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緻 BEE (神戶寶莉阿姨)

追求每天生活中一點別緻


發表留言

媽媽每一回都說著前一番話

有關這一系列〈家中長者患上腦退化〉歷程文章,請擊入看文章列

第一次察覺媽媽出現不對勁,要倒數到2017年的秋(當時沒太在意,所以只是依稀記得這段時間)。

媽媽的狀況

媽媽每隔兩三日,就會忽然一連打幾次電話來,每一次都是說上一通電話中說的。就例如:「今晚回來晚飯嗎?」「不會啊,今晚要開會。過兩天應該可以,再給你電話確定吧。」掛線十多分鐘後再打來,跟上一通電話對話完全一樣。「媽,剛才不是說過了嗎?妳沒聽到?」「哦,是嗎?」如是者,發生過好幾次。

然後,想起媽媽近年常說記憶差了,很多事情都記不住。我們當時還笑說:「妳就平生太牽掛所有瑣事,忘記就由得它忘了吧,又不是重要事,幹嗎整天苦苦思索忘記什麼呢,我這麼年青都一天到晚忘這丟那,只要不是重要事,就隨它吧,人類哪記得住那麼多日常芝麻綠豆事呢。」

媽媽從前記性很好,她沒唸過書,靠看電視看報紙看著我們做家課,學識認字,後來廿三十歲後會寫一些簡單的字,筆序很亂,像砌積木,但總是寫得到,認得到。

來到2017,有親朋說近年見媽媽跟爸爸越老越親蜜,去哪裡都見媽媽緊緊抓著爸爸,爸上一趟洗手間,媽都全程好緊張東張西望;我們只管在笑兩老越老越糖黐豆了。卻沒有細心留意,其實媽媽是對短暫記憶的一種恐懼。

可是,要她去見腦科醫生,她不願意,也不能跟她提腦退化症,她直覺腦袋壞掉了,理解跟失心瘋是同樣的恐懼。

恐懼…我們開始發現媽媽有著一種無法釋解的恐懼。

我們的理解

就算我之前因為前輩將當時由中文大學退休後,而進駐我工作的集團合夥的一家電子半導體開發項目公司時,為我引介而讓我有機會認識當時還精神奕奕,毫無架子的高錕博士;再到後來他患上腦退化症後,太太以他名義所建的高錕慈善基金會,因一次機緣,請我團隊為基金會設計一些校內巡迴推廣展覽;而令我有機會近距離接觸更多有關腦退化症的資料……

我也只能在媽媽這些狀況發生時,果斷堅持要帶媽媽去見一趟腦科醫生。

所以,在往後,很多朋友來電,尷尬一番都不知如何啟齒查詢我們是如何地陪媽媽走進這腦退化抗戰之路時,我好明白。這在家人心理戰裡,第一關口已經殊不容易去克服。

可是,我可以好肯定的說,跟每一個來查詢意見的朋友都是說:「家人要與病人站在同一線,信任醫生,接受病情,面對這個病症,不要猶疑,越早面對越好。這種並肩和支持才是最重要的。」

Photo by Elly Fairytale on Pexels.com


發表留言

老人家

昨日客送我的一大袋從鄉果田產地直送的荔枝,昨日吃了些都出骨燥喉痛,雪櫃中還是有一大袋,原是留給爸媽,怕是媽昨晚忘了。媽也容易燥火,不宜多吃;食用期有限,打算分一些給鄰居共享。

鄰室住一對老夫婦,婆婆隅爾也會踫上一下,大家點點問好。開門來的是老伯伯,無論我說著什麼,他都重複著:「不在。」

他應該是跟我:婆婆不在家。看來老伯伯聽力不好,我在門外指手劃腳一番,結果老伯伯還是給我閉門羹早餐。

(那我以後在家唱K方便啊,怪不得從來沒投訴我家的disco 聲浪,哈哈哈,說說笑罷了)

看到老人家們獨留在家裡好寂寞;香港長者比率越來越高,老人服務是我們要關注的事情。想起前幾天,媽還跟我說過幾天可以去排隊申請那全民運動日,她和一班長者朋友都常相約去健健身打打球,運動量比我還多,就感到很感恩。

長者們真的需要多動動,自建互助社區;身體無錯是會隨住時日逐漸退化,長者們必須要正視,良好的健康身心的生活,年輕化的思想有助減慢老化,切忌一心覺得自己老了什麼都不行,那只會催化老退化。

我們的下一代,已經變成大多都是由祖毋父母一輩帶養而成;多記記公公、婆婆、爺爺、嫲嫲棉乾絮濕的帶大。生孩子真的不難,頂多苦十個月,但帶孩子;天天按時上課、督教、飲食、清潔、睡好……還沒算那些生病時。

有時候,藍藍也會抱怨婆婆是太皇太后煩瑣碎碎唸;我曉得我家母親大人年青時那種霸權。但看見藍藍訴呀訴呀,就變成笑罵,我就覺得好安慰,她比我更懂體諒兩位璋腦(張老先生太太)。的確,我們都嫌老人家長氣、諸多管制;有時解說他們明白已難,說了過後又忘。爸爸學電腦,學習班老師說他打字太慢進度太慢,請他別繼續佔著那個學位,其實對他很倒彩,因為原先是我鼓勵他去上課學,他興高采烈的去學,我們還笑稱他是班中最年輕「同學仔」他不知多高興。他聽力也不好,但也積極去上課學習在線;那份學習新事物的心境原是大好,可是被拒的落差也令人更失落。

當然面對社會資源問題,我不能說那導師這說的不對,但我們是否也該多撥資源,針對現時社會中長者適用的社區學習,讓他們多為不同活動或節目,增大與同齡朋友見面,有更多共同話題和動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