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緻 BEE (神戶寶莉阿姨)

追求每天生活中一點別緻


發表留言

「神戶蜜遊」不能不鰻

神戶元町的熱鬧不比心齋橋差;而且本地人還是佔大多數。

元町範圍的食肆固然多不勝數,要吃神戶牛的,大概每百步一家;其次就是最多雞料理。但總算相比關西其他地方,國際色彩較濃的神戶,有著很多不同類型的餐廳食肆,各適其式。

不過我和智子還是比較喜歡 三宮駅前 地下街的食肆,這邊相對本地老派一族的餐廳為主;這幾日走地下街,經過鰻屋都忍不住看一下,因為七月有鰻節;幾乎有供應鰻的餐廳都會主攻推廣。

然後,店前掛著一個海報,饅祭正正就是我生日正日。好友說:「就在妳生日那天陪妳吃吧!」她應該是看我每次路經都探著頭看裡面的饞樣。

吃過鰻屋的都不再想吃鰻魚弁当快餐,看準了這家。

鰻是我當年一開始跟智子工作,初接觸日本菜,最先愛上的一道;不能多吃,要吃最肥美時,造得最細烹的,滿足過,等下一豐收季,不貪多,只求善。

不過藍藍在whatsapp傳來忠告:「可能會因為珠玉在前,要失望的。」珠玉是我們幾個月前在宮島吃的海饅

誰知生日正日,以為自已很聽明,提前五時就過去吃晚飯。結果……

「抱歉啊!今日全部饅都沽清了。」

好失落啊,結果附近隨便找一家,卻中伏了。賣酒的,饅魚做得可能比快餐的還差。

念玆念玆,智子說:「我打電話過去訂座,妳臨別來個秋波。」

這店本不接受訂座的說,不過智子說解釋了我這位遊客那日沒緣吃專程再來,結果她們替我們安排了。不過,到步時店裡還是很滿,也得在門外等了15分鐘。

嘴刁不諱言的我,會說這不能跟宮島的比,但卻比前幾夜的那碗好上百倍。

 

鰻,全部都是鰻;因為日本的饅屋,是單一只提供鰻魚飯,沒有菜單,因為統共就只得尚品、大客、碗上…大小弁当款式可選。

脂香啊,肥美啊!片片都軟綿綿的…

不能不鰻,面前肥膩膩的一片片,怎能手慢;扒下一大碗白米飯;在日本,我永遠都能吃完整碗的白米飯。

最初到日本時不明,直至有日在知子家,她媽媽煮好一大鍋飯,我由玄關跑入去廚房去問:「好香啊,好香啊!」白米飯真的可以好香,令人大感好餓的。從小就少飯,被媽媽責為對飯誓願的小朋友,竟然是人生第一次為著白米飯電興奮,回港後一直跟好友們說這「奇遇」;只是當年能在日本有相同體驗的朋友不多,於是大家都免為其難地唯唯諾諾……直至很多年後,有一位好友去完日本後回來說:「日本的米飯真的特別香!」我那刻樣子是:「不是早說過了嘛!」


丸高 鰻 專門店

神戶市中央區雲井通7-1-1 (即三宮 JR 往地下食街的通道中)

11:00-21:00 不定休


發表留言

【神戶蜜遊】深宵食堂本格燒鳥五官忙

夜機到步,餓,找到民宿,爬了樓梯,再爬下去找吃…

走不遠了,隨便找處深宵食堂的,有啤酒,最重要!神戶這七月,氣溫不比香港好出多少,背爬滿汗;惟差沒有招牌大燈追著背上照罷了。

週五的快樂時光,最好看的不是面前的烤翅(這個在日本的燒鳥居酒屋,很難會做不好的),是四位原坐在我們身後的少女,笑話聲相當放肆。

神戶向來是日本最多華洋集處的地區,這省份的男男女女,遠在 80s 也相對其他地方的豪邁爽朗。這夜是週末前夕,向來是日本人相約友好出來喝一杯放輕鬆佳時。

不過,最亮眼的是,她們站起來,一列排開站在我們面前的收銀台前;哇噻!每位都身高超過168cm,連同高跟鞋,都175cm以上。連我們這兩位在中環生活多年的儷人都忍不住怔怔的看著,像X光在上下來回透視。

自己也是女人,年青時好歹都漂亮過,不要這樣一副怪叔叔模樣好了,出埠別丟架,露一副「前世未見過靚女」相。

面前的食物雖不比美女秀色,但卻真正可餐!

toriyaki.jpg

兩個人吃的都不少,只是都忘了相機先吃;不過炭火秘製汁燒雞翼,與深夜吃的豆腐依然滑嫩豆香濃的;實在不得不說句——超讚!


發表留言

那一年在漢城的情人節

現在是2017年的2月14日情人節,零晨。

正在回顧24年前在漢城的跨年自由行旅遊軼事——

自然想起那其中一天,正正也是情人節。

忘了那一天我們去過哪裡,只記得天氣太冷,冷得很難受;從南山塔下來,在明洞街上走不了多遠,就鑽入地下街 (實在冷得無法在地面上走動)。

而且,最令我無比訝然又害怕的是,眼看街上的男男女女,走著走著撲通就直摔下去,是腳下滑倒……因為漢城的街上地面全都是結了厚冰;我是幾夜裡看著入夜就開始下雨,早上陰天厚雲下會透一絲陽光,韓國人不會像日本人那樣,各自把門前雪都推到路旁,於是滿地雪融成冰。

每隔上無幾,就有人在眼前接連滑倒,最奇怪的是從來不見有路人會伸手幫忙摔倒的人爬起來,女的滑跌下去,也沒有男仕會伸出手拉一把;人們也好像見怪不怪,很自然地噗一聲重重的摔,呀呀幾聲,自行爬起拍拍身上衣服,又前行…

我有滑倒,於是大塊把我拉得緊緊的,我也走得非常非常小心,可能穿的是高跟鞋,滑的程度反而不及身邊的大塊,他直摔了好幾趟;於是他也緊張起來,怕的是他滑倒就連帶把我拉下去,讓我受傷。可是,這樣走特別累,我覺得我所有神經都繃得太緊,什麼興致都給打掉了。

聽說明洞夜裡最熱鬧,大塊說這日是情人節,我們在那裡吃晚飯走走夜市。但我已經累得頭痛,我說快快回酒店去,我想浸熱水浴;在回到酒店前,我已經在怨說這地方太冷好難受,我想早一點回家去;這是我第一次在外遊期間,萌提前回港去。而且,也是第一次,在那個城市中旅遊期中說以後都不想再到那個城市去的話。

大塊把我安頓好在酒店,吩咐我慢慢浸浴暖好身,打電話去航空公司看是否可以改回程機票,他要出去再看看附近唱片店有沒要找的黑膠碟。

洗好浴在暖氣房間裡舒舒服服地看書,忽然有敲門聲,正奇怪,大塊不是明明有房匙的嗎?我在防盜眼看出去,奇怪!沒人?!

只好緊張兮兮地小心打開門看看,地上竟然放著一束小玫瑰……然後大塊由旁邊跳出來。我抱著小玫瑰,他把我抱起…

原來他剛才見到明洞有賣花的,他偷偷回去買。雖然當年韓國並不很流行送花,寒冷的國度,只賣小束小束的珍珠玫瑰,相信也是大塊送的情人花束中,最小型一束。

不過,這也是他最是主動花心思,給我策劃一次讓我完全意外的浪漫驚喜。

這天情人節,我終於把整個情節都再記起來了!!

也許,今後不該再投訴他從來不會浪漫!

就只不知這老夫何年何日會忽然也同樣省起,給他老妻策劃另一次讓她完全意外的浪漫驚喜罷了。

祝大家情人節快樂!祝各老夫老妻都記起以往甜蜜時光,有情到老!

img0967_副本.jpg

 

 

 

 


3 則迴響

回想93年漢城自由跨年遊

1993年。

聽說韓國曾被日本統治,很多人都會說日本語。膽粗粗,決定跟大塊在冰天雪地的日子去漢城跨年自由行。當時,去韓國的族行團本來就不多,更不要說像這些年的廉價團、掃貨團。

對於漢城,資料只能來自英文旅遊書籍 Lonely Planet,當年只有大韓航空與國泰有航機飛漢城,大韓航空票價比國泰平宜一點點。知道他們已設地鐵,於是酒店就選住在交通要塞的 City Hall 附近,而棄當時很名燥國際的樂天酒店。

滿滿信心,自以為在日本和其他城市多次自由走動的經驗,韓國就應該不會多難。

卻原來,此想差矣,大大差矣!

一到步,貪靚,穿一身白毛線手織冷帽、冷上衣、冷長裙,小短靴;以少壯要靚可以不要命的習慣,一腳踏出機場已經冷得頭痛、牙關一直打顫 (當年還沒有普及羽絨)。從來沒想過一個地方的機場外就竟然冷得這樣子。當時只能乘機場巴士或計程車去市區,能想像,我盡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請的士司機看懂英文酒店名 (沒錯,我很大意,沒有把韓文地址和酒店名稱印出來,因為當時電腦要將英文視窗顯示及指示印機印韓文是相當複雜程序)。

酒店職員,既不像今日懂國語、不諳英語,原來在職那代人早已經不會日語 (當時去韓國自由行旅遊的日本人也少,而且當時日本人必定是跟旅行團,也必定入住國際五星級酒店)。好吧,手語加英語,勉勉強強搞懂了我的訂房,入住了,第一件事不是趕出去玩,是洗熱水澡換衣服。

幸好,酒店房和大多地下商店街都已設有暖氣,沒有大衣,也不致要穿從舅母借來的雪褸走上街。但寬大的毛衣裙下面穿著四五件保暖東西,把自己穿成一個球,卻是印象非常深刻。

當年行程沒怎麼記下,但鐘國站是僅幾個具中國字的車站其中一個,並有很多地攤,夜裡很多黑膠唱片擺賣,攤主們不懂外語,但會聽得懂 Lio Da Wa 是劉德華的韓語唱片,這也是其中大塊先生陪我勇闖漢城的原因之一。

梨泰院已經是當時最多外國遊客去買冒牌貨的地方,不過,當年幾乎清一色是LV包包,其次最多人買的是真絲領帶,一些印花真絲女裝外套。我跟大塊這種亞洲面孔的自由行,在當時來說非常罕見,穿著也不像其他香港人旅行團那樣長雪褸包得裹蒸糉那樣;會因為言語不通,被餐廳或小商店的韓國阿珠媽趕出店,也試過在地鐵向詢問處問路被其他路過阿珠媽一手推開。當然也少不了在地鐵裡看不懂韓字而迷路,在地鐵亂遊。

偶爾踫上來自香港的旅行團,也最好迴避一下,因為攤檔老闆見是旅行團立即叫價漲一倍。

%e6%bc%a2%e5%9f%8e1

可是,也因為我跟著學了說:「衿沙咪打。」而讓麵店阿珠媽特別為我們開爐造麵條,也能跟當地穿著傳統服過年的男女們談話拍照。

我們透過當年漢城女子大學辦的旅遊學生大使計劃,請來了位在大學裡唸英文的女學生,接我們去看了國寶級的韓國民族綜合歌舞表演、去了民俗文化村、賭場;然後租了車去最靠近漢城市中心的滑雪場——陽智山滑雪場。

這一篇重記,為兩個原因;近年遊首爾都成為港人熱點,上次攜兩兒時好友去時,好幾次因為所踏足的地方當年就已遊過,自然在話題上免不了比較,當年回港口述分享,但對於當時沒太多人注意這個城市,自然也就沒什麼感覺。近來整理舊照,決定把一些當時拍來,以今日早已難得一見的照片,跟大家分享,比較一下當年的民風。

二來,後來2014年與剛過了的2017年,也恰巧在首爾跨年;心裡不免作很多比較。

下一章,就是為著要將陽智山滑雪場來個24年的對比。

漢城2.jpg


發表留言

四國滾動藝術遊:藝術展之豐島美術館

兩母女在2016年深秋的日本四國瀨戶內海的藝術展之旅,其實拍了大量照片。

可是,回來後一直在對話中回味,靈魂甚至像一直留在那裡,懶得回程。

更加懶於整理照片,甚至在大塊先生問道:「怎麼相架中還不見去日本的照片呢?」(他指家裡常開動著的電子相架) ;我才隨意挑一些放進去就算。

這個狀況不陌生,上次 2014年母女倆去英法也同樣。回來一直懶整理,除出在 facebook 那些即時揭載外,大半年後藍藍才省起她相機中的照片還沒套回硬盤去。

看來當一個旅程有太深刻感受時,我們反而沒心整理為文字。

豐島.jpg

這個看來像 Teletubbies 所住的小土墩的就是美術館的核心展廳,然後整個展廳就是展出這個建築物而生產出的天然展品——地下水的小水珠。(展館內嚴禁拍照、飲食、說話)

在寄這明信片回港給老爸的當時,其實也跟小士多裡的婆婆們對話了一陣子。

這個島上除出美術館裡有投遞服務,民用就只得這個郵件投寄箱,設在小辦館門外牆。

「剛才在美術館只管買明信片沒想起應該寫好寄出,那邊應該有特別的蓋章。」

14724522_10154124479236896_2431292265123749152_n.jpg

美術館一切採其天然資源!連食堂也只賣一款午飯,一款甜品。飯餐就是後生所種植的米和蔬菜。十月時份,眼前一片黃金稻田。

「那怎麼辦,總不能又走上那邊山坡再排隊入美術館吧。」

「在這裡寫一下,寄出,都還是豐島郵政蓋章吧。」就在人家店前長凳,在名信片草寫幾個字,反正都是家書——習慣去各處旅行都給我老爸寄張當地明信片,讓他開心。

「沒郵票,怎麼寄?」入去問辦館啊。裡面是三個老婆婆在閒聊。我用已經變得超蹩的日文斷字組句問,婆婆們是明白的,問我:「是哪國家的人?」

「香港,現在屬於中國地方了。」

「我知道,我去過。」其中一個婆婆朝我身上下打量:「你們還愛用日本貨?」她指著我身上掛的相機。

「是,還是有很多很多香港人愛來日本玩,對日本的東西很愛。」這非擦鞋,說的也是事實;不過這說來,讓婆婆很樂。

「妳那雙鞋子好漂亮,也是日本買的?」

「不是,是韓國人設計,在中國生產的。」

幾個婆婆啊啊連聲,用快得我再聽不太懂的日文在對話;大概就是慨嘆韓國跟中國都趕上來,日本再不及從前條件,四國裡都都是鄉村地方,都沒怎麼追上,人家已經一日千里……那些話。我當然再插不上嘴,而且這類話題說來甚長篇,足夠寫世界生產競爭導致國家收益及民生質素上昇之類的論文一百篇。

豐島美術館——一個很讓人重複回思的藝術館,但苦無一張明信片能夠表達出那內裡的韻味。那些小水點,怎麼拍,照片中看出來都是很無聊的水珠,這時想,要是能把老爸帶來這裡看,多好。(注:美術館不許攝錄,要完全安靜在裡面進行感觀欣賞或靈修。)

「公公會在裡面釣魚,我肯定!」老爸在這環境裡一坐下應該就盹著了,來到這美術館可是又車又船,攀山涉水的!

嗯,大概神悟,也是一種禪,哈哈。


發表留言

四川行:樂山樂水的半天

網上提議,這樂山玩半天就夠。

我會比較懇誠的說,首先如果自駕,或是跟團而來,半天是可以的。但如果是像我搭乘公交,高鐵嘛,半天只掠看,不是不可以,但你得先要肯定沒太多遊人在排隊吧!

這樂山,是國內旅遊點,單是看高鐵開售已經商務及一等統統已訂滿(之後我企圖在峨嵋午前訂次早回程成都的高鐵車票,也只能訂到下午黃昏前一班最後一個位。)去過內地自由行的港人應該都好清楚,內地駕車遊的多得不得了;我這檔期聽說已經是學校暑期尾聲,但樂山依然遊人不少。

於是,排隊的時間就跟遊玩時間幾乎對等,換言之,你別妄想玩上半日,下半天還可以上哪兒去。

由樂山高鐵站出來,門前已設有大型旅遊巴,貼著往樂山大佛的,私營的,司機會很落力招客上車。不過,正當我打算上車時,司機說這不去旅客中心及碼頭,我正猶疑間,見前面兩個外國人向我問司機說什麼時,司機把我們仨都趕下車來。

於是我們仨個外國人,又很自然集同前面不遠處的一對外籍情侶;他們好像比較有備而來,滿有信心地在公車站前等巴士。

我們就是等樂山三路公車線。由高鐵樂山站到第23站樂山大佛,大概需時半小時。而樂山觀光船碼頭則設在嘉定坊站和八仙洞站之間。所以,我決定先從山上向下眺望,再由船上往上看好了。

bus-no3

下車點,正正就是樂山大佛觀景區的入口處。不過要注意幾點:

  1. 這樂山旅遊區至今還不是很完善的設備,不要妄想有儲物櫃可供租用。
  2. 那個景區講解服務站,其實只不過是個更亭;裡面有著幾個女生輪流接洽旅客伴遊沿途解說服務,要普通話外的任何語言都得先行去訊單位預約。
  3. 票務中心就只售入場票,人民幣90元。官方可能認為那張票上的導覽圖就已經夠用,全世界的旅客一看就能明白。(我看不明白,我應該是外星人。)

我最大的顧慮是我不能背著大背包拾級上山,而又不知需要走多久的路。於是我決定去講解服務中心,花了80元,請了個專人為我導賞,而最重要是請他們讓我把大背包存放;裡面只有衣服個人護理品 (絕不能放稍具價值的東西,因為他們真的只丟在角落,亦不保証服務中心裡必定有人當值的)。

可是,這位年輕女導賞員,既嫌我走路慢,又嫌我要自行隨意拍照,也聽不懂她背誦的所有樂山彌勒、佛教、蘇東坡……長長歷史及文化背景(她一直唸一直唸,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背誦好整個四川樂山才好來,又或國小就應該對彌勒佛的來龍去脈唸得滾瓜爛熟);她一直以強行逼令的口吻我跟著她步伐,哪裡要拍照,哪裡不能拍照 (沒有指示牌說不能拍照),哪裡要望一眼,什麼角度,哪裡要伸哪隻腳先行……於是向來反叛的我也確實沒好的走山氣力,越走越慢。就是山上有一個茶室備有空調,我說進去喝杯茶,她也說不可以!

於是當我終於到了觀看樂山大佛頭部的觀賞區,排隊沿山往下走的位置,她就跟我說要趕著回去接下一班,否則這一程花太長時間,上級會罵的。(注:在報價確定要這導賞服務時並沒有提過全程要限時,我也沒說過只去到這位置,一般導賞是需要陪同客人拾級下走完成整個觀景區範圍的。我看看錶,其實她說的只是:一,她不喜歡跟我走。二,她要趕回去午飯,因為在國內吃飯及飯後午睡大過天。

我納悶,但只好當¥50是儲物用,¥30是她陪我走上去。算了吧!放行;結果她頭也不回就丟我在山上,自己先溜了,連教我如何「下山」也省了。

%e6%a8%82%e5%b1%b11

%e6%a8%82%e5%b1%b12 我是跟隨大眾從大佛的面右看祂,遊客有足夠時間也可沿高棧道繞到大佛的左面看祂;左那邊地處比較高一點,看來觀景區遊人也不及這邊多,凌雲寺應可入鏡在大佛背後。

 

圖片摘自:美景旅遊網

圖片摘自:美景旅遊網

在凌雲寺竹林後有長級,經沫若堂,回到凌雲山門,即剛才售票及入口起步處,這倒也容易的。於是我在山上寺裡隨意遊遊,下去,取回背包。%e6%a8%82%e5%b1%b13

在大街上先找點吃的,不因為餓,卻只因天氣實在太過炎熱,要找處歇息的先小休一下。

在剛才巴士路線上往回走大概15分鐘,就到觀光船的碼頭區(渡口)。

快船收費每人150元,慢船75元;我一人手帶遠焦鏡和手機拍攝,還是坐慢船比較安全。遊船全程約45分鐘,船家會把船停在在樂山大佛前及遠眺臥佛景色,讓遊客有足夠時間慢慢拍照。

%e6%a8%82%e5%b1%b14

樂山5.jpg

遊船後,在這樣炎夏正午;體力幾乎就被耗盡。媽媽來電問我正身在何處,只好把照片送回給她安心;她卻來訊問:「妳要游泳去看那樂山大佛的麼?」原來她見我相片裡頭髮盡濕,誤會我是剛下水。

這幾天,四川的熱……都是我人生第一次體驗,衣服全日背里全濕透,反手就能捏水。

見到有輛的士停在路邊,連忙招手。上車問司機,這直接去峨嵋要多久?多少錢?

司機開價人民幣150元,一個多小時即可。我知道這開價是境外遊客的標價,網上有說過只80-100元之間。但這刻我覺得實在無力重回到樂山車站,買票等車…


發表留言

四川行:高鐵成綿樂

接到通知要去成都工作個多星期,中間有個長週末可以在那邊放假;這種出埠對於我現在年紀來說,是最快樂的事!

去九寨溝嗎?好像來回時間不太夠,而且,九寨溝黃龍機場來回成都的機票,竟然跟香港成都來回的相差無幾;那我不是順便一遊,是一倍價錢豪遊;這種態度要不得。再且,蒙蒙說現在天氣還太熱,姐這一個人去,怕曬病了回頭難處理後頭工作;這話太對,我向來在工作完成之前都不敢放肆去玩,心情放鬆難瞬間收復是其一,體質上過勞有可能令後面的不能順利處理不預期難題是其二;畢竟這次是受聘過境,不能令主辦擔心。

聽說都江堰也很不錯,蒙蒙說當天即回就可;她還早一星期先開車過去在一家新開的國家五星級酒店裡吃個英式下午茶,說是先替我探探路……確是很不錯——那個下午茶的照片;但,親愛的妹子,妳搞錯了!姐我一個人遊時並不需要這些,我可以蹲街檔吃豆腐花的;我需要景、人和情。

好吧,剩下來,最簡便的是就是樂山大佛——

記起小時候,姑丈在大學裡工作,每年冬夏兩個長假期,最愛跟姑母去各省旅遊,拍下很多很多照片給我們看,每次都會很詳細介紹…這些是冰掛,這裡杭州西湖,這呀是西藏草原…這是樂山大佛。大人們只哦哦連聲,趕著開搭子打牌;我,看的很認真,也記住一些地方名字。(姑丈,你在天國好嗎?還有遨遊八方嗎?) 這樂山大佛很著名,我在書本裡也好像讀過;那年,印象中,這大佛好大,地點距離香港好遠好遠!

當地人告訴我到步成都叫人去車站買票,這說讓我覺得好擔心;上次在上海去杭州那麼短程,駐上海的同事也說不要太過安心,早一點買了票妥當。這種大眾交通的確對於當地人來說很方便,但對於旅客,若任何一個關節對不上預定計劃,那一天可能就給掛掉;所以,我還是建議在這些設預訂的重要關口必先盡早給自己肯定為尚。

【購票】

購買這成綿樂鐵路票,港人不慣國內的網站售票,可以在攜程網上預購;一般會在車發當天計前兩星期開售。商務位售人民幣125元,一等座74元,二等座62元。大塊一句話:「妳一個小女人在途上,這點錢省不得,商務好歹都比較獲得特別照顧。」於是就成全了我這程高鐵的高貴體驗——

先說說我的票,這不算得 happy experience;以為在網上盯準了開售第一天即訂好了商務位是好事嗎?太天真了!票預訂網上全付,雖說訂票指引謂當日可憑登記的有關旅遊証件就可在發車前兩小時內到高鐵站自動票務機打印車票,進入車站大堂候車。

然而——問題來了!

經驗談,不要太相信內地的自動票務機。我是以列印訂單帶在身邊,當日在車發前2:15hr前到達車站,因為我入住的酒店跟成都東站很靠近,清晨也沒有上班車潮,我比預想再早了點抵達車站。這種早在我個人遊習慣上並不常見。但早有早著……我按指示,在成都東站站前一列自助票務機前,企圖掃描我那以回鄉証登記購買的高鐵車票,結果是有關証件不能成功讀取;如是者,我試了站前幾台的票務機;每台機都有著大概10人排隊,這已經花掉我接近20分鐘時間。

我投降,使用真人服務吧!一列開放式櫃位 (那是看得到票務人員在使用電腦),只有兩個正在服務。每櫃已經排著超過二十人次,沒辦法,也只得排,但竟然給截下說隊已經滿了,要我去另一邊密封式櫃位前排隊,那邊也只是開著一個半窗,那半個不明確表現著服務的;也都各排著近三十人。過程中櫃位服務要多慢有多慢的,有企圖插隊的,有互罵的,有企圖猜度哪個櫃窗忽然打開服務而企圖衝過去的,有同行分排兩隊又企圖調來調去的……這些只要曾經有中國人排隊的地方裡見過的,都不難立即意會。我要強調,現場不算混亂,以中國人生活習慣論已經是很守規矩很客氣的了。可是,我還是發車前不足半小時的時候,仍在隊中,仍然不知我還要排多久,仍然不知我的票是發生怎麼的一回事。

好吧!終於在發車前20分鐘,我前面忽然變得很順利,因為好幾個都走了去另外的隊或新開的窗了。雖然前面還發生了一個老兄吵著車要發,要我前面的女子給他先插,女子果然是當地人很牛,穿一身華美裙子高跟鞋,說不行就不行。我正擔心老兄要打換我隊主意,我猶疑要不要像前面的女子那樣說不?那老兄卻竟然頭也不回往外頭走去。我鬆一口大氣,天哪!票還沒拿到手,卻只因不用對老兄說不就鬆口氣,我這港女,強悍個屁!

這是一遭給我証明,港人的回鄉証在成都民間服務中是沒用的証件!自動票務機根本沒有準備過數據去認讀港人回鄉証!所以,買這動車線的港人,要不先在火車站預訂好票拿在手裡,要不預訂了還是早早去排隊,因為就是真人的票務櫃位也拿著我的回鄉証去請示上頭,一起研究好一會,才給我發車票!

(注:我沒有訂回程,是因為後來剛好訂票前收到通知我那個週末先留在成都,因為主辦單位打算帶我和幾位老師出去城裡遊遊,然後再工作兩天就放行讓我接上自己假期;這更樂了,我可以玩一星期才回成都去。)

【鐵路】

接下來,當然是匆匆忙忙去擠入口,衝向候車大堂,越過一眾在進入大堂後一群團隊討論要不要先上老麥買吃的,還是去後頭買喝的,誰要上廁所…的吵鬧人群。所以,外國朋友一直問我何故在中國人地方,我們都愛衝衝衝,時時像搶閘那樣的生活;那是因為我們有太多無必要但就是一直發生的理由給絆住腳到最後最後一分鐘去衝。

%e6%88%90%e9%83%bd%e6%9d%b1%e7%ab%99

終於,我順利上車了!然後,我終於明白,商務位,每發車,只得四個位!

%e5%8b%95%e8%bb%8a我為這一個小時準備好板腦;不過,原來內航飛機座的椅腳已備有板腦,車廂亦設 wifi,方便得很;所以,如果選乘,大可只隨身帶USB接口的配件,接插就可用。商務位還特別設有一盒精選零食,有服務員專程為閣下調配茶包紅茶,速調咖啡包的咖啡;那句零食,我看大概只有太平餅乾是味精眼測安全的。

於是我只好叫一下同我共享四人商務卡的鄰座小男生,說把這些送他。看他大包小包應該是大學生,就不知是畢業回家還是正準備去報到。

「阿姨我剛考入峨嵋大學,要去報到。」他很禮貌,知我一人在途,問我有沒帶夠衣服,上峨嵋金頂好冷。

我幾乎衝口問:「上峨嵋學輕功嗎?」這笑說不得,在內地,不熟的不好亂說笑;人家都好認真的。

一小時車程,跟小男生有一句沒一句搭著訕。

風光一般,天色一般,自然心情也都一般……


發表留言

四川行:成都博物館

在毫無預備下的,可以稱之為意外。

這也是一次意外,因為完全就是個意外的驚喜!成都的博物館——

我問蒙蒙:「未想過成都博物館竟然是新蓋的啊?」她在電話另一頭,愣了半響才省起:「是啊!這新館是最新的呢…好像上個月才公佈建成開放呢。」

我是乘搭地鐵去天府廣場站,原打算去美術館打個轉;卻在地鐵站見到博物館,突然扭軑而來。(見文:天府廣場站

1319509690515

博物館的外型設計很酷,這設計圖在百度網上摘來。

網上新聞資料,說這成都博物館新館就用上精鋼一萬多吨。只是如果為拍它外型,應該要從天府廣場站另一端的幾幢百貨公司大樓上才能拍張好照。

成都博物館.jpg

進入博物館,要先在館入口對面另一小廳中,寄存所帶的行李。事實上,館裡地方大得很,即使女仕們平常帶著的包包,在裡面也會變得負擔。寄存的行李隨身物品都會經過安檢,寄存櫃都採全自管程序。

博物館.jpg

入口後,直覺就是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兄弟」作;不過每一層樓的佈置,又跟北京博物館有點相近。

這種博物館,要細評不易,我這半日遊,只算中度細看,不過,我只是入場欣賞的群眾,就將感覺歸納出幾個重點吧;反正細遊博物館這類的遊點,重點在個人體驗:

  • 分為先秦精品展示—大量巴蜀戰國時代出土文物。
  • 兩漢的時代的繁盛,我們為何被稱為漢人,兩漢文獻,非它莫「蜀」的在這裡找到大量鐵証。
  • 唐宋時的文化工藝直是世界頂峰;這裡的收藏直教人驚嘆。
  • 清代的到民國,再而八千里路雲和月,再到近代華洋商務;都以非常民間的生活,用各式人物像與實物環境去展示,這種「人物」像不單止是常見的銅像,還有布偶的。
  • 新穎,使用大量超高清投影式表現。令館的四處都設有各式互動,充滿著「活」的氣氛。
  • 天府,自然對中國人吃的文化有很多的搜羅與展示。

%e5%8d%9a%e7%89%a9%e9%a4%a81 %e5%8d%9a%e7%89%a9%e9%a4%a82%e5%8d%9a%e7%89%a9%e9%a4%a83

如果當年我會考時,能有家這樣的博物館,把歷史都整理那麼仔細,我的中國歷史科要拿個火箭就易如反掌啊。家若還有孩子在唸高小初中,這地方定必是非去不可!

成人嘛,我這類的,再去成都,也都會花一天半日,再去!剛在網上見他們最新的「盛世天子」——清的精品展館也開放了!

上面我還沒有提到這館裡另設的兩個專題展也是非看不可——

  1. 皮影
  2. 木偶

只能用四字說——目不暇給。皮影戲與木偶戲的收藏之豐,真不是字句能言傳。就是那些收集回來的皮影戲劇本,堆起以高柱狀展出,木偶戲與皮影戲的偶展品以千計展示;在裡面可由劇本、古時旅演的行裝、使用的樂器、偶動的支架、薄如蟬翼的皮影偶的人手工藝……等等,全都盡眼眼前。

%e5%8d%9a%e7%89%a9%e9%a4%a84


1 則迴響

四川行:天府廣場

在完全沒有預備的情況下,只為填了一個大半天的時間;我問蒙蒙,我那成都的朋友,我起的早,到我們見面前,可以去哪裡?

「姐,妳喜歡購物,在太古里裡買買東西,時間快過啊?」她說。大概以為所有香港人都是購物狂。

不!沒打算過在成都有什麼物可買,價錢比香港的還貴。「有沒有美術館之類的?」我也可以代藍藍的眼睛一遊。

「不知道美術館裡最近有沒好看的,不過就在天府廣場站走過去,很近。你靠近東門大橋,過去一個站就是;回來時就同路線回頭,春熙路站就是遠洋太古里了。」

然後,我就在天府廣場站前,看著出口指示牌,決定不去美術館,而轉去了博物館。

天府廣場站是個圓環狀的,看來是成都人最愛相約見面的地標,就像我們流傳「在天星五支旗桿下等」一樣吧!

%e5%a4%a9%e5%ba%9c%e5%bb%a3%e5%a0%b4

沿著地下街的指示牌走,穿過地下街商場的店子,五花八門的,是個多元一體的消費站;計有小型兒童教育用的動物與人體奧秘展覽館、也有很多年青的品牌店、潮流家品店、很多小攤也賣本地傳統特式手藝或小食……頗有香港旺角裡走著的錯覺;看來要來購物的遊客,單是這環中的商店,都能花掉一天半日。

在靠近博物館的出口負一層上地面去才能進入博物館,這時一出隧道口抬頭,就能見到毛澤東像。

%e5%a4%a9%e5%ba%9c%e5%bb%a3%e5%a0%b41

到這一刻,我還不知道,好戲在後頭。

因為,我眼睛還在四處預搜,待會逛過博物館,出來就可以午飯;是好好找家像樣的吃,還是在這些小攤子四處嚐當地小吃呢?

雖然近年味精敏感嚴重,但饞嘴習慣還沒能改掉……

 


發表留言

四囯滾動藝術遊:No Money是指我無錢嗎?

在四囯遊完,回到神戶;暗暗鬆一口氣。

所說的是此行最大目的是大小姐的藝術觀賞及學習,沿途每日早出夜歸,舟車勞頓;每日步行運動量都幾乎大於我平常的一週間量;每一天都要計算著自己精力,包包裡的負重,車船的時間表,天氣……我說是悠閒都只是自欺欺人。

回到神戶,已是旅程到尾聲,神戶這地方瓜熟,入住的又是剛二月跟大塊爸一起來的那家,感覺就是旅程的小歸家。而且,行李再整理就是打包回家去,這還不大買特買更待何時。

這一放縱,真不得了。更糟糕的是見上 Tokyu Hands,這家樓相間多層,即加起來超過十層,每層面積都比京都那家還要大。去過這家店的朋友應該在看到這章節時,都會暗替我們嘆口氣。

這店包含玩具、手作品、家居品、新科技品、皮革製作材料、布及織物類精品素材、廚用精品、畫具、印刷品、鐘鍊裝製配件……但凡家裡有什麼破舊維修,甚至手作人藝術人廚藝創作人……統統不能倖免,會像我們一樣——由裡面出來就像被洗劫過,一貧如洗。

有朋友在面書說:「幹嗎不用信用卡?」因為剛才提到這家神戶店有好多樓層,每樓層都是獨立分科,收銀也獨立,我起初沒有想過要買那麼多不同種類的物品,於是每一層都付帳呀,就是這樣,到筋疲力盡,飢腸轆轆,肚餓令我們不得不投降;才發現現款幾乎被清光了。

兩手滿滿,肚子空空,腦袋渾渾,見「一風堂」想起最好來一碗熱呼呼拉麵。門前兩位情侶在等位,侍應來招呼,手裡拿著一張餐牌,告訴我們可選A或B,選配前菜飲品。我們沒有細想,就點了。

坐下後,上菜,嗯——肚子飽飽了;準備離開,問侍應埋單;手裡準備的是當時僅餘下的一萬円紙幣;兩碗拉麵,總該夠的。

侍應跟我說:「No Money!」喀!什麼一回事?我跟藍藍都愣著,什麼叫 No Money?

這個侍應拉我出店堂,這下更奇怪;她是說他們收銀檯不夠零錢嗎?不可能吧!萬円已不再是大幣啊。

然後她連同另外一個店員也指手劃腳,指著門外張貼的一張白紙:「Opening 22-Oct-2016」。

那又怎麼樣?今日幾號了?原來這夜才是10月19日,他們在試業,過幾天才正式營業……什麼?免費啊!

一列侍應在向我們鞠躬感謝光臨,而我們傻裡傻氣賺了一餐免費膳食。

「媽咪,那我們去買蛋糕宵夜,賀一賀好運氣啊!」

是啊!

%e4%b8%80%e9%a2%a8%e5%a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