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日整理板腦的小記事,拾獲滄海遺珠。
去年跟兩位好友,三個傻阿太去泰國小遊 (傻太遊),甫到步,兩好友嚷著反正等車去巴堤雅,餓,先吃個湯河吧!
我因為負責連絡更新在水療、酒店等的到步預訂,我只好看管行李;就在兩位好友離開座位,我又忙著撥電話時……
聽到相連的鄰桌有把聲音:「你要講咩先?」是廣東話,不算很純正,但也很清析。在泰國聽見其他人說廣東話絕不稀奇,所以我沒有理會,甚至頭也沒抬起過。然後聽見同一個人再說一遍:「你要講咩先?」聲音很堅持。
我只好抬頭看過去,我怕是人家正跟我說話,而我不知覺。
幸好,站在桌對面的,穿著紅色制服的服務員面對著的,是她身邊,我的桌斜對面坐下的兩個男人:「你要講咩先,你知唔知?」
那兩個男人明顯原先完全沒理會這個服務員,見她再一次說,一臉茫然;然後低頭低語交換:「怎麼搞的…幹什麼的…杵在這…跟我們說什麼來唄…」聽上去估計是內地人;我看他們一身也乾淨企理,看似生意人。
那穿紅衣制服的阿姨一直喋喋不休,但也放棄堅持,只手裡忙著收拾,嘴裡忙著叨叨的唸……直到收拾好,轉身準備離開,才吐了句:「…就是沒禮貌,我替你收東西,就不會說聲:『唔該!』。」
啊!連我都晃然大悟!原來阿姨問:「你要講咩先?」是叫那兩個男人說:「唔該!」
這嘛,應該說阿姨太堅執?太不懂世情?還是太有種了!
一個食場清潔女工要求食客在她服務時說:「唔該!」孰對孰錯?
這個對我來說是有一種思想衝激的,少年時代在酒店業裡受業,學的是給予客人無微不至,賓至如歸的服務,我們不會主動要求客人回饋感恩;當然客人在欣賞服務時回贈一句多謝、一些打賞、一封推薦信、一件小禮物都是我們稱之為最大鼓舞。
消費的顧客有沒有需要對服務員說「唔該」呢?這點在以前來說,是有點匪議所思;幾乎肯定大家心中都依一個固有習慣,就是認為「一般服務當然不必啦,那是服務員的本份;除非有些額外的麻煩了人家,當然就得表示感謝。唔該是輕量級的感謝表示。」
為什麼時至今日,我非但沒有覺得這阿姨過份了?而竟然覺得時世有這種阿姨,才能把一些陋習反正過來?事實上是,近年,內地遊客出遊全球,卻為全球帶來極多抱怨,其中一項是他們對於提供熱心服務的視為理所當然,只稍不稱心,就大刺刺強霸式漫罵、動粗甚至大造文章,為想得到額外的現金賠償。很多亞洲熱門旅遊城市都首當其衝,見中國遊客都敢怒不敢言,因為奈何中國大量出遊新客量,為各地城市所突然帶來的爆炸性增帳,都是所有國家既竭力招攬的收益。
可是,旅遊、商戶及一切服務業,都得被逼頂著悶氣,低頭侍候;越低層的服務人員所面對承受的晦氣霉氣就越大,他們對之恨,又不敢表露,想理責又沒膽持,為的不就只怕一啖意氣丟了份工;管理層都不挺,大家都只單向錢看,有事必定用低層開刀最爽快了事。
就是這種風氣,讓內地旅客越益野蠻,越益眼中無人,簡單直接用廣東話說,就是有錢大哂。作為首受其害的港人,就更深其苦。
明明一句「唔該」是何等輕輕一語,卻總能讓這些服務員,心暖一暖。
我想輕輕拍一下那清潔阿姨:「他們聽不懂你話,他們是說普通話的。」可是阿姨已經轉到餐廳另一頭在忙。回頭,那兩個男人若無其事地,根本沒有打算探究剛才的事,也可能他們只以為那個阿姨是發傻罷了。
跟服務員說一句:「唔該!」是應該的。香港人最明白,唔該只不過一很簡單,既沒有成本,又不見會有何損失,但往往最直接讓對方感到他所付出是獲得到欣賞的,這代表一個很簡潔的感謝有勞,就令相互愉快,
何妨呢?!
以後無論對方是誰,無論為你做的那點事有多小,也記得說:唔該!

在網絡見台灣設計師「爵爵」在網路上和大家分享他在香港工作、生活上的觀察下廣東話與華語的大不同,當中提到這個「唔該」 原文網址: http://www.niusnews.com/=P2suij09 © 妞新聞 http://www.nius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