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緻 BEE (神戶寶莉阿姨)

追求每天生活中一點別緻


1 則迴響

四川行:天府廣場

在完全沒有預備的情況下,只為填了一個大半天的時間;我問蒙蒙,我那成都的朋友,我起的早,到我們見面前,可以去哪裡?

「姐,妳喜歡購物,在太古里裡買買東西,時間快過啊?」她說。大概以為所有香港人都是購物狂。

不!沒打算過在成都有什麼物可買,價錢比香港的還貴。「有沒有美術館之類的?」我也可以代藍藍的眼睛一遊。

「不知道美術館裡最近有沒好看的,不過就在天府廣場站走過去,很近。你靠近東門大橋,過去一個站就是;回來時就同路線回頭,春熙路站就是遠洋太古里了。」

然後,我就在天府廣場站前,看著出口指示牌,決定不去美術館,而轉去了博物館。

天府廣場站是個圓環狀的,看來是成都人最愛相約見面的地標,就像我們流傳「在天星五支旗桿下等」一樣吧!

%e5%a4%a9%e5%ba%9c%e5%bb%a3%e5%a0%b4

沿著地下街的指示牌走,穿過地下街商場的店子,五花八門的,是個多元一體的消費站;計有小型兒童教育用的動物與人體奧秘展覽館、也有很多年青的品牌店、潮流家品店、很多小攤也賣本地傳統特式手藝或小食……頗有香港旺角裡走著的錯覺;看來要來購物的遊客,單是這環中的商店,都能花掉一天半日。

在靠近博物館的出口負一層上地面去才能進入博物館,這時一出隧道口抬頭,就能見到毛澤東像。

%e5%a4%a9%e5%ba%9c%e5%bb%a3%e5%a0%b41

到這一刻,我還不知道,好戲在後頭。

因為,我眼睛還在四處預搜,待會逛過博物館,出來就可以午飯;是好好找家像樣的吃,還是在這些小攤子四處嚐當地小吃呢?

雖然近年味精敏感嚴重,但饞嘴習慣還沒能改掉……

 


發表留言

星洲遊:SMRT 地鐵站名

星加坡地鐵 SMRT 的發展已經相當完善,狀況也跟香港的非常相似。

唯一要注意的是,新車站都以中(簡)、英及印三文報站;可是,並不是所有車站都這樣。而對於慣於在外地使用英語但又又會看中文的家庭像我們;有時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我上一次來星加坡時,是跟藍藍住在 Bugis 這個站不遠處;所以對這裡的環境比較熟。跟星加坡朋友的交往都用英語,而且,上次來星,所有站名都以英語為主;於是我慣性對於所有站名都會以星加坡人慣唸的星加坡特有英語語調,或英拼音行先。

這是大塊先生第一次到星加坡來,他對於那些一時是以英語拼音而來的中文名較敏感;而對於那些由印度音譯中,再對照英拼,一時看似用普通話音譯,一時又比較似以廣東音 (其實有好多星加坡人的英語音都混有粵音);而覺得好奇。

就像 Bugis 這個被譯成「武吉士」,他就淘氣大發,每日都要跟我說上幾遍,還專程拍照,說每次他銷售同事對客先敗陣,他就會送這照給那位同事,以示「鼓舞」。為什麼是幾遍呢?因為他每次說乘地鐵去「勞明達」我跟藍藍都毫無反應,因為我們只能記住所住的酒店是在 Lavender 站。他不唸這個英文站名,我們都完全聽若罔聞;於是他只好說我們回去「無吉屎」(粵俚語解作沒氣慨) 下個站就是。

2015-02-18 16.05.23

我相信這樣的情況,就是在星加坡本土人氏間也常出現,因為我們在站內好多次都能聽到大家對話中對站名的發音有差異的;只是,這就是星加坡文化,一個多國文化集中地,就會出現這樣不同卻又能和諧的相處。

又好像我們在小區中迷路,問路用英語,對方耍手搖頭,用蹩腳英語簡單答我她不懂英語,那我猜想她說普通話的,甚至可能是內地移居星加坡的。我用了普通話跟她說,她卻走去後面找了個同鄉說褔建話,然後那說福建話的老人家叫了個印籍的替我們問。

又像當我們在地圖上已經很靠近小印度範圍時迷路,問了幾個印裔孩子:「知道哪裡是小印度嗎?」全都搖頭。後來才知他們都只會直接叫小印度裡面正中的那幢印度廟,而不會稱他們那個活躍的社區為小印度。

去星加坡旅遊,使用隨時隨地互聯網 Google Map 其實不算很管用,原因是那些中文名不會在Google 出現,於是當你只知中文常稱而又發現 Google 出現的都是官方英語,又或者那些看似英語,但其實是由印度文譯過來,編的好長又拼不出正確的發音時;你會立即在大太陽下覺得頭暈。不過,多跟四周的當地人對話,問問路,一定會發現更多有趣的文化狀況。

迷路——看地圖的有老爸;問路的有老媽;藍藍當然只管在隨拍,說是在為日後學習項目先作資料搜集啦!

combo singapore lost way

連結:星加坡地鐵地圖


發表留言

韓遊:妳是哪一國人?

首爾的列車雖然沒有香港的列車裡擠,但人流也算多的,鬧市的站也會需要排隊上車;車站月台沒有明顯的列隊劃線,但大家都很守禮。

對於「優先座」,國民也非常的守規;縱使站立的人也多,但都不見會爭位甚至暫用「優先座」的;這是我見首爾文化中最值得一讚的。又說,韓國人好像雙腿特別壯健能耐,他們的鐵路列車好長,站裡總是兩頭才有樓梯上落轉線層或道道;不是每個站的樓梯都設有扶手電梯的,即使有,很多時為著節約能源而常關著。

可是呢,就即使有扶手電梯開動著,我們都會見到韓國人主動 (或早已習慣) 腿先選踏上階梯。他們看來是步行之國。猜想韓國人首次來到香港,會不會在見到地鐵站裡人潮永恆擠在窄窄扶手電梯也不願走上樓梯階去,而驚訝呢?!

於是,在鐵路站裡,只要在樓階,很容易就把華人遊客和當地人分辨出來。縱使,幾天後,我們已經好肯定有大量中國人早已移民首爾定居下來的事實。

어느 나라 사람이에요? 你是哪一國人?

因為已經不是第一次在首爾自助遊,因為現在地鐵站已非常簡易了解和方便;我們已經很少需要問路;當然,我還是習慣性地先以英文問路。於是,每次韓國人見我中國人模樣,問的是英語,他們會出現兩種反應,一是用普通話回答 (很多韓國人已經很會操一定程度的簡易普通話),一是問我從哪裡來的。會得以英語回答的,表情特別愉快歡喜 (也能理解的);而且看來都是上了35歲以上在外貿公司的管理階人員或比較具資歷的商店負責人。

至於比較年青的、鬧市旅遊區、貨品批發場的;都能操一口流利普通話;而且都是女性為多。

在前往愛寶樂園 Everland 那天早上,原應選乘在City Hall 市政廳前,為新春特別開出的兩班直通快車的;只是天氣實在太冷,一家三口太過懶洋洋,起床磨蹭到嘆早餐;結果嘛,把兩個班次都錯過了。自由行嘛!導遊媽媽永遠有後備資料補給,乘地鐵去Guangnam 江南站搭乘全日都有行駛的公車吧,遠一點,就當由另一線路過漢江看多次漢江景色好了。

這天,早有準備,藍藍常備了水和濕毛巾,用來防止她又在暖氣下乾燥流鼻血。於是我和她又開始我們旅程慣常的埋頭看 eBooks。

旁邊一位女乘客,約50來歲太太,一直盯著我的手機,指著我手機問:「……..」用的是韓文,我不懂。

「Sorry, I don’t understand.」我答。

她在我手機上指手劃腳,示意請我把手機讓她看。我好疑惑,我用的只不過是 Samsung Note 2.0,這幾天我眼見,首爾十居其九的國民都使用Samsung,甚至我幾乎沒怎麼看見有人用Apple系列。明洞夜市中的手機套都幾乎全一式是給Samsung機使用的;哪!我台手機有啥特別?

我大方的把手機遞給她。她在我的頁面上撥來撥去;那一剎,我有懷疑她是神經病的,幸好,下一剎,她把我的手機還給我,今次她又指著我旁的藍藍手上的手機。藍藍的只不過是 Samsung 同一系列舊一個版本的罷了。

這位太太還是一直韓文在問我,我一句沒聽懂,也完全猜不透她在好奇些什麼?!我只能保持著有禮地:「Sorry!I really don’t understand Korean. English?」

然後,出奇地,她跟對面座排席裡另一個乘客說著話,我好像聽到夾了些好像普通話的詞語在一串韓語中。 我才忽然省悟,問:「妳會說普通話?」她卻同時問我:「妳是中國人?」

好了好了!搭通了,終於!

原來她和對面坐的好友是中國人,移居應該太久了吧,她根本一直沒有意識她在跟我說著韓語,一直在用韓語問我是什麼人:「어느 나라 사람이에요?」為什麼會看得懂中文eBook!

中國人會看中國字耶!有啥奇怪啊!太太妳用韓語問人家是不是中國人,為什麼懂看漢字,不是才是古怪嗎?!

她好奇,正在發現新大陸;呵哈,原來Samsung手機可以看中文書的啦!

恭喜!恭喜!善哉!善哉!施主為我結了個「識緣」,為我多加一篇旅程奇遇!

2014-01-30 22.26.12

或許,我跟藍藍在看電子書時,真得很迷人吧,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