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緻 BEE (神戶寶莉阿姨)

追求每天生活中一點別緻


1 則迴響

尤加利葉乾花環

JCCAC 的定期藝術活動推廣中,這個抓準了我眼睛。

20151125_174731_p7vsqput2t_p_600_300

是用尤加利葉造的花環。

我的大門上,由過農曆年後,需要一個新的掛飾;就它吧!

JCCAC 的地點對於我來說並不算得很方便,但不要緊,為它專程去一趟吧。

這夜,大雨,傘子在地鐵出口時弄斷了一骨。正好,希望就去 JCCAC 裡一些店子買新一把具設計玩味的更好。

誰知,沒有工作室有向雨傘方面的發展。

這家叫 Goodmonday 是以乾花設計製作各類花藝飾品。

goodmonday

花藝的工作室永遠充滿著一份浪漫的香氣。

2016-02-19 19.12.35_副本.jpg

花藝都是我其中一樣由中學時代已經鍾愛的興趣;這夜跟工作室的導師分享很多年以前我用石灰粉來製作乾花,沒有一個花的工作間,搞得家裡很灰濛濛,很難清潔,後來心也淡去了。

這夜,製作乾花的心又回來,認真地重新學習;感謝導師替我拍了張很專注工作的照。我喜歡這樣的照片,每次在「製作中」我總是在忙著上課,或獨自在忙著,這樣的照片有人替我拍的好,其實很難得。

2016-02-19 19.51.30_副本

2016-02-19 13.54.35_副本.jpg

我總是個不大聽話的學生,覺得導師給我的黃色、橙色乾花不好配,一直賴著不動,導師很好,給我換了麥穗,我又懶去慢慢配襯,把穗隨意地連葉扎在最下底。大家笑,這個倒隨意得很特別。

做這個尤加利花環,手裡滿滿是那香氣,很能攝靜心靈;過程除能有視覺上的治療,實質上那香氣也令人非常放鬆。

這是很愉快的晚上,另外兩位同學也談得起勁,我忍不住給她們看了我平常的作品。上這類手藝課最終目的,在我,是多交一些同樣愛製作手藝品的新朋友。

完成,雖然導師已經額外給我加了配飾,但我還是不夠滿意。

回家,又去翻了點東西加上去。

2016-02-20 10.56.07.jpg

加了幼藤織花,又把日本新交朋友真理子送我的小布鳥放了上去。

花環豐富了,色彩多了,感覺更像別緻家裡的所屬。掛了一個晚上,今早花環上還餘有淡淡香氣。這種半鮮花環利用天然風乾,等待定慢慢轉換顏色,也是一種生活慰寥。


發表留言

為 SHOW ME CRAFT 手作人比賽 b.gi Design 參賽作品做個總結

先讓我用幾句為一些新來訪的朋友簡介一下 b.gi Design,這是小妹在2000年所建品牌,曾經在幾家位處相當人旺的商點時尚店中設賣;當年受著正職壓力,不能公開相認;幾年後工作越加忙重,只好停止了發展。來到2014年,自由身,在南韓巧遇一款名為 JEWCLAY 的珠寶黏土,與其研發人相見歡,合力發展這黏土在生活上的各種可行設計。於是 b.gi Design 得以重生,並得到另外飾品設計的熱愛者好友結為夥伴,在不同地區推動及希望透過教學,能為更多因留家帶孩子的婦女帶來一些小型創業的機會。

先感謝鄺國威賢伉儷向我特別訂製了一套,作為祝賀好友紅寶石婚的禮物。這是首次試驗,承言製作並不完美,但鄺先生這位前輩朋友毫不介懷,還鼓勵我繼續在這方向上多練習和更進發展。隨後為表多年來在福幼基金會的義工工作中的得著,而想為他們「福幼關愛廿年籌款晚會」表一點心意,我再設計了兩套截然不同風格(華貴與年輕版本) 的酒杯作為賀禮。卻沒想到這樣,竟順引起了一些讚賞的關注。

2014-09-25 kwong kw wine glasses

b.gi Design wine glass design – rush gold

b.gi Design Wine Glass design – pastel color

11月接到 CRECRA 邀請,希望b.gi Design 可以以這個設計參加他們與三聯書店合辦的一個手作比賽;因為比賽的題目正是「Gift for New Home 充滿暖意的禮物」——

show me craft

可是,這年底正是全年最忙碌的工作檔期……

幸好有著優秀的夥伴,感謝 Sue;即使她跟我相隔重洋,但心總常連著。她把事情攬了過去,除選用了一款我們較早前閒談中商議過的設計——以 JEWCLAY 製作 wine charm 酒杯小吊飾;亦隨即代我出手製作了以金色作新居賀禮貼題的一套酒杯禮品。於是,b.gi Design 這個品牌以團隊創作參賽了;可是,我這個團長不出手,也實在說不過去。最後竟然給我在比賽截止遞交作品的最後一小時趕上了。

感謝上天給我引領,我恰巧找上我合心意的開瓶器;讓我能完成隊賽最後一件,也是貫通三件同一主題的設計作品。而且這店還為我帶來另一個機遇!

「Show Me Craft」這畢竟是個比賽,賽果交由天意;我並不太大期望。不過能有這樣一個機會,考証了我和隊友作戰的默契,反而是讓我最感恩的。

毋忘初心;我還是希望透過這些,把 JEWCLAY 的可塑性及美化生活實用性,推己及人;讓更多人去發掘更多「美與實用」結合的生活時尚品創作!

當然,我們還是希望得到您的讚賞和支持;讓我們在比賽中得到更多的投票。請擊入下面參賽作品圖片,連入CRECRA 比賽專頁,在作品頁下有個 【SHARE】鍵,需要經由您的 FACEBOOK 帳戶登入,去推薦給您的朋友,一齊來投我們一票。感謝!

10388142_1553888141516110_8830138729118830378_n

product_177_Zs5Zs8OZ5OZfggusZfoLCcdh2mSwTm_副本

IMG_9833_wine opener

後注:已經收到一些有關這酒杯製作專題課程查詢,我們正在安排教室,請留意隨後公佈!


發表留言

編織無煩惱

別緻的手作中,向來很少編織類。

其實我六歲學編第一條頸巾,媽媽娘家有幾個很利害的編織安蒂們。

年青時編過大小紐繩圖案的毛衣,送男友,送妹妹;就是不會送給自己穿。

而且總是中間天氣冷熱,就懨了毛線在手上不舒服,還有我本身就對很多羊毛有點敏感;太多理由,一擱就過了季節。下一年,就連圖案都忘了。

就是沒耐性。

但每次看到人家穿著很漂亮合身的毛衣,心又癢。

我身型不易買毛衣,不太深入認識我的會覺得很難理解,毛衣不是有彈性嗎?

不過啦,有時也會想,到老,不再怕毛線在手裡惹冒汗時,也許就會團在沙發裡替外孫們打毛衣;因為小號嘛,大塊那號身型,我應該用杵桿來編還好點!

看見這個網址,好用,還是會心癢。

把需要的量度數字鍵入,就連每幅要幾針都替你數好!有了這個,我不怕把大塊的加長袖了!

http://www.tata-tatao.to/knit/twin/sylkcardigangraph.html

4Q]AT_2Q$CW}Q0NO4[V]4}X

 


發表留言

DIY 胸針:Happy Land

image

從藍藍的 Visual Arts 學科的學習冊方式中,也學會引用到我的DIY 設計中,利用一些圖片的連想,或資料搜集去整合一個設計。

其實這些從前或許也會做,只是一般都只是在腦中去進行;極少會動筆畫個草圖;也許也因為電子用品的方便吧,在板腦上把想到的碎片勾劃出簡圖,也是方便在製作過程不會瞬間就被自己另一個新想法推倒先前的。

這個merry-go-round 吊墜本身已是很不錯,但我總覺掛在胸前的吊墜都應該360度轉動都不會出現反背的,這種單面的不是我所喜。於是就出現了把它改為胸針的想法。

既然這是主題,一切背景就依它。目標依然使用工作室剩餘物料,喜歡激絨帶來的一種很孩子氣的粗簡;之前已經利用一些剪得碎碎的小片層疊做小飾花,今次也想用層次表現景心和視覺距離。

由於主題吊墜的質料比較高貴,配在淘激絨上不容易和諧。第一次完成品選用彩色貼紙水晶,可是,給藍藍否決,覺得彩色膠片水晶亂了整體視覺。

結果,換上了Swarovski 的水晶片,接上了主題吊墜的貴氣。再把帳蓬上的旗色溫降低。

嗯,果然效果更好了。

【後記】

某個晚上,藍藍有朋友來訪,是已轉校去唸印刷的女生。她在致電回家時,她媽媽才提起這天踫巧是她的農曆生日。於是,我把這胸針轉贈了。


1 則迴響

【別緻話訪】– Debbie Leung 用藝術之心讓羊毛再生

與Debbie 約訪問,她說:「不如就約在屯門仁愛堂裡吧!」

原來她跟一班單親媽媽在上課,教授她們一些羊毛毡的技術。

DSC_8085

問:我還以為妳是來教個興趣班的。一般在社區中心向一些在家帶著小孩的婦女團體教授的,都是以興趣為主,但這裡見學員在製作的是完成品的其中一個工序。

(羊毛在溫水與薄皂水下產生的化學效果,可以達到塑形定厚度、密度、層次黏合等等的毛毡效果;當然這是很講究於手藝師如何適當地控制那羊毛的重量,也如何善用各種可塑形的工具,圖中所見的是其中一項,利用桿子的推壓,而將羊毛層平均接合。)

答:這計劃名叫『陽光加油站』,是透過香港婦女基金會與仁愛堂合辦,希望透過這個訓練課程,讓一些在家帶孩子的單親媽媽, 將學得的技術帶回家裡做。有時我會在收到客人訂單時, 好需要後勤的生產支援,偏偏在香港,這些技術人員不多;而且,這種技術和製作,其實也不必被局限在同一時間同一工場裡的;所以,我和一班社工就計劃出這個,在技術和工序重新編制下,讓一班單親媽媽在家裡也能夠生產,好賺取入息,幫補家計。

問:說起來,我們的社會好像自從80年代,隨著很多製衣業工場北遷到內地後,就連那些本來從製衣廠外發到家裡工作的工藝女工,也隨之而失去就業機會呢。

答:正是!這類側重手藝的小型作業,其實非常適合留家照顧孩子的女性。我們也是從妳剛才所提到的時代開始,慢慢將手藝技術流失了;這些人性化的手藝品日益消失在我們的世界,四處只剩下量產的、一個模版所出的製成商品;我們的世界變得毫無生氣和性格。

DSC_8092

究竟Debbie的設計是怎樣的一種手藝產品?我們轉換到她在鴨脷洲的工作室去。 偌大的工作室,居高臨眺東博寮海峽,日落美景盡收眼底。

腦海中一直把Debbie在紡織品設計師上定了型,眼前卻見她工作室中除卻大量的羊毛、絲綢、皮革、布料類;還有一箱箱的顏料、一些玻璃原料;還有些一瓶一瓶的,就像中藥店裡浸草藥的大玻璃瓶子。

(Debbie 對各類絲綢的人手皺摺壓紋,扎染等也自有風格;擅長各樣纖維特性互引連結,而創作出別樹一格的作品。)

問:Debbie,這些瓶子中的是什麼?

答:是天然染劑,我喜歡使用天然染料,我更想在香港找個地方種植;可惜香港吋金尺土,要找一個地方辦種植,而且種的還是草本染料,這想法可能更難實現。

(除工作室外,Debbie連休假在家,也不忘創作。)

debbie3

問:放在這工作室正中的,一大台的機械,是有什麼特別用途的嗎?

答:製作過程中須重複將羊毛纖維桿千百遍,為了節省時間,我只好自行設計這平台機進行染色或平鋪定型。有時,為了讓那些羊毛定型得更好,我甚至要利用天花上面的掛勾,讓打濕了的羊毛垂吊幾小時,衣服大,連濕水,其實也相當重的。

雖然這種羊毛毡及染色工藝在歐洲已有很長的歷史;可是在亞洲,這對很多人來說還是很新鮮的事物。因為濕羊毛的可塑性很高,塑形是很重要的步驟,可是我們以人手,逐單一件的來做,所花時太長,塑形也就難於控制穩定性,於是,設計那個「陽光計劃」時,我將一些步驟重新構想過,及編制了分科分工,讓學員可以在製作過程以團隊來合作完成。可是,我們也遇上另一些困難就是空間,因為羊毛要經過縮水的過程,有時製作一件成衣,我們需要的平檯,像我工作室這張3米長2米寬的大型工作檯上,才能完成。小家庭式作業,到了這步驟,往往就給打住了。

debbie leung mania

問:妳的作品,我們在哪裡可以親身感受一下,或試穿一下妳的設計品?會以品牌形式在店裡推廣嗎?

答:我暫時只有一個個人網站 http://www.debbieleung.com.hk 。網店形式對我的設計來說是不太合適的;因為這種作品每一件都會有所不同,因為都是全人手製造。不過我也參加了PMQ元創坊成為他們設計師名單上—員,大概2014年初春時候,品牌店也會在那裡面世。屆時,就可以歡迎大家隨時來我店參觀選購我的一些作品,也更容易了解更多這種羊毛手造服飾的製作及我的設計成品。

問:那真是太好了,這樣可以讓更多人認識這門手藝。而且,我覺得現代人都已經懨倦了量產的商品,有很多人都希望擁有一些世上獨一無二的東西吧。

答:是,我相信不止對藝術有強烈觸角的人喜歡擁有對自己有代表性的東西,這些羊毛衣服設計,可以透過羊毛在濕水後的纖維重組過程,加入不同的染色技術,除衣服外,也可創作出不同的家居紡織品;例如掛氈、小地毯、墊子套……等等。而且,讓羊毛可以重用,是很環保的事情。

問:對啊,我們以往只知道一些毛羊衣過了時不穿就丟,勾破了洞的又丟,被蟲蛀了個小洞的也丟了;根本沒想過羊毛是可以轉變出這樣多的新創作,讓它們重生。我女兒近年也跟同學們愛上製作羊毛小手作,也對羊毛特性有了初步認識,已經變化出很多不同的小玩意,樂趣盎然的呢。

答:我一直透過不同的工作坊,接觸不同年齡層的學員,希望將這些技術及 upcycling 升級再造的環保理念分享開去。我最近也在跟幾個志願團體在構想一些大型活動,希望藉著一些目標性活動,而讓更多人可以參與,親手群策群力去完成一件大型的,有代表性的設計作品;這樣可以讓更多人認識到這種原料升級重用的妙處,啟發更多創作可能性,又可以為一些慈善團體籌募經費。

debbie leung mania 2

將原料循環重用,還以美學兼具生活實用的設計,Debbie 的作品每一件都令人愛不釋手。

臨走時,還發現Debbie一些在教學時跟學員的實驗性 成品,單是這些,已經讓我好像在看展覽品一樣;但Debbie認為要發展成展品,還需要很多的探索。

在對話中,Debbie 總是對自己的作品的製作技術,顯露著 更高更遠的追求;那份追求的心,不單是藝術創作,還有一份致力將技術融入生活,讓作品的實用性更高。

很期待見到Debbie為社會手藝創造業加入更多勞動力量。要改變一個社會慣性模式,並非個人力量,但當大家都能意識到這個意向;願意欣賞、願意支持、願意參與;這就能為這個工藝重新注入動力,探索及創造更多新技術的可能。

(在收到Debbie的名片,一直把玩著上面那撮羊毛,覺得很有趣,又非常特色,相信每位收過的都很有印象。卻原來,Debbie 是親手為每一張名片把那羊毛黏貼上去的。這心思不止特別,更加是很費心機時間的,教人如何捨得遺忘。)

 

bgi interview debbie 1詳文原分成上下兩集揭載於: http://www.berspective.com/2013/12/16/4936 停載於2015年1月1日。將原文搬回紀錄。

(後序)一個很陽光溫暖的初冬,在Debbie 的創作室說說笑笑,談談她的工作、她的展望;又談談我最近的生活轉變,又談談她和丈夫之前的事業、我和她共同認識的好友。我們——就好像認識了很久的朋友一樣。 有時候,有朋友會問,這個專欄辛不辛苦?我說,單獨一件事來論,真的挺辛苦的,找訪問對象、接洽、資料搜集、洽談會面細節、構想訪問、找合適地點、準備問題準備器材……自然,接著是真正會面了,訪問完成了;然後大堆整理工作,把會談中的對話消化排列。但為什麼還在堅持?因為我享受每次跟這些新朋友的見面,進入他們的創作世界,跟他們找出我們這些人為什麼會迷戀藝術?沉醉創作?為成果而埋頭苦幹。為這些一直堅持為這個世界探索更美好事物的人們而緊持在這一小角落處裡幫忙著推動,我這種小堅持,不算得什麼。


發表留言

Decoupage 碟古巴特

在Facebook社群,認識了一班同樣愛手作的新朋友。

我們都總愛綜稱這些閒時DIY各式各類手藝小作品的為手作人;我也早已經不能脫掉這名稱,我的生活也早已經跟手作不能分離了。

見一班手作人需要找場地教學分享,我也沒學過他們稱之為碟古巴特的玻璃移印手作;於是我把辦公室裡的展廊範圍,在上週六借出讓學習班在這裡分享上課。

辦公室那個展著畫作的 Gallery 本來就已經預先設計備好了可變身的元素;所以要將空間裡的原傢俱移開,換上長學習檯,並不難事。

來當大家導師的兩位,為大家訂材料,領著大家試學著,也很耐心的示範給大家這種使用餐巾而把上面那薄薄的一層連顏料轉移成玻璃蝶上的圖案。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我的第一件拙作

 

 

 

 

 

 

 

Image

兩個小時過去,在大家互相幫助把作品用吹風機吹乾透後,大家的作品都完成了;很高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