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緻 BEE (神戶寶莉阿姨)

追求每天生活中一點別緻


發表留言

電視在電視櫃中的時代

13434816_10153723937038177_4513431796525908204_n.jpg

朋友詹占在Facebook分享這照,看來是在什麼舊物店拍來。

先談談這種店的稱呼,以前我們但凡見到賣舊東西的店,會分為兩種,一種叫古董店,賣的都是價值比較高的,年份比較遠;聽過經營這類古董古玩店的叔伯說,清朝的,除非是帝皇家的,平常百姓的未必賣好價錢。清朝的東西大概80-150年間。古玩店裡的大多賣小擺件。後來有說明朝傢俱被發現是珍品中之珍品、紫檀木套式椅、四柱六柱架子床……簡之但凡物件不超50年,根本不能視為「古」系列。

然後,我都快成長半百,這幾十年間,自然又應時代多了很多超過50年的東西,單是50-60年代的好東西,隨隨便便民家裡都可能撿出一些。而且,因為這些我們爺爺嫲嫲們標誌著記憶中美好時代;看見它們,就牽引很多很多愛的回憶。

我長於六十年代尾,很多50-60年代的正是爸媽辛苦經營購置的東西,從前工業未發達到什麼東西都量產,好的東西都存在特別長的時間,生活中就自然集存特別多的回憶。

單就這圖片中,由左上角,順時針去隨便說說吧:這木造的衣箱,偶爾會在一些小店子見到,反而很少在家裡見;家裡用的多是隨嫁妝的雕花樟木籠 。70年代多次隨媽媽為她堂弟妹們辦婚禮嫁妝,每一次經日走遍各處精選,又聽得當時負責賣籠的專家多次解說;對於在挑選這種木籠也有相當見聞。

籠上的掛鐘與熱水壺不多說了,熱維他奶更加是我們小學的小賣部入門第一眼看到,永遠最忙的一個所在;可以說,這「維他奶」小櫃就是香港的代表標誌之一。

想說一下玻璃櫥櫃前的四個小學運動課必用的座標,也是人流排列桿;在小學校裡多功能;誰個沒有跟它們掛下過些嘻哈大叫的興奮記憶?!

右上角的酒櫃是中等家庭才會見上的;小時候去過幾個時麾之家的客廳,印象都非常深刻;當年沒有紅酒,沒有酒櫃酒架,這小矮酒櫃通常會放滿白蘭地酒杯、但中國白酒用的小玻璃杯為主;放的酒也以中國酒為多,偶爾才一兩瓶外國干邑類 (小時候記得很多家庭平常互送酒辦,家有辦喜慶婚宴才訂那麼十來瓶來路酒,所以都必定列陳在酒樓龍鳳台的福祿壽像前;拍婚照還必須把它們攝入鏡。現在看來都有點「不可思議」,但這是當時的「格式」。) 酒樓點心車——這個嘛,給我的記憶太多,難以盡錄!

相前方那台衣車,雖未曾在我家中出現過;媽媽由婚後已經開始使用工業衣車,但這種勝家早期手動衣車的行車聲、相貌;我也絕不陌生。

電視櫃是拉開櫃門的,對於70年代後懂事的人來說,這可能是有點不可思議。但那個年代,家裡看電視的時間都幾乎是特定在一家人在家齊集晚飯時候,一般來說,這電視櫃都是置在家大廳,對正飯桌的。門都是正中開向兩旁敞開;這個對於當時的孩子來說,是非常好奇,也非常探險式的玩意;因為十居其九九,這電視連電視櫃都是當時家庭中一項不少的新資產,小孩子都不會被容許隨意去踫,更不要說當成玩意;一幫小孩偷偷去玩一次,而被發現,多半都會變成被「藤條炆豬肉」。

我家從來沒有置過這樣一個電視櫃,我由懂事開始;因是家裡唯一寶孩,為讓我方便下午可以轉台看明珠台的兒童節目,像「芝麻街」那些;爸爸教會我去扭動那追台的大鈕鍵,讓我和媽媽下午自行去轉台,看罷就轉回去翡翠台,讓大家晚飯時收看。

但姨姨家裡有,甚至去到70年代後期80年代初,城市中新的小家庭快速建立,電視也不斷進化,變出電子按鈕,螢幕尺吋也越來很多選揀;大家收看電視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每次都要據捲開櫃門已經再不合時宜。

最後一次把電視收在櫃子裡的是1994年,一個由某國際集團的駐港的高層所租住的豪宅中,因為是美國人,商務為主的離岸家庭,兩夫婦沒有小孩,電視機只不過是極少機會使用,他們還是保存在櫃裡罷了。只是,當大家在那裡見上這樣陳設,都瞬間變成那個聚會晚上的重要討論話題;而那時看來,電視不佔生活重要環節的生活,已經太匪議所思了!

可是,到現在;我又常聽得很多新一代朋友,新居中,根本沒有「電視」;有的只是投影器或電腦視屏——因為,都在說,現在都沒機會「看電視」!


發表留言

大姨媽

港人很喜歡笑稱女生週期做大姨媽,而按一般女生都很討厭女生週期來臨的不適,大姨媽彷彿等同很惹懨的一個人物。

但我其實很喜歡我的大姨媽,我說的是兩者;經歷過近廿年很不正常的女生週期,在很多很多女性朋友聽後滿臉羨慕的樣子,我反而沒有很大的感受。說是省下很多使費?說是可以很瀟灑?喜歡何時就何時出遊浸溫泉游泳所有戶外活動?說是無痛無不適?

可是,當妳被婦科醫生警誡這都是身體狀況不好,並不是好事情時;大抵就沒這樣輕鬆。

不過,我也喜歡我的大姨媽,真人!媽媽姐妹不多,上面兩個姐姐都在戰事裡失去,襁褓中媽媽就去世。大哥哥大姐姐當時還小,只能跟著父親祖母安排;幾兄妹自小就分開在幾處親戚家裡寄養。長大後,難得終於長成,兩姐妹還猶幸還能多親近。可是,小時候有發生過什麼共同時間的記憶,早已經稀少得無以復記。

小時候,因為喜歡有表姐表哥們陪著玩,我很喜歡一有假期就去姨媽家裡小住。姨媽面惡但其實不苛,只是對生活上一些小節會有相當嚴謹要求,就是那種她不開口瞟妳面前的飯碗一眼,你就會自動趕快張口把飯都扒進嘴巴去。

媽媽也怕姨媽,有時會偷偷說,趕快做好,一會姨媽來又挑惕了。我小時候不乖,被媽責打,她氣還沒下,就會出動兩張皇牌;這兩張皇牌一出,我就什麼都答應;即使她試過把我趕出門外,我還只不過拍門叫:「給我拖鞋啊。」

什麼皇牌讓我那麼害怕?竟然是「把你書包丟掉,你以後不要上學啦。」今日的小孩應該會彈起來拍掌叫好吧!那年頭,孤單的小孩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上學去,是一件比死更難受的事;那那麼嚴重嗎?起碼就比趕出街的難受吧。

另一張皇牌是她去裝收拾行李:「我回姨媽家去,不要你了!」

姨丈永遠笑嘻嘻的一個好好先生,我爸爸多年來都對這姐夫很敬重,像親哥哥。姨丈精神還很健康,就是行動需要用拐杖幫忙一下。姨媽還是很精靈,而且人通透,眼神面容都比年青時柔和得多。有時我會想,這兩姐妹雖然年少失愛,卻得夫愛子女慈,而且人精靈話語靈活,容貌也仍亮麗;很是難得。

搬來這家幾年了,一直沒有恰當日期邀姨媽來坐,這日姨媽大駕光臨;還稱讚我持家有道,小雅舍很花過心思;然後我撒嬌說:「媽媽總是怪我興趣多,嘴巴爽手裡沒實料;今年終於當人家面讚我懂得比她的多,造小東西精巧又有創意啊。」

這日,聽著姨媽親口說起媽媽嬰兒時,她們的媽媽病重在醫院一住數月,新生嬰兒無人照料,大哥姐姐都只不過是小孩,卻要胡亂學著弄些米糊什麼塞小嬰,結果小嬰又病,求外婆來救,卻路遠無計可施;那時代的艱難,難以想像。這些事就連那時的小嬰即今日已為祖母的媽媽也是首次聽得……感覺複雜無比。

但感謝主!我們這兩家都得到主的眷護!忽然記起爸爸在我很小的時候,某日,對我說:「能遷就媽媽的就讓她一下,她小時候並不好過。」那年太小,剛先跟媽媽嘔氣,如何能明這道理?

然後,再想起媽媽好像某些日子也跟我說過:「爸爸很重視家,家對他的意義特別大,他小時候家不成家,不好過。」

所以他們都能與另一半相愛到白頭!

familyportrait2

來源:http://jayfosgitt.blogspot.hk/2011_12_01_archive.html


4 則迴響

京都:潮玩和服拍照

近年很多朋友都喜歡在日本花上半天甚至一天,專門去和服店挑套和服,然後在市內閒遊或拜寺,當一天「日本人」。

這種所謂的和服店早已經不是原先的日本人遇有典禮時租用和服的老店子,卻是應新興玩意而成的和服試妝店,它們也不是影樓,只是純提供租用和服,替客人穿衣、快速設計髮式的服務罷了;他們只個別店有設室內拍攝,大多都不設室內拍照場,卻鼓勵客人穿著到外邊附近的名勝裡拍照。最著名及最集中的熱點莫過於清水坂,於是穿和服上清水寺彷彿成為了熱選節目。影樓都可替客人連絡好特約攝影師。

這類店子已經發展得成行成市,要選一家適合自己的,可能要由他們的和服款選來區分;一般比較具名氣的,可選的和服款式比較廣,由最平宜的到特選的、合外國人呎碼的、配搭的各類配件都非常齊全;其次較小的店也會明熾清析,例如網羅較青春新潮款式,布料及配搭都比較創新;再其次是男款和服齊不齊全,是否合適一家不同角色年齡層的都設有多款可選;女的有沒有華麗又優雅的款式;或有有沒有藝伎及古裝的供應……

客人可以預先在網上選定喜歡的和服款式,預約了時間去到,穿衣和造頭髮一般需一小時,帶來的穿戴衣物及私人品(非貴重物)都可以寄放在他們店裡;和服一般都訂在當天內送還。

當然也可以去到現場挑和服款式;網上就聽說過這樣的傳言:一位男網友語重心長地勸籲其他男網友,帶女友去日本千萬不要讓她去玩這個和服照,因為她會為怕她心儀的粉紅色和服都被借光,會老大早就拉著男友去到,然後全日裡男生就得陪著女朋友發瘋的狂拍可愛照,而且女的總是穿不到日本女優的可愛,配配搭搭個奇怪,男的還要賠笑賠不斷的讚美;身心都勞累得想死。

這聽來好像是一些男生的怨訴,但細心想,也其實內藏著些道理。

我們一家只預約沒有在網上選定式樣,因為我們相信店裡好東西總應更多,我們這次是正正最冷的時節,衣料必須選最隆冬的華麗厚織和料,這可不是浴衣加搭件厚外罩或毛毛披肩就成,這布料上選也是講究的,手摸不到不為準。日本人穿和服很著重合年紀身份的,圖案和顏色,布料上的織紋都有講究;我們決定請店裡的專家為我們配搭。

眼看很多男生都只陪女伴來,自己沒有穿上,畢竟不是很多男生慣於那一身束肚的裝扮;大塊先生很破例答應今次陪我們母女玩一趟,卻慘遭老婆愚弄,選個冷得讓人發抖的日子裡,一整個早上,他的手掌是冰冷的,很可憐,這巨人先生的手從來沒這樣冰著,他可是家中兩女人的活動暖爐;他拒絕玩足一天,只能忍受到午飯前,除了是束在他身上的腰封讓他不舒服外,穿那日本拖鞋走小石路踏石階上小山崗都讓他用上莫大的忍耐。唯一令這爸爸可以這般,當然是看見老婆囡囡漂漂亮亮,不過,給他意料之外地找到件看上去年青壯偉的和服,沿路都被日本當地各年紀老兄當面大讚他穿得好,而且也有很多中台同胞投來讚賞目光和鎂光燈的體驗,這也算是一種回報吧。(嘿!真可惡!我們母女都給比下去!)

我們選了家名叫岡本和服租用,是有三個朋友都用過推薦的;也為的是他們祇園店地處比較寧靜,靠近八坂神社;那裡寺和公園小山崗,近步距就齊全了幾種景致;最重要是他們大呎碼的選擇較多,我們想要比較傳統的款式也備的比較多。換妝的地方很寬敞,有爸爸寄放處 (說笑的,是男仕等候間,因為一般男仕需準備的時間遠比女仕所需的短,要有一處地方讓男仕好好等候),服務非常好,雖然會說英語的都只是最簡單工作流程常用語,會聽一點點普通話(好像當日只是能操普通話的那同事剛好休假)。

加費造頭髮有幾款可選,但附帶可配的頭飾選擇則略嫌太少也普通 (我這是失策,自己擅長做那些和花頭飾,卻竟然沒預先為自己預備一套,短髮,就只能隨便夾一組大花,就是我最不滿意的一環),就在我和女兒看上旁邊一套很傳統的時,才知,好東西都特別貴,單這套頭飾就要加¥2000。(我們三人選的服裝套餐,總共才¥15000)

岡本

好吧,整理了十個貼士給大家:

  1. 冬與夏的和服自然各配四季美景各具美態,但夏天浴衣始終比較多姿彩又輕便、在儀態要求上較為輕鬆;所以年青女生最好選夏天才玩這玩意。冬天嘛,就選個不那麼冷的日子會比較好。
  2. 和服都是罩在內衣外的,所以打好底或穿什麼底去穿和服是很重要的計劃。
  3. 如果男伴主要負責當攝影師,還是不要勉強他也穿上一套。男的要打算跟女伴拍美麗合照,就花多一點錢聘請專業攝影師隨行好了;否則,敢打賭情侶的走不上兩小時,就得吵架。
  4. 組團出遊,要不是每個女生都有各別男友照顧,奉勸索性這天就三五女生私團,聘個攝影師隨行,別讓那一兩位男友侍候一眾嬌女吧。
  5. 穿這身和服不能多攜東西,只能借用店裡配和服的小手袋、小索繩和袋隨走,在計劃這一天行程要先計算好多少「必需品」。
  6. 店裡不包括化妝服務,但偏偏這和服在日本人心目中是禮服,女生不可不化妝就穿著禮服隨處走。而且應該沒見過日本女生穿和服時戴眼鏡的?(我倒是這次旅程見到幾個中國女生面上滿疱,頭搞得亂七八糟叉個頭花,穿著件浴衣(淘回來的?) ,最壞事是那副眼鏡,怪誕的可以。)
  7. 帶孩子去穿這個,要預先給他們「打好底子」讓孩子先認識這是什麼,大概會怎麼穿著,怎樣穿好才夠漂亮;親眼見到小孩為被緊緊綁上好幾條布帶子而驚哭得呼天搶地。(男的和服裡面也緊緊的綁有三條布帶子,女的更有不少於五條,這才能把和服穿得畢挺,怎麼走動都不走樣。被綁這些布帶絕不好受的,女人為靚活受罪尤自可,男人為博紅顏一笑也是個無奈;但孩子不知道大人心思,被綁可能會導致心理陰影的;還別忘記不是每個孩子都懂穿那二趾拖鞋走路的。)
  8. 大冷天,雖說和服可選厚織品,但還是耐不住徹骨寒風,女人可以加外罩褸,但因為背結拱起,從後看一如像佗背或老婦,一點也不好看;那麼穿毛毛披肩吧,店裡外借的都不會是貴重的毛皮,所以,如果在這種日子,又想有好效果,還是自備毛皮吧。
  9. 最後,目測狀況;外國人不擅於和服之美,日本傳統配色藝術;不要太堅執粉紅色就全身上下大小搭配統統都粉紅色吧,請相信店裡專家意見。
  10. 雖然只不過穿人家民族服,裝一天的日本人,但做戲做完整;走路時請不要外八腳,也不要一步走尺七路,把平時穿球鞋的步姿收斂收斂吧;做不來,就索性別穿著滿街走好了。還有,日本女人穿著和服時都不會在街上大呼小叫,更不喝男人 (其實不穿和服時也不會),動作誇張地招人叫對面街。要穿好和服,就得要把這些都學齊才能有其神韻。


發表留言

韓遊:南怡島的原居民歡迎您

南怡島cute map

相約再來,但必須逗留一夜;因為看來那些沿海的小屋實在太可愛。有不同大小的,可供情侶幽靜地抱擁著取暖,看夜星。也可以是一家幾口鬧哄哄的跟大自然親近。

南怡小屋

每間都以一種島上的原居民為名;不單止這樣,在這裡留宿,就得要先跟原居民友好,牠們也很隨和,是島上的親善大使,總在你不為然的時候就出現在你身邊。

南怡動物

 

 


發表留言

神戶探親記:好友與她的小男生

友於15年秋面對了一個令她非常難受的診斷結果,她患了胃癌,醫生囑她立即進行手術,把三份一個胃切除。

兒子正準備考大學,先生比她年長很多;這個消息令這個家庭很震動。從她的電郵裡,我能見到她從來沒有的徬徨。

可幸的是家裡男主人們這時給她的力量,面對手術是第一重難關,面對康復才是第二關的難。我只簡單告訴她:「年前我也做了個手術,雖不是癌,但也知道面對這種手術的忐忑。這時候什麼都不要去想,只要乖乖聽從醫生指引,一步一步走過去,康復,適應,一切會很快回到正常。」

收到她手術完成,在按醫生指示,一步一步地進行復康中。我在電郵跟她說:「好好休養,我過來看妳,檢查妳有沒好好的康復。」

遠隔重洋,文字能表示的真的不能多;況且,自從我們彼此建家育兒,中間十多年其實書信往來不多,每隔上幾年,我過去日本,還是她有機會停一停香港,我們就見面,滔滔不絕地互說近況;可幸是,相交早年,大家清楚對方性情行徑,很多事不必詳盡解釋,幾句話就能領會全概。

自從女兒十歲後,她決定兩件事,一不設生日會邀請客人慶祝,生日只留為與最親家人慶生。二每年新春必定一家三口出遊。原打算這16年新春,是想過去北海道。可是,心懸著好友的情況,我提出去是去日本,不過去關西;而我率先出發先幾天去相伴一下這好友。感恩大塊很支持,說到底,認識這友人時,我還沒有答應下嫁他;這友人也算是其中一個看著我們戀愛成家的一位。

為爭取時間,我選了夜機,在神戶三宮市中心裡睡一晚,次日,好友駕車去醫院覆診,先順路來接我;對於要客人陪著去醫院覆診,日本人覺得很過意不去;我花了很多話告訴她,我不是客人,我是朋友,我來的目的就是要監察一下她的康復進度。

這個是我,就從廿多年前她認識我時一樣;當時,我跟著她和另一位來自大阪的傳統日本男仕工作,跟她就時時執拗:「這裡是香港,日本傳統那套不能100%套用的。」「我是香港女生呀,我不認為一定要跟著日本女職員那樣呀。」當然,當年,我是個很勤奮,很好學的小丫頭,也很為日本人做生意上的禮儀心折的。只是在一些私下情況,我會對智子這個上司很堅持;她受學於美國多年,雖然在日本那過百年歷史的總公司裡很得寵,她也很受傳統日本文化禮儀規限,但畢竟是留洋過的年輕駐外交重員,只要有一點可行使權力範圍,她也很寵我,讓我去。這廿多年過去,當中,我比她早婚早育兒,這種上司下屬的關係早就磨滅盡。她人本來就相對我來說比較柔,對我這妹子又比較多偏愛,於是我們就有這樣的對話——

當她又盛讚大塊好男人,看來這些年也一直寵著我時,我說:「大塊愛稱我女皇,因為他認為我愛下達命令,他自己做的什麼都不對。說的我像 Alice in Wonderland 的紅心女皇一樣。」

她卻說:「丈夫和兒子總愛私下稱我公主,因為他們也總是抓不準我喜歡什麼,想要什麼。不過,我又從來不會說我想什麼,不對,我就扁扁嘴。」

女皇也好,公主也好;都是受著家裡男人寵著的女人就是。我們相對一笑,對這樣的命,是感恩的。

上次來神戶時,她兒子還小,天天忙著上學,跟同學去公園玩;對於海外來說英語的阿姨沒留太多印象;今次來,互相觀察著。

幾日下來,看他對媽媽的叮囑,對她吃藥、飯後靜休、一天裡忙著什麼?有沒有累了……都關注著;小紳仕主動為我置床鋪;他睡在我貼鄰的房裡,第一個夜裡聽得我清晨在咳,早起第一件事就問我睡得好不好,要不要為房間加放濕機。這個男孩很窩阿姨心,有這樣的孩子,我為他媽媽我好友放下心。

我對這個小男生也竭盡所能把我認識的一些時事,他所關心的中日韓港台的世界政治金融關係…等等,為他解說;一個阿姨跟一個男生的關係給建立起來,他為了我能解讀他覺得最困難的大學漢學試題而驚訝讚服,發現這個阿姨懂的竟然遠比他想像的多。

不止呢,阿姨還會教他做非常簡易的甜品,用來哄他愛的女人——現時就是他媽媽。給他造的一席家常菜,讓他表現出他是這個家裡的最大吃貨;吃的好滋味,一直在嚷好味道。

2016-02-05 10.22.19_副本

用前一天在超市裡買得的一包25片的白雲吞皮,加入乳酪、香蕉和蘋果所造的簡易甜品——蘋果香蕉千層。

友一直在旁笑微微,起初小男生還不太會用英語對答,吃過阿姨做的菜,那些蝦碌就給打開了他英語竅門似的,他開始會慢慢試著說;其實這個阿姨還是會看得懂他們漢字和聽到少量日文的啦。結果,次日的早上,他賴著十時多還不願去上課。

2016-02-04 20.31.15

這一席「家常中華料理」要造起來比想像時困難。原先以為可以去一趟神戶的中華街,那裡好買材料。可是友人體力有限,於是我要在小區中的日本超市裡買齊要用的食材,「巧婦難為無料坎」啊!

友說:「他的課在十一時多,但他慣了早上八時多出門,會在學校裡備課的。這日很明顯,他賴著在家裡跟妳談得高興,不願去上課。」

想起有一年,他那雙生表舅父當年只有五歲,也是因為我和大塊在他們家裡,這對孩子詐病鬧不去上課。

「這雙孩子已經結婚了啦。」友說。

大塊與藍藍來的那夜,友又一番爭扎;她認為大塊是客,她好想大家好好坐下吃一頓好的。但她體力又不能應付,出外吃大多她都不能吃。兒子下課回來又晚,時間上無法把所有都遷就妥當……她堅持要讓大塊來挑選去哪晚餐。

我只好來小妹子使蠻的特權:「不用他來選,由我來決定,就回去妳家吃,買點什麼容易的,就鍋物吧,隨便買些肉 sabu sabu 就是,一邊吃一邊等兒子回來吃就好;反正在家裡,一邊弄一邊可以談。我們回酒店夜一點也無妨,在日本,我們不怕。這裡是神戶呀,有牛肉,大塊就可以的了。」她終於安心了。

2016-02-05 19.29.25_副本

Toshi 一下課也比平常提早趕回來幫忙。一回來就問媽媽遵天辛不辛苦,對媽媽的情感很細致,讓人安慰。

sabusabu.jpg

這晚時間其實很趕,在超市裡趕著買的都不能太講究。可是,兩家人能暢聚在一起,就是最好時光。

她這些天一直都很介懷沒有化好妝,因為藥物令她皮膚敏感,醫生叮囑不能使用化妝品。但大塊來作客,她刻意上了妝,大夥才一起拍照。

查看友前一個月的照片,她還是瘦得樣子都變了。難怪她一直不願給我送照片過來;看了就心痛。本來身型已經嬌小的帑她,這時她還是瘦得一如初中女生。她卻說:「為了妳來,我已經很努力把原先丟了的20kg,長回2kg。」我肯定那2kg都是先在面上長成的,起碼這時看她樣子還是回來了。

看著她這幾天裡很雀躍,很高興,時還主動喊肚餓,好想吃;我覺得這旅程很有價值。

 

 


發表留言

英倫遊:膠紙記趣

去旅行,有沒有想過要四處去找膠紙的?

的確,我們沒有想過兩母女會在 Portobello Road 古董市場 看上的不是古董飾物,而是茶具。而且不單止一套純銀的茶具;更嚴重得到,再加買了一套20件,1950 出產的琉璃茶餐具。

短短的三個小時,我們做了個很可怕的決定;買了兩套茶具——那負重並不是我們母女倆可以輕易處理的。

而最糟糕的是,古董店裡沒有夠量的安全包裝材料,統共才給我翻出兩片A4紙張大小的氣泡膜。

2014-05-31 16.39.52

一套四件的銀茶具都有相當重量,還要來一套廿件的琉璃餐具!

回到住處,只好在屋主的環保袋裡翻紙張,檯頭的廣告紙也統統給我盡用。

幸好,嫁夫多年,夫君的專業我沒十足都學了六七成,勉勉強強也把每件易碎品給隔離好保護好,只是沒有膠紙怎麼能把那些包裝定好不移動呢。

連忙拉著藍藍去跑小區最大的超市 Sainsbury’s 去,在這偌大的兩層樓高超市逛了一圈又一圈,每個部門都找個仔細,在文具、精品區更加每個架都不放過…只不過是一卷封箱膠紙吧,沒道理我會找不到。

嘿!就是找不到,連一卷比尋常書桌上用的那種寬多點的,就是沒有!這沒道理吧!只好找個店務員問。

「我們這裡沒賣。」他答。

「不可能吧!我是用來封紙箱的,這個寬度的…」我用手指比劃。

「抱歉,我們真的沒賣,那些包裝紙箱的,我們都會找搬運公司的人來提供的。 」他給我2厘米寬的那種。

我呆在當場乾瞪眼,你這是作弄我吧,怎麼可能全個區裡最大供應家用百科的超市會沒有寬一點的膠紙呢?!才只不過包個箱子,得要找搬運公司嗎?英國人,你這是耍我的是吧!

好!算了吧!幼條膠紙還是先用著來把那些隔紙定好位就是。

事件總算是「完成」了!我們把這批餐具放入大行李箱裡,先寄存在屋主家裡;打算去完了巴黎,再回頭接這批易碎品,就回港去。

屋主 Nina 是個非常熱心的英國女仕,她怕我母女倆去巴黎路途不熟,一直在跟我保持通訊,確保我們安全抵達巴黎,愉快旅遊。然後還堅持我們不要趕著由 Waterloo 折返她家裡提行李,她就把我們的行李都帶著去上班,下午讓我們在 Waterloo 站短聚領回我們的行李,也好跟我們道別。

我們雖然一再說不必,可知那行李箱不是尋常,我們那日擅自把她家裡的廣告紙雜用紙統統用完來包裝那套琉璃餐具,已經深感不好意思,怎麼說要她替我們扛行李去上班又帶到站裡交收呢?可是她一再堅持,她老公駕車,不煩,能處理的。說是就當是感謝我那晚替她備的晚餐和美味的中國湯。

可是,當我們見到身型嬌小的她,替我們獨個兒把行李帶到 Waterloo 站會合點時,我還是百感交集;要是她處理得不好,把其中一件給打破了怎麼辦?要是那行李弄傷了她怎麼辦?

杞人憂天的——是因為太緊張那箱古董餐具吧!

告別了她,打算把行李整頓一下,就要出發去 Heathrow Airport;除了預計那堆行李過關總是會相當傷腦筋之外,想家了,想快點完成十幾個鐘航機,回家去,家總是最好的。

打開最大的行李箱,整理好——奇怪!就是有一邊鎖不上。以為是放置的東西不平衡,又把東西左左右右調好平均,還是不行。拿掉更多,還是不行。人在 Waterloo 站樓上靜角,滿頭大汗,越急越亂。藍藍在旁看著幫不上,乾著急。

怎麼辦?不是現在才來要買新的行李箱吧!去哪買?怎麼趕得及!發現行李箱只是有一邊的鎖閂出了不對位的故障,把行李緊緊裹好,還是可以的。只是那緊縮膠膜要在機場才有,由這裡去機場還有好一段路,怎麼辦?!

膠紙——如果在香港,一卷封箱膠紙可以解決。可是,昨日已經體驗過「沒有膠紙」的故事。等等!那邊有家店,我知道他們一定有!

我跑去過幾家的一間花店,果然!花店店員在包手上禮束花的底部時正用著5厘米寬的膠紙。我指著她手上那卷問:「我緊急,請幫個忙,我想向妳買一卷這樣的膠紙。」

「這是我們店用,不賣的。」她答。

「我明白,但我的行李箱故障,急需,請破例幫我這個忙。」她跟另一位店員商議後,問我:「我們賣給妳2.5英磅,妳可以嗎?」是是是,我還能還價嗎?!

把行李箱張開的那邊重重綑上那5厘米寬的膠紙,那膠紙卷救我一命。

好吧!這故事教訓我們,去英國,最要緊帶上什麼呢?

就是一卷封箱膠紙啊!

2014-06-06 14.58.31


發表留言

迷惘媽媽的暗裡自白

女兒長大了,帶來母親的尷尬的心情。

當然,女兒忽然無聲無息間,已經長得跟媽媽一樣高大;正確來說,只要媽媽不踩在那些惡魔高跟鞋上時,女兒就已經明顯地比媽媽高…把手一比劃:「媽咪,妳好矮!」,「媽咪,我的視線看到你髮線啊!」又或者媽媽在替女兒買衣服時的出錯頻率每況激增:「媽咪,這短褲的褲管太窄啦。」,「媽咪,這Tee長度剛巧包著我的屁股不好看,還是妳穿吧。」

這些都夠我忙著去調整好心態,要當一個比我高大的孩子的媽媽,還要比有個上中學的孩子的媽媽的壓力上,再多添一重。

這兩年,她的成長往往比我的心理調整還要快得多。每一個假期過後,她就像初春的嫩筍,又或是竹樹上的芽尖;脫了一層皮,身體換上一個高了幾公分的新軀殼,配過新的,成熟了幾分的蛋臉面孔;稚氣以像河流急水般迅速地滑走,眨眼間又去掉一些,剩微的一些又好像晃眼間又少去了些……

母女間的對話越益深入,越益凝重;人生論說幾乎佔下八成時間。媽媽好像就怕明日就再沒機會說,要頃刻間把一生所有的感言,所有的哲理都急不及待地灌進女兒腦袋去——不過,不是媽媽害怕教育的時間不夠,是害怕不夠城市中那些罪惡的細菌滋長的步伐快,更加怕在女兒因為成長中荷蒙變化,而腦下垂體發出的反叛訊息的變奏快。

還有,無窮盡的擔憂;還是孩子化的蛋臉,初熟不穩的思維,好奇與躍躍的心,剛長成的成人外殼……統統都教媽媽愁盡白髮。單是每每一靜下,就夠擔憂得心紋痛眼紅紅。

孩子是媽媽腹中一片肉,爸爸沒有這種無形態卻終生的牽腸掛肚,總勸說女兒長大,要放鬆點;何故孩子小時候反沒見媽媽現在的緊張兮兮。

在爸爸眼中,家中有女初長成,許只是不必再要在外出時幫忙拿東西,不必擔心夜歸時要把孩子扛回家,而且身邊除出老婆外又多了個小情人。

可是在媽媽心目中,要設想的、要擔心的、要牽掛的、要拖拉的、要貼近的……萬般感情,卻越加無處可托;才懂回想當年有時自己耍小任性,實在不該。

那天藍藍剛出院,在我手裡抱著,遠方舅母問:「現在感覺怎樣?」
「很迷惘!」我答。
「不要緊的,我女兒都快要出閣,我也還不是一樣迷惘。媽媽的人生,就是迷惘啊。」她在電話裡頭吃吃地笑。

是的,今早,我在人潮中趕返辦公室的時候,聽見背後有嬰孩哭喊聲;我竟然忍不住回頭去找尋哭聲來源,然後有那麼一剎那間,我在想家裡的藍藍有沒有哭呢?!

為什麼呢?孩子都入中學了,為什麼我還有這麼一剎在中環地鐵站裡迷惘愣著?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34


 

此文原記:別緻BEE | 05/06/09

[3]

明白妳的心情!因為我也有個比我高些,上了中學的女兒。

JJ
[引用] | 作者 JJ | 15/06/09 10:19 AM
啊,真好,以後大家多分享交流啊!

[引用版主回覆] | 作者 別緻BEE | 15/06/09 21:02 PM

[2]

人們說,女兒總是比媽媽長得更高的,這該是值得高興的事吧?^^

或者試回想自己是藍藍現在這個年紀的時候,會更了解女兒一些,知道女兒希望母親給予多少的空間與信任,以及她需要多少的關心與提醒。

bee媽媽,試試放鬆一點,自己和藍藍就都會舒服一點。

桔子
[引用] | 作者 桔子 | 08/06/09 16:28 PM
明白的,桔子不必擔心。
[引用版主回覆] | 作者 別緻BEE | 15/06/09 20:57 PM

[1]

好明白妳這種心態,心就常游走在放手與捉緊之間……

agnes
[引用] | 作者 agnes | 05/06/09 18:06 PM
互勉啊,老友。

[引用版主回覆] | 作者 別緻BEE | 15/06/09 20:56 PM


發表留言

由孩子來跟你說道理

自從藍藍成年,我開始享用到成年子女回來感慨在外所見所聞,與家裡教育,或我多年刻意灌注她思維,又或生活習慣文化的相同;又或大不同。

她說,我在聽…

又或許說,我一直期待聽到;那些她的發現。

這種感覺很妙趣,當她小時候,大多時候我說她聽,她雖然比很多小朋友來說比較早熟,比較多向我提疑問,也喜歡與我討論;但明顯地,她在小道理上,或很顯見的事實上,會很快回應到我所說的。但在大道理,或比較哲學的問題上,她會靜下去,進入沉思,然後,很快地,又被其他事情吸引去了;就像剛才沒有什麼重要的話題經談論過,又或根本沒上心過。

我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這種經驗,我見過有媽媽認為孩子不專注,自己說的話孩子記不上心。每逢跟孩子說道理,孩子就隨便牽扯過去,又或只不過當媽媽說話是耳邊風。我媽媽是其中一位,我自小每逢她說道理,我都會擺出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樣;然後她說得火了,有時就順便送一巴掌。

我都有過這樣的疑惑,孩子究竟聽不聽得懂?有沒有記在心?

但每次我都會記起媽媽所用的,然後,我會深呼吸;告訴自己她這刻沒有回應不代表她沒聽,她樣子心不在焉不代表不同意,只不過不想繼續這話題下去,又或者她覺得壓力,消化不了。我會記下,企圖找下一個更好的機會,跟孩子再好好的說一次。

更好的機會,是時、地、人……缺一不可。

時也,是氣氛;要跟孩子共同找出一個大家都能心平氣和,隨意談天,天馬行空的時候。幼移園時代,自然玩著說道理。小學時,上學放學時段的散步不錯,不過可能大人總是趕忙買菜帶孩子,又或只管跟其他家長在談閒事,又或天氣熱流著汗心情已不爽,就都把這些好時光不知不覺間殺掉。如能在孩子幼稚園和小學時,都養成這種牽著手說說話的慣性交談時間,我會告訴家長,你們已經成功一半,中學時,應該絕無困難可以隨時互動出談心事的時候。

給大家一點我的選時作參考:女兒幼稚園前,我們最愛一起洗澡,一邊洗一邊說故事,一邊天馬行空。每次乘的士、長途車都是談天時候。小學時就開始週六早上在床上繾綣,早餐桌對話。這時已經很容易在任何好時光下隨意的談。我亦已經可以很流暢地在下一輪適合時,接回去上一輪未完的討論。高中後,已交棒由藍藍主講,我主聽,給意見。

地也,把家裡預設一些位置,最初要儘量固定在這些方位上,因為日後這模式會植入了大家的腦裡,每逢一坐到那裡,心情與話題就會自動接上。如果能在家裡設定或開發出更多位置,那恭喜您,這是很成功的。所以上一輩一家之主要堅持一張飯桌,每晚回家人齊吃飯,這是一件同意義的事。只是有時一招用得過了,用得老了;初心也就失了。

人也,不用多說;沒有人,說什麼都假。如何令這個人會聽,也要說的人要費心思。凡事兩面,鏡子效應;想說道理的人沒整理好道理,沒想好怎麼清析地表達,沒心思把話好好的說;抓個人來聽,誰喜歡?長年累月都被逼著聽,誰願意?所以,要孩子聽道理,首先同自己說說這道理!

然後,像我;待得一日,由孩子嘴巴跟你說回你給他的道理,這種感覺能讓你心間滿滿溢溢,比任何事業更成功,更被肯定。然後,他跟你說因為這個道理,他戰勝了什麼心魔,他發掘了什麼新的點子,他游說了誰改過了,他鼓勵了誰在失敗中重新站起來……一切的道理,早已成為了他的核心道理。

我是個很普通的在職媽媽,我沒有很偉大的事業,也不能提供無敵父幹祖蔭,但我給孩子的是一副強大的心理盾,保衛著她成長期被打擊的心,讓她知道她有足夠力量抵禦誘惑,還能騰出她的愛與關護給她關心的朋友。

34


發表留言

傻媽的無聊二三事:生得

(這類家中無聊事,當然只用廣東話,先能明的啦!)

浴室洗澡中的大塊,忽然想起廚房中的爐火;大叫:「BB,收火呀。」

在浴室外經過的阿女,狂笑:「BB喎,叫妳呀,阿媽。」奸笑不止。

在大塊補上句:「叫別緻,唔係BB呀。」的同時,別緻也在工作室對阿女喊:「叫妳呀,BB。」

當然,笑歸笑,別緻走向廚房;在爐上正在煲湯用的已經是細火啦,還收細什麼呀?

「刪細?定熄咗去?」

「刪得!」大塊在浴間大叫。

但在廚房裡的別緻還是聽不清楚。

於是藍藍又在廳裡喊:「生得啦。」

「生得。姑娘,仔定女?」別緻笑著出客廳來問藍藍。

「太太,恭喜妳,生咗個火。」

CHB205_副本


發表留言

人生時刻表看似奢侈的花時間

有朋友問我近年靜態究竟在做什麼,我其實從來無靜態過,我只是在適應轉換或尋找新的樂活慢活模式,這是一個濾化和沉澱的過程;我不知道需要多久,但我很享受在這個過程中,我尋回跟老公阿女的相處方式,也享受著每一天守候能跟阿女談人生的好時機,哪管只不過是她放工回來在廚房裡說兩句,還是早上吃著早餐的半小時。

這在多年營營役役的生活時刻表中計算的話,這是非常奢侈的一回事,我根本騰不出一副好正以暇,優哉悠哉的好心情,去面對女兒提出,或我從她反應中感應出的;一些困惑和煩惱。 現在能有那麼的從容,我覺得比什麼事都來得更重要。

就像今早,我們談論少年的瀟灑與人生的資產,少年踏入社會的不安與不斷想逃避現實的壓力。作為一個吹末世紀風的社會中一個家長,這些的啟悟就越是重要。

回想當年,我這年紀,從學校踏出社會工作,時常遇到不稱心的事情;同事們以大欺小,儘要我做一些懨煩的事情。簡單地說,每有揹鑊風險都先想到我頭上來;現在當然了解他們這些都不是故意欺我,只是看我年紀小,又偏偏得最上管理層的大頭頭們喜歡;才上班沒幾月,新禮聘而來為公司開天闢地的行政房管,直當我是誼女一樣。

公司員工派對,新到步的總經理邀我共舞。當年年少,怎麼會想到後面固然有花生派的人、持小刀恃機在旁的陰險派也自有、更有見風駛裡,把我當成新一代幸運女神,打算盡把惡行霉運轉嫁的。當年少女迷惘,自不像今日思想清析;也沒有誰能給我指點迷津。

有時,被彷如好意被安排,被逼一連幾星期更表早晚相連著,這晚工作至十一時回到家裡快深夜一時,次日就清晨七時得候命派樓層鑰匙,讓那些房務樓層主任簽到。那些日子,我直累得吃不下,話都不懂說,一下班兩眼直勾勾地腦袋空盪盪的。

可是,年輕的母親大人,還是會抱怨我下班一定是去了玩沒讓她知道;一直不停碎碎唸我外頭引誘多,別以為一出來工作就是大人,喜歡怎樣就怎樣去,待會給騙了也懵然不知……而我,心裡也倒抱怨她,要不是沒讓我出國去唸書、要不是每個月要求我得拿多少錢養家、要不是我好好的在中環一家洋行上班又被說沒出息、要不投考了空姐又不讓我去當……我,早就想罷了,回家從早到晚磨著也就罷了!

磨在家,沒錯;雖然家裡地方小,雖然家裡總是有弟妹在吵著,雖然家裡一天到晚總有車衣女工出入提料交貨,雖然家裡總有個很嘮穌的阿媽;但能夠磨在家裡自己那張書桌前,做自己喜歡的繪畫、做點字耕,做點媽媽常評為無無謂謂的手作,總是快樂的。

從這點看,我大概能明白隐蔽少年的心態;更何況現代有互聯網這一回事。

可是,我們都需要生活,生活就需要營生。

人生於世,本來就只為努力令自己好好生活,精彩生活,而將生命完整完全的走到盡頭。

不同的時段,努力做不同的;但恰當的、該做的事情。

年青時代,是學習期;有的是精力和吸收消化力;我愛形容自己這段時期是塊海棉,把所有水都吸,吸不盡了,也是經由海棉才滴出來。

進化期,已經儲下相當多的經驗和智慧,把自己當成一個液體狀;遇上什麼容器都能盡每個空間填滿它,適應它。

然後,像我現在;只是一個人生偶然出現的短暫休止符。樂曲不會在一開始就來休止符,也不會在最後來休止符;它只會在高潮過渡中來一個,讓聽者有一剎靜止、回味、期待……沒有前面的高潮,這休止符並無意義,沒有後面再來的高潮,這休止符也都毫無用處。

所以,休止符這時間是值得花,也必須花得適合準確;前面的勤奮換就精彩,也是為日後有好機緣,靜下來一小段,或轉變新挑戰的籌備蓄勢。

感恩上天安排我在這麼一個時刻,在人生路上放上這麼一個休止符;無論是我對人生的頓悟、還是對家庭的付出的量值、對伴侶感情的重新出發、還是作為一個剛踏不惑之年面對剛成年子女的路引;我都恰如其時,恰如其份地達成。

金錢固然不是萬能,也絕對認同沒錢萬萬不能;但當金錢值與人生路上適休值同時踫上之時,我願意作這麼的一個花時間。

在女兒為投考學位課程的未如意上,我對我的小雪老師說道:「我和老公眼中,就從來沒有過認為女兒可能是一個天才;我們自她出生就只祈望她天天生活都是晴天開心快活就是了;從來都灌輸她凡事盡力而為,從容足夠就好了,一切學習可以慢慢進展,最重要是好好享受過程中的得著。」 所以,她考不考進具名氣的大學,公開試有沒有5分,我們根本就不曾太過上心,我們一直只比喻入大學是人生其中一個遊樂場,裡面究竟好不好玩,要先拿得一張入場票,進去盡情玩過,才能作出中肯評語。

小雪老師——我人生良師,聽我說了後這樣回我一句:「這本來就是一種積極處世的哲學。」這其實是我在學校裡某天聽解關於出世與入世同道的一種積極處世態度;於這道中,未必於眼前受惠,卻是在人生歷煉過、濾化過後的智慧。

珍惜當下;就應時做好當下本份;隨緣作業——也都同理。

CHB207

文章記於 201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