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緻 BEE (神戶寶莉阿姨)

追求每天生活中一點別緻


發表留言

四川行:方所

別緻BEE的文章向來寫的長,文字多。

不過,在說這家本來就藏滿文字的地方,我的文字用不著。

這裡,在我短短留在成都一週間,來了三次;然後,我還是覺得不夠——

%e6%96%b9%e6%89%80

摘自維基資料:方所是總部位於中國的一家民營書店,分布於廣州市、成都市、重慶市、青島市。書店名「方所」,典出於南朝梁代文學家蕭統「定是常住,便成方所」。

這不止於一家書店,也有精選的時尚品牌衣飾、日本藝術家品、文具精品……等推薦商品。

方所2.jpg


成都遠洋太古里負一層。

全店面積4000多平米,布局和廣州一樣,以獨特的廊橋設計,於2015年1月29日始營業。


發表留言

高跟鞋

前幾年某天收到好友送我兩雙 GUCCI 高跟鞋;她知道我是這種高跟鞋女人。

這種高跟鞋最難穿,不是它設計不夠好;也不是太高我不懂穿,走路不好看。相反是跟太高,雖然設計也舒服的,但閒常日子不可能穿著它上巴士趕地鐵去。要穿就得配好衣裳,要搭配得恰恰好的裙子配飾,穿得這樣隆重的,一年沒幾次,有時場合對了,身份又不對;我不是名媛,有時在隆重場合,我卻忙著有崗位;這種時候,要穿得好也要穿得舒適更要穿雙好鞋子,否則不到四小時包保如受酷刑。公關的工作,只要在會場當過一兩次小職的俊男美女都會懂,一雙腿有多難受。

其中一雙,在兩三年後一個華麗晚宴中終於配到完美;那是個復古20年代主題晚會,大家都刻意盛裝;我那雙翠綠搭麻色的尖頭幼跟還要搭手繩結的,放著就是件古董。

然後一雙橙色大花花高跟鞋,本來是我較喜愛,誰知那個扣,每次都是很艱辛一頭汗的才能扣上,可是走不到幾步扣裡針就倒退出扣子,帶子就掉出。別以為名牌的就必定完美!

(我又想起另一位好友的世牌皮具,兩排螺絲帽刻著 logo,走過天橋,名噪過一時。然後一邊用,螺絲帽一邊鬆出,有試過噹一聲跌出打在鐵地板;還好恰巧是鐵地板,要不那袋上面就有個洞。送回去品牌店維修兩次,後來店裡教她袋個小螺絲批,久不久就給上緊。嘿!)

橙花高跟鞋給我收到鞋盒收藏到沙發下,於是又歷經數載。就是自己都記不起那個扣有問題;這次有機會穿,那扣走不到出門就丟出帶子;記起了!

終於(粵)的起心肝,帶著它去吃下午茶,隨即就直去找修鞋師傅給整治它。

這種鞋子不好找街頭巷尾老伯,怕他們未必有合用合色的配件;連鎖修鞋店好像會穩當些。結果這店師傅跟我說:「這個難度好高啊,還是這麼貴的鞋,整修費會好貴的;而且弄好,那帶幼,也不會耐穿的。

師傅,我這鞋子乾放著已經好些年啦,怎麼不耐穿都比我沒得穿來得好,是吧?!

然後,他搖搖頭;報了價:「$100,明日來取吧!」

13346409_10153756808116896_487480856142549925_n

太化算了,在我來說。不過,大塊也搖頭,鞋已經貴,放在到儲存倉倉租貴,打開那小皮帶換一兩個扣,一大場工夫可能只穿三兩次;$100算來當然不平。

我不管,好友送的好東西,不穿它三五七次,我不會甘心的!

女人的高跟鞋,是一樣男人永遠不能明白的東西!


發表留言

記掛羅啟妍

曾經很沉迷逛珠寶店,喜歡買,更喜歡看。當年生活在尖東,受著很多主外貿的珠寶店影響,最愛看七彩繽紛的寶石或半寶石拼合的圖案,而且,都總是大大的。 這種迷珠寶的思想,應該來自媽媽和姨母;小時候,每次跟姨母和舅婆茶聚,媽媽總帶著我,跟她們一起去逛珠寶店。媽媽總跟我說:「不知什麼時候,我都像妳姨 母和舅婆,兒女都大了,手邊家用鬆,閒時就買買珠寶來樂樂。」那時我似懂非懂,但有時我好想問:「我見她們都跟相熟店子閒談,看看這個看看那個,但卻不怎 麼見她們常把東西買下來啊。」有時,舅婆有朋友同來,姨母也有她的朋友,這一幫子女人,都有這份同好,由一店逛到另一店,就已經是一個下午。

相反,我媽媽嘛,偶爾就會關起房門,把她的收藏,或新買回來的精品,逐一放在掌心給我看;她跟舅婆都偏好買玉;雖然我跟所有孩子一樣,對玉不太感興趣,也看來看去看不出什麼竅門來;不過,年復年,媽媽那些重複著的動作和說話,我對如何看玉的興趣和認識都總會有提昇的。

不過,也將金和玉這些系列,列為老一輩的珍藏。我自己嘛,當然會承潮流;九十年代,哪個女生不為鑽石瘋狂。當年鑲有廿份的鑽石指環,大多還不懂什麼叫4C,求婚已經無往而不利。

因為愛上彩石拼合,那些大珠寶店中的超凡價錢和設計呎碼,只可遠觀;我轉而愛上半寶石。而且,目標是集齊每個顏色的寶石指環。

那年,大概是92左右吧,我被海運中心羅啟妍在一個珠寶店中佔的專櫃迷上了。可是,那時的作品,我就只能每次割肉忍痛地,才能買得起一顆指 環,或一雙簡單線條的耳環;於是,我總是在每次經過都在櫥窗盯著看,而且,苦等著她那些推廣的減價時候。 縱使這樣,我還是很慶幸能曾經擁有過她的三件作品,只是可惜,當年對飾物的保養和珍惜,遠不及現在。就是這樣,很遺憾,我最終只能留著一件虎眼石指環;這 也就是讓我了解到石材也會礦盡的一日;不久後,市面上的貓眼已經統統改為合成石,天然的,我再沒有機會踫上過一顆。

找來 wisin.com 所注的《貓眼石與其他相似寶石貓眼、人造貓眼的區別

另注:貓眼石與虎眼石同,而只是一般褐啡色的貓眼石,會被稱為虎眼石。

不過,算最遺憾的,卻又在日後,不時會在我挑選其他半寶石指環時,會浮起想念的是它——

雖然我是故意畫成這樣搞笑的;但事實上,留在記憶中的已經不夠仔細,我在店櫥窗盯著它看過好幾次,也試載過一次,只是在我終於有能力買時,己經消失了影蹤。

我一直相信這指環的設計是以聖旨捲軸為仿照,放在云云色彩艷麗的珠寶中,可說並不奪目,卻像蘊含著一份淡淡哀怨,如霧如幻,叫我著迷。 像兩條捲軸部份較淺色,是灰白色的碧璽,捲軸拉開的寫字布片部份,是深灰褐色的茶晶。由於選石加上刻在上面的紋理,令這指環充滿著跟當時大多只會是一大片 打磨成圓、隋圓等等的介面石相比,變得不平凡。現在回想,我大約了解到為何它一直都高價不下,理應就是因為那造工成本,而且是當時設計師獨具創意。

 

今日提起了我這位喜愛的珠寶設計師——羅啟妍,又專程在線翻翻她近年 資料,找到這些,也跟大家分享分享吧:

《罗启妍:颜色宝石先驱》

《商业与文化同路 设计随灵感飞翔》

《羅啟妍個人品牌珠寶新作》

《藝術家全接觸:珠寶設計師羅啟妍女士》

當年以月薪超過15%,在它減價時候,買下的虎眼指環,可不是沒壓力的。可是,因為它的喻意,因為我對之的喜愛,因為太多人的讚美;它陪著我走過很多個缺乏信心的時刻,尤其是那些見工求職的時候……

近年戴著它出外的機會少了,但每次打開我的珠寶匣,看它一眼,還是覺得一顆定心。好友們,有留意我戴的飾物的,大概已經猜出了。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