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緻 BEE

追求每天生活中一點別緻


發表留言

DIY 胸針:Happy Land

image

從藍藍的 Visual Arts 學科的學習冊方式中,也學會引用到我的DIY 設計中,利用一些圖片的連想,或資料搜集去整合一個設計。

其實這些從前或許也會做,只是一般都只是在腦中去進行;極少會動筆畫個草圖;也許也因為電子用品的方便吧,在板腦上把想到的碎片勾劃出簡圖,也是方便在製作過程不會瞬間就被自己另一個新想法推倒先前的。

這個merry-go-round 吊墜本身已是很不錯,但我總覺掛在胸前的吊墜都應該360度轉動都不會出現反背的,這種單面的不是我所喜。於是就出現了把它改為胸針的想法。

既然這是主題,一切背景就依它。目標依然使用工作室剩餘物料,喜歡激絨帶來的一種很孩子氣的粗簡;之前已經利用一些剪得碎碎的小片層疊做小飾花,今次也想用層次表現景心和視覺距離。

由於主題吊墜的質料比較高貴,配在淘激絨上不容易和諧。第一次完成品選用彩色貼紙水晶,可是,給藍藍否決,覺得彩色膠片水晶亂了整體視覺。

結果,換上了Swarovski 的水晶片,接上了主題吊墜的貴氣。再把帳蓬上的旗色溫降低。

嗯,果然效果更好了。

【後記】

某個晚上,藍藍有朋友來訪,是已轉校去唸印刷的女生。她在致電回家時,她媽媽才提起這天踫巧是她的農曆生日。於是,我把這胸針轉贈了。


發表留言

【別緻話訪】畢幸的創作轉出今日的梁苑欣

訪問中,我跟繪本故事《畢幸不幸轉轉轉》的作者——梁苑欣,和跟她同來,書中的一幫小人物。

20130715_182357

畢幸的創作轉出今日的梁苑欣

某日在一個手作人的Facebook分享組中,見到梁苑欣把她書中那些角色用激絨布造成小玩偶;小玩偶不止造工很精細,她還把它們帶到戶外,為它們拍故事插圖照。再而,從她向我介紹的博裡,分享到她提到曾出版的一本故事書;也分享了她近年為出版社繪插圖,所撰的手工藝工具叢書;所教的迷你書、立體故事書、用激絨創作小娃娃屋佈景……等等。

她的創作路起步很順利,創作的熱力,被冷言冷語迅速冷卻。不過,她沒有就這樣打碎創作的念頭;她嘗試用其他方法去將書裡平板板的故事轉化;這是人生中以積極轉化難關。結果,最立體的表達不幸轉轉轉,其實就是她自己個人。

問:您好!我對你的「畢幸不幸轉轉轉」那故事繪本在刊出多年,再以手作造出裡面角色的想法很感興趣。我時時覺得在生活中將一些小想法,落實製作出來也是一種很積極的生活態度。

xbl0k_0cover

答:我的繪本書是2008年刊的,應該已經沒有存貨在架上了,網上書店還可以試看開首幾頁;不過我在網上續寫的小故事,可能讓大家了解更多的!

http://lyy214-badluck.blogspot.hk/2009/11/1.html

我本身是一個插畫師,在2000年,有一位大哥哥鼓勵我創作自己的故事,就這樣我開始繪畫了「第一天」這個單元故事,因為童年往事在我心中太深刻!畫好了,我大膽地向出可是這書銷量並不太理想,第一本之後就沒再刊,下面的故事都沒機會在書中出現。後來我覺得心灰意冷之下,就自己把做書中的所有角色都做出來拍照。

問:書看來有點黑色意味,那你那些角色是想表達什麼?

答:這是我在幼稚園發生的往事,那些往事令到我的成長充滿陰影…我把他寫成故事,是想成年人知道大人眼中的鎖碎事;是小孩心中的大事!不要小看這件鎖碎事,這可能是童年陰影的開始 …

問:怎麼會想到把插圖人物實體化?

答:完成了書後,我一直很想把書的的人物脫離黑暗的世界(像一種心靈釋放)…唯一的方法就是把她們變成實體化,帶領她們走進現實,創造一個新的世界!(帶公仔去拍照,可以說是平衡空間)

20130715_182505

 

問:看來妳在創作的過程中經歷了一場辛酸的日子,當中是否令妳對人生有很深的感受?

答:當初對創作我抱著熱血之火,被現實世界中冷水狠狠的淋熄…就在心灰意冷時,令我走上另一條有趣的路;我開始寫網誌,開始把喜歡的圖畫變成可愛的布公仔,開始為她們更多更多人生中的故事!漸漸地…將我也訓練成一個手作人,令我的創作世界,就由平面變成立體!

問:這是否在告訴我,不要覺得失敗就乾生自己氣;試試其他的方式,可能就尋到新的出口?

答:是,我發現創作都是由自己出發的,不能只為別人而創作。要記著自己是創作者,如果連自己都不愛,那作品就永遠不可能有成功了!

問:雖然妳說「畢幸」是妳的投影,但現在看得出妳心境在變換,這歷程令妳從困難的暗淡中轉為正面;我覺得,這反而更立體地表達妳整個故事的構思,畢幸雖然經歷不快樂的童年,卻努力轉轉轉,轉出新的人生。我看整個故事想表達的其實有點思想上複雜,可是因為一直在講述畢幸這個孩子在幼稚園時的事情,那麼,妳這書其實是想給哪個年齡層的讀者看?

答:這是一直被人問到的問題,我最想是年青人看,因為這是轉變大人的年齡,他們不想變成大人,仍有一份童真的心!

不如,妳女兒看完我的書後,也告訴我她的閱後感好嗎?我在努力收集不同年齡層的閱後感呢!

問:呵呵,我女兒其實昨晚在收到妳的書已第一時間看了,她好欣賞你把那些小布偶的紙樣做法也放了進去。驟看書的故事太暗面,的確起的確令人有點不安,不過,我女兒本身繪畫也比較喜歡用畫去表達這種內心不安的人和故事。

答:妳對妳女兒用這樣的方法表達心裡不安,會有擔心的嗎?

問:哈。的確,起初我見到她的畫,也會擔心她是否有情緒了,奇怪她眼中的世界為何都那樣灰沉沉;時時吟哦她是不是有事情想不開來?她卻說她只是喜歡在畫裡將一些感受表現出來,不一定困擾的,有些感受不能用說話只能在畫裡表達。這樣,我和她發明了一個暗語,叫「家長關愛」,即是我或者有長輩對她那畫的表現好奇或擔心。那,妳的書媽媽有看過嗎?妳跟家人關係又如何?

答:我和家人感情非常好,只是媽媽也是看了這書後,才知我幼稚園的生產原來是不開心的。而姐姐更是在看到書裡一些情節後哭了;因為想起當時她也在現場裡,想起了那些發生在我身上不愉快的經歷。我從前不懂得表達,幼稚園裡發生的事,令我在小學已開始害怕與人相處,開始把自己隱藏起來,慢慢變成透明人一樣。直至讀設計學校後,才開始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了,漸漸地發現,原來我不是一個人,並不孤單的,我可以有很多同道的朋友,現在我也時常回到設計學校探望我的老師。

photoshake_1373911213171

 

問:好啦,現在妳這將這些書中的人物實體化,讓他們進入了真生活,之後還有什麼樣的打算嗎?

答:我最想把她們製作成立體小動畫,這可能需要很長時間和其他的技巧;但我會努力的!

問:非常好!希望我們很快可以見到妳的畢幸有更新的一樣生活方式面世。請繼續加油!

 

此文原先於http://www.berspective.com 揭載,但2015年1月1日起,由於 Berspective 改版,別緻話訪停載 ;原文重記於這裡作紀錄。

bgi's interview


發表留言

咿又見B姨姨的玩具

某日打開一個專存放著未完成的小手作品;這裡有兩個由激絨片剪好,有待我縫製的孩子拋圈的布玩具;我把這些拋圈做成冬甩甜甜圈模樣。

見兩個不夠,多造了三個。

然後,打算,在校友盤菜宴上,帶給剛添了千金的老好友 Nipon;想他兒子玩大抵還可以見這有趣玩玩,幾個月後妹妹也可接上玩了。

Nipon 兒子見了,玩了一下放下;這夜他在陌生地方太多陌生的成年人,在鬧情緒。

我還道是我玩具對男孩子不吸引,罷了。

Nipon 跟著問我:「你這不是送我兒子的吧?你不是去年已送了套嗎?他已經在玩。」

啊!是嗎?怪不得他不覺得怎麼有趣。

怎麼我一點印象都沒有,還一直懸掛著心,覺得那套玩具還沒弄好,怕孩子大得快,時間不對了。

坐身旁的蕭叔問我這些是否我正在做的生意。

蕭叔是我在讀時的校役,跟我很投契,為我修理過被我打破了的光管,也為我解決過在台上表演靴子手偶劇的困境。

「這只是嗜好吧。我閒來喜歡弄弄小手工,所以就造給孩子們當玩意。」

「很趣致,那就轉送我吧。我孫女現在六個月大,送她玩。」他問。

當然,我的榮幸!

1003428_10151533908026896_1685883386_n

297901_10150283323146896_1586441_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