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緻 BEE (神戶寶莉阿姨)

追求每天生活中一點別緻


發表留言

我與郵便先生的交情

初到貴境,時常要去郵便局;正值日本右

邊對海外郵包的新規定,我可能成為這家小區郵便局第一位現場學習使用iPad網上系統,輸入資料既海外郵包的外國人。

我高速鍵入多份郵件,以及亂七八糟的英日語,引來了郵便局長的親自接待;加上我沒帶老花眼鏡,就面前那小張聲明書上小字,為免錯答是與否,我就即場朗讀(給自己聽)然後填答。站在我面前櫃檯裡的郵便局長笑問:「妳從香港來的?」「我就聽得出妳英語發音,香港人的英語程度都好高!」我訕訕地笑哪裡哪裡。

自此,這年輕的郵便分局局長跟我成為了朋友,我們交換名片;每次去他盡可能都走前來櫃檯親自替我打點大小郵包。聖誕前一次忍不住問我:「都是聖誕禮物?」我答:「是啊!都是給好友們的孩子聖誕禮物。」「都是不同國家啊!」「是啊!(不好說現下香港人都被分手到世界各地居住了)。」相比區內的另一個區總局,這位分局郵便局長年輕好學醒目人品也好。

不過,我還是在那區郵總局交上另一位郵便先生為朋友。這位叔叔總是不巧被派成給我家送郵包的專員。也不幸的是我人未到,好多件30kg的大包裹是我每月定期給寄來建立這新家,新工作室;以及給女兒的補給品。於是郵便先生每次都替我們把這重甸甸的大包裹抬上門前的石級。

終於去年我到步了,親手簽收自己寄出的大包裹(因為疫情,一次過累積三大件一起運到的盛況);這郵便先生微言太重了他不年青啊(但他不讓我幫忙)。我知道他不是向我抱怨,我大膽假設他是想向我打開話題。正直炎夏,我請他等一等,在冰箱取來一瓶冰的飲料,真心歉意說辛苦了他。順口解釋我這移居過來,很多東西跟著我很多年,不能重新置,只好都小心包好逐些寄過來;沒想到為難了他。他盡量用他懂的英語跟我對話,大家明白了;小栗這時也過來表示感謝,向郵便先生一直擺尾。

原來這位郵便先生也是一位愛小寵之人,問小栗是否歸國子女(這聽來很好笑,這歸國子女是指本身具有日本人國籍或血裔的在外國長居,再回流回國。用在我身上已經有點像說笑,還用在小狗身上,這郵便先生就是在搞笑咧)?他給小栗摸頭頭,在階前逗著小栗。

自此之後,這位郵便先生會切來到,小栗都超興奮衝出門外跟他玩一會。今日我在網上購物是很重的件沒想到還是用他們送遞服務。我跟他解釋那些東西內容何以是那重量;也順手抓一件小蠟燭作品送他作手信。他很高興;臨走還依依不捨隔著門前欄桿跟小栗吻了。天哪!別這樣癡纏啊!小栗,你要說:「我是淑女,唔好吻我。」要矜持啊!(笑)我還要不要像日本人那樣,跟摸過我家小狗的說句:「謝謝!」的啊?!


發表留言

在當笨學生與回想當年的學生們

昨晚跟Mariko 說我考試又失敗了,我需要點酒精。她說:「是啊!飲吧!飲了好好去睡。」
今早H太太繼續送我花,我繼續收花。
有這些鄰居,我的日子不該說難過。

是的,在日本生活,看似很悠閒,但其實根本沒時間讓我去傷春悲秋,沒辦法做到的只有不斷再來再來再來…直至做到,別無它法。
這裡做不好的,幸有其他事給補上;可能這也是一種安慰。

下星期開始要再一次正式當老師;再次被稱呼先生,我又再一次說不用稱我先生(老師)我叫別緻。(自從在深圳被大群根本沒抱尊師的心的人胡亂隨便的喊著老師,這種稱呼我已經有點抗拒)(我有些執著,我沒說過我願意給你真誠指導的,請別隨口稱我老師。我教的,我得確保那方法是對的。當佈場、當公關那些工作,我並不會認真教學,也不想人隨意看了當學了。更不想人走來就問妳這花藝、這佈場有証書的嗎?這個世界因為証書的marketing手法,一張張所謂的証書早已比老師在研究後分享的來得過份「高貴過譽」,我不屑被稱這種「老師」)。

坐下來備課,課堂教學,複習…的時光,要倒數到87那三兩年,我有一班好可愛的小學生,終日圍著我跳來跳去,偶爾會跳上來圈著我頸跟我說:「Miss Cheung 我好鍾意妳呀。」然後望出窗外,有個傻佬站在遠處一直等我下課。那個小男友,我連樣都記不起,但他這個習慣,確是令人歡喜的。

今年將正式教成年女仕,這事讓我一直很大猶豫;只能說現代小孩已不是我有能力去教。跟那些年同樣的發生,就是學生自行上門邀請;能做得好,是一份榮譽;也許我只需要讓自己的心回到那些年的勇敢和氣魄。

總會突然想念我那些教過的學生;只是,即使站到我面前,其實我早已認不得。大概十年前某天,有個街坊突然問我是不是Miss Cheung,她說在書樂舍上我的課,還很記得我;竟然認出我。我當然認不到她,她回碼頭區探父母。這匆匆,還沒搞清個對話和記憶。也許跟正規學校老師的感覺不同,我們這種青春期教比自己小幾歲的孩子,我自己都是個大孩子心性。要不是當年我很堅持用我一些想法去教學,也許從就沒有可能得到這些孩子的喜愛。這些年的經驗和記憶,隨住我進入金融十八年,我藏好深絕少提到;這些「體驗」在那金光燦然的世界裡微不足道;可是,沒有這些,我沒能釀出那種挺著腰說話的自信。跟我一起工作的團隊有曾說別緻開會時、指揮時跟平時判若兩人,這種演講氣慨大概就是當老師時養出來吧。

曾有個蠢到加零一的學生去到荷蘭變成高材生,他媽媽回來專誠厚禮感謝我之前在港教學一年(被氣到炸肺的一年);禮譽我是她兒子啟蒙;她從未想過兒子能由尾數跳為最前。而我那時已經忘了我對這個笨小孩做過什麼(可能在他面前替他父母吐過血吧😆);很多事情的發生只是一種應時順序,如果說我有曾幫過手,可能只是盡我能力推了一把吧。這孩子,今日也許已經成為北歐專才,也許那一年給補習姐姐一星期罵很多遍早已無一絲印象;但某些老記憶片斷,我還有碎片。

沒有奢願,只向遙遠星宿祝福那些當年愛過我的孩子們,都生活安好!那年的老師姐姐也愛你們,雖然這些碎片也許不會再能多待在腦有雙位數之年。總算是人生遇見過,彼此有得著過。


發表留言

尋找他鄉的——購物車

有一事物,近年較貼地的靚太們一定很重視擁有,就一如她們最愛的包包一樣重要——就係車。

我說的不是開在大路上的車,是四輪轉向不花氣力,容量又大,摺起要省空間,單手控制,輕輕一帶一按,就跟著走的——買菜購物車!

我這號愛漂亮高貴為尚的靚太,本來是舊時代人,在轉換到中年阿姨一輩其中最難過一關就是,究竟要不要使用買菜車呢?用這種車自然就是擺明白已經是個不再瀟灑路線的少女,不過猶疑不多幾年,就自然會屈服於自己腰酸背痛矣;尤其是當脊醫跟妳說明白,女人天生的脊椎本來就壓力過大,再加上女人啊那些高跟鞋、蹺膝坐、斜襟坐、嫵媚彎脖S腰翹臀子……統統都是未老先彎的脊椎病源。

好吧!男人先別掩嘴巴偷笑!你們好得了多少?打手游脖子頸椎、坐盤椎骨錯位、腕管綜合症都很公平,從不少了你們份兒咧。

那麼究竟有無,既能瀟灑又能提重,四兩就撥千斤的?有!

只不過日本找不到,我想跟日本老文化說,別只發展整骨院啦,也別怕人家笑話就拉著小行李箱裝旅行啦。(明明白白看到你們去購物就把小行李鎖在站的儲物箱,然後買了東西躲在那站邊放入去。)當然,日本地方大的路距有完善車站,也大多的人會開車,這些問題變得遠沒香港人的大。

可是啊!問題回到女人們,很多日本太太也同樣不開車,只是習慣上她們不想拉著行李自覺很失禮,她們個子小車子大,買的東西大或多都拿不動。不過,是否就沒需要拉購物車呢?非也。

謎底就在每一次我把我的珍寶購物車從停車場放來,輕輕鬆鬆一手輕輕推著,一手在撥手機;或者我滿滿一車來自整個商場,甚至整個購物小區裡各處所搜購的,在停車場分好冷凍、尺碼、易碎…放入車裡。就會引來四處超多艷羨目光,也有人走來問這種車哪裡買。(類同的情況也見過日本人帶三兩個小孩出戶外,在車拉出一輛camping cart 草地專用拉車時,然後一大堆嚕嚕唆唆什物都丟入去,旁邊所有人就好羨慕。)

重點應該來自大多數日本人依然不習慣在海外網購。

我這三個月由東京銀座新宿,到回神戶各處在找合用的「購物車」。先前運來神戶的那台最大,四輪轉向,每次超市車來村口,我就推出去,有時遇到鄰居老太太,會連她買的那些也放進去;那我替她送回去門前不用手提。她和其他鄰居驚嘆容量之大超乎想像;重點還是根本不花我氣力。只不過,以她們嬌小身型,那購物車也超乎她們能力駕駑。

用這台在市區倒也是太霸路,於是只好又請老公替我運另一台我常用的 CITYSUPER 方形小車過來,當然也是四輪轉向的。

所以,我這幾個月遍尋不果的結論就是,幹嗎日本還只在賣那些用力拖拉單向的購物車呢?四輪轉向的早已經不是新設計了!有是有,全都只是走優雅細小設計,容量連我平常揹的包包還要小。而且啊!賣價由兩萬幾円起,這個就夠「脫離當代現實」的後現代文化堅持吧!

寶莉阿姨(自從在住神戶後,因為名字拼音就是寶莉,我就由別緻BEE成長為寶莉阿姨啦)今後會係神戶繼續履行「既優雅又實惠的四輛輕巧轉向方便一手控車一手滑手機好得再不是就一手付款一手把東東西西什什物物都往車裡丟也得得咗」的親善示範,朵姐!

明明白白見到很多神戶新一代女性比我還要忙,比我還高大健美時尚;怎麼還沒發現,現代女性日常千萬不要枉花氣力,要善用科技與生活設計啊。

我還是比較習慣這種大車,省力的購物車。


發表留言

老太婆一樣的生活

近年,我把工作地方遷回家裡;初時我覺得這樣實在有點不像樣,盡可能都不對外透露,只有很熟知我的好友們知道。

隨著很多工作夥伴,因為租金高漲高企高,結果也先後遷進那些活化工廈裡,很多本來是團隊的拆開小隊,有些藝術人索性租個開放式小套房模樣的作為工作室;雖不致於索性搬到那裡長居,但也設張沙發床,很多工作至深夜的晚上,索性就在那裡倒頭睡去。久而久之,為方便,小廁間要加上蓮蓬頭,附個微波烤爐、一個小煲;洗浴煮食同在。

我辦不來!我還有家人要照顧!

我寧願在家裡闢出一角,家裡永遠最舒適,最符合我需求。

家裡,自然是要附帶很多家務,也附帶有家人的生活時鐘和習慣的忌憚;這是其他使用工作室的所不願的;而慶幸我沒有太多這些忌憚。硬要找出的,應該是鄰居會對我有點不滿吧——

我心情煩燥,會開著大喇叭播音樂;各式歌曲也有,看我心情而定。

電話會議,火起來,肯定全層樓都能聽見:「…說好了要在什麼時候送到會場呀?人家會場不會因為你而特別提早安排人員在那裡等著的…」「…那是張公司本票,你究竟是不是銀行呀?分行收了票你現在說要退我的票嗎…」「…跟你說了這設計不成,你不改,現在算人家一次修改,你是什麼專業呀你…」

有時,覺得不好意思,電話太多,太雜亂;家裡日間傳出來的聲音,像足一個老太婆在漫罵;當然我比老太婆中氣好……

事實上,也怕到外頭去,尤其要獃在旺區,等開會接開會之間的空隙時間過去;街上的食肆不願接我們這這類填空隙時間,一杯咖啡坐兩小時的客人。樓上咖啡座,十居其九,「差到沒朋友」即入黑名單還好,起碼還賺過我一杯咖啡錢;有的,我過門掙扎三五秒,決定還是轉身走吧。

為什麼呢?

座位破的,我不高興!要不我的裙子被拉掉紗也不好吧!

窗框都是積著塵垢,我也不高興!我來喝杯咖啡,還得替你鼻孔吸塵乎?!

一蓬煙味道,我自然也不高興!不是說了室內禁煙嗎?那些樓上座,誰能管?我坐上一會,人家也能從我衣領嗅出煙臭,我多無辜!

入口的,更不得了,飲品永遠對不上門前的照片,咖啡不像咖啡,奶水的胡搞;喝了還要拉肚子,還得最後付足錢,更不高興!

年輕的經營飲食平台的朋友說:「都不見妳寫分享呀,不好的該記下讓大家都不要去。」你要成為上位的評論家,首先你什麼都讚一番!也得先有神農氏嚐百草,閒時平白無端不知誤吃哪草,昏掉十天八日。我才不想用自己做試管!要記下中袱遇害,我有最好的智能手機還不夠嗎?

幾個飲食分享的平台其實都跟淘寶網的評分一樣功能啦,大家還沒發現嗎?只供讚,不許彈!你要彈嗎?賣家來跟你瞎纏:「求求你!我們小本經營好慘,賺的極少,請改評分,不要給負分,跪求你啦…」其實用不著,你以後不要再賣劣貨不就行了嗎?可是不成啊,再沒有那些劣貨,他們還能當什麼賣家?

是道理嗎?!現世代裡,是的!似是而非的,就是道理!

有時候,我的確已經有感我像足一個老太婆,尤其是明明白白享用過成長那些年最好的東西!

雞蛋就是那味道;而不是口裡說:「啊!雞蛋有蛋味啊!」的今日。

你懂的,老太婆一族 (拍拍肩)!

old-woman


發表留言

人生時刻表看似奢侈的花時間

有朋友問我近年靜態究竟在做什麼,我其實從來無靜態過,我只是在適應轉換或尋找新的樂活慢活模式,這是一個濾化和沉澱的過程;我不知道需要多久,但我很享受在這個過程中,我尋回跟老公阿女的相處方式,也享受著每一天守候能跟阿女談人生的好時機,哪管只不過是她放工回來在廚房裡說兩句,還是早上吃著早餐的半小時。

這在多年營營役役的生活時刻表中計算的話,這是非常奢侈的一回事,我根本騰不出一副好正以暇,優哉悠哉的好心情,去面對女兒提出,或我從她反應中感應出的;一些困惑和煩惱。 現在能有那麼的從容,我覺得比什麼事都來得更重要。

就像今早,我們談論少年的瀟灑與人生的資產,少年踏入社會的不安與不斷想逃避現實的壓力。作為一個吹末世紀風的社會中一個家長,這些的啟悟就越是重要。

回想當年,我這年紀,從學校踏出社會工作,時常遇到不稱心的事情;同事們以大欺小,儘要我做一些懨煩的事情。簡單地說,每有揹鑊風險都先想到我頭上來;現在當然了解他們這些都不是故意欺我,只是看我年紀小,又偏偏得最上管理層的大頭頭們喜歡;才上班沒幾月,新禮聘而來為公司開天闢地的行政房管,直當我是誼女一樣。

公司員工派對,新到步的總經理邀我共舞。當年年少,怎麼會想到後面固然有花生派的人、持小刀恃機在旁的陰險派也自有、更有見風駛裡,把我當成新一代幸運女神,打算盡把惡行霉運轉嫁的。當年少女迷惘,自不像今日思想清析;也沒有誰能給我指點迷津。

有時,被彷如好意被安排,被逼一連幾星期更表早晚相連著,這晚工作至十一時回到家裡快深夜一時,次日就清晨七時得候命派樓層鑰匙,讓那些房務樓層主任簽到。那些日子,我直累得吃不下,話都不懂說,一下班兩眼直勾勾地腦袋空盪盪的。

可是,年輕的母親大人,還是會抱怨我下班一定是去了玩沒讓她知道;一直不停碎碎唸我外頭引誘多,別以為一出來工作就是大人,喜歡怎樣就怎樣去,待會給騙了也懵然不知……而我,心裡也倒抱怨她,要不是沒讓我出國去唸書、要不是每個月要求我得拿多少錢養家、要不是我好好的在中環一家洋行上班又被說沒出息、要不投考了空姐又不讓我去當……我,早就想罷了,回家從早到晚磨著也就罷了!

磨在家,沒錯;雖然家裡地方小,雖然家裡總是有弟妹在吵著,雖然家裡一天到晚總有車衣女工出入提料交貨,雖然家裡總有個很嘮穌的阿媽;但能夠磨在家裡自己那張書桌前,做自己喜歡的繪畫、做點字耕,做點媽媽常評為無無謂謂的手作,總是快樂的。

從這點看,我大概能明白隐蔽少年的心態;更何況現代有互聯網這一回事。

可是,我們都需要生活,生活就需要營生。

人生於世,本來就只為努力令自己好好生活,精彩生活,而將生命完整完全的走到盡頭。

不同的時段,努力做不同的;但恰當的、該做的事情。

年青時代,是學習期;有的是精力和吸收消化力;我愛形容自己這段時期是塊海棉,把所有水都吸,吸不盡了,也是經由海棉才滴出來。

進化期,已經儲下相當多的經驗和智慧,把自己當成一個液體狀;遇上什麼容器都能盡每個空間填滿它,適應它。

然後,像我現在;只是一個人生偶然出現的短暫休止符。樂曲不會在一開始就來休止符,也不會在最後來休止符;它只會在高潮過渡中來一個,讓聽者有一剎靜止、回味、期待……沒有前面的高潮,這休止符並無意義,沒有後面再來的高潮,這休止符也都毫無用處。

所以,休止符這時間是值得花,也必須花得適合準確;前面的勤奮換就精彩,也是為日後有好機緣,靜下來一小段,或轉變新挑戰的籌備蓄勢。

感恩上天安排我在這麼一個時刻,在人生路上放上這麼一個休止符;無論是我對人生的頓悟、還是對家庭的付出的量值、對伴侶感情的重新出發、還是作為一個剛踏不惑之年面對剛成年子女的路引;我都恰如其時,恰如其份地達成。

金錢固然不是萬能,也絕對認同沒錢萬萬不能;但當金錢值與人生路上適休值同時踫上之時,我願意作這麼的一個花時間。

在女兒為投考學位課程的未如意上,我對我的小雪老師說道:「我和老公眼中,就從來沒有過認為女兒可能是一個天才;我們自她出生就只祈望她天天生活都是晴天開心快活就是了;從來都灌輸她凡事盡力而為,從容足夠就好了,一切學習可以慢慢進展,最重要是好好享受過程中的得著。」 所以,她考不考進具名氣的大學,公開試有沒有5分,我們根本就不曾太過上心,我們一直只比喻入大學是人生其中一個遊樂場,裡面究竟好不好玩,要先拿得一張入場票,進去盡情玩過,才能作出中肯評語。

小雪老師——我人生良師,聽我說了後這樣回我一句:「這本來就是一種積極處世的哲學。」這其實是我在學校裡某天聽解關於出世與入世同道的一種積極處世態度;於這道中,未必於眼前受惠,卻是在人生歷煉過、濾化過後的智慧。

珍惜當下;就應時做好當下本份;隨緣作業——也都同理。

CHB207

文章記於 2014年7月


發表留言

交帶

「交帶」這個詞,有付託的含意。

今日看來好像變得是一種老套用詞,看來說這話的人大概都已經四、五十歲的——上了一輩的!

有交帶;在粵語中是指人做事很有條理、有責任心、很有統籌力;蓋括點說就是做事讓人很放心,尤其是合作的人都會覺得事情在這個人手上必無「失拖」不脫軌、都靠譜、可信賴的。

那現代人,比較潮語式,或轉為流行什麼說法呢?

聽得比較多,會說:「無甩漏」但一般只會說:「這個人呀,有交帶的,很少甩漏。」

可是,近年,在年輕人之間,上面整句都很少用;用上的,也是比較長輩或分派工作的位置時用上,但形容時這已經當是讚賞用。

「無交帶」是80s 90s 年代裡用得最常,最直接;在職場上出現最多。同事間會直接用這詞來表達對這位沒責任心事情沒做得好的同事的投訴。

包含的可以很廣:

  • 常遲到、常病假;於是很多工作濟留在自己手上,沒有人知進度,沒辦法接上。
  • 上班時不專心,工作總有失誤而不自知,最後都是被其他人發現。
  • 做事只有自己知道行進,不會報告情況、問題、困難…等,有時一直人和事都就那樣呆著,直到有人發現來催,上司來罵。
  • 說話沒首沒尾,沒人能明白。

……諸如此類,太多不能盡錄。

所以,如果得上司或高層對客戶說:「我們這同事很有交帶的。」這是很高的讚賞。相反,那就代表著:升職加薪嘛,別太奢想啦!

那這「交帶」一詞,應該很好用,那為什麼現在少了人在用?

我相信這和數碼時代溝通文化有一點關係。

太便利,失去了人同人真正溝通「交帶」,常自認為一個訊息,系統有表示對方收到了 / 接收了的標示,其實對方究竟有沒有真的知道了,也不管;覺得——我是通知了啦!

這些在項目管理中,尤為令人動氣,有很多時做事,尤其團隊,每個人各有崗位,在有效時間各自忙著,可是接匯點,即從前我們說的進度會議、報告;就是要大家各報進行情況,有什麼要轉其他接手,有什麼要總結,遇有什麼問題要其他加人幫忙……等等,等等。現在都靠電子訊息,電子系統;大家根本只管自己的事,根本沒交流,沒交手,沒交接點。

沒交帶的人,甚至會認為;你在訊息中提出的,我沒其他意見呀,所以我不覆。然而,誰知道你不回覆,又代表著什麼心思?然後工作到後頭,全都是直行線各行各素,各自生出大堆其他人都還不知道的問題;而時間都不再夠修正,於是就是項目的「甩甩漏漏」。大家都在用一句「缺乏溝通」向外解釋做得不夠好的原因,求勉強接受,甚至調用更多資源成本去填了這些甩漏不完美。

這種情況,我已經在想著很久,沒意思用文字記下,每每都只與同齡朋友唏噓。今日恰逢一例:

在趕緊的行程中,我有意抽動一個時段,為本來不順路,但很有意思的地方設一班教學。對方教室很有興致回覆:「太好了!」花了兩天做電子海報,也花了我時間校對了三兩次,招生去。我說這次時間趕逼,原不奢望能達成,所以招得多少生也無妨不設底限。但一點要明白,我得早在行程出發前確定要不要帶上有關的材料工具,那是原訂教學班的兩天前。

然後,中間我問過情況,對方只答:「可能時段不逢,暫時沒有人報名。」然後我再提醒一次請在我離港時確定我一下,我好收拾行裝。

結果呢,到達大家原定確定狀況的死線,都一直不回覆。我是猜到最後沒公眾報名的是吧,那不要緊,但回覆一句讓人安心,可以嗎?

這本小事,雖不爽,但不致很動氣;只恰巧順道借來作個實例。

沒交帶者,就是讓合作者再沒下次交手的信心。

縱使,好像沒什麼呀,又不會死人的;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從很多很多交往小節中建立出來的。回想現在,說誰也不會很相信誰,因為呀,壓根就不能很信任,不會交托。

習慣擔當一個有交帶的人,才能讓周邊的人安心;才能人旺、家旺、業旺、財旺;這幾句不是老生風水談;細心想想箇中道理!恁憑你如何開展,總會有緣帶來第一次合作的人和事,然後,總會因為你沒交帶再沒回頭;那恁憑你上世積下多少福,今生有多少貴人,貴人還不是因為你是個沒交帶的,失望離場,這不正是財神到門都掉頭走一說嗎?

無論何年齡都希望自己人緣旺,去到那裡都受歡迎受讚譽,正是人見人愛,車見車載。可是,人越成長,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扣上,必定會或多或少有著情感和錢財的關係;這兩者都是一種付出。對於沒交帶的人,付出者會不會長年纍月地不問付出,永恆為你填甩補漏,時間和心思都是一種個人資產,枉花多了在一個沒回報的人身上,除出阿媽,恐怕世間再沒幾人。

回到交帶,就是有付託的含意。沒有信任,頂多試一回,從此就斷掉這念。

所以,做個有交帶的人,就是成功之母。

相反,如果依然認為「甩甩漏漏」、「無來搭什」都沒什麼要緊的;那簡單的說,等於甘於自求失敗。

「算了吧!現在的年輕人現在就只懂膠帶,不會再懂什麼交帶啦。」朋友笑,笑中濃苦。

646x_1355133604c2


發表留言

我要包包

幾年前,大塊的客送他一台剛新買但不打算帶著調遷到新城市的新崗位去的麪包機,他把一台大如舊式座地塔台式電腦大小的麪包機搬回家,縱使這台機看來很先進,很新穎;我咆吼他:「家裡的廚房好大的嗎?放一台這樣的麪包機,我要多洗多做多少添加工作?」

湊巧妹妹新居,說考慮找一台麪包機;我連忙把我抱怨的那台送過去。

之後,吃過幾次她造的自家製麫包;癮起了。

接著很多很多朋友都牽起一陣家造包包的烘焙潮流;新的家廚房再容不下都努力劃出一小角。就買一台小一點的吧!大塊說。

機買回來,因為是小號家庭式,程式不太高智能,玩了幾次;不算好成功。

凡事都要努力不懈,工多自藝熟的;我明白。可是造不好,枉費了食材,也早上沒有預期的好味麪包當藍藍的早餐,也是個奈何。造包之心漸淡。

在 Facebook 經朋友介紹加入了一個「烘培其實很簡單」和另外幾個大家分享烘焙成果的群組;看多了大家討論,也記了些少人家提示的心得。

開始了解,不能單靠全智能程式,烘培得好,最好是加入很多餡料,每日不同味道。不過,這就變成跟麪包機的全自動智能程式無關;是半人手製作。

終於豁然開朗,買了我家最喜歡的粗麥粉、讓麪包機轉變成拌糰機;發酵的粉糰開始加入瓜子仁、乾果、杏仁碎;敲打、搓揉、反來覆去的摺疊拉扯。

傻有傻褔,給我亂試亂撞;造到了我們平常很愛去麪包店買的果仁粿麥包。

然後,幾個平常都愛包的好友都讚曰:「好成功的樣子啊!」

是啊,大成功啊,因為不消一會,整條包已經被殲滅了!然後每日大塊先生都問,有沒有烘個包包?

11133693_10152882921926896_8857411810325808727_n

藍藍最近很愛說:「同學和我都常愛用普通話玩笑:『我要包包啊!我要買包包啊!我要吃的包包啊!』」

(她們在說國內的女生在她們這年紀,一天到晚在嚷買名牌包包。她們這號唸藝術的窮學生,也要嚷買包包。)

別吵,給妳造好吃的包包就是。


發表留言

恆持

23年前,新婚的大塊夫婦問大阪的一對前輩夫婦為什麼日本人都以一盒兩套茶杯為新婚禮物,答曰:「婚後當妻子的一天只有讓孩子睡了,自己臨睡前會有空好好坐下來,跟每天忙於為家拼命工作的丈夫,談一下一天家裡發生的事情。所以這對杯就是要提醒夫婦倆無論多忙多累,都要好好坐下關心另一半。」

今晚,香港夫婦,23年來,依法兒實踐的少,但這元宵,還是煮了湯團;不管晚了,還是對吃著。

image

婚姻之道,很多看來只不過家常小事情,大概只不過是新婚取一點意頭的事;但持之以恆,就能感受裡面真正意思。

恆持,正是要點。


發表留言

今天很開心?!

https://www.dropbox.com/s/7dm7hqmnpf5rhjo/10232_158096418866_2237713_n.jpg?dl=0
藍藍小時候,剛開始學寫日記;幾乎九成的記事,由這一句開始:

「今天我很開心……」

那其餘一成會寫:

「今天我不開心……」但結尾總會說「……然後,我又很開心了。」

現代成年人,每日都在Facebook上與朋友分享即時心事。「開心share…」成為現代人口頭禪之一。

但我們都不會以「今天我很開心…」,也許直接地想,這種表達看來文筆幼稚,年紀還小嗎?

我今日卻深深覺得,這根本不關文筆事,那只是因為我們心思複雜了,自己也說服不了自己就這樣顯白直接的表達最簡單的開心。

然後,只是更想寫「今天我很不開心……然後,我就開心了!」

因為事情怎麼可能這樣簡單就解決了呢?!

於是,成年人的世界,就永恆地徘徊於好像值得開心的,到不致於因為什麼然後立即就開心了的模糊水平中。


發表留言

壯觀的肥皂列

在深圳高級超市裡逛,看到五月旅英回來第一次見得的「肥皂壯觀列架」。

每一塊都捧在鼻前嗅嗅,超市的售貨員忍下住過來跟我說話了。可能發現這女人不是瘋的,還好,就極力推銷應該最受港人歡迎的浴液。嗯!錯了!這女人確實有點瘋,只愛嗅香皂。

嗅出不同的花香,把肥皂在手裡反來覆去看小字,看成份和來源地,就笑著。

真的覺得好愉快啊!看!快樂其實真的可以簡單,就看你能不能停下腳步一下,找著什麼喜歡的小事情!

wpid-20141111_165535.jpg

wpid-20141111_170112.jpg

wpid-20141111_170205.jpg

 

由韓國的米造皂,到意大利的各種花香皂;應有盡有。

然後慨嘆,香港人真的好窮—-生活質素早已變得一窮二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