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緻 BEE (神戶寶莉阿姨)

追求每天生活中一點別緻


發表留言

故友留給我的和服要動手改造了

故友Tomoko 結婚時的和服外罩衣(羽織)(因為是禮服式,其實簡單說,也是一件和服);用的是一幅很漂亮的絲料,而且是我們之間一個難明的默契顏色;所以當大家分享各自結婚照時,她就說:「我早就覺得妳也會好喜歡這件。」

然後在她走之前一直記掛,要夫君和媽媽緊記要把這件和服交我手,就說:「無論怎麼用也好,我就知道只有妳有能力好好的使用它。就留著,也是個紀念。」這樣的留言,無疑也是一份無言的重壓。

一直不知道怎麼處理,穿著,袖子對我來說太短了。而且這顏色,我的適齡早就過了。要裁開,怎麼裁?造什麼的…實在無法可施。當日帶了回港,自然今日也帶了回來。跟林太討意見,說想過改動少許,整件當浴袍也好家常服也好,可行嗎?林太說這是絲,每次要手洗,這想法不好。

林太給我看她把一套改成兩件平常穿著,建議我也做類似的。說是看來不難明,但要動剪,我怕最後又心硬不了。

結果她先動剪解體,然後說眼不好了,難以整套完成(因為要保留和服本質,很多縫合必須手縫)。今日去聽她講學,討論改款細節、尺吋;我幫忙完成全拆件(將已變黃變舊的絲裡全拆)。

最後議決,我負責手縫上身部份的埋邊。她負責下身給我重新設計成半截裙。

好吧,big project, kick off!


發表留言

高跟鞋

前幾年某天收到好友送我兩雙 GUCCI 高跟鞋;她知道我是這種高跟鞋女人。

這種高跟鞋最難穿,不是它設計不夠好;也不是太高我不懂穿,走路不好看。相反是跟太高,雖然設計也舒服的,但閒常日子不可能穿著它上巴士趕地鐵去。要穿就得配好衣裳,要搭配得恰恰好的裙子配飾,穿得這樣隆重的,一年沒幾次,有時場合對了,身份又不對;我不是名媛,有時在隆重場合,我卻忙著有崗位;這種時候,要穿得好也要穿得舒適更要穿雙好鞋子,否則不到四小時包保如受酷刑。公關的工作,只要在會場當過一兩次小職的俊男美女都會懂,一雙腿有多難受。

其中一雙,在兩三年後一個華麗晚宴中終於配到完美;那是個復古20年代主題晚會,大家都刻意盛裝;我那雙翠綠搭麻色的尖頭幼跟還要搭手繩結的,放著就是件古董。

然後一雙橙色大花花高跟鞋,本來是我較喜愛,誰知那個扣,每次都是很艱辛一頭汗的才能扣上,可是走不到幾步扣裡針就倒退出扣子,帶子就掉出。別以為名牌的就必定完美!

(我又想起另一位好友的世牌皮具,兩排螺絲帽刻著 logo,走過天橋,名噪過一時。然後一邊用,螺絲帽一邊鬆出,有試過噹一聲跌出打在鐵地板;還好恰巧是鐵地板,要不那袋上面就有個洞。送回去品牌店維修兩次,後來店裡教她袋個小螺絲批,久不久就給上緊。嘿!)

橙花高跟鞋給我收到鞋盒收藏到沙發下,於是又歷經數載。就是自己都記不起那個扣有問題;這次有機會穿,那扣走不到出門就丟出帶子;記起了!

終於(粵)的起心肝,帶著它去吃下午茶,隨即就直去找修鞋師傅給整治它。

這種鞋子不好找街頭巷尾老伯,怕他們未必有合用合色的配件;連鎖修鞋店好像會穩當些。結果這店師傅跟我說:「這個難度好高啊,還是這麼貴的鞋,整修費會好貴的;而且弄好,那帶幼,也不會耐穿的。

師傅,我這鞋子乾放著已經好些年啦,怎麼不耐穿都比我沒得穿來得好,是吧?!

然後,他搖搖頭;報了價:「$100,明日來取吧!」

13346409_10153756808116896_487480856142549925_n

太化算了,在我來說。不過,大塊也搖頭,鞋已經貴,放在到儲存倉倉租貴,打開那小皮帶換一兩個扣,一大場工夫可能只穿三兩次;$100算來當然不平。

我不管,好友送的好東西,不穿它三五七次,我不會甘心的!

女人的高跟鞋,是一樣男人永遠不能明白的東西!


發表留言

男人你的 dress code

去宴會,西方文化,向有習慣在邀請卡上列明大會主題衣著——Dress Code。

Dress Code 沒有正式的中文翻譯,因為中國人社會根本沒有這套。

香港很多國際機構,從前單用英文請柬好端端地,從來沒有人接到後鬧看不懂,因為英文公務請柬幾乎千篇一律格式:誰請客、上款、地點日期時間都直接清楚,亦付上請回覆誰,聯絡號碼。

不是所有的請柬都必須注明 dress code 的,因為若然都已在請客原因中說了是教堂式結婚禮,或雞尾酒會…等,都已經說明了哪種衣服合適。遇有一些主題玩味的派對、特色宴會…等,主人家會希望客人一到埗即能進入那宴會氣氛,於是訂明 dress code。

Google 硬將這組詞譯為「穿衣規則」;而又有些食古不化的裝文明,硬把英文版中的 dress code 位置,依樣葫蘆在中文版相同處印上穿衣規則;將一件本來是善意的禮儀變了命令。

近年香港的中文改為主文化,英文次要;原先西式的請柬設計精美,就索性硬按英文格式排,填入中文字。

這倒也算了,見過機構的請柬中文版上硬將這些 dress code 作翻譯,笑話百出。

比方說:硬要在中文上訂「行政服飾」、「端裝晚服」、「企業便服」……這些是什麼樣對來賓的服飾所作的指令?行政服飾,我們當成套裝好了,端裝晚服是什麼意思?不能露胸露背嗎?企業便服又是什麼,是公司的制服麼?

其實,香港這華洋雜處超過一世紀的文化下成長的,對於不同的宴會,大概都懂得應請客的身份品位、所選宴客場地、宴會目的…知道如何穿衣,真的極少參加宴會的,身邊怎麼都能抓到個會點撥一下的。穿錯衣服的一般只會是個人問題,例如太過於想表現自家身價,把整副家當都戴到身上 (我在某個教學場合見過某學校的家教會校董,把身上所有可戴鑽石的地方都配有鑽石,可惜不是整套,全都是零散設計,又搭配不上,衣服也不搭配)。

所以,如非特色主題宴會,例如大會希望全場來賓穿動物皮圖案衣服來配襯以非洲大草原的場地設計,又或其中一款最受歡迎的晚會主題:大上海,dress code 注明請女賓們穿上旗袍……之類;否則,這 dress code 大可免了。

我年中收到很多女性朋友打來請教:「我要參加XX晚會,不知該穿什麼?長的怕 Over 太過了,短的又怕不夠莊重失禮了。」單是討論宴會該穿什麼就夠寫一個專集主題博,而且跟時尚一樣,每年都有更新;就是同一個主題,不同年份都可以有不同玩法。女性在宴會中都是焦點,所以花的心思時間都是心飴之。

也遇有男人來問,不過,通常簡單幾個問題就能打發他們。因為,一張圖就清楚表明:

夠清楚了嗎!

不是不能玩味,那是另一個層次的了;如果你的穿衣品審眼光、對自己身型的認知、對自己形象的明確、最基本的自信心都未夠好;就先走穩陣派好吧,畢竟品味不單只靠一夜裡穿件什麼,就成令女人一見注目的紳士男的了。


發表留言

韓楓遊:梨大區

昨晚在航機上沒有睡好,但不知怎地,一直覺得餓。

DSC_3140_副本

梨大地標之一。 這家髮型屋連鄰旁美容店的屋外牆童話繪本設計,引來很多遊人來拍照。可惜髮型屋看來已關門大吉,只餘美容店還在營業。

在梨大逛了一圈,大多是年輕人時尚店;我們購物的興致好像還沒見高漲。

DSC_3148_副本

今次主題是賞楓遊,正值韓國紅葉期;梨大小公園裡也初窺楓紅美。

上一次來梨大,正值隆冬,樹都禿禿的,沒甚興趣;今次大學前正銀杏轉黃,兩路旁中黃綠相間,大學內區還滿山翠綠。

2015-11-03 14.05.02_副本

銀杏的黃灑在地上,清潔工人身穿高光奪目的工衣,在街上成為一景。

銀杏的黃灑在地上,清潔工人身穿高光奪目的工衣,在街上成為一景。

梨大的大街改變不大,但走入小巷會見到今年明顯經濟有點下滑,好些小店新近關門去。大街上招客也比上次的緊張,不過,對於鑑認是港人遊客還是內地遊客的眼光及態度也更明顯了。

DSC_3177_副本

DSC_3180_副本

梨大

無論店裡賣的時尚品合不合買,梨大也很值得細細一遊;滿街外地特色輕食店、充滿異國風情的店子設計、抬頭滿眼歐洲色彩的建築物、間插著充滿玩味的裝置設計及大廈。

聽說梨大校園也滿佈花樹,下次來首爾,必定再遊;而且直入大學校園裡感受學術氛圍。


1 則迴響

英倫遊:撞衫

傳媒常以女星在公眾場合撞衫大造文章;連帶很多現代女生為一些場合刻意打扮就直覺自己霎時搖身變作女皇公主,於是,不必在宴會那種一個關起門很私人的空間中地方很在意踫上撞衫,就是在街上撞見有相同裝扮的,都顯出不悅。

我在雞尾酒會上,和一次公車上見過這樣場面;就不巧見上兩立時別開的臉,眼梢的不肖在空氣中飄著良久。也許是霎時間不懂如何自處吧,也許是我想多了吧。

這一次遇上,在英倫,列車上。

因為天氣比預想中冷,我帶著的厚衣不夠,臨急就在 ZARA 裡找。

先見到一列大批的羊皮積克,是淡粉紅色;好嬌嫩啊!但藍藍在旁立即大搖其頭:「不出三天就要髒啦。」她向來比媽媽理性。

後面掛著兩件黑色;若在香港,只剩兩件一般都不會有我的碼。然而,原來我的尺碼在英國只不過是適中,實在太好了;這一點為我對英倫地方有了莫大的加分!

就是它吧!whatsapp 大塊,他在工作中忙著也立即回覆:「好看,買吧!」

這件符合自助遊格言,在購買遊程中急穿的外衣,合身合理合時,就是好物。

何況,得到鼓勵,立即付款穿在身,繼續血拼。

黃昏,正巧下班時分踏上列車;倫敦的列車不比香港的兩樣,擠得遞高手後就放不下來。我和藍藍都站在面都幾乎要貼上車門的位置,然後,再上多一個跟我差不多身型但線條比我好,比我年輕的本地女子;我一抬眼,大家照面——

她笑了,她是朝我穿的皮積克抿一抿嘴,友善的微笑,還單一單眼睛;意思是指:「看!我們撞衫了,嘿,都是有眼光的呢!」

我慣於香港那些不爽的、動不動玄黑著的臉;這一下,我停了一秒才懂回應,給她回個「這是肯定」的一笑。

只那麼一面間,明知面前的是個外來短留的外客,一個表情;就是讓人舒服。

以後遇上撞衫,就知道該如何是個大方。

這衣正熱,往後幾天,街上不乏相遇撞衫;大家對望都牽一牽嘴,嘴角都是彎彎向上的。

IMG_0791


發表留言

與來自澳門的 JE Handcraft分享 Jewclay教學

上年十一月初在澳門創意文化遊樂展中,認識了澳門手作人協會的幾位幹事。

不久,應他們新置的工作坊——邊樹工作室,把 JEWCLAY 帶過去分享

想不到這週再接到澳門的手作朋友邀請,再次作教學分享。不過,來自 JE Handcraft 的幾位主腦,今次專程過海來訪。臨時借用了朋友公司裡的偌大會議室,充當工作坊;一同渡過一個愉快的手作午間。

將興趣教學連同朋友相聚,是初心。將這玩意推到更多懂欣賞它的手作人手上發揮也是本意。

更多 Jewclay 珠寶黏土設計,請看 b.gi design

10559725_10152843872501896_7543585757179906684_n


發表留言

為 SHOW ME CRAFT 手作人比賽 b.gi Design 參賽作品做個總結

先讓我用幾句為一些新來訪的朋友簡介一下 b.gi Design,這是小妹在2000年所建品牌,曾經在幾家位處相當人旺的商點時尚店中設賣;當年受著正職壓力,不能公開相認;幾年後工作越加忙重,只好停止了發展。來到2014年,自由身,在南韓巧遇一款名為 JEWCLAY 的珠寶黏土,與其研發人相見歡,合力發展這黏土在生活上的各種可行設計。於是 b.gi Design 得以重生,並得到另外飾品設計的熱愛者好友結為夥伴,在不同地區推動及希望透過教學,能為更多因留家帶孩子的婦女帶來一些小型創業的機會。

先感謝鄺國威賢伉儷向我特別訂製了一套,作為祝賀好友紅寶石婚的禮物。這是首次試驗,承言製作並不完美,但鄺先生這位前輩朋友毫不介懷,還鼓勵我繼續在這方向上多練習和更進發展。隨後為表多年來在福幼基金會的義工工作中的得著,而想為他們「福幼關愛廿年籌款晚會」表一點心意,我再設計了兩套截然不同風格(華貴與年輕版本) 的酒杯作為賀禮。卻沒想到這樣,竟順引起了一些讚賞的關注。

2014-09-25 kwong kw wine glasses

b.gi Design wine glass design – rush gold

b.gi Design Wine Glass design – pastel color

11月接到 CRECRA 邀請,希望b.gi Design 可以以這個設計參加他們與三聯書店合辦的一個手作比賽;因為比賽的題目正是「Gift for New Home 充滿暖意的禮物」——

show me craft

可是,這年底正是全年最忙碌的工作檔期……

幸好有著優秀的夥伴,感謝 Sue;即使她跟我相隔重洋,但心總常連著。她把事情攬了過去,除選用了一款我們較早前閒談中商議過的設計——以 JEWCLAY 製作 wine charm 酒杯小吊飾;亦隨即代我出手製作了以金色作新居賀禮貼題的一套酒杯禮品。於是,b.gi Design 這個品牌以團隊創作參賽了;可是,我這個團長不出手,也實在說不過去。最後竟然給我在比賽截止遞交作品的最後一小時趕上了。

感謝上天給我引領,我恰巧找上我合心意的開瓶器;讓我能完成隊賽最後一件,也是貫通三件同一主題的設計作品。而且這店還為我帶來另一個機遇!

「Show Me Craft」這畢竟是個比賽,賽果交由天意;我並不太大期望。不過能有這樣一個機會,考証了我和隊友作戰的默契,反而是讓我最感恩的。

毋忘初心;我還是希望透過這些,把 JEWCLAY 的可塑性及美化生活實用性,推己及人;讓更多人去發掘更多「美與實用」結合的生活時尚品創作!

當然,我們還是希望得到您的讚賞和支持;讓我們在比賽中得到更多的投票。請擊入下面參賽作品圖片,連入CRECRA 比賽專頁,在作品頁下有個 【SHARE】鍵,需要經由您的 FACEBOOK 帳戶登入,去推薦給您的朋友,一齊來投我們一票。感謝!

10388142_1553888141516110_8830138729118830378_n

product_177_Zs5Zs8OZ5OZfggusZfoLCcdh2mSwTm_副本

IMG_9833_wine opener

後注:已經收到一些有關這酒杯製作專題課程查詢,我們正在安排教室,請留意隨後公佈!


發表留言

古典扣子重生

有沒有遇過像這樣情況?

項鍊斷了,主要的扣子捨不得丟!

就會想,如果能將它變換成一個胸針就好了。

可是結構看 來只能穿成另一條項鍊,而且細看下,有兩顆水晶還丟到不知哪裡去了呢。

想到這裡,大家可能已經隨手就將它丟進垃圾箱裡算了。

我沒有,來看看我如何把以上想法,就利用 JEWCLAY 達成吧!

Jewclay work by b.gi Design

Jewclay work by b.gi Design

 

還沒有完成整個改造,欲看完成品,請續下回!

參觀其他使用 JEWCLAY 的飾物設計,可擊入 Facebook 專頁:bgidesign


發表留言

紅白藍熱

小時候,住和上學都環繞著上海街,每次走過那幾家帆布廠,都總對那超大綑的帆布看了再看。

我只知市面上有一種大袋子是用這些帆布來生產,那麼大的一綑綑帆布究竟要做出多少帆布袋,我一直奇怪!

當年見到的只單一款,我覺得那麼悶蛋的設計,大概只有家裡搬家時才會用上吧;因為每次見到這種大袋子都是在人家搬家時,啊呀,還有……電視新聞報導中那些人潮回鄉趕過年時,大包大包的,都會用。

中間有些年,我們都嫌它;我的少年十五廿時。

直至某天,我跟它在意大利威尼斯小船上重遇。

它跟在一個意大利人身邊,比我們常見的小巧了,好可愛;那紅白藍竟然令我連想的不再是香港本地的低俗市井平宜貨,而是充滿法國風情的一個可愛品。

果然,物離鄉貴。

早幾星期,逛花墟,見到「紅白藍330」¹ 店堂前放著的大熊,三個店員在商議為大熊加上聖誕裝飾。 原來這是今季的主角,它有個名字叫「熊白藍」。

2013-11-08 17.10.16

三位店員鼓勵我跟大熊拍照,還問我要不要跟它合照,由他們代我抓相機。 自從手機即拍流行起來後,香港太多店都已經拒絕客人拍照,這風氣連帶很多其他國家都被感染,我不想在這裡討論誰始作俑者;但逛街的情緒早被打碎。這店的店員熱情,令我印象深刻。

winter_2013_look_22 celine

今日恰巧看了 CELINE 新一季冬裝設計的發佈,又想起了大熊,連忙為它和它的主人「紅白藍330」撰一文,既讚設計者的前瞻,也讚店員的熱心。

加油!香港的創意還是需要百花齊放的!


發表留言

抹胸

我寫的「抹胸」是衣飾名詞,不是動詞。

抹胸,是通指那些具彈性的布料,平鋪或摺搭的、拉緊的,圍裹著胸部,當成緊身上衣那種。

設計總是在對比的協調上,顏色上對比用的最多;也是年輕人最愛,也是最初先學習使用。其後是長短。接下去就是緊與鬆;如上緊下鬆,上鬆下緊的設計。再進階的就會是衣料的對比;畢挺的搭上軟絲之類。

抹胸在這種衣服視覺美學中,也可佔下兩方元素,顏色對比和寬緊對比,也因為衣料的限制,它必須具備最大的彈性及柔度。

也就是說,它緊貼在女人胸前偉大的兩團脂肪時,要有足夠的弧度拉扯,它才能緊緊的包裹好。布料拉扯度不夠,它是會像Tee一樣寬寬的掛下來。肉不夠,不是不好穿,但要做足防備,以防它在人肉走動時自動滑下;除非確保胸前那兩片肉在走動時能獨立存在,不受任何人體肌肉牽帶吧。

近年,發明出各色可愛,像小Tee吊帶而一點不像胸圍吊帶的設計是女人的寶物,可是還是有很多女仕覺得那吊帶礙眼,不夠瀟灑。

的確,抹胸款式本來就是那樣讓香肩坦盪盪的。所以–也就請別在平角抹胸的衣服穿高三角的胸圍吧。

那兩個平地拔起的山尖,尖頂兩個石屎矮樓模樣的胸圍帶鬆緊扣……並不會為女仕帶來,如風景般美景,尤其別再把這些東西引用顏色對比上;淺米色的絲光棉抹胸,溫柔得讓人暇想,卻完全被兩個黑色胸圍拔出的山尖嚴重翻倒(胃口)。

要不,不穿!那胸圍在這事情上,完全無必要。
要不,不穿!吃不起抹胸的性感,也同樣是無必要,自暴其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