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緻 BEE

追求每天生活中一點別緻


發表留言

新行居的有緣家

因為一個深圳項目,我需要在深圳駐守一段長時間。

深圳跟香港,說遠不遠,說近不近;每天上下班,各需兩小時車程;除時間消耗外,精力更不是每日能穿著高跟鞋穿畢挺行政套裝的我所能抵耗的。

縱使捨不得甜蜜溫暖的家,但更為有機會在新環境下全力學習及適應;最後決定在深圳覓一個臨時但安全的小窩,方便我的思想及衣裝的安頓。

說要北上學習這大時代的祖國文化已有好幾年,只是一直無緣把時間及身段遷移;縱努力交國內新一代朋友,但一日不親自在彼市生活,一日難真正學會融合。友人得公公留下深圳小房子,開始跟新退休的丈夫過自由過境兩岸交替的生活,羨慕她轉入優哉悠哉的,也萌起我把在港的盲忙的生活開始調慢,為將來跟大塊退休後,找一個適合的、退而不休的定位處著想。

女兒長大了,下年就要完成中學課程,成年了,有她自己要走的人生路。 這個新轉變,事前沒有刻意去細致策劃,反而緣來了,反正也不壞,就讓自己嘗試看看。

在深圳找房子不容易,要靠近往來口岸及工作點,一般都是空間太大了,而且房租一點都不平宜。 那種方便各省同胞到深圳工作所租用的個人公寓,空間的狹小實在叫我受不了。 於是,我就被卡在這中間的水平中。 地方太舊太臭,不能住。 地區不安全不能住,地方太大,不想太大花費,更不想耗心神打理,也不想住。 地點太遠的,不想浪費時間,太寂寞也不想住……找了個多月,都不想作出決定。

在工作點的大廈群相隔一條馬路的住宅區,見地產貼出來的小單位合價,可是,經紀的約去如黃鶴;助手提議我上網自行找合租的、小公寓的或另找經紀行代理的。

原來,深圳不比香港,地產經紀行,就算同一商號,各分行分區互不會通消息,懶懶閒,有見張貼你就要主動問,就算你找上個比較醒目的對口經紀,他也只會把手頭上給你硬銷一遍,你別妄想他像香港的,會根據你的要求,替你翻遍各區,為你找可能合適的單位。而且,那些港人熟悉的地產經紀行,不見得在深圳有像在港般的班霸地位;大家都直接在網上貼招租,租客自行逐一洽談,檢定網上照片真確度,自行議價,逐一約見看房,逐一單位比較……總之,租客如我諸多挑惕的,未見其利先見其累垮。

兩天下來,我索性不能心多,鎖定一個地區;原定如果是分租的,就找一間主臥房連浴,最好有個小陽台。如果是小公寓的,就靠近有朋友往的小區好了。

當中一位房東本身,正出租一個單位裡的三個房間,目標只租白領斯文不吸煙的女性。見到我超合乎她所求,卻聽得我說到需要有煮食設備,因為我有味精敏感;這也是我唯一最擔心自己在深圳生活不周的事情;房東主動說:「那妳不要租妳原先看上的那個房間啦,就租我家樓下的吧。你先上來我家裡坐坐吧!」聽得我一頭霧水。

原來,房東父親早年看上這小區,一口氣在這屋苑樓上連樓下兩層買了這兩單位,打算子女在深圳生活時使用。弟出國還沒回國,這位大姐早年也遠赴巴黎唸的時裝設計,畢業後下嫁了法國籍丈夫一直相夫教子,近年丈夫為服務的品牌到中國發展而回國;兩個女兒長得聰穎可愛,房東每日為兩女兒安排膳食及午休,同學家長們見狀,就請她順便安排;於是她順勢將樓下的單位改裝而成一個兒童休息間及興趣教學室。 一位遠房阿姨也有個同齡女兒,也想留居深圳讓女兒得較優越的國際教學,房東就讓阿姨為這教育中心當總管。而裡面有個房間,本來是後備遠方朋友來訪用,這時提議讓我租下來,就方便她樓上樓下好照應我。

她十多年來在法國生活,學得一手烹調好手藝,正打算在深圳找個好地方試辦法國私房菜。想我多在菜式設計、品牌推廣……等等多跟她交流給她意見。 她先生另有品牌設計的業務,在這方面跟我也好投契;彼此可以交流的話題更多。

決定租那房間,不因為它設備或空間,它其實只恰夠用,設備也不算得很完善;不過,房東和總管阿姨人都熱情熱心真誠。

尤其是房東,比我小足足小一個生肖年,但卻把我當成她姐妹,每隔天就來個電話問我有沒吃飯,又或如沒午膳約,倒不如回去跟她一起吃。她喜歡造菜,喜歡有人懂得欣賞,陪她一起吃。

這友緣難得,決定先跟這家人交友;不過,讓我尤其有所期望的,倒是那三個小女孩。

問房東:「我房間那幾面牆;如果我在上面繪牆畫,妳介意嗎?」

「歡迎之至!」

「那,如果我邀請三位小女孩跟我一起畫呢?」

「呵!求之不得啊!」她連忙拿出小女兒的畫讓我看:「小女兒最愛亂畫一通。」

其實爸爸是設計師,媽媽也唸時裝設計,我深信她的兩個女兒也自有遺傳。況且,我也亂畫就是。

「妳會考慮把妳的DIY手藝在我們教室設班嗎?」她反倒問我。

「稍後時間安排到,倒可以考慮的。」我沒教手工藝好多年了:「但或許我們一班氣球師會有興趣辦班授課。」

「哇,那實在太好的啊!」

好好好!什麼都好,得先讓我好好安頓吧!

我對人比較慢熱。還有,我此來,目標本來是緩一下我的工作量,多休息,多養生,多交友的啊!

讓緣隨我,也讓我隨緣就好。

k2547813


發表留言

藍藍與話劇

很多好友都知我熱愛舞台劇,看舞台劇的時光絕對比入戲院的時候多出很多。

在我新婚後幾年,尤為熱愛跟大塊去看劇。直到藍藍出生,休養了兩年,復出,繼續活躍看劇。

所以,藍藍自兩歲多就入劇場看話劇,她上過的親子話劇訓練班或工作坊,教過她的老師計有劉浩翔、彭秀慧、詹瑞文、甄詠蓓……可是,她完全沒印象,除了她比其他參加的孩子還小,也因為在她而言,家裡媽媽三朝兩頭也跟她玩這些,只不過換過場地罷了。自然媽媽教的一定更深刻。

她只記得她長得高,爸爸常常在入場前放她在地面,她舉入比同齡孩子老成,也不在公眾地方吵,尤其是劇院那些氣氛。然後入場人多,爸爸抱起她入場,我們給她買票子獨坐一位。她看的很專心,從來只有一齣,她偎著我手臂睡去了;其他,她懂與不懂,都看得津津入味;我們約定看劇不談話,先記著,完場在外面一起討論。

藍藍小時自然記不到,也其實很多不明白。但她會依約。

我跟其他人提起,大家不相信:「不是說五歲孩子才可以進場看嗎?」的確是,但藍藍看的第一齣是在澳門文化中心上演的兒童劇,限制比較寬鬆;之後實齡三歲已長得跟五歲孩子般,只要穿得老成點,就過關,反正她就是長得高大硬朗。猶好,當年中英劇團中一班演員台前幕後都認得她,知她是「常客」。 現在偶然有重遇當年中英之友成員,一談話間,大家又記起,這可是很多時間証人啊,因為後來有一本名叫「場內牆外」的舞台劇小月刊,有位記者來找我和藍藍做了個小訪。

讓孩子很早開始接觸舞台劇的不算多但也不少,但早到她那年齡而她又不會在表演中亂吵的很少,而她看的不是兒童劇卻是跟隨著父母看劇,就更罕有;她說。但訪問時,藍藍還不太懂表達,只似懂非懂。

又或許說,到今日她已成長得自己可以去挑選、去分析、去評論了;甚至很多次忽然以非話劇學會會員而出手為學校的話劇製作提意見、加效果、幫補拍攝……當日種下的因,現在才不經意地流露出來。

「我最近跟同學提起我上過的一些暑期訓練課程,大家都呆了,完全沒想到我會受過那些的訓練;我一直覺得妳是很隨便,哪裡踫巧妳有連繫,哪個前輩辦的什麼活動多了位,就把我丟過去試試玩玩的。我也從來不那麼認真過。原來一說出來,同學都好驚訝。然後,我又發現那些看似無謂的興趣課程,也不是真的很無謂了。起碼,它們都讓我懂很多演藝製作的過程和需要注意的事情。」

終於今個初夏,我的寶貝口中跟我說出這番話。我除了苦笑反一反眼,還有什麼合適表情?

好了,她上了什麼興趣課?不就是除了上述她從來沒意會過的親子話劇或小孩話劇之外,還有「學校電台DJ訓練」、「小導演訓練兼剪片學習」……這些,被她認為「九唔搭八」的訓練課程嘛!

今日才把這些寫出來,因為我家向來不喜歡太過緊張她學習什麼,那些課程有沒持續資歷發展,也不太著緊她學成什麼;這些本來就是暑期學習班;反正刻意安排她學游泳,她學了幾個暑假也愛不上,學來學去只學會不太沉下去勉強游前,讓她跟教練小班專教她羽毛球,迄今還是打得一塌糊塗。反而買她繪畫板讓她在暑假裡隨便亂畫,她畫出了好多個獎項。隨便讓她學學水墨、又隨興學學黏土,上上羊毛氈;她自會發揮出無窮創意。

我想跟各位家長分享的是,孩子學習,很大程度來自他本身的興味,不要由我們去斷定需要,甚至有時連孩子本身在成長中根本就不知有啥需要;但學了的技巧,種子會被存放了在大腦,在合適的年歲、濾化後會出現那種子發芽的成長環境;急不來,也編排不來。

當日括入隨意,才換來今日的意外驚喜——在連我幾乎都同意,以往在她小時候給她「九唔搭八」興趣班投資的同時;她就來送我一個,等同 「媽媽,還是妳有先見之明!」 的讚美。我如何不受之甘飴,這下,是真的不枉了!

 

cal10_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