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緻 BEE (神戶寶莉阿姨)

追求每天生活中一點別緻


發表留言

青山下的青山塾

塾;古時指小型學校,現代日文中通指少學生人數的教育中心。

青山這地方,又多少市區的人認真想起,香港有這麼一處好地方?也許懂得青山不是指文詞中「青山常在,綠水長流」,或者歌詞「青山原是我身邊陪…」就只會問:「青山公路嗎?」還是在說:「日本的青山嗎?」

別笑,的確,在過去多年中區工作中,有時跟同事們聊起我居住的地方有一幢山,它叫青山;而年過五十以上,才會答得出:「青山寺嘛,我年輕時去過。」青山寺,八十年代,我新遷到這地區時,去過一次,早已經剩下頹垣敗瓦,肅條得很,也再沒什麼看頭。

所謂的青山,整個地區早已被新開發,當年名為「衛星城市」、「新界新發展市鎮」——屯門,這名稱取代。

然後,有朋友常問,住屯門那麼多年,你這區怕是再沒地方沒去過吧?

有!很多,屯門地域所蓋括其實相當大,連接天水圍及元朗;現在統稱新界西,要山有山(青山只其一)、要海有海(香港整片西面沿海岸線)、田在元朗錦田一帶還能見到、要鐵路有西鐵,也有全港獨一的輕鐵系統、要草要樹要沙灘、高級學府名校、廠房樓上商店、大商場名店超市本地新鮮農作傳統美食……統統都有!

今日我就要去一個三十年前新遷屯門時拜會過一次的好齋地方「清涼法苑」;這地方幾十年來都以清修地,傳統但精巧素菜著名,但地點清幽,在沒有西鐵前,不自駕拜寺的幾乎絕跡不到。我曾跟這地方毗鄰不遠多年,也從不踏足。前幾天無意間在 openrice.com 找食肆,給我見上,旋即給「多國菜。新派素食。咖啡」所吸引。

有事要去嶺南大學開會,約好女兒會後在這地方吃下午茶。近年在大學附近發展出來的幾個私人屋苑,我只知外概,殊不知已將清涼法苑包圍在內;結果,屯門人用 Google 反給 Google 愚弄一番;由嶺南大學與錦暉花園外的屯富路(車路入口)進入,在那個小圍村的外圍石牆團團轉了一圈,重回到西鐵兆康站外連接到疊茵庭、嶺南路往大學入口的範圍,才正式見到清涼法苑入口;而其實在嶺南大學對面的興德學校,就有一條小路直入清涼法苑的。(由西鐵兆康站,信步走到清涼法苑,其實只需要5分鐘)

map青山塾,一家將書本連結素食的輕食堂。

寧靜———

充滿著濃濃的書卷氣息———

 


發表留言

一念素食

先寫篇尋路記——

LL 約我和蚊去跟一位她提了很多次要交往交往的朋友,今次正好去他新開的食店裡見個面。

港大。

夜幕剛罩。

的士司機在香港大學本部大樓後的路上兜圈;沒看見LL留言指示的「逸夫樓」路牌。抓來個學生問問;她用英語說不懂我問的大樓。

我又不知這逸夫樓的英語;再聽到那學生跟身旁另一位同學說普通話。那刻我想起LL曾經提到本部,於是又用普通話問一遍;她說:「這裡進去就是。」

又在手機whatsapp上問LL:「一直看到的是電腦教學樓,在本部了,但在哪裡?」

「沿HSBC,找百週年紀念園,沿路找百週年 new campus就問到。」她的whatsapp指引。

只見環本部大樓前正是百週年紀念園,是吧,一直見所有玻璃門上都有個「百週年」logo玻璃貼。

問路,大家都不肯定。「素菜餐廳?聽說過,在那邊吧!」一副「牧童遙指杏花村」模樣。

原來餐廳設在新建的百週年大樓群中,這連著原本部的新大樓群,步急也得走上十分鐘;路牌未清楚,空間大,路遠;我彷如在山頂環山遊一圈感覺,看看初夜的維港前高廈……

沿路問路五遍,學生們都說:「前面哪裡哪裡有這餐廳的…推廣牌。」沒錯,我們花了十五分鐘,在找的不是那家餐廳,而是餐廳的易拉架廣告牌。

終於,找到了;一背爬滿汗。

甫坐下,被餐廳內的佈置吸引;就單是其中一盞燈罩,就夠吸引我一來再來。還沒說每張再生的中學課室木椅、用塑膠瓶再用而造成的大雲狀吊燈……

穫益良多!一切都太值得!

與餐廳的老闆相見。

忙於交換理念,感受豐富,也更實在。

卻忘記要把餐廳中的更多特色拍照、推介開來。

再去,自然;路更順,心思經驗自也更順。

Image

http://cedars.hku.hk/sections/campuslife/Catering/BIJASMain.php

我會說这這家素食餐廳非常有意思,就由閣下親自去發堀,必不叫你失望。


發表留言

靜遊志蓮靜苑

很少在母親節與大塊的媽媽慶祝,原因像大多的香港家庭一樣;家裡有孩子的多會為孩子的「媽媽」慶祝,而這位孩子媽媽也會自然想起自己的媽媽,於是順理成章似,慶祝的母親多是兼具外婆身份。

藍藍是跟著外婆長大,這個節日,藍藍祖母住得遠,也儘會忙著跟她外孫們共聚。

今年比較特別,大塊媽媽是與小兒子和小媳婦,一行三人遊。

老人家行動遠比前不夠麻利,我們也不想她走動太遠,飯也就選南蓮池園,靜靜地,三人倒是吃得悠然自得。

每次看著大塊和他媽媽的背影,總奇怪這個小小個子是如何生育這幾個家庭的孩子,尤其跟巨人般的大塊站到一起時,都覺得世上事情好奇妙。


發表留言

樂農與原璞

集團旗下一家分公司遷址,一些可摺講座用椅不再合用;我想起之前龍耳的 Lillian (李鸝小姐) 跟我提起過,龍耳剛獲得政府撥捐的資助,要在各銀行和一些多接觸社會各階層的客戶服務機構,甚至學校,推行統一手語學習班,想問我可否轉介一些適合的執事人聯絡及安排課程。又說龍耳會即將在新設的辦公室投放更多資源去推動這方面的課程。

於是,我就擔當了這個中間人,向公司提議,把這批椅送了給龍耳社,支持他們訓練室使用。

問到 Lillian 龍耳新辦公室的電話系統和網絡等狀況需要,我又問了一位在公在私合作的朋友 Anita,可有意也義務幫忙;結果 Anita 二話不說,立即親自動身去了一趟龍耳,替他們解決了頭痛的網絡難題。

由得到《香港影視明星體育協會慈善基金》為首推動,以參加民政事務總署推行之「夥伴倡自強」社區協作計劃,開辦全港第一家社會企業的素食餐廳——樂農素食餐廳,龍耳主力協辦招聘及培訓弱聽人仕任職當中;這餐廳是我一直好希望到訪的地方,由最初在《聽說》首影禮,跟 Lillian 和另一位主力委員邵日贊先生見過面,初聞他們在社會企業上的計劃,到落實開業; 偶爾在跟 Lillian 的交談中,也或多或少分享到他們的艱難和成就。

兩度途經樂農,都是午飯時段,整個餐廳都擠滿人,沒辦法試菜。

Lillian 和贊哥,盛意拳拳,堅持邀請我和 Anita 夫婦一個晚飯,就設席在樂農;原來他們午飯只供應快餐,晚市則有很多大廚精選菜式。

有兩位專人推介,這晚試了很多道菜,都因贊哥一直不停的推薦,而每一道菜都那樣叫人驚喜。

試了醬燒粟米、南乳炆煲、四川水煮蔬、老友鬼鬼(外貌像煞魚腸焗蛋的)、攬頭攬髻(跟半肥瘦蜜汁叉燒直似兄弟的欖角炒筋麵)、鮮手磨合桃、甜品拼盤上的薑汁蕃薯、棗子、桂花杞子糕……

樂農與原璞1 樂農與原璞2 樂農與原璞3

素菜向來不是我家嗜肉巨人所喜,媽媽近年拜觀音,履行著初一十五茹素;只是我們家裡裡,可能除出農曆年初一以外,就絕少主動提出素食;即使初一,傳統吃素,我們總也埋怨媽媽做的羅漢齋悶扁了嘴巴。

這一晚,很忙,沒時間逐一拍個照片,細細研究造法;不過,一個很重要的決定,就是必須聚集家裡足夠人數,前來,挑多款菜式,讓媽媽都吃一次,一於要向大廚偷師偷師。

不過,正如所有讓人回味無窮的餐廳,無論你去多少次,大廚還是有能力使出叫你再次光臨的功夫。

飯後,贊哥還向我們推薦了在店內寄賣的曲奇——W。原璞

打開W。原璞的曲奇介紹單張,見有幾款也是我之前在家裡造曲奇時試過的配搭口味「橙一橙」、「Remember」、「啖忘憂」……登時好感大增;正是英雄所見略同。

聽到 Lillian 提到這出品人,對食材和品質,以及對公平交易的堅持;加添幾分敬意。

曲奇味的鬆化很有家居製作的樸實,換句話說,要包裝在市面大量推銷,這種鬆化是不行的;可是,這種輕軟又香鬆薄片,味道要香而味不搶,甜度剛好的;正正就是我們在家裡逐一片一片親手製作的模式和標準。

推薦去這個網址訂購,又或不妨在經過樂農時稍停,試吃一下;「神曲」樣子不討好,那海鹽的味道的確會一試難忘。

樂農與原璞4


樂農: 香港 灣仔 軒尼詩道99號彰顯大廈1字樓 訂座電話 : 2529 3338

http://happyveggies99.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