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原先於http://www.berspective.com 揭載,但2015年1月1日起,由於 Berspective 改版,別緻話訪停載 ;原文重記於這裡作紀錄。
店面貼張「我們不是改衣店」—— 竟沒有拒客千里,卻招來更多有緣人。
樓梯底下的無窮創意。
一個又寒又雨的下午,步過深水埗區平常罕到的區域;一個玻璃櫥窗中有個上身模特兒架子,展掛著幾個利用紅白藍帆布設計的作品。
這種櫥窗路引方式,用在大商場中多的是;可是這地方是大南街,方圓五十里都無商場。吸引著我目光是玻璃貼著的一張白紙,寫著:「我們不是改衣店」—— S.16 Bulb Fashion & Bags
樓梯底忽然有頭探出來:「歡迎入來參觀啊!」原來樓梯底,別有洞天。
小小一個空間,藏著的不止讓我目不暇給的本地創作包包;還有兩夫婦同心協力,身體力行,相攜相扶去把一個理想一步一耕耘。

別緻話訪 S.16 bulb
問:是什麼原因有這些想法?利用不同的環保素材去製作這麼多的包包款式?我看這些是來自塑膠瓶、水瓶,甚至是超市在賣的白米包裝袋;你們把這些都變成包包的部份?
答:我夫婦倆早年都唸服裝設計系出身,後來在一些大型布廠及成衣廠,甚至也有在大行中工作過;後來太太身體出了狀況,我們就想,與其再追逐於製造業遷徙轉變,倒不如殺出另一條血路——就著我們對不同物料的認知,試試在這方面創新。都市每個人都有用來應用不同場合的包包,這些包包越益應對實用,是生活配備。當然這些把塑膠瓶放在包包上,它已經不能再用來盛水的,但將兩種物料放到一起,出現一個強烈的環保訊息讓我們好好的對活在世上的一個反思。
雖然大多都由先生 Remgo作解說,太太Inges一直在旁靜靜的,但夫婦倆不時會交換一些認同的神情;感情由細膩的表情中體現。
問:這地方不是一個購物旺區,那麼你們做的成品如何推廣?
答:我們這裡的都只是樣版或試驗品。現在都主要跟老顧客訂貨造單。我們的顧客有的是來自日本、歐美國家的。不過,我們也跟香港幾位創作人製作過小化妝袋、雜誌附送的袋子…等等。我們小工場,生產量不大,要量出(出產)為入(訂單) 。但也因為是小生產量,我們可以有更大的創作空間;而且跟顧客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在設計和生產的過程,大家交流商議,雙方很多時就建立出深厚的感情。
這時,Inges給我看一個啡色紙袋,外層由防水透明膠包著。
答:這是個很有趣的故事,可以跟妳分享呢。我們最初用了個綠色的塑膠白米包裝袋,試做了個索繩背包。有個日本客人來到,見了很喜歡我們的概念,我們跟她說正想收集世界各地的米袋來做這個主題創作。這日本客人就跟我們說:「好啊!讓我把日本的白米包裝袋,送過來給你們。」我們原先以為他只是隨口敷衍一下,誰知過不了幾天,他就請香港的朋友,把他找到的日本米袋,送過來給我們了。 可是,收到後,我們就面對另一困難;日本的米袋可是紙造的。於是,我們得要構思,把它用防水膠包著來設計。不過經此一役,我們又多了一個設計經驗。

別緻話訪 S.16 bulb
問:這可是一份難得的結緣啊。
答:我們因為經營這小店生意,而結識了很多很有趣的朋友;亦令我們的創作不止限於手袋包包這範疇。就例如送這個氣球給我們的小丑哥哥Kennth Kong,他要代表香港參加美國一個小丑世界賽事,請我幫他設計一套小丑服飾,要應合他整個表演中環節,於是,我們就連盒子也替他一併整套的來設計,這可是個特別製造。

別緻話訪 S.16 bulb
Remgo讓我看 Kenneth Kong送贈他們的氣球娃娃,還有特別依照這套設計服飾而繪製的紙板公仔。
問:這不是太可愛了吧!但這套小丑衣服為什麼仍在店裡?
答:這說來真是踫巧,妳來細看一下!這套衣服上的小彩色格是不是很特別?那是來自同一批製造但不同顏色的布料;我們為求彩色格子穿在身上時不會出現錯位,或色彩重疊,每格色彩都是刻意編排的。換言之,這可不是來自一大塊彩色格圖案布,而是我們把單彩布剪成方格,逐一排列的。然而,在制作過程中發現,其中藍色那款在染布過程中,猜可能是處理得不夠好,領口時時在摺起的那藍色一格,就總出現崩紗了。於是,我們得要再為那個地方的藍色進行替換。就是這樣,讓妳跟這套衣服踫上了。
問:那麼,自此之後,你們會新開一條生產線做特別的戲服一類的衣飾創作嗎?
答:我們已經跟很多舞台劇造過戲服用的包包,可是,大抵不會將這種表演服變成生產呢;畢竟製作這些實在很耗費心力時間,收費往往不能得到合理平衡。像這套小丑服,來來回回修補,搞了差不多九個月,我們也是因為這樣,跟Kenneth 每星期都見面,由造衫上的事,至工作分享,選布料、車功上的技術……等等都無所不談,於是我們夫婦倆都跟 Kenneth成了好朋友,願意為他花在這小丑服上的心血和時間,已絕不能用金錢來衡估。不過,我們也好喜歡 Kenneth為人,他不止對我們友愛,閒來都扭漂亮的氣球來送我們放店裡招客;據我知道,他還熱心為一些低收入家庭小孩子辦一元生日會,有機會妳得訪問一下他啊!

別緻話訪 S.16 bulb
這對夫婦真有意思,我跟他們的訪問都未完成,他們就忙著替我介紹下一輯受訪嘉賓。
不過,也因為他們這份熱心,才能招客成友。
問:你們那唸中學的孩子,對父母你們這個職業的轉變,有沒有作出支持行動?
答:啊哈,可能畢竟是兩個大男孩吧,對我們的工作倒沒有什麼表示過意見,不過,也沒有什麼抱怨;有時,倒還很願意掛著我們創作的包包去用。
問:這不就已經是心照不宣的支持嘛!
夫婦倆掛上個滿足的、心甜的微笑;家庭的和諧,也亦已經表露無遺呢。
看過很多大型的創作室,這樓梯底絕對不能稱為一個理想的創作地,裡面驟看還橫七豎八的掛著大大小小包包,但這些創作樣板,足夠攤開作一個小型環保創作展覽用。只是,縱然這裡設備再簡,樓梯底的小窩,卻充滿著一對夫婦聯手創作下的互攜互愛的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