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文之前,我先說個小序。
我一向很少提及自己身型的話題,並不因為我忌諱;是因為我真心覺得沒什麼好說。一個很自然,也很正常的,如我起床後先行去廚房還是上洗手間,只是一種身體及多年生活的直射需求反應,有什麼值得長篇大論呢?
這陣子是有一點事情,連我也想不到,一個己過四十中的太太,也會時時被其他人以「身型」問題來打開話題,而且說的話還有點令我芫薾;就不知該笑還是不笑的好。
看了欣宜在香港電台視點31 的一段自白,我覺得我沒問題,欣宜也沒問題;問題出在社會,是社會風氣令所有人只一面倒地單向思維、單軌評量。
我自少都是「肥妹仔」,覺不覺得被嘲?學校裡沒有,因為其實我除出圓臉,我身型並不算得上肥胖,我只是整個人都是圓圓的,所謂「有肉地」。可是,每次當我去爸爸工作的地方時,整個茶室的人都會大叫著我「肥妹」,有時有些大人甚至很自以為幽默拉著我問一些很無聊的話,當作逗其他人一笑;例如:「妳這樣肥,妳爸養斷檐桃嚕!」「妳爸不再抱妳啦,妳這樣肥。」這些話大人間可能覺得很有趣,可有想過,在小孩心目中是根刺。所以,我長年黑著臉,不笑,看來很緊張,很喜歡思考;可能是;但更可能是這些人的說話讓我很介意。
在中環尖沙嘴工作,加起來不會少過20年時光;由於早年已經由城市遷入新界西成長,不自覺間,我回到都心裡時,我已經是個很高頭大馬的女生。初年在日本人間工作,專職海外業務,日本同事對於我身型是一種羨慕,他們都太過嬌小,在外國人客人前長年矮小一大截,仰著頭,氣勢全無,加上要保持日本人傳統卑恭態度;而我這個日本文化學徒,做不全不要緊,挺著腰,說話有禮但豪氣;回價、反駁頭頭是道。他們愛我似懂不懂的日文、華語、英語混雜。跟海外事務客人反而容易友好又易辦好事。然後,我一直跟著中東的、澳紐的、美國的…國籍機構工作。在美國通用公司時候,我比其他華人女生都高大,但我上司卻說喜歡我有這個身型,親切多了。有段時間我也為求穿更多好看的小剪裁套裝,減回婚前的腰肢,小了一號身型,但上司反說我樣子倦了面色不好看。
一直以來,我都有一張紅粉粉的臉龐,容易敏感,但也因為我血氣好,中年了,皮膚還相當細嫩。一直很少病痛,十多年困擾我的病只有一個——遺傳性甲狀腺素失調。
來最近一位很少見的朋友,他又一次問我是不是沒做運動所以這樣身型。我上年見他時已經解釋過一次我甲狀腺問題,這日再說一次。他又問:「是否不做運動所以甲 狀腺令妳肥胖。」我有一點動氣,但我願意相信他不是惡意只不過愚不可及,於是再解釋一次;首先,我並不是不運動,相反我每早晚都有做伸展運動,每星期會有適量散步、早跑 (雖還未可以制定自己每早晨跑),每日家務中也同步出汗運動 (這些在少年時唸管家訓練已經學會,安全清潔學同步適體運動);我不見得比閣下的辦公室運動量少。
我比起以往在辦公室工作時其實是運動量多很多,只是平均了,沒有劇烈後肌肉痛幾天的那種爆炸式運動。
我現在身體很好,我連很多同樣「甲狀腺腫瘤切除」手術後的長期服用的補給素都暫不需服用 (只需按時檢查觀察)。我睡眠比以前好出太多,只是有時一情急或太舟車奔波,血糖會稍低,這個我還有點不習慣。
吃除了味精敏感,我並無任不適或需戒口;我改好了因長期坐而導致腰腿痛的症狀。工作量沒以前的重,但也不代表我沒事做整天坐著吃,我相反吃的量少了但多餐了。我已沒有也不再打算吃任何減肥茶減肥藥 (從前還會因想出席宴會時好看而在醫生指示下吃,但結果心臟和甲狀腺都受不了)。曾有朋友說要投資減肥美容院,想邀請我做生招牌;說我這樣身型胖了幾十年,要是都能減,就一定很招客。可是,原來,減肥的方法就是由調較甲狀腺素分泌來加速達效。想不要命嗎?!我才不幹!我減了,把甲狀腺分泌弄得更失控,客可能多了,美容店可能出名了;可是,誰才是受益者?
還有我的身高、我的骨架,47年從來沒曾瘦過。就是我婚前最瘦一年,只得60cm腰 (是所謂A4腰嗎?),我還是整個人圓碌碌的,體重135磅。好了,麻煩不要再問我為什麼人這樣重,唯望身材矮小的先生小姐們,不要再來 問我們這種高大型女仕,應該怎麼怎麼去運動減肥。慶幸我說這話的同時,從來無礙我跟不同身型的人做好友。
我在旅英時覺得自己實在太嬌小,乘車被旁邊的壓得我像在鑽洞。在英國買衣服的確太叫人高興,在華人世界中,我的尺碼總是最少選擇,掛到最後頭;可是在英國,(朋友為我在澳洲選衣服);我的尺碼都掛在最前面,所有顏色所有款色都最齊。多個北歐朋友會一直拉著我手說:「我好喜歡妳這個身型。不太大,又不會太小,剛剛好。」看,這才是真正文化差異,眼光放遠點。有沒想過,之覺得人家身型太大,那只因你居住的地方太小,你是被逼防止壯茁成長吧。
我是一個曬不黑的 (有陽光敏感皮膚症狀),也不代表我不去戶外,不代表我不愛做流汗運動;我可是有一個巨人家!
我雖覺得欣宜比現時瘦一點會好看點,但既然她說現在的體格狀況比以前還好,我很贊同她。只需清楚自己健康狀況,找出自己合適的帶氧運動,健康生活,我們並不是在為誰而穿衣打扮,更不為誰不懂我們的人而活。現在我的 Facebook 也只跟對我友善真心關懷我的朋友分享,好看,給我 like,不好看,請隨便。
人活了大半生,也該懂得在問候人家前,先多真實了解何謂健康,也要懂尊重人家的生活模式;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合適自己的方式,坊間流行什麼,市場強推銷什麼;難道我們這半生還沒學上一二?為這些所謂「時尚」「潮流」「人人在談熱話題」而生活?荒不荒謬?!
現在,我喜歡朋友問我生活是否很愜意?問我如何將生活作這180度反過來重整?如何重新適應由工作婦女轉為半職樂活主婦?我不再嗟怨市場沒有合我身量的好衣服,因為反正那些貴價但都質差的衣服早已不是我杯茶,我要穿什麼款式我自會造,要找好的上網在海外店慢慢逐件挑,保持著美國10碼 Fitting Model 量衣標準。要什麼華麗配飾嗎,我會DIY;而且,我目標是造得不比市場在賣的時尚差。
這是生活態度。
沒有合適自己、該有態度的生活;還論什麼資格說人家的前衛不前衛?健康不健康?時尚不時尚?才只不過是生活在都市利益價值下的評審罷了,值得那樣雀躍嗎?用來表現自己是被市場愚導嗎?
我鼓勵身邊女性好友多拍照,多作不同的嘗試。中年,不等於就要做「丫烏」女人,一樣可以穿出其他年歲時代沒有的獨特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