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緻 BEE

追求每天生活中一點別緻


發表留言

雞年吉祥物開出好果子

去年仁寺洞是嘆個下午茶

今次同藍藍去,當然第一時間衝去筆莊買丹青啦。

她總於買了她想要的黏土塑形的滑粉;我笑她,人家去韓國都巴不及去搶買塗面護膚品,她卻去買給塑土模型用的護膚粉。

IMG-20170130-WA0011.jpg

大塊先生總是忙著吃,沒耐性等我們在筆莊出來,自顧自在外邊每一檔都買來嚐;還拉我去看龍鬚糖。

我也本來認為香港沒有龍鬚糖嗎?在首爾見到也要吃吃,有沒這樣喜歡呀?但這個小店的店員實在好玩,他稱會說八種語言,問我們哪裡來,果然會說廣東話,不過其實只不過會說:「呢個好好食架,餡有花生啦,有芋頭,有朱古力…」後來跟我玩了會,也坦白,每種只會說那幾句;不過笑容可掬又會逗人玩笑,已經很夠。因為手要全程忙著那粘手的拉糖粉,他會請你在透明小抽屜自行找贖,有時間不妨也買來玩玩。

兩母女,餓,見有一家賣和式果子,栗子餡的,紅豆餡的;連忙就買;是有點失望,只能說造的不及日本的好。

仁寺洞.jpg

仁寺洞的飾物還是很吸引,新建兩幢樓裡都是當地小手藝師的展賣品。只是相對起前幾年,眼前的已經少了半寶石的貴氣,多了旅遊區的量產味兒。

一般手作已經不能引起我們興趣,不過總算終於給我們找上了一家——

三個人在店裡挑來挑去,好東西其實很多,只是我想要個小的,香港人嘛,家居哪能容許大東西?何況只不過冬天打打硬果殼兒。這家全手造木工開乾果殼器,好可愛。

今年雞年,只好選了隻頂著雞蛋的,應應節賀賀年。

nutcracker.jpg

 


發表留言

首爾華川冰雪節冰魚

「燈登蹬凳…!!」

這個五天旅行,為的就是大塊這個重點節目——釣冰魚!

他跟團裡的大男人們都異口同聲說道:「參加這個旅行團,就是一算,帶著又大又小的,冰天雪地的跑這麼一整日,單是車程就抵算了;其他的懶管他。」

我們這一晚,住到京畿道的 Siheung 始興市,方便清晨出發去華川。入住的酒店不算很華麗,但因為每房都是三張不太小的單人床,配備電腦,就能令旅行團中的大小家庭們滿意。在我眼中,這種酒店在韓國只算三星,但還算乾淨企理,空間夠大,在來去匆匆忙忙的家庭旅行團來詳說就已經很足夠。

*始興市(韓語:시흥시始興市 Siheung si */?)是大韓民國京畿道中部的一個市。

這日,酒店為夜臨的團友們每家送上一大盒炸雞,男人們在大堂裡的便利店買啤酒汽水,每個房間都充滿難得一家輕鬆出遊,隨意吃喝談天,就是心滿意足的時光了。

車出發時,早上7時半,氣溫-2°C。

華川沿路.jpg

前一夜下過雪,沿路鋪著白雪;心情大好。幾次嚴冬來首爾,都是滿街滿地黑雪,這由25年前第一次自助遊到今時今日,還是很讓我納悶的。韓國的雪相對日本的都濕,雨雪的時候居多,尤多夜裡下,早上陽光一照,統統溶得一塌糊塗。加上韓國人很少處理門前路上的積雪,隨由它在車輾出一攤一攤黑雪、溶成冰層,滑不滑倒是個人自理問題。(25年前看著男男女女在路上撲咚滑倒,無人有意欲會伸手去扶,管你是六十大叔還是妙齡少女,滑倒就像丟件垃圾一樣的普遍;當年也因為街上人這樣的態度,令我說過:「我不想再來韓國」的話。)

冰湖倒影.jpg

這幾年,來多了首爾,看著這個城市地方文化和人們生活的變化,那種惡感早已沒了。只是要跟日本在我心中的評價相比,還是差去好大一截。

今次入山看著結了冰的湖,才算是對韓國重新燃起一份興奮感。導遊說他今年帶了好幾團遊客來這個冰雪節玩了,但只我們上一團,冰才真的結好了,之前的都只是白來一趟。

華川冰雪節.jpg

在停車場處等導遊替我們安排入場票,大家在那樹下積出6-8厘米的乾淨新雪找出玩點,那位年屆50多的司機先生也下車來跟團裡小伙子們玩擲雪球;我也弄了個Snoopy小雪人。

我們外人眼中,這冰雪節人不少,導遊卻說這日算不人多,畢竟已經是尾聲,而且準備過年;無論如何理由,對我來說也是高興的。

天氣很好,有點點陽光不致太寒冷,這時戶外氣溫只得-14°C。

%e9%87%a3%e5%86%b0%e9%ad%9a

原來外國人被特別劃分一個小區,方便能說英語的工作人員能提供協助,一般本地遊5000圜,可以釣三條,自行拿到場內餐廳裡排隊烤魚。我們這些旅行團的,也是可以每人釣三尾魚,不過,因時間關係,吃的不會是自己釣上來的,把魚交去烤魚場,卻吃那裡已烤好的。大家只是享受那過程;之不過,團裡有朋友釣了十多條,也有一直嚷著要吃自己釣的。

華川冰雪節裡.jpg

場內其實有很多不同的冰上玩意,有滑冰撐板、有滑雪梯,有家庭的雪橇車…不過,我比較喜歡盪遊,試不同小吃;也另有風味。

還是那個評語,相比起日本的,韓國的民風比較老派,很多有利遊人的方便設施都會理所當然地欠奉,往來的通道會很濕滑,也黑雪滿地,吃喝的款式不夠多元化……

不過,理解這是韓國,不是日本;就是了!


發表留言

神戶探親記:烤豆餅

在日本本地的食品超市,偶見這種「豆」餅。

摸上包裝,餅是硬幫幫的;就想過:「這樣的有什麼好吃?」

踫巧今次節分,好友買了包,說是丈夫喜歡吃著,配啤酒用。

原來這種豆餅用烤箱輕輕烤過,外層香脆,裡面帶點煙靱;味覺淡淡,感覺很原始;主要是不會黏牙,不甜,不油膩;年長的都合適,比較健康的小吃。


2016-02-03 17.15.20
2016-02-03 22.43.48

 


發表留言

長洲的志記士多究竟常忘記什麼?

匍匐長洲的導賞員點點,帶我們到北社;就在北帝廟側。

閘門關著,門外看來是家小士多。點點指著抬頭看的招牌說:「很多人都看錯這招牌叫忘記,但其實是志記。這裡有個小笑話,很多朋友來過幫襯都代店主婆婆宣傳雞蛋仔,可是很多人來到找不到,有兩個原因,一個因為閘門時時關著。另一個原因是人們把志記看錯忘記。」點點伸手去把士多閘門拉開,這舉動令大家有點錯愕——

「婆婆可不是忘記開門啊,是因為她個子太小,年紀大,閘拉不開,開店只能打開一小條隙。所以啊,知道這小長洲秘密的朋友都會傳話開去,說來替忘記士多開閘呀。」點點一邊用力拉閘一邊笑著解釋:「婆婆,開了閘啦,妳開工未?」

忘記士多,就是忘記開店?!是開不了閘的店。

婆婆仍然在堅持舊式雞蛋仔,厚稠的蛋漿,小心翼翼地把每個雞蛋仔模都填得滿滿蛋漿,搖蛋模的手勢……只為做出一底一底完美的、飽滿厚實的雞蛋仔。

「厚實?」當我在旁解說時,有年輕人問。

我們年少時,七十年代吧,一底雞蛋仔是一個人吃不完的,原因是一底上每一顆雞蛋仔都是一個小蛋糕。外殼是香脆,但內裡是熱熱的軟蛋糕。有沒吃過法國人午茶最喜歡造的貝殼型小蛋糕?其實從前的雞蛋仔同這款小蛋糕很相似的。

「但我們現在常吃的,就算是號稱最盛名的那幾檔;都是一顆顆蛋殼啊。我們還一直以為這種脆卜卜的雞蛋仔才最好呢!」

不能說現在的好,從前的不好;又或從前的就最好;只是,從前的雞蛋仔味道,並不是現今的那種。

是一項時代洪流中丟失了原初味道罷了!

3098

婆婆手上把扇,不是用來為自己搧涼,卻是為每一底新鮮出爐的雞蛋仔搧一搧,搧出香脆。

DSC_1965

每一顆都飽滿完美,是婆婆對自己的要求。

後小注:婆婆為求堅持每日調好的蛋漿保持最好、最鮮、最穩定的份量狀態,每日只會調好約十底的雞蛋仔蛋漿;沽清第一輪要看時間而決定是否加漿。所以,如果要慕名而試婆婆的古法雞蛋仔,到長洲時,別忘記去替婆婆拉閘,打個招呼,而最重要,別太晚!

請同時觀看另外兩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