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緻 BEE (神戶寶莉阿姨)

追求每天生活中一點別緻


發表留言

栗子蛋糕

家裡,就只有我跟媽媽最愛栗子蛋糕。

今日母親節,前幾天出遊旅行前,我同藍藍說起,很久沒有吃過栗子蛋糕,想吃。

結果她沒買到,只畫我一張「栗子蛋糕」母親節卡;也很歡喜。

她知道我醃尖挑惕,現在市場賣的很多蛋糕我都不太喜歡。

不過,難得早上跟媽媽喝茶時,問她要不要吃栗子蛋糕,她說好。

於是,弟弟弟婦陪我們走幾家餅店去找,沒看上的。幸好還有大塊先生為我們跑去另外遠一點的餅店,總算買了個不錯的,孝敬他丈母和老婆。

18423943_10154778919971896_2094871231224118485_n

我和媽媽對於栗子蛋糕,其實算係一種回憶的執著。

小時候,70年代初,住佐敦區,吳松街裡有家扒房西餐廳,設有出爐精美西餅;那裡面對著大玻璃門的有個玻璃圓柱,會旋轉的蛋糕冷櫃。在那年代,這種冷櫃是水果輕忌廉蛋糕和時節的栗子蛋糕專用的。

家裡對我兒時已經很挑的脾性而出的小故事流傳很久,媽媽很多次因為我挑惕而生氣,會動手打我,結果倔強的我,會整天鼓著腮拉著臉不睬不理人幾天。爺爺嫲嫲很縱我,爺爺不會開聲說疼,但可以買給我歡喜的都買,嫲嫲總順著我意願,我會說不要去那些有痰罐的、有掛雀籠的,大包的、沒有地氈的酒樓;爺爺嫲嫲就依我,只去最貴裝潢的。我要西餐的,爺爺就每次都問爸爸有沒有帶我去「鋸扒」。生日不肯吃奶油蛋糕,就每次經過西餐廳都問白色的是不是我要的忌廉蛋糕。

然後,我每次經過見到那個旋轉冷櫃裡有栗子蛋糕,就會問媽咪:「我們幾時買來吃?」從前買一個圓型整個大蛋糕,都一定要辦生日會那種很多人一起慶祝才可以有。我唸的幼稚園沒有辦生日會的,替小孩辦生日會那時還是一種奢華鋪張炫耀的。家裡,如果踫項爺爺嫲嫲回家來,媽咪還是會為我辦小小的,在家裡切個小蛋糕。可是,我生日在盛夏,當時鮮栗子蛋糕,是時令的,只出現在冬季,每次問媽媽,她都說:「到妳生日時買吧。」然後,我生日時根本就沒有栗子蛋糕。

24ft55p

圖片摘自蘋果日報舊文。 而圖中這款正正就是當時獨一的鮮栗子蛋糕的設計。

直至初出社會在國賓酒店工作,酒店咖啡店選用當時還只有兩家分店的東海堂,栗子撻是他們的著名作。

我幾乎每隔上一天,就會買一個當早餐吃,百吃不懨。

對栗子的愛,纏結著很多很多愛的回憶;下課,拖著媽媽手經過餅店,抬頭問媽媽幾時可以買一個回家?戀愛,男朋友替我小心剝去炒栗子的殼,不用我的指頭弄髒。婚後,老公都是每見到栗子什麼的,都給我買。冬季,媽媽一有空就給我造栗子炆雞、栗子糖水。旅遊,跟女兒在山間裡拾栗……

近年,日本將甘栗推為秋的代表食品,愛上栗的人多起來,各式栗為題的蛋糕五花八門;也許,原初的鮮栗子蛋糕相比起沒那麼動人口感不夠豐富多層次,可是,那是我童年中的一種期待,春到夏,夏到秋…它才出現,然後,我在等一個可以品嚐的理由。


發表留言

不想當16歲媽媽

最近,弟弟弟婦的漂亮小女嬰出生;家裡添了好多的歡樂話題。

看見老爸媽媽一提到孫女,就按不住甜絲絲的笑。

這個小女嬰,成為新寵兒,家旅中新星,每次出現都讓眾大人們忙著爭相抱在懷。\

嫲嫲把原來叫了十多年的「孫孫女」由藍藍身上,轉到新的小孫女去;有時忘我地喊「阿孫孫女呀,孫孫女啊……」藍藍就問:「叫我呀?」

我想起藍藍小時候,時常被她阿姨作弄——

她總是把「叫我呀?」唸成「釣我呀?」
那時,她大概兩歲吧,整天在客廳中爬沙發和蹦蹦亂跳著。

阿姨總愛有事無事都把她的名字喊一次,讓她忙著丟下手頭上的玩具也好,好不容易爬下沙發也好;跑過去阿姨那邊問:「阿姨釣我呀?」

阿姨就好笑問她:「是啊,釣妳啦,妳是不是魚呀?」

藍藍長大了,生活逐漸完全進入她個人時空中;有時候,我也想在看電視途中,喊她一下,讓她跑出來問:「媽媽,妳釣我呀?」

生活確是有點寂寥,雖然大家都問我:「妳這麼忙,也會覺寂寥嗎?」會的,雖然只偶爾那麼一瞬。

想過重新接一頭小狗回來,可是每想到大廈公契所限,上落樓都得捧著牠走出屋苑,外面可讓牠走動的空間又那麼少。再想到媽媽對小狗一發不可收拾的情緒,又想到自己不能時常在有規劃的時閒中撥出固定的給牠照料……停一停,想一想;就是了!

新生嬰兒近年彷彿忽然頻繁地發生在身邊,公司裡接連收到同事懷孕的消息。

就連老好友終於找到他人生,說要以最快速度把以往落後太多的人生路程追上;結了婚有了孩子,我在醫院看了他的小男嬰,回到家忽然鬧生育情緒。 問大塊:「如果我現在懷第二胎,會不會有點危險呢?」甲狀腺手術完成,免了當年因之而來的危險,這一役是不是值得呢——我忽然很認真地去思考。

「別鬧吧!妳老啦!」大塊的答案。

「別鬧啦 ,我不要讓人家誤會我是16歲媽媽啊!」藍藍嚷著。

想起當年16歲,住在同一層樓一戶鄰居的少女,15歲跟男友弄了個未婚懷孕;我跟兩個好友私下討論,好友A說:「我家鄉風俗,這歲數不算稀奇;別忘了我媽也是十六歲時誕下我。」

我和好友M說:「說是這麼說,但妳媽當時在鄉下,是循合法途徑結合生兒育女,是當地文化使然。但像我們現代,實在無法想像我現在這個身體、這個年齡、這個智商,如何生育教育一個幼嬰。」我和M妳看我,我看妳,一身校服素白,還沒有發育完成的胸部,未穩定的經期,甚至自己還沒有對自己身體有足夠的認識。想一想日後,可能會有翻天覆地的生活體驗,對自己承諾要做好的理想,還有,很多很多,希望一遊的地方,希望一試身手的事情……

重看好友A媽媽的事例;三十出頭的A媽,跟剛成長到十三歲的女兒,A妹,頻繁地出現極大衝突,整天吵鬧,結果,A妹妹整天離家出走,在我們這些熟知彼此家裡事的好友眼中,A嫲才是真正的治家媽媽,然後一家人在吵無可吵下,一怒氣把A妹送回偏遠的家鄉軟禁。

都笑唱「16十六少女會轉變…」,十六這個年紀每天都不斷在轉變,如果只因為一時浪漫玩趣,就換來一條讓自己往下的前途和生活,都珈於一個媽媽的角色中,除出養育,自己是不是也得要將前方的夢,統統丟棄呢。

人生在不同年齡適合體驗不同的角色和生活,十六歲,前途正美;就在這裡替自己加上負累,多不值得。

在熱情前,是否也應該停一停,想一想?

4


 

原文記於:別緻BEE | 07/06/11

[1]

不要說十六歲,現代的人三十歲還是大細路
看著這種人,真不知他們會如何擔起一頭家呢?!

希樹
[引用] | 作者 希樹 | 07/06/11 17:56 PM
用十六歲這個定位只不過想起那件少年事,並沒有特別意思。年輕的爸媽和孩子可以玩在一起,構圖的確漂亮,可惜現實歸現實,無論經濟、心智和育兒能力都不是像小說家筆下或虛擬世界的一樣。真實世界的問題和困難並不能說笑,那是一條生命,我時常對藍藍說,要對一個生命負責和尊重,何況那是自己的血肉產品!我同意希樹妳說,沒有足夠的心智準備就別生產好了。
[引用版主回覆] | 作者 別緻BEE | 07/06/11 18:09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