷史館取回三件筷子座,又安排先寄到丹生家待著。

原來,是要等,連同她母女倆給我們母女倆手造的聖誕禮物,一齊寄來。

這一下,小小郵包中充滿愛,神戶那邊來的濃濃友情,全數快樂地收滿懷!


發表留言

續新的神戶情

自從今年春,智子的離世。

我有好一段時間,對寫作更加倍的提不起勁來。

雖說智子是一個說流利英語的日本人,從來不看中文,更不會讀我的文章;但她知道我有寫博,每次她介紹我給她身邊的朋友時,都會說別緻是個中文寫手,她在網上分享的生活很多元化,很豐盛……云云。

於是在日本的朋友們都會很自動地由我的博,我的 Facebook 開始去認識我。每次去看她,她都會叫我打開 Facebook 給她看。她喜歡看我跟不同朋友去旅行、吃飯、聚會、購物……她說,看這些她能很快知到我的動向,我在忙著什麼。

她離去,是傷心的。有時候在廚房做飯,會忽然想起她。於是只好多跟她介紹我認識的真理子多聊。真理子在學英語,讀英文的速度當然遠不及曾在美國生活多年的智子。但友情總是需要雙方的長期投放心機和時間。

早前,在智子離世悼念會上,智子媽媽所介紹給我另一位她們母女同屬的信仰法會裡的朋友;轉告我,智子丈夫打算打房子賣掉,智子媽媽要外遷出去自住,智子夫君則打算搬去跟大兒子媳婦孫兒一起住。這樣,我曾經旅居在智子的家,就要告別了。而且,那大兒子是她夫君前妻所生,智子的誦經壇及相片可能也未必會放在那「新家」。智子媽媽說想見我一下,我也好想為年過八十即將要面臨獨居的她,她的新居,見上一面,幫上一把。

於是,連忙在工作上整理出一個星期,飛去神戶,順道處理一下這些。

誰知,這行踫上日本假期,神戶祭會;整個神戶都沒有可住房間。雖說可住較多酒店的大阪,但每日來來回回,交通費不特止,早起夜趕回去也不好玩的事情。

這時,真理子說:「我倒是很歡迎妳來我家裡住,只要妳不要嫌棄我住的地方較偏遠。」好歹也是在神戶裡的地方,而且要進一步成為好朋友,大家都得要再將接觸推進一步。然後,定下來後,藍藍剛好工作上新變動,可以多出一個星期的假期,她說可以陪我一起去。

一個人變成兩個人,人家的家裡可能接受嗎?真理子倒是很歡迎,這好吧!一切定下來,她只擔心一個星期中,她有日常工作,也需要教學的課程,也需要照顧近來急病住在四國高松醫院的弟弟;就怕未能全程照顧好我母女倆。

「沒事,我自己會照顧好自己,神戶早已經接近第二個家,以往我住在智子家也是自行出入,她不也是要上班,要帶孩子的嗎?我不需要整天帶出帶入的,放心好了。」話雖這樣說,畢竟還是有打擾人家的家庭生活的,而且新交朋友,還是有很多生活上習慣可能不能太會接受。

「那就好了。反正平日也只有我和女兒兩個在家裡,她忙上課,我有我忙的。不過,妳來到那星期我調動一下時間,我們應該還是能有很多時間共處的。」沒過一天,她整理出一個時間表:

我到神戶的時間,第一二天去探望智子家的時間表,藍藍來那天我們怎麼早上各忙各,在三宮那裡集合……四個人的時間表列了出來。

「還記得林さん嗎?他們夫婦倆都期待著妳去。還是需要學習穿和服嗎?林さん說可以在她家裡上課。」

真的嗎?!實在太令人興奮啊!

《母女兵庫訪友記》就這樣展開了!


發表留言

【蜜遊宜蘭】香港台北兩地情

很多年前,帶著還沒滿八歲的小藍藍,母女倆第一次踏足台灣,說要花十四天的時間,儘遊台灣。

看我博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十四天要租車、自駕遊的,絕不困難;不過絕不是我本色。這遊最重要目的是親子教學遊——就是去到哪裡,都以教育為主。

2004 還不算太流行這類親子自遊行;由各處大家在我問路後,問道:「妳自己來玩?帶著這麼小的孩子來玩呀?不是跟團呀?哎唷!妳好厲害啊!」而知,當時像我這樣的,還算少。

當時駐台灣的JL老闆知道我這個打算也替我緊張,交帶台北公司同事替我安排接送幫忙預訂什麼,公司司機管接時說:「陳太,妳們打算來玩幾天?我哪一天送妳們到機場?」到送我們到機場時:「哎唷!妳們竟然玩了這麼多地方,我來台北住了十多年,妳去過的有些我還沒去過咧!」

其實,那時交通不算便利,我們單是去宜蘭都花了三天兩夜,還只不過只是在羅東一帶。

不過,這個旅程讓我跟台北好友 IY 一家交誼。

(有關這旅程的幾篇雜文記在舊博中《台灣:要跟筆友見面了》)

一轉眼,當日替一個新交朋友的孩子在家裡辦小生日會的這家人,相交已十多年。當中有兩家人過訪相聚,也有藍藍拉著大隊同學過去家訪來完成一個越洋文化對比的研究論文;也有我因利成便把一些台北的其他朋友引薦相交。不過,來到今次,是把我兩位自少年時代一起成長的閨蜜介紹相識。

以往幾年不是商務的原因就是個人速遊,很久沒有看過陽光中台北的上空。

20170921_111815 (1).jpg

晴空萬里,透過機艙的窗折射了彩虹色。卻不知道我們錯過了家裡上空真正的一道雙彩虹。

2004年那次遊,正值前總統陳水扁連屆競選,政治鬥爭鬧得正熱;當時媽媽心得很,擬出面截停我帶藍藍到那邊一遊。幸好有台灣朋友們指引,知道哪些地方去不得,哪些地方市面一切如常。

也是那年一遊,我透過跟不同層的當地人對話,才真正了解到台灣兩黨的分野;更進一步了解到外邊如我們這年紀的一直在香港中國歷史書本中看的中台歷史,裡面的大誤。

也是那年一遊,之後陸陸續續去過很多次,每次都得當地好友接風,還帶我去探覓各處好玩新奇之地。

這十多年,隨著兩地交通發展、政治環境、政治壓力相近,港台兩地驟變非常親近友好。有時跟台北的朋友談到兩地發展,都總愛「天涯若比鄰」一笑互持。

港台尤以台北,尤來越相靠近;不單止年輕一輩愛之自遊自在,我們一輩對之背景採國際上國之平等待視;也更是港台兩地交流、文化、思維越來越接近。

此行臨行前收拾行李,大塊笑:「妳現在飛台灣大阪,根本一如過海去澳門無異。」是,近之,因,友之情之所在。電話另一頭,有移民加國多年的兒時同學來訊:「我十一月跟老公去台灣自由行,知道妳最會玩,替我編的行程給些資料和意見好麼?」這是出遊前加我一點甜蜜壓力啊!好的好的,好說好說!


發表留言

【蜜遊宜蘭】執到寶貝一對

好友住台北,過去幾年雖無太多共話,彼此兩家下一代也有連繫。

Facebook 本意甚好,像這種遠方好友,不必時常記掛問候,想起就去她頁那裡看看近況,留一兩句。不過,幾次Facebook 過訪,已見好友再沒任何更新。問之,她說近年家遇新變;忙著,把精神時間都留給子侄,子侄長大了,相伴著的就是老了的媽媽。於是走動出埠的機會更是難。

說著說著,上一次去台北而有時間相會的,晃眼有好幾年。見手邊工作快成,就說我多走一步,我來台灣相會吧。

踫巧,兩劍也說了好幾趟,夏盡抓下個週末加上前後,又出去短跑一次;見我計劃要出走台北,就說一起吧。

IY 原是我網友,跟小時候一起長大的兩劍完全不認識。這下先得問明兩方朋友都願意,也幸好有 Facebook,IY 常見我近年跟兩劍外遊,先就感覺不錯。

約得兩方合成,主要的核心在我,偏偏我的工作時表總是每每在出發時多變得最厲害。工程上的瑣事,常規工作又突插有事;我遲遲編不出出發日期。原也好想先行早兩天出發去會會台北另外些朋友,再接兩劍;結果在出機票的最後一刻,還是得改回去三人一起出發,那前面兩天的呢,就是取消了嘍。

面對這種隨時在變隨時在改的,沒幾人能明白,可能兩劍之採「隨緣」「妳自會盡力安排,我們不吵著妳」「我們去哪裡都一樣開心」的態度才能配合。今次旅程的順利,還當然要有賴這位向來比我還要細心體貼伴兒的 IY ,都說台灣女人比較熱心心思細密。我才只不過看上她早前替侄女拍下的一張照片,宜蘭這旅程就告啟動!

21104442_10209012705746464_1456719271_o

在開始記宜蘭一旅之前,先跳到由宜蘭回到台北一件瑣事。IY 為了我們的行李,專程開輛比較大的車,也因為這樣,在台北市街難於穿梭,於是就在台北車站對外的路上放下我們告別。

兩劍未來過車站前這舊商貿區,見前面就是家幾層的精品批發零售商店,又有行李箱暫泊服務,就進去逛。

店裡地下層都是些很老派的飾物,我原本沒打算買啥,卻結果讓我看上一對放在偏角不顯眼處的一個小籃,裡邊亂七什八幾件大概是櫥窗裡的裝飾;躺著一對——

KEWPIE BABY

22045639_10155251006201896_4334297590590358302_n

他倆身穿一套灰色情侶晚裝。男這件 tux 衣料還相當堅實,那頂小高帽的黏貼膠已溶,因為太小,不易修復。女的是高質雪紡配蕾絲的拖尾紗晚裝,可惜雪紡部份太薄已老化都裂開了。

因為沒有註明價錢,我還以為是非賣品,還幸好我問店員,她見我有興趣,很熱情問我知不知道這種丘比天使,還不停游說我她們只是一直在櫥窗裡,要不是整幢店要進行大裝修,才不會要丟棄他們。於是我花了二百台幣,把他們帶返我家。

他們臉上的眉目眼神都讓人看著歡喜。在網上翻看過 KEWPIE BABY 出品的,看他們背上的翼、頭髮都比德國出品所造的精巧,而眼眉和黑眼珠,也較近似是出自日本作品。只可惜,近廿年,這 Kewpie Baby 大多已被改成塑膠製品,像這種陶瓷擺設精品已蕪。

我像獲寶般高興,來到我家,還怕沒有新衣服麼?!以後就好好的住進我家裡啊!

22049898_10155251009806896_5901192192585294003_n

每個旅程我都買一件具代表性的寶貝;這一對正好表現,標價不代表它本身價值。

我看一件事的價值從來不因為任何外人評語因素,我活到這個年齡,自有自己所厘定的方程式;讓我感到高興的、有緣、難得互相配合的;都會是主因。有說這是自我不理旁人,靠近的人不認同是,我也就毋須太多顧慮,反正我可不能為讓全世界看懂我選擇而反令我自己不高興。

反襆,不止於言行,應是心境;也之所謂初心。Kewpie Baby 背上還沒長出的翅膀之時!


發表留言

試廚集:五花腩片炒尖椒

三劍俠之一不吃牛和羊,喜歡吃豬肉;卻偏另外兩劍都是牛怪,外遊時都總是遷就。

上次去韓楓遊,三人協議不去馬場牛村,盡量選可牛可豬的餐廳。

不過,大多朋友聽見都說:「去韓國不吃牛,有啥好吃?況且,妳好像好愛吃韓牛啊!」嗯,的確是,有點點遺憾;但相識三十載的老朋友一起出遊,勝補任何小缺憾。

這日三劍加多位老朋友相約家聚,前一日在街市買肉時,肉店大叔推薦有條靚五花腩,問我懂不懂用?我才剛買了一包尖椒在手,就問:「可以炒尖椒嗎?」他笑:「正妙!」

想到這好友最喜歡喝冰凍啤酒,看來這味佐酒也妙,她該會喜歡。

15037249_1172373339513778_7493715992297696567_n

這照正是好友拍下上傳facebook分享,說道:「秒殺了這碟。」上菜到清碟,只十來分鐘;看見她拍這張美人照鏡,很滿足!


五花腩片炒尖椒

  • 五花腩條去皮切薄片 (考刀功,越薄越好),我的刀功不夠好。
  • 醃料:老抽、米酒、麻油、少許糖,豆粉;肉要先在雪櫃保鮮格,醃過夜。
  • 尖椒角切(不吃辣將銀全洗乾淨)
  1. 熱鑊,少油。
  2. 先落肉,拌煎到兩面微香
  3. 落尖椒乾炒
  4. 最後灑上芝麻


發表留言

旅程後感受

這個旅程很特別!也許每次旅程後,都總有一股這樣感覺;但是,這次的確有點不一樣。

已經很久沒有一個人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中,超過五天。今次整整十日!

旅途上有很多難題,也有很多可以靜靜思考的時候,遇上很多新的朋友,也將原先對這城市認定的感覺平反了過來……照片拍了兩千多張,這數字相對一家三口三台相機互拍來說不算多,但以一個人沿途要問路,要交友,要戒備隨身物品,要小心中暑,要跟家人保持聯絡,又要跟當地原聘我過去工作單位通消息;這可算夠誇張的;而且竟然精品不少。

沿路腦海已經不斷泛起很多旅記篇章必須寫出來 (不能再像前年跟女兒去英法之旅,回來連照片也懶整理),可是,原以為獨處時該很多空閒時間,結果預備隨身的水彩與畫紙完全沒拿過出來,隨行的娃娃也一直躲在行李箱裡沒見過天日,文章稿件自然更沒時間動筆。

最初一星期可能天氣實在太熱了,也可能一直在作戰狀態,也可能去到後頭太累了,反正最後兩天,城市終於下了雨 (據說已半個月來沒降雨,持續高溫),的氣溫急降,風大了,滾起塵埃,我體質弱了,過敏了,受寒了…

回程狂咳嗽,鼻水抑不住,狂打噴嚏,失了聲……

到港了,雖無發燒跡象,但耳鼻喉都病了。

錯過了原答應老人中心的水彩花字繪學習班教學第一課;歉甚!

休息,就讓旅程回來一切先擱在大廳裡,乖乖吃藥,睡覺!

這篇先許下遊記預告,也是叮囑自己要趕快回復正常。

注:感謝工作好伙伴,連忙為我送來兩大瓶的家造萍果雪梨蜜;這一刻太需要這個了!

有家人朋友關懷愛護,比什麼都重要,很感恩!

14102332_10153972892106896_2316285957936171853_n

 

 


發表留言

春雨歸來

2016-05-e698a5e99ba8e6adb8e4be86-e5aea3e582b3-e59c96e78987-e5a0b4e5888aposter

幸好女生週期嚴重腹痛,又沒約得同行人,要孤身一個人去看劇;還遇上出門前一波幾折,出門都知有85%會遲到入場。但結果都堅持去看 劇場道‬‪‎春雨歸來‬

這主要因為監製兼演員的萬斯敏小姐提我,這劇也是有齊我喜歡的四位演員同場,一定得要去捧場。

早就看過劇評,說這劇超洋蔥 (催淚)的。

不怕!我總是在看劇時會有手帕在身旁,可是,淚意依然比我預想的來得早;才只不過中場時分。因為——

勾起太多少年時。我相信場內很多觀眾也如是,離場時很多男仕女仕什麼年紀的都忙著印眼角。

人生裡好的經歷、好的回憶;很多來自少年時的友愛;那些總是在迷惘、絆嘴中,濾化成互相支持、互相鼓勵的感情基礎。

也自然是會在學校裡才最大機會遇上好的老師,他們都給年青狂妄又少不更事的那些日子,刻上很多,能夠影響一生的刻記。

這夜裡勾起太多…劇裡每場畫面都似曾相識…

就近年,三十年的友情,重新靠在一起;感情在人生各有遭遇後,重聚更見珍惜。又,那些年跟老師們賭氣;羽毛球場裡為著要贏比賽所提的無限氣慨;與隊友們一起練習,一起流汗,還一邊吵嘴鬥氣。在那些時光中,有鬧戀愛、有失戀、有說夢…

劇裡老師哼著的是電影《兩小無猜 Melody》 的主題曲 First of May。

當日發現我戀愛了而取笑我的你,也是向我唱著:「When I was small, the Christmas tree was tall….」;而不幸的是,這時,你已離開了這個世界

對於《春雨歸來》我沒有特別的讚,因為這樣的組合,我只有信任–歐錦棠與萬斯敏的作品,向來處理嚴謹。過去幾齣作品都能深刻在我和藍藍心上。

還有,向來都放明白是對劉浩翔 Elton 與鄭至芝 Gigi 的偏心;認識在舞台上的Elton 廿多年,是老朋友了。

的確好戲,一如期望。不過,今次希望開名讚一下飾演四位年輕版的演員,是意外的出色;在相同一個場景,很短時間轉換場景和情緒,去表現當年及配合係今日的回憶場景,都能處理得好,她們可是每次都在那台上的短短的跑道上練跑著,做著操練,裝作四乘一百的接力;實在是很困難的事情。而且年青版跟成長版都配對得很好,觀眾完全無半刻「究竟誰是誰的年青版呀」的疑惑;這是很重要的事,說認真的,某電視台近年一齣電視劇,也是幾個年青版與成長版緊密的轉換著;可是那幾個年輕女孩子出場嘩啦嘩啦的吵著;我卻看了好幾集都在問「她長大後是哪個啦?」。

我看完的那場次日還有一場,但聽說已經早就全院票都沽了。

錯過了卻發現有興趣一看的,就等重演吧!重演,若有緣,三劍俠這三個手帕交,都該帶同手帕去看一趟。


發表留言

花樹與咖啡睹物思人

image

一客咖啡,一個檸檬鬆餅。
一束鈴蘭…

一田田的迷你櫻花樹。很多年前曾經在朋友娘家的玄關處見過,很驚奇問:「真的會開花嗎?」「樹苗,遲下會種入前園的花圃裡,希望它長大,每年開花等妳來。」

睹物思人,也是這種。

這年後沒有再跟這日本朋友連絡了,她結婚了,所有時間奉獻給家庭與孩子;最後一次通信,她寫了很多個抱歉,說再沒用英語,開始看不太懂了,要花很多時間去看一封信,所以實在抽不出餘暇回信給我,繼續聯絡,也生活中著實沒什麼好寫。

人生,也許總遇上些太容易放棄友情的朋友。只希望人生越往後走,越少這樣的丟失友情。

2016-02-24 16.52.37

@旺角花墟道62號地下花粉熱鮮花附設的小咖啡座

放鬆,香港人!


3 則迴響

那一位校役叔叔

這日,陪伴小雪老師,去探訪中學時代一位老朋友,而他的英文名竟然是由當年才唸中二的學生,我,所改的。

他叫 Peter,是一位校工——

也許每位學生都總會記掛一位 (或更好運的有多位) 難忘的校役叔叔 (姨姨)——

當年一段小故事曾記在母校某期校報中;是我唸中二時,英文學會有個小手偶劇,我們幾個女生要擠在一起,匿在那木框後,手上倒穿著黑色工人膠水靴來演出,其中「我」需要抓著紅氣球在跟其他朋友在說話,不小心氣球飛走,我就在亂叫「Peter…Peter…Peter…」可惜氣球飛走了;當然氣球不能越出木框那個「小劇場」於是要勞煩幕後校工為我把氣球弄爆 (導演呀!我們的手都當了水靴偶的頭,哪有手去弄爆啊)。

當年這位被大家稱為蕭叔的校工,最為年輕,也跟我和兩位好同學最親厚,我好像記得那個木框舞台也是他作品;也只有他,最願意跟著我們這班學生鬧著,我們總有無窮複雜又煩瑣的怪項要求,創意多多,但手藝平平甚至全無,整天去求他幫忙這個幫忙那個;他木工電工也會,也總是一邊吟哦我們要求,一邊替我們想辦法。

因為那手偶劇,我整天都怪聲地喊他 Peter,終於他也就順理成章把自己英文名都用了 Peter。

他是個最可愛的校役叔叔,是我中學時代裡最能記住的一個人。

我畢業後很少踫上他,有聽說過他患了病要提早退休。然後,當我搬回屯門娘家的區裡住,我在街上踫上他。很高興,他那時跟我說:「我算是鬥贏了癌,現在中藥調理中。」人瘦了很多,但很精神:「看我像不像死門關逃出來?不像吧,我也好開心,生活很好,就是要注意飲食。」

之後,早幾年的校友會活動,我們也邀請了他來參加;他說跟太太在家裡為兒子帶孫兒,生活很愜意。見我那日手上有套手造的激絨布兒童玩具,還主動問我可否送他的孫兒玩。

這個嘛,當然樂意萬分。

他知道我有 Facebook,也加了我,偶爾都來留言,年紀是大了,但見他奉佛茹素,還很積極佛壇事務,雖然我看了也不太懂,但就是替他高興。見老朋友生活如意,也就是我在 Facebook 上瀏覽的樂趣。

不料,上週接小雪老師的電話,說 Peter 咳久了,終於不幸發現是肺癌復發;剛做了化療,要靠氧機。擬我隨她一起去探望一下。

在家裡工作的最大好處,即使再忙,重要的事情還是可以先調一調動的。

小雪老師在校要監校,不肯定下課時間,而且午飯應該要留在學校當急改卷的科老師當後援及顧問;我造了懶人蕃茄蛋飯回去跟她一邊吃一邊談。然後趕去探 Peter。

他明顯地瘦了一大圈,但這日精神還相當好;說前兩天做了化療,沒見到預期的副作用反應,反倒很好;但前一天開始反應來了,他開始嘔吐,不能進食,氣促,不願說話。

還幸好,這天我們來了,他多了活潑,跟我們談著,也有點胃口。

有時候,病人需要什麼樣的安慰?探病的都只是勸著要多休息,不要想太多,要正面抗病;可是對著本來就很有正面能量抗病,注重養生,誠心拜佛的,熱愛家人朋友後輩的——

我選擇盡說些讓他愉快的話題;而且也對他說:「我和另外兩劍去完旅行,找個週末就來再探望你。」我希望這是一種振作鼓舞;雖然可能並不能發生很大作用。

三劍俠的遊韓旅途中,就接到小雪老師轉過來的訃訊:

「蕭的殮葬事宜……」是Peter家人寄出的通知。

我們都很受震動!但人生無常,想到 Peter 能少受些痛苦,也許是他多年頌依佛學,篤信觀音,苦心虔誠修行的善果。

10710990_10152501291269685_7965380136714674749_n

 


 

這文原記於2015年10月30日,當時未完成,趕出遊了;就只打算回來後有好的更新消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