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緻 BEE (神戶寶莉阿姨)

追求每天生活中一點別緻


發表留言

按摩

前言:看見蔡瀾先生一篇《按摩癖》,我也記記我跟按摩的故事。

第一次接觸按摩,是我與大塊先生旅遊昆明(1993)。這個旅程在出發前已經鬧了個小烏龍,而且一回憶又會連上智子的相處時光;那些年,像我們這種年紀,這種凡事都問 why 的年青伙子去旅遊,每一天都有很多疑問很多趣事。

所以,還是直接由第一晚入住石林附近的賓館那兒說起吧。這家當年以本地最高級大型國賓級賓館,僅次於隔鄰假日酒店集團的外資合營酒店;但對於我們肯定更具「探奇性」與「樂趣性」的。我們在這賓館會停留三個晚上。

第一個晚上,旅行團中有三個「單位」最為活躍,在起程不久已經自行認識、交談、熟絡;有大塊在旁,我總是要順著飾演很和善很熱情很健談的太座,因為以上幾點是大塊先生的招牌式(應該很多人沒想像得到)。另一個單位是三男一女的組合,比我們年青幾歲,大學同學們畢業後聚首出遊,活潑人。另一個單位我們稱為uncle auntie 的夫婦,大約四十出頭。這棚人哪能聽聽話話到賓館吃過晚飯就入寢休息呢,有人就問導遊哪裡有夜市?

導遊其實不太敢膽過大地帶著我們亂跑,出租車停在夜市街頭,整條街只不過像榕樹頭那麼大的;可是,短短的窄窄的,也夠我們目不暇給,有木凳圍坐小圈對著台擴音器的在唱香港情歌(街頭卡拉OK)、有賣一元一大碗的米線(沒有肉,只有一些菜碎,和桌子上有一瓶榨菜類的味菜、地豆,悉隨尊便)、自然有賣遊客紀念什品的;因為完全不可能吸引五十歲以下的遊客,我們很快就直接要求找個地方夜宵(米線大家都覺得只看過就行了)。導遊把我們帶了去家酒家,導遊有點尷尬(有點裝)說這裡沒夜宵的習慣,所以酒家就是吃酒家的菜。不過與其說夜宵,不如直說像大塊先生這號男人,旅行團的晚飯,無論色香料味都根本不能滿足;這十人就索性每人點個最豪華的過橋米線,酒丸子當甜品。

吃完,叫出租車回程酒店,酒店正門外坐著一男一女身穿有點髒的白醫生袍,檔口掛著「推拿按摩」;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這種服務。導遊有說昆明有很正宗的推拿按摩,大家可試試。然後,大夥一看檔口放著張小木凳,兩位技師的模樣,開價人民幣10元全身按摩,45分鐘;大家聽完就散去了。大塊先生可能覺得口袋裡的人民幣好像沒多機會掏出來付有點不爽,就說他要試,叫我也試,我有一刻猶疑過就這樣坐在街上給人摸身,讓人家路過在看,怪不好意思。只是夫君說有他在不怕,我只好很不情願地叫那女的師傅隨意按按就好。

結果是,師傅的手一貼上來,就像會魔法的,人旅途勞累,肌肉給一推一捏都軟垮下來,還好因為坐在街頭,勉強省著個意識。完事只覺全身骨頭又酥又散,於是問兩位師傅能否上房服務。男的師傅很樂意答應,女的師傅有點猶疑,問我她可否帶著女兒一同來房間。

其實當年,我們也沒幾戒心,當然也恃著大塊高大,有恃無恐;夫婦倆只商量一下貴重物品要如何收好不要被人趁我們意識迷糊就扒走;卻還沒想到人心可以更險惡,引狼入室類的問題。

還算是走運,也許當年的昆明還是民風非常純撲,技師兩夫婦都是專業技術,只是活於那個國度,還沒有專業的包裝而已。

由昆明回程後一年,一直念念;後見有一家開在山林道,連忙上去幫襯,收費$120,只有半小時。手法也遠不及昆明的體驗,夫婦倆意猶未盡,兩個月後發現另一家開在旺角,又連忙去幫襯,這次感受更差,雖不致筋骨有受損,但硬吃肌肉痛了兩天;只好暫消了念頭。直至兩年後生下女兒坐月子後不久復工上班,彎了腰後幾近不能回直上半身,連忙跑去辦工地點附近的那山林道店趕忙求診減痛。一連兩週每個午飯都不吃,就去推拿半小時。

由那時開始,就變了骨精強,甚至我曾經有用文章去記錄我去過的大大小小按摩院。後在深圳遇上另九成視障的好手勢女醫師,差不多一年的每個週六早上,我都躺在那裡,曬著日光,讓她把我反來覆去,由也也也吃痛呼叫,到她手按上我腰我已沉沉睡去;我會稱她醫師,而不是按摩師;是她讓我學會如何分辨純正手法,也讓我享受她暖和肉厚的兩手在我身上撫平痛楚。那年,兩小時的服務收費是大約人民幣50-60元,但我以香港的收費額來付她的服務。我成為她的貴客,她沒有多話,只會在開始讓我盡快放鬆時,跟我說些話。她幾乎完全視障,每次我都得預先約好,按摩院會有人領著她來。她有把好長的頭髮,但梳得很貼服的編著一條很長的辮子。她告訴我,她是湖南人;在我接近復健完成,她說是時候要返鄉間,她一直不習慣深圳的生活,她回去可以在正式市醫院裡掛單做整脊治療師。

由於我的傷患已經完全康復,再下來的按摩,只不過是閒情享受式消費;加上深圳的按摩已經大行其道,我也樂於跟其他同遊朋友結伴去試不同的按摩場。開始成為無按不歡的,而且還帶著很多朋友享受按摩。正宗經絡療的、水療式的、美容的、泰式的、印尼的、日本的……最後,因為越遇越多根本不會推拿按摩,而只會將這類貼身服務演變成勒索小費的、色情滲入的……我逐漸放下呢份幾近是習慣的享受。

時間去到2010後,我已經極少去按摩的地方。這年,遇上盤骨傷患,偶然,會想念那位長辮子,每次都很用心為我治痛的醫師。不知道她現下生活可好?

掌握這些步驟「免花大錢上按摩店」 巧手變身「按摩專家」紓壓放鬆不求人! - 每日好文
圖片摘自網上


發表留言

續新的神戶情

自從今年春,智子的離世。

我有好一段時間,對寫作更加倍的提不起勁來。

雖說智子是一個說流利英語的日本人,從來不看中文,更不會讀我的文章;但她知道我有寫博,每次她介紹我給她身邊的朋友時,都會說別緻是個中文寫手,她在網上分享的生活很多元化,很豐盛……云云。

於是在日本的朋友們都會很自動地由我的博,我的 Facebook 開始去認識我。每次去看她,她都會叫我打開 Facebook 給她看。她喜歡看我跟不同朋友去旅行、吃飯、聚會、購物……她說,看這些她能很快知到我的動向,我在忙著什麼。

她離去,是傷心的。有時候在廚房做飯,會忽然想起她。於是只好多跟她介紹我認識的真理子多聊。真理子在學英語,讀英文的速度當然遠不及曾在美國生活多年的智子。但友情總是需要雙方的長期投放心機和時間。

早前,在智子離世悼念會上,智子媽媽所介紹給我另一位她們母女同屬的信仰法會裡的朋友;轉告我,智子丈夫打算打房子賣掉,智子媽媽要外遷出去自住,智子夫君則打算搬去跟大兒子媳婦孫兒一起住。這樣,我曾經旅居在智子的家,就要告別了。而且,那大兒子是她夫君前妻所生,智子的誦經壇及相片可能也未必會放在那「新家」。智子媽媽說想見我一下,我也好想為年過八十即將要面臨獨居的她,她的新居,見上一面,幫上一把。

於是,連忙在工作上整理出一個星期,飛去神戶,順道處理一下這些。

誰知,這行踫上日本假期,神戶祭會;整個神戶都沒有可住房間。雖說可住較多酒店的大阪,但每日來來回回,交通費不特止,早起夜趕回去也不好玩的事情。

這時,真理子說:「我倒是很歡迎妳來我家裡住,只要妳不要嫌棄我住的地方較偏遠。」好歹也是在神戶裡的地方,而且要進一步成為好朋友,大家都得要再將接觸推進一步。然後,定下來後,藍藍剛好工作上新變動,可以多出一個星期的假期,她說可以陪我一起去。

一個人變成兩個人,人家的家裡可能接受嗎?真理子倒是很歡迎,這好吧!一切定下來,她只擔心一個星期中,她有日常工作,也需要教學的課程,也需要照顧近來急病住在四國高松醫院的弟弟;就怕未能全程照顧好我母女倆。

「沒事,我自己會照顧好自己,神戶早已經接近第二個家,以往我住在智子家也是自行出入,她不也是要上班,要帶孩子的嗎?我不需要整天帶出帶入的,放心好了。」話雖這樣說,畢竟還是有打擾人家的家庭生活的,而且新交朋友,還是有很多生活上習慣可能不能太會接受。

「那就好了。反正平日也只有我和女兒兩個在家裡,她忙上課,我有我忙的。不過,妳來到那星期我調動一下時間,我們應該還是能有很多時間共處的。」沒過一天,她整理出一個時間表:

我到神戶的時間,第一二天去探望智子家的時間表,藍藍來那天我們怎麼早上各忙各,在三宮那裡集合……四個人的時間表列了出來。

「還記得林さん嗎?他們夫婦倆都期待著妳去。還是需要學習穿和服嗎?林さん說可以在她家裡上課。」

真的嗎?!實在太令人興奮啊!

《母女兵庫訪友記》就這樣展開了!


發表留言

【蜜遊宜蘭】香港台北兩地情

很多年前,帶著還沒滿八歲的小藍藍,母女倆第一次踏足台灣,說要花十四天的時間,儘遊台灣。

看我博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十四天要租車、自駕遊的,絕不困難;不過絕不是我本色。這遊最重要目的是親子教學遊——就是去到哪裡,都以教育為主。

2004 還不算太流行這類親子自遊行;由各處大家在我問路後,問道:「妳自己來玩?帶著這麼小的孩子來玩呀?不是跟團呀?哎唷!妳好厲害啊!」而知,當時像我這樣的,還算少。

當時駐台灣的JL老闆知道我這個打算也替我緊張,交帶台北公司同事替我安排接送幫忙預訂什麼,公司司機管接時說:「陳太,妳們打算來玩幾天?我哪一天送妳們到機場?」到送我們到機場時:「哎唷!妳們竟然玩了這麼多地方,我來台北住了十多年,妳去過的有些我還沒去過咧!」

其實,那時交通不算便利,我們單是去宜蘭都花了三天兩夜,還只不過只是在羅東一帶。

不過,這個旅程讓我跟台北好友 IY 一家交誼。

(有關這旅程的幾篇雜文記在舊博中《台灣:要跟筆友見面了》)

一轉眼,當日替一個新交朋友的孩子在家裡辦小生日會的這家人,相交已十多年。當中有兩家人過訪相聚,也有藍藍拉著大隊同學過去家訪來完成一個越洋文化對比的研究論文;也有我因利成便把一些台北的其他朋友引薦相交。不過,來到今次,是把我兩位自少年時代一起成長的閨蜜介紹相識。

以往幾年不是商務的原因就是個人速遊,很久沒有看過陽光中台北的上空。

20170921_111815 (1).jpg

晴空萬里,透過機艙的窗折射了彩虹色。卻不知道我們錯過了家裡上空真正的一道雙彩虹。

2004年那次遊,正值前總統陳水扁連屆競選,政治鬥爭鬧得正熱;當時媽媽心得很,擬出面截停我帶藍藍到那邊一遊。幸好有台灣朋友們指引,知道哪些地方去不得,哪些地方市面一切如常。

也是那年一遊,我透過跟不同層的當地人對話,才真正了解到台灣兩黨的分野;更進一步了解到外邊如我們這年紀的一直在香港中國歷史書本中看的中台歷史,裡面的大誤。

也是那年一遊,之後陸陸續續去過很多次,每次都得當地好友接風,還帶我去探覓各處好玩新奇之地。

這十多年,隨著兩地交通發展、政治環境、政治壓力相近,港台兩地驟變非常親近友好。有時跟台北的朋友談到兩地發展,都總愛「天涯若比鄰」一笑互持。

港台尤以台北,尤來越相靠近;不單止年輕一輩愛之自遊自在,我們一輩對之背景採國際上國之平等待視;也更是港台兩地交流、文化、思維越來越接近。

此行臨行前收拾行李,大塊笑:「妳現在飛台灣大阪,根本一如過海去澳門無異。」是,近之,因,友之情之所在。電話另一頭,有移民加國多年的兒時同學來訊:「我十一月跟老公去台灣自由行,知道妳最會玩,替我編的行程給些資料和意見好麼?」這是出遊前加我一點甜蜜壓力啊!好的好的,好說好說!


發表留言

「神戶蜜遊」不能不鰻

神戶元町的熱鬧不比心齋橋差;而且本地人還是佔大多數。

元町範圍的食肆固然多不勝數,要吃神戶牛的,大概每百步一家;其次就是最多雞料理。但總算相比關西其他地方,國際色彩較濃的神戶,有著很多不同類型的餐廳食肆,各適其式。

不過我和智子還是比較喜歡 三宮駅前 地下街的食肆,這邊相對本地老派一族的餐廳為主;這幾日走地下街,經過鰻屋都忍不住看一下,因為七月有鰻節;幾乎有供應鰻的餐廳都會主攻推廣。

然後,店前掛著一個海報,饅祭正正就是我生日正日。好友說:「就在妳生日那天陪妳吃吧!」她應該是看我每次路經都探著頭看裡面的饞樣。

吃過鰻屋的都不再想吃鰻魚弁当快餐,看準了這家。

鰻是我當年一開始跟智子工作,初接觸日本菜,最先愛上的一道;不能多吃,要吃最肥美時,造得最細烹的,滿足過,等下一豐收季,不貪多,只求善。

不過藍藍在whatsapp傳來忠告:「可能會因為珠玉在前,要失望的。」珠玉是我們幾個月前在宮島吃的海饅

誰知生日正日,以為自已很聽明,提前五時就過去吃晚飯。結果……

「抱歉啊!今日全部饅都沽清了。」

好失落啊,結果附近隨便找一家,卻中伏了。賣酒的,饅魚做得可能比快餐的還差。

念玆念玆,智子說:「我打電話過去訂座,妳臨別來個秋波。」

這店本不接受訂座的說,不過智子說解釋了我這位遊客那日沒緣吃專程再來,結果她們替我們安排了。不過,到步時店裡還是很滿,也得在門外等了15分鐘。

嘴刁不諱言的我,會說這不能跟宮島的比,但卻比前幾夜的那碗好上百倍。

 

鰻,全部都是鰻;因為日本的饅屋,是單一只提供鰻魚飯,沒有菜單,因為統共就只得尚品、大客、碗上…大小弁当款式可選。

脂香啊,肥美啊!片片都軟綿綿的…

不能不鰻,面前肥膩膩的一片片,怎能手慢;扒下一大碗白米飯;在日本,我永遠都能吃完整碗的白米飯。

最初到日本時不明,直至有日在知子家,她媽媽煮好一大鍋飯,我由玄關跑入去廚房去問:「好香啊,好香啊!」白米飯真的可以好香,令人大感好餓的。從小就少飯,被媽媽責為對飯誓願的小朋友,竟然是人生第一次為著白米飯電興奮,回港後一直跟好友們說這「奇遇」;只是當年能在日本有相同體驗的朋友不多,於是大家都免為其難地唯唯諾諾……直至很多年後,有一位好友去完日本後回來說:「日本的米飯真的特別香!」我那刻樣子是:「不是早說過了嘛!」


丸高 鰻 專門店

神戶市中央區雲井通7-1-1 (即三宮 JR 往地下食街的通道中)

11:00-21:00 不定休


1 則迴響

四川行:峨嵋旅遊中心

在選峨嵋山住宿時,有過很多疑竇——

  1. 住山上好還是山下好?幹麼當地人都說住山下的好?
  2. 為什麼酒店都相隔那麼遠?
  3. 不是說峨嵋山下都有溫泉嗎?哪一家的溫泉好?有的只說是水上樂園的,也是溫泉水的嗎?
  4. 峨嵋觀光範圍那麼大,如網上分享說的玩一天,真的就夠嗎?
  5. 訂酒店都選在所住的酒店裡吃幾餐嗎?但可以有其他實惠的選擇嗎?

我很少以Q&A來寫文章,不過這篇就依自己的疑竇題來寫寫吧!

(1)山上酒店少,霧大,濕重;有一家正在進行重建,所以酒店客房緊張。加上山頂資源不足,很多酒店都只設晚飯,不設午餐;很多不同國籍的旅客都對熱水及電力供應有微言。綜觀大家的評語及目測狀況:如非確定為金頂日出而來,不必住在山上打一天的霧水。然而,金頂的日出確實不凡 (有關金頂的日出四大奇景:日出、雲海、佛光和聖燈;可參考華夏經緯網有關解說。) 要抱有為日出作出犧牲,就委屈點住一晚,這樣可能會好過點。幾家中暫時以金頂大酒店的設備最好,但也大概是一般三星級酒店的水平;被當地人喻為六星級收費,三星級的服務。那麼如果很晚上山,好歹捱一個晚上,平實點;懷鄉里是比較實惠又可取的一家。

有說乘最早索道可以上金頂看日出,這肯定是未親身到過金頂,只憑看網上資料而猜的。當地導賞說,沒錯索道第一班上行開06:00;但到達山上站頭,還需要拾級,到達金頂看日出的位置,大概已經接近七時;而日出與雲海一般都已經過了最佳時候。(若然這方法可行,還有人願意入住山上的酒店嗎?)

我這行遇上預佈下雨密雲,只好嘆句與日出奇景無緣。

摘自網上圖。 此圖亦在峨嵋散客服務中心派發

摘自網上圖。 此圖亦在峨眉山麓旅遊客運中心派發

(2)選住在山麓的話,在酒店位置地圖中認出以下幾處地標:

emei-town-map

  1. 峨嵋高鐵車站 (注意,地點並不接近商店一條街,也不與任何旅館酒店相近,所以,猶幸跑高鐵車站到商店一條街之隔有很多的士在守候,十多塊就夠。)
  2. 旅遊客運中心,就在商店一條街中心;是峨嵋上山及大巴去成都或其他地方的交通總匯站頭。
  3. 報國寺,以及寺門外那鑄於明代的蓮花銅鐘

一般住宿約100元簡約單間,據說都相當乾淨;不過,我此行選住曾得金庸先生推薦又具有悠久歷史,備有國賓招待級的——紅珠山賓館。曾考慮過的有馨雅居酒店和月亮灣酒店;最後因為蒙蒙說也入住過紅珠山,這的確不錯的一家,而決定。

(3)山麓好幾家酒店都備有引天然溫泉水設備,有一家更加以溫泉水上樂園為招徠。峨嵋山麓其實也是四川人的溫泉區,附近民居更大力發展低密度毫宅群。這區成為旅遊渡假熱點,不過,此行去是全年最熱的時候,很多溫泉都不全開放。我是難得一來,個人渡假,難理是否夏熱,峨嵋山沒能遊盡,也誓要一試峨嵋水。紅珠山賓館裡保持全開放,也是對我其中一個引力。

(4)峨嵋的山遊,莫說跟團只會坐車掠遊,無在山間林中霧裡細賞山水美景閒情;事實上,峨嵋區範圍之大,所蓋有不同的景致,就是去一週也未必能一一遊遍。有關詳情,我推薦一看這位樂山人tingathanasy的分享文

(5)峨嵋的餐食都比較恬靜清淡,每家酒店對於飲食不算得很講究,即使紅珠山賓館的自助早餐相當豐盛,但午餐晚餐都在同一家餐廳中供應,只在茶室有設養生下午茶;聽說原先在湖邊設有酒吧,但職員說因平日客量不足,已關門。所以大抵可以想像這地區,在特別時節會人潮人湧,平常日子卻淡得無法經營多元化服務。而且,外頭餐食各式餐廳都設在商店一條街那裡;有地道街邊農家菜、有重慶燒烤、有咖啡店、有麵包店、有酒吧、有茶室……於是每逢黃昏,那裡就開始熱鬧得不得了;下山來的都聚到這裡吃了就回去酒店休息。


另外推薦文章:


發表留言

南韓始興市 Siheung Tourist Hotel

今次去首爾,我早構想要其中一天可以自由退團出去玩,不行的話,也在首爾市內挑一晚出去夜浦一下。

於是在出發前追問了旅遊公司取來確實行程,那邊回覆因為是過年,每天要往來景點,交通會有擠塞比較難預算,只能確保所有景點都齊全。

但這滿足不了我,在我一再要求下,他們終於把每晚預訂好的酒店名交來。

一看——頭痛了,每晚這樣跑郊外,我們哪兒都不用去。不過既然無法出外,就得預先去了解下酒店環境、四周設施;起碼大塊先生是否在到酒店前先買些杯麵什麼。

在網上看第一夜入住的酒店在始興市。 Siheung Tourist Hotel,這酒店不好找,原來早前改過名,有些酒店網還在用著舊名字。

看來這是為著次晨出發去華川釣鱒魚所選的,一般酒店網上稱四星,以香港人眼光,就當三星水平好了。

團裡面好多都是家庭,今次奇怪地有好幾家都是三人組合。

所以,記一下今次所選的兩家酒店,因為提供有足夠空間的三人房酒店其實不多。

siheung hotel.jpg

入到房,雖然設計很老派,但還算企理乾淨。有小几、有三張完整三呎的單人床,雪櫃、電視、電腦都備。浴室超大,但出奇乾淨。最特別要算是把洗盥盤卻是放在內室而不是浴室。

酒店也因見我們的團夜到步,特意贈送他們酒店附設的一家炸雞店食品,每房間一家庭盒裝;此舉雖說都是酒店跟炸雞店的推廣,但誠意可嘉。

大堂提供早餐的地方方就是酒店的西餐廳,雖不及五星的豪華,但很平實也齊全,值得一記。


發表留言

那一年在漢城的情人節

現在是2017年的2月14日情人節,零晨。

正在回顧24年前在漢城的跨年自由行旅遊軼事——

自然想起那其中一天,正正也是情人節。

忘了那一天我們去過哪裡,只記得天氣太冷,冷得很難受;從南山塔下來,在明洞街上走不了多遠,就鑽入地下街 (實在冷得無法在地面上走動)。

而且,最令我無比訝然又害怕的是,眼看街上的男男女女,走著走著撲通就直摔下去,是腳下滑倒……因為漢城的街上地面全都是結了厚冰;我是幾夜裡看著入夜就開始下雨,早上陰天厚雲下會透一絲陽光,韓國人不會像日本人那樣,各自把門前雪都推到路旁,於是滿地雪融成冰。

每隔上無幾,就有人在眼前接連滑倒,最奇怪的是從來不見有路人會伸手幫忙摔倒的人爬起來,女的滑跌下去,也沒有男仕會伸出手拉一把;人們也好像見怪不怪,很自然地噗一聲重重的摔,呀呀幾聲,自行爬起拍拍身上衣服,又前行…

我有滑倒,於是大塊把我拉得緊緊的,我也走得非常非常小心,可能穿的是高跟鞋,滑的程度反而不及身邊的大塊,他直摔了好幾趟;於是他也緊張起來,怕的是他滑倒就連帶把我拉下去,讓我受傷。可是,這樣走特別累,我覺得我所有神經都繃得太緊,什麼興致都給打掉了。

聽說明洞夜裡最熱鬧,大塊說這日是情人節,我們在那裡吃晚飯走走夜市。但我已經累得頭痛,我說快快回酒店去,我想浸熱水浴;在回到酒店前,我已經在怨說這地方太冷好難受,我想早一點回家去;這是我第一次在外遊期間,萌提前回港去。而且,也是第一次,在那個城市中旅遊期中說以後都不想再到那個城市去的話。

大塊把我安頓好在酒店,吩咐我慢慢浸浴暖好身,打電話去航空公司看是否可以改回程機票,他要出去再看看附近唱片店有沒要找的黑膠碟。

洗好浴在暖氣房間裡舒舒服服地看書,忽然有敲門聲,正奇怪,大塊不是明明有房匙的嗎?我在防盜眼看出去,奇怪!沒人?!

只好緊張兮兮地小心打開門看看,地上竟然放著一束小玫瑰……然後大塊由旁邊跳出來。我抱著小玫瑰,他把我抱起…

原來他剛才見到明洞有賣花的,他偷偷回去買。雖然當年韓國並不很流行送花,寒冷的國度,只賣小束小束的珍珠玫瑰,相信也是大塊送的情人花束中,最小型一束。

不過,這也是他最是主動花心思,給我策劃一次讓我完全意外的浪漫驚喜。

這天情人節,我終於把整個情節都再記起來了!!

也許,今後不該再投訴他從來不會浪漫!

就只不知這老夫何年何日會忽然也同樣省起,給他老妻策劃另一次讓她完全意外的浪漫驚喜罷了。

祝大家情人節快樂!祝各老夫老妻都記起以往甜蜜時光,有情到老!

img0967_副本.jpg

 

 

 

 


發表留言

首爾華川冰雪節冰魚

「燈登蹬凳…!!」

這個五天旅行,為的就是大塊這個重點節目——釣冰魚!

他跟團裡的大男人們都異口同聲說道:「參加這個旅行團,就是一算,帶著又大又小的,冰天雪地的跑這麼一整日,單是車程就抵算了;其他的懶管他。」

我們這一晚,住到京畿道的 Siheung 始興市,方便清晨出發去華川。入住的酒店不算很華麗,但因為每房都是三張不太小的單人床,配備電腦,就能令旅行團中的大小家庭們滿意。在我眼中,這種酒店在韓國只算三星,但還算乾淨企理,空間夠大,在來去匆匆忙忙的家庭旅行團來詳說就已經很足夠。

*始興市(韓語:시흥시始興市 Siheung si */?)是大韓民國京畿道中部的一個市。

這日,酒店為夜臨的團友們每家送上一大盒炸雞,男人們在大堂裡的便利店買啤酒汽水,每個房間都充滿難得一家輕鬆出遊,隨意吃喝談天,就是心滿意足的時光了。

車出發時,早上7時半,氣溫-2°C。

華川沿路.jpg

前一夜下過雪,沿路鋪著白雪;心情大好。幾次嚴冬來首爾,都是滿街滿地黑雪,這由25年前第一次自助遊到今時今日,還是很讓我納悶的。韓國的雪相對日本的都濕,雨雪的時候居多,尤多夜裡下,早上陽光一照,統統溶得一塌糊塗。加上韓國人很少處理門前路上的積雪,隨由它在車輾出一攤一攤黑雪、溶成冰層,滑不滑倒是個人自理問題。(25年前看著男男女女在路上撲咚滑倒,無人有意欲會伸手去扶,管你是六十大叔還是妙齡少女,滑倒就像丟件垃圾一樣的普遍;當年也因為街上人這樣的態度,令我說過:「我不想再來韓國」的話。)

冰湖倒影.jpg

這幾年,來多了首爾,看著這個城市地方文化和人們生活的變化,那種惡感早已沒了。只是要跟日本在我心中的評價相比,還是差去好大一截。

今次入山看著結了冰的湖,才算是對韓國重新燃起一份興奮感。導遊說他今年帶了好幾團遊客來這個冰雪節玩了,但只我們上一團,冰才真的結好了,之前的都只是白來一趟。

華川冰雪節.jpg

在停車場處等導遊替我們安排入場票,大家在那樹下積出6-8厘米的乾淨新雪找出玩點,那位年屆50多的司機先生也下車來跟團裡小伙子們玩擲雪球;我也弄了個Snoopy小雪人。

我們外人眼中,這冰雪節人不少,導遊卻說這日算不人多,畢竟已經是尾聲,而且準備過年;無論如何理由,對我來說也是高興的。

天氣很好,有點點陽光不致太寒冷,這時戶外氣溫只得-14°C。

%e9%87%a3%e5%86%b0%e9%ad%9a

原來外國人被特別劃分一個小區,方便能說英語的工作人員能提供協助,一般本地遊5000圜,可以釣三條,自行拿到場內餐廳裡排隊烤魚。我們這些旅行團的,也是可以每人釣三尾魚,不過,因時間關係,吃的不會是自己釣上來的,把魚交去烤魚場,卻吃那裡已烤好的。大家只是享受那過程;之不過,團裡有朋友釣了十多條,也有一直嚷著要吃自己釣的。

華川冰雪節裡.jpg

場內其實有很多不同的冰上玩意,有滑冰撐板、有滑雪梯,有家庭的雪橇車…不過,我比較喜歡盪遊,試不同小吃;也另有風味。

還是那個評語,相比起日本的,韓國的民風比較老派,很多有利遊人的方便設施都會理所當然地欠奉,往來的通道會很濕滑,也黑雪滿地,吃喝的款式不夠多元化……

不過,理解這是韓國,不是日本;就是了!


1 則迴響

大航假期華川冰雪節旅行團

對於這家公司,真不知好氣好笑…

大塊先生很喜歡他們的短程大陸旅遊,幾次參加旅團都覺得安排很不錯,參加的團友都很合拍,大家都很友善很容易有說有笑,氣氛不錯;兩三天嘻嘻哈哈說說笑笑渡渡假不錯。

他最欣賞他們的報團方式,網上看好了團,報名,再去便利店付款;負責那個團的領隊就會經由whatsapp 跟團友聯絡,處理旅團出發前的聯絡工作,及大小問題。

這次,他見了大航假期有個首爾華川釣鱒魚的行程,正合他意。我向他提議的台中藝術自由行,給他一句「我要去釣魚,妳有多少機會好心情陪我去釣魚?」就打住。

好吧,出嫁從夫!

同樣的誇年,前兩年一家仨已經自遊行去過首爾,還去牙山探望我表妹與兩個娃娃,對於首爾過年的狀況很清楚。大塊假期有限;明知這些天去不要寄望可以血拼,明知這些天去都只有異常濕冷,明知跟旅行團自由有限,選擇有限,享用的好點都不見得會多好…算了吧,都依他。

如常,在線上表格填好資料,今次因為出國,要小心填好所有名字和個人資料,都得以護照上一切無誤;為了核實無誤,系統每隔兩分鐘就把我扔出去,再得重新填;往往來來做了五次,才完成。在這時,我都幾乎想罵粗口了。

今次數目大,去便利店付款,都把店員嚇倒,說未收過那麼大數目。原來平常只會收國內短程團,那些數百元的小帳單。我們轉選用銀行網上轉帳,然後,次日,大航假期的客服給我回覆。

先來一張欠款單,我立時跳起來:「我才剛知會你們已從網上銀行轉帳付清了,你們不是給我收據卻給我欠款單!」

接著,是一列個人資料叫我核對!我再跳起來,今次更高,因為客服將我辛辛苦苦在他們網上表單填好核實好的個人資料,全換了普通話編音的仿若英文名字,那些跟我們護照上名字完全無相連的編音名!

要知道,出境出機票,所有名字是依據護照上名字無誤。他們系統胡亂替我安名字,我幹麼花那麼些時間在系統上填資料?我沒鬚都被氣得碌眼!在whatsapp跟客服對話,牛頭不答馬嘴,沒辦法,只好專程直踩他們分店。

分店櫃位職員倒很有禮,把我的給的預訂資料一一核對,然後一疊聲抱歉,然後告訴我:「幸好妳決定過來一下,系統上的存檔跟你手上的都大混亂了,系統上報名的都是錯的資料…不要緊,我現在給你全矯正好,確保你出機票沒誤。」天哪!這是說,我之前在網上報名上花的時間,跟在whatsapp上跟那客服對話統統都是白費的!

櫃檯客服抱歉:「我們會同公司反映,但內地同事有時不大了解我們運作,是會出現這些問題。」幾乎可以想像我那刻除出$&#*Q@^#RT,實在不想說話,結果說了三十遍:「你們公司那麼笨死,就別搞什麼網上報名好不好!」

旅行團是完成了,但問我好不好玩?安排可滿意?我只能說:「不要參加這家公司外國旅遊,他們還沒到這個資格。」依我看,根本就是家內地公司在香港掛個名號,把國內那套管理搬過來,一切安排手法都是國內慣性旅遊的模式,大概就是港人天十年前的外遊模式和層次。

旅遊期間,不愉快的都是來自這公司的安排,不過不算什麼大問題,也就隻眼開隻眼閉了,得過且過。

愉快的是幸運同團的團友並無難搞麻煩的,大家都是家庭遊,性情倒相投,幾日間大家也互相幫忙,熱熱鬧鬧的。

20170127_133442_%e5%89%af%e6%9c%ac

 


發表留言

四國滾動藝術遊:藝術展之豐島美術館

兩母女在2016年深秋的日本四國瀨戶內海的藝術展之旅,其實拍了大量照片。

可是,回來後一直在對話中回味,靈魂甚至像一直留在那裡,懶得回程。

更加懶於整理照片,甚至在大塊先生問道:「怎麼相架中還不見去日本的照片呢?」(他指家裡常開動著的電子相架) ;我才隨意挑一些放進去就算。

這個狀況不陌生,上次 2014年母女倆去英法也同樣。回來一直懶整理,除出在 facebook 那些即時揭載外,大半年後藍藍才省起她相機中的照片還沒套回硬盤去。

看來當一個旅程有太深刻感受時,我們反而沒心整理為文字。

豐島.jpg

這個看來像 Teletubbies 所住的小土墩的就是美術館的核心展廳,然後整個展廳就是展出這個建築物而生產出的天然展品——地下水的小水珠。(展館內嚴禁拍照、飲食、說話)

在寄這明信片回港給老爸的當時,其實也跟小士多裡的婆婆們對話了一陣子。

這個島上除出美術館裡有投遞服務,民用就只得這個郵件投寄箱,設在小辦館門外牆。

「剛才在美術館只管買明信片沒想起應該寫好寄出,那邊應該有特別的蓋章。」

14724522_10154124479236896_2431292265123749152_n.jpg

美術館一切採其天然資源!連食堂也只賣一款午飯,一款甜品。飯餐就是後生所種植的米和蔬菜。十月時份,眼前一片黃金稻田。

「那怎麼辦,總不能又走上那邊山坡再排隊入美術館吧。」

「在這裡寫一下,寄出,都還是豐島郵政蓋章吧。」就在人家店前長凳,在名信片草寫幾個字,反正都是家書——習慣去各處旅行都給我老爸寄張當地明信片,讓他開心。

「沒郵票,怎麼寄?」入去問辦館啊。裡面是三個老婆婆在閒聊。我用已經變得超蹩的日文斷字組句問,婆婆們是明白的,問我:「是哪國家的人?」

「香港,現在屬於中國地方了。」

「我知道,我去過。」其中一個婆婆朝我身上下打量:「你們還愛用日本貨?」她指著我身上掛的相機。

「是,還是有很多很多香港人愛來日本玩,對日本的東西很愛。」這非擦鞋,說的也是事實;不過這說來,讓婆婆很樂。

「妳那雙鞋子好漂亮,也是日本買的?」

「不是,是韓國人設計,在中國生產的。」

幾個婆婆啊啊連聲,用快得我再聽不太懂的日文在對話;大概就是慨嘆韓國跟中國都趕上來,日本再不及從前條件,四國裡都都是鄉村地方,都沒怎麼追上,人家已經一日千里……那些話。我當然再插不上嘴,而且這類話題說來甚長篇,足夠寫世界生產競爭導致國家收益及民生質素上昇之類的論文一百篇。

豐島美術館——一個很讓人重複回思的藝術館,但苦無一張明信片能夠表達出那內裡的韻味。那些小水點,怎麼拍,照片中看出來都是很無聊的水珠,這時想,要是能把老爸帶來這裡看,多好。(注:美術館不許攝錄,要完全安靜在裡面進行感觀欣賞或靈修。)

「公公會在裡面釣魚,我肯定!」老爸在這環境裡一坐下應該就盹著了,來到這美術館可是又車又船,攀山涉水的!

嗯,大概神悟,也是一種禪,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