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緻 BEE (神戶寶莉阿姨)

追求每天生活中一點別緻


發表留言

栗子蛋糕

家裡,就只有我跟媽媽最愛栗子蛋糕。

今日母親節,前幾天出遊旅行前,我同藍藍說起,很久沒有吃過栗子蛋糕,想吃。

結果她沒買到,只畫我一張「栗子蛋糕」母親節卡;也很歡喜。

她知道我醃尖挑惕,現在市場賣的很多蛋糕我都不太喜歡。

不過,難得早上跟媽媽喝茶時,問她要不要吃栗子蛋糕,她說好。

於是,弟弟弟婦陪我們走幾家餅店去找,沒看上的。幸好還有大塊先生為我們跑去另外遠一點的餅店,總算買了個不錯的,孝敬他丈母和老婆。

18423943_10154778919971896_2094871231224118485_n

我和媽媽對於栗子蛋糕,其實算係一種回憶的執著。

小時候,70年代初,住佐敦區,吳松街裡有家扒房西餐廳,設有出爐精美西餅;那裡面對著大玻璃門的有個玻璃圓柱,會旋轉的蛋糕冷櫃。在那年代,這種冷櫃是水果輕忌廉蛋糕和時節的栗子蛋糕專用的。

家裡對我兒時已經很挑的脾性而出的小故事流傳很久,媽媽很多次因為我挑惕而生氣,會動手打我,結果倔強的我,會整天鼓著腮拉著臉不睬不理人幾天。爺爺嫲嫲很縱我,爺爺不會開聲說疼,但可以買給我歡喜的都買,嫲嫲總順著我意願,我會說不要去那些有痰罐的、有掛雀籠的,大包的、沒有地氈的酒樓;爺爺嫲嫲就依我,只去最貴裝潢的。我要西餐的,爺爺就每次都問爸爸有沒有帶我去「鋸扒」。生日不肯吃奶油蛋糕,就每次經過西餐廳都問白色的是不是我要的忌廉蛋糕。

然後,我每次經過見到那個旋轉冷櫃裡有栗子蛋糕,就會問媽咪:「我們幾時買來吃?」從前買一個圓型整個大蛋糕,都一定要辦生日會那種很多人一起慶祝才可以有。我唸的幼稚園沒有辦生日會的,替小孩辦生日會那時還是一種奢華鋪張炫耀的。家裡,如果踫項爺爺嫲嫲回家來,媽咪還是會為我辦小小的,在家裡切個小蛋糕。可是,我生日在盛夏,當時鮮栗子蛋糕,是時令的,只出現在冬季,每次問媽媽,她都說:「到妳生日時買吧。」然後,我生日時根本就沒有栗子蛋糕。

24ft55p

圖片摘自蘋果日報舊文。 而圖中這款正正就是當時獨一的鮮栗子蛋糕的設計。

直至初出社會在國賓酒店工作,酒店咖啡店選用當時還只有兩家分店的東海堂,栗子撻是他們的著名作。

我幾乎每隔上一天,就會買一個當早餐吃,百吃不懨。

對栗子的愛,纏結著很多很多愛的回憶;下課,拖著媽媽手經過餅店,抬頭問媽媽幾時可以買一個回家?戀愛,男朋友替我小心剝去炒栗子的殼,不用我的指頭弄髒。婚後,老公都是每見到栗子什麼的,都給我買。冬季,媽媽一有空就給我造栗子炆雞、栗子糖水。旅遊,跟女兒在山間裡拾栗……

近年,日本將甘栗推為秋的代表食品,愛上栗的人多起來,各式栗為題的蛋糕五花八門;也許,原初的鮮栗子蛋糕相比起沒那麼動人口感不夠豐富多層次,可是,那是我童年中的一種期待,春到夏,夏到秋…它才出現,然後,我在等一個可以品嚐的理由。


發表留言

轉眼家中阿囡已成年

別緻BEE 這部落格中,有個專集叫 《愛藍事》——

nothing blue but something blue…

因為裡面的主角叫藍藍。

開始寫博,主要就是為她,我的寶貝。而當時 2005,她九歲。

也許,我並不像現在的媽媽博把部落格當成孩子成長誌;我的比較像回憶,也有她進入小學的進程,然後更多是我對她教晦,有時是心事,更多是原先在友儕中看來比較不一樣的教育,在她身上的引証……無論如何,大家可能最想不到的是,她才是第一個讓我認識部落格這回事的人。

這說絕對沒錯,只是當她向我介紹她的部落格時,她自己不太知道這叫什麼,我也不知道;可是,她就是那樣建立了一處;那時,她八歲不夠,自己使用及全權處理她自己的個人電腦兩年年資,在Geocities 裡發現一處很好玩的地方,她在那裡建起她的虛擬遊樂場。

按她自己理解,設售票處、交通指引地圖、園內設施、玩意及飲食換券……各式其色,還會邀請會上網的長輩朋友們去那裡玩 (因當時能自由上網的同齡孩子沒幾個)。

到我在新浪網建了部落格,開始跟四方網友鄰里打起招呼時,她也同時建一個;跟我討論說:「我覺得現在給小孩子看的網站實在太少,我要用書寫文寫我的部落格。」然後,她真的自行用九方一字一字書寫文的記錄著她學校生活。

愛藍事裡的文章都為她寫,卻也引來很多網友喜歡;喜歡我文、喜歡藍藍、喜歡我跟她的相處。

當中有過很多回憶,很多體驗,也有過很多次猶疑;她畢竟已長大,她的事情也許不再合適公開。於是,愛藍事再沒有太多文字更新。

直到今日,我忽然好想寫一篇;因為她成年,是中國人社會傳統認為的真正成年人。雖然有時在她公公婆婆、爸媽眼中,還是個小女孩;但她的確已經開始成為一些短期課室中正規教學的老師,她開始有主見,對小孩視藝導賞及啟蒙有著一份堅持,為應對一些情緒不一般的學生設想方法教學……

然後,最感恩的,她還是會追著媽媽到廚房裡討論教學,討論學生跟她互動時的趣事;她就那樣一直站在廚房門邊,讓她的媽媽一邊聽一邊洗一邊笑。

看著她成長,作為父母,有很多時出現恨鐵還不成鋼;為她仍未能好好架起一份氣勢而勞氣;又會為她仍然笑嘻嘻陪孩子們玩耍時的大姐姐模樣而高興;看她的朋友們都忙著打扮、戀愛、變換青春心情、時尚,甚至拒絕跟家裡協調,慶幸她還是那樣賴家,每夜家裡晚飯閒談日裡發生每件瑣事而安慰;看她不注重成熟的外表轉變而擔心,卻又會因為見她的執著和明確的人生目標而安心……

很矛盾,無限地,無法排譴地;既心安又忐忑。外人看她儘猜是家教非常嚴,卻從不知對她管教最嚴的不是父母,是她自己內心。我和大塊越給她自由,她就越把自己管教極苛;訂立家規一條又一條,卻是從來只有她自訂自行的。

有這樣一個女兒,有時自嘲不知好嬲好笑,「媽才沒妳這樣土氣!」「妳才是阿媽喇!」「媽可比妳潮太多咧!」都是母女間常話,她不介意,還很會調笑這就是她。她這種性格,其實是心理成長得很壯實,對於很多難題都能自動拆解,只是處事小節還是未能很有條理,很會推進。

不過,作為一個媽媽,我只需要好好去愛她,讓她自己去跟社會接軌;能夠授予她的技能,爸媽都已經全數授了,往後,就是她怎樣把這些武功和自己研出的新武藝,一一耍將出來,殺敵護身闖盪江湖,還是創教為師…都只得看她自己造化。

而爸媽的愛,家裡的安穩,就永恆常在。爸媽其實也忙啦,也在成長,面對成長為中後年的種種變化。親子育兒這一使命,暫時可以擱下,回到兩老戀愛感味人生的時代。

這一個生日,藍藍要求點媽媽造菜,自己去點選去買喜歡的蛋糕,開一瓶氣酒,卻因為在家裡輕鬆平淡,跟平時其實沒怎麼兩樣;但可貴處就是即使這樣的重要日子,也就是平時常有。

而我們,喜歡這種不經意的既簡單又隆重 ,心裡快樂,就是了!


發表留言

四國滾動藝術遊:藝術展之豐島美術館

兩母女在2016年深秋的日本四國瀨戶內海的藝術展之旅,其實拍了大量照片。

可是,回來後一直在對話中回味,靈魂甚至像一直留在那裡,懶得回程。

更加懶於整理照片,甚至在大塊先生問道:「怎麼相架中還不見去日本的照片呢?」(他指家裡常開動著的電子相架) ;我才隨意挑一些放進去就算。

這個狀況不陌生,上次 2014年母女倆去英法也同樣。回來一直懶整理,除出在 facebook 那些即時揭載外,大半年後藍藍才省起她相機中的照片還沒套回硬盤去。

看來當一個旅程有太深刻感受時,我們反而沒心整理為文字。

豐島.jpg

這個看來像 Teletubbies 所住的小土墩的就是美術館的核心展廳,然後整個展廳就是展出這個建築物而生產出的天然展品——地下水的小水珠。(展館內嚴禁拍照、飲食、說話)

在寄這明信片回港給老爸的當時,其實也跟小士多裡的婆婆們對話了一陣子。

這個島上除出美術館裡有投遞服務,民用就只得這個郵件投寄箱,設在小辦館門外牆。

「剛才在美術館只管買明信片沒想起應該寫好寄出,那邊應該有特別的蓋章。」

14724522_10154124479236896_2431292265123749152_n.jpg

美術館一切採其天然資源!連食堂也只賣一款午飯,一款甜品。飯餐就是後生所種植的米和蔬菜。十月時份,眼前一片黃金稻田。

「那怎麼辦,總不能又走上那邊山坡再排隊入美術館吧。」

「在這裡寫一下,寄出,都還是豐島郵政蓋章吧。」就在人家店前長凳,在名信片草寫幾個字,反正都是家書——習慣去各處旅行都給我老爸寄張當地明信片,讓他開心。

「沒郵票,怎麼寄?」入去問辦館啊。裡面是三個老婆婆在閒聊。我用已經變得超蹩的日文斷字組句問,婆婆們是明白的,問我:「是哪國家的人?」

「香港,現在屬於中國地方了。」

「我知道,我去過。」其中一個婆婆朝我身上下打量:「你們還愛用日本貨?」她指著我身上掛的相機。

「是,還是有很多很多香港人愛來日本玩,對日本的東西很愛。」這非擦鞋,說的也是事實;不過這說來,讓婆婆很樂。

「妳那雙鞋子好漂亮,也是日本買的?」

「不是,是韓國人設計,在中國生產的。」

幾個婆婆啊啊連聲,用快得我再聽不太懂的日文在對話;大概就是慨嘆韓國跟中國都趕上來,日本再不及從前條件,四國裡都都是鄉村地方,都沒怎麼追上,人家已經一日千里……那些話。我當然再插不上嘴,而且這類話題說來甚長篇,足夠寫世界生產競爭導致國家收益及民生質素上昇之類的論文一百篇。

豐島美術館——一個很讓人重複回思的藝術館,但苦無一張明信片能夠表達出那內裡的韻味。那些小水點,怎麼拍,照片中看出來都是很無聊的水珠,這時想,要是能把老爸帶來這裡看,多好。(注:美術館不許攝錄,要完全安靜在裡面進行感觀欣賞或靈修。)

「公公會在裡面釣魚,我肯定!」老爸在這環境裡一坐下應該就盹著了,來到這美術館可是又車又船,攀山涉水的!

嗯,大概神悟,也是一種禪,哈哈。


發表留言

嗅出香還是嗅出臭

話說,前幾日,有位第一次到我家來朋友,甫入門(還沒看到我家裡掛著放著的一些乾花擺設)就說:「妳間屋好香啊。」

我向門側掛著的尤加利乾花環:「應該是我近日常在造這些乾花,所以家裡存著天然乾花的味道。」(近年我減少了在身上噴香水,所以肯定不是來自我身上。)

但由於我從前長年都使用香薰香水,我和家人早已習慣了我的衣服、身上都帶著一些淡淡香氣。雖然我自小有管「香水鼻」(即對氣味比較敏感,濃烈的味道反應會比其他人來得劇烈,不好嗅的味道有時甚至會令我鼻管發麻發痛,甚至作嘔或暈眩感)。平常自己身邊已適應的香味,可以令我情緒被騙著穩定。在自己家裡,我不需這樣騙自己嗅覺,常保持空氣通爽就是最好,而且贕特別喜歡屋被太陽曬過的乾爽味道。

可是,嗅覺是一樣很奇妙的培養。

試過一次去看房子,那是一個同區但比較密集但靠近鐵路站的屋苑,單位在高層。但一進屋,一股很久沒開窗戶的霉氣。這種氣息並不奇怪,本地家居房子十有八九如此。 一般都是家裡長年日出工作,窗戶關得緊緊,晚上回家可能太忙太累,冬夜冷夏日熱索性就開著冷空調;於是家裡就浸淫出揮之不去的霉濕氣味。

然後,奇怪的說話來自屋裡的兩個小孩,若七歲和五歲的男孩;他在我身邊轉了轉,走去跟他媽媽說:「她們好臭。」藍藍當年初中生姐姐,瞪他們眼睛。

走後悄聲跟我說他們這樣說話,好奇怪。好認真嗅嗅我的身、同行外婆身上,自己身:「為什麼說我們臭?」

這樣的情況在我青年時替救世軍青年中心當少年戶外活動大使時,也體驗過。當時在戶外大夥女生在對一堆野花草說:「這裡的花好香啊。」引來一班小男生也過去湊興,大家紛紛稱新鮮事,狂對著野花在嗅。其中一個一嗅就說:「哇!好臭呀。」大家都以為他是故意唱反搞鬼,於是起哄。作為他們的大姐姐領袖,要把他們擺平哄動。於是把唱反的男生拉近我,邊走邊跟他說話;當時我也認為他是故意惹人注目,所以說話也帶點訓話。但後來他將山上沿途聞到的氣味變化跟我分享著,我才發現他不是在故意唱反搞對抗,是他對氣味的形容詞和感受的表達,是跟其他一般理解並不一樣。而這些理解好大程度來自他家庭,他父母從來不會跟他去分辨/分享,從各種東西所發出的氣味,而分享感受、如何表達喜惡。而他父親幾乎對所有具氣味的東西只得兩個表達:「有陣除。」「臭嘅。」家裡也從來不會買花,媽媽也沒有帶他賞過花…

當自己帶孩子,我很著重要藍藍先聞一下,舔一下;嘗試用自己會的形容詞去解釋那是什麼味道。雖然藍藍患有鼻敏感症,自小嗅的不及舌頭的感覺強。雖未必能一嗅可分出白牡丹與藍苺混著,薑與甜橘裡面有一點點橙花…這種靈度,但也懂得形容香味:花香/果香/肉香…

嗅香,也是一種要從小教育的品味生活的家教;而且,也絕不是一台板腦,網上教材能賦予的!

被稱之為臭草的其實是只要在清水下就濯出獨有香味;最著名自然莫過於配綠豆可以煮出美味經典的臭草綠豆沙。


發表留言

舊文:與博友趣玩 podcast 的時代—「嫦娥失蹤記」劇稿

早幾天,藍藍應同學要求,急找我代為她同學一份畢業功課,當臨時聲演「媽媽」一角。

別以為這同學一定是看準這位媽媽,具有一把很亮麗的聲音。她其實對這個同學媽媽什麼來歷一概不知,只打算隨便找個有空的媽媽幫個忙,錄幾句台詞。而且也不止問借媽媽,也想問借爸爸。

大塊先生這些日子天天工作忙得半死,聲音累得不得了;而且劇本要這位爸爸很兇地罵兒子很沒出息。認識大塊先生應該在看到這裡已經笑了出來。沒錯,完全錯了,我指是找錯了對象。這位被女兒喻為說粗話的力度只等於伸手指出來按電梯的按鈕一樣。當然,大塊先生被觸得很怒時,還是會跟他本人形像——怪獸吼一樣;只是,多年來,家裡養著個高貴的女王,跟要長年對他的公主低聲下氣,保持溫文爸爸態度;他大抵是沒有導火線是爆不出來。

加上,這孩子的劇本實在太爛了!(也許該向她提議一下 iStage 的編劇班) 主角的角色背景不清不楚,場地動機都是突如其來,非常隨意;最糟糕是這女生平常對人和周遭的的觸覺太低 (這由他們一班同學一起出遊及兩年一起學習所得的結論);不能說這女生太錯,只怪現代年青人過份集中精神和精力在電子螢幕上。在藍藍多次督促,不要過份認真,不要動完美主義念頭;強逼她的媽媽以最快速度完成。

我當然很不滿意這種表現,卻竟然得到要求者200分滿意收貨。我跟藍藍相對苦笑。

然後,藍藍提起「想當年」……新開始寫博不久的中秋,大家都在自己部落格跟博友們說中秋節快樂。這氣氛是當年 mysinablog 的獨有景象,而當時葉一知 在他博裡發了個 podcast 以搞笑聲音扮嫦娥說故事,引起大家嘩然。

聽了這則讓人捧腹的 podcast,藍藍和我就發起玩親子遊戲;即寫短故事,以 podcast 錄了下來。結果,我們這個嫦娥故事,又引來一班博友一樂,紛紛趕來留言。可惜,後來 podcast 的平台倒閉了,我當日似乎沒有好好的把原聲檔留起。今日翻舊文,只找到台詞原稿——

玉: 嫦娥,嫦娥,你終於都返來啦,你去左邊呀,擔心死我啦。
嫦: 玉兔,見到你真係好啦,你有無事呀。
玉: 我無事呀,你究竟去左邊呀。
嫦: 我都唔知發生左咩事,咪就係迎月個晚,我明明打扮好,準備出席月宮大會,忽然一舊雲飛埋來,我眼前一黑,就被人「老笠」。醒番之後,我就被人「困」住左玉桂宮個處。
咁你點返來架。
咪好彩有吳剛囉。
吳剛唔係放左假架咩。
真係好彩得咁橋乍,佢擦哂油先發現唔記得炭,咁就番轉頭玉桂宮,點知就聽到我大聲叫救命,於是咪佢救我出來架囉。係呢,你知唔知邊個老笠我,呢兩日發生左咩事呀。
聽講有人假扮你,講埋d唔等駛既野。
下,邊個咁夠pop,扮我?咁有無影響到我美麗形象先。
好彩無人相信佢係嫦娥,佢把聲實在太恐佈,於是個個都走夾唔抖。 跟住,有地星防衛隊既人來拘捕佢,証實佢係唔知咩公園走來「搞搞陣」。

地星防衛隊隊長仲問我,我地同地星咩咩MSN有無聯繫添呀。根據佢地個太空總部數據所得,有一班地星人趁住中秋,亂咁SEND MSN,搞到D電腦中哂毒,個D咩網址亂咁LINK……咁話。

咪住,等我諗下先……我個時就係用緊MSN同大家公佈中秋節快樂喎。亂哂D LINK?會唔會就係咁搞亂我地月宮個保安系統,於是我就無拉拉被人拎左去玉桂宮個處啦。
下,唔通就係咁得咁橋,中秋就LINK亂哂D人物?
今日幾號呀?
家陣係追緊月啦。
哦,我唔係度呢兩日大家開唔開心丫。
D人要求好簡單唧,只要個月亮夠圓,D月餅夠甜,就好滿足架啦。
咁我去休息啦,下年見啦。

我飾演嫦娥,當時只得10歲藍藍當然是演玉兔。

各位當日博友,還記得我們的聲音嗎?

10641180_10152403602986896_7527694592798801988_n


發表留言

四川行:花醉裡淘沙

工作中的午飯,主辦單位選了這家,吃的雖不能說是匆忙,但反正就本來無心要為餐廳作介紹。

食品質素相當不俗的,只是大家忙著,沒人細心品嚐,只想填飽肚子。

不過,這餐廳有一樣事情,卻好想記一下——

花醉.jpg

餐廳入口長廊,置的不是餐廳等候區,桌椅或食品介紹;而是,六張沙畫檯,每張沙畫檯分四格;可以同時供應廿多個孩子在那裡作沙畫的一個兒童遊樂區。

我最初也只以為是孩子玩樂桌那些,因為燈光,我也近距細看才知小孩們或跟家長親子在繪沙畫。

當我留意到是沙畫時,我也不自覺對地上瞄上瞄,看看是否滿地沙泥,始終這可是個餐廳入口處。可是,竟然沒有。

一家位處在高級大型購物商場裡的高級食肆設這麼個遊玩區,坦白說,我覺得此舉真的很具大膽的創意!是讚的!

 


成都華潤萬象城二樓 花醉


發表留言

澳門:金沙城中心盛宴自助晚餐

近年很少主動提出去吃自助餐,總說如無特別需要,都不想選自助餐。

不過,前兩年在金沙城盛宴,一家三口在這裡有過一個很美好時光;今年要慰勞小助手藍藍,決定母女倆放棄出去覓食,留在金沙城裡乘涼慵懶(每年七月盛夏在澳門工作都是最考驗耐力,此非指工作上的難題,是面對澳門盛夏難耐的襖熱與毒陽)。

feast.jpg

今次遇上德隡斯州主題,烤的款式為主;不過雖然戶外設烤牛仔肉烤肉腸,但只得幾款,很多放在外邊的食品也只不過是室內的重複,有香港萬豪酒店的珠玉在前,這裡的戶外烤很遜色,而且太熱了啦,實在不想走出去取食物。室內供應的烤魚無論視覺與味覺都吸引,長腳蟹也有噱頭,美式烤鴨對我來說也相當新口味。

欣賞有長檯設了一列玻璃瓶,盛著的都是天然果乾,雖然有一兩瓶已故意大開瓶蓋,但可惜還是沒怎吸引到食客注意,我反而各款都拿了,索性跟藍藍母女一邊談一邊當零食。刺身還不俗,但可能國內同胞都對三文魚情有獨鍾,非三文魚食家如我,只得寥寥兩款。壽司賣相不好,直接跳過。沙律還可,但已拌厚厚奇妙醬的太多,不喜歡醬的可能會有點無奈。

甜品不算很出色,基本上跟兩年前的都變,我們焦點在橙酒煮Pancake 煎餅。

他們這「盛宴」收費MOP438一位加15%酒店服務費與稅金,卻將飲品抽離,各位侍應都會很落力向食客推薦買飲品套餐,分兩款,一款每位收費$138,另一款收費198,兩小時在飲品單中無限任選;他們說一個椰青加一杯啤酒已經超過這收費,所以這飲品套餐很平宜;的確,如果我喝兩杯白酒,已經值回,可是,這晚既不想喝紅白酒,他們飲品單沒我喜歡的啤酒,一大個椰青喝了半肚飽了,其他都只不過軟飲,一杯特飲都沒有,教人怎麼選得下手?

結果嘛,喝開水,悻悻然;納悶,因為自然少不了招侍應添開水時的表情。

在場那麼多桌客人在力銷下都決定不要,就該調整一下飲料套餐內容,而不是調整表情。


發表留言

澳門:安記炸豬扒包

近年很多較年青的朋友提起澳門豬扒包,都說安記。

我卻想起很多年前,一班朋友澳門遊,豬扒包、辣魚包叫了一桌。

這次在澳門東望洋酒店住了一晚,只為清晨在松山走走。聽說東望洋酒店位處高起,腑瞰整個澳門夜景,是不錯之選。不過,之前已住過濠璟酒店;對於我,高地腑瞰,海景比市景迷人。而且酒店太多內地旅團,很煩擾;應該只此一次。

東望洋酒店沒設西式早餐,只有一家中菜,可以喝早茶;母女倆不感興味,走斜路下來,轉角就是西灣安記(得勝馬路)茶餐廳。

安記

叫了兩客炸豬扒包,這跟平常的煎豬扒有點分別;豬扒醮過蛋和粉漿炸過,比煎的豬扒包油面,感覺乾身一點,脆口感也不同;不過,正如我們常說,澳門豬扒包之好吃,其實豬扒是副,那脆包才是主。我點的一杯飲品才是我最想推介的,它名叫雞蛋鮮奶!

這飲品在香港茶餐廳餐單上消失了大概三十年了,小時候剛會讀冰室的餐牌時,總會對雞蛋鮮奶、蓮子冰好感興趣,但就是不敢向媽媽提出想試;媽媽也只會給我點滾水蛋,可能因為這個沒雞蛋鮮奶來得飽肚,小孩子喝不了一杯就可能一天吃不下其他。

嗯,這天經過前一日勞動,早餐後要在山上散步,有足夠理由,把一整杯喝下;非常滿足!


發表留言

胡椒香草豆腐雞肉餅配黑糖檸檬香茅特飲

前幾天,看到一個西菜料理的影片分享:

PressLogic – Cookeys食譜字典  video: 【開心share】芝心豆腐雞肉丸 配自製千島醬.

查看完整食譜:http://cookeys.presslogic.com/2016/06/22/article/4004/

今日經過街市豆品店想起,就買了幾磚滑豆腐試試造。

教學的份量對於我家大塊來說太少了,我將之倍化;誰知豆腐量預多了,搓不成丸子,只好壓扁了造肉餅。又因為想起今昨的是中湯,於是臨時決定不放入芝士,而轉換變為中式。

我加入了碎紅椒、加多了黑胡椒份量;雖然賣相還有待改進,不過味道相當好,這味做菜老人小孩最合適 (辣度視乎個別家庭習慣)。我下次會,加入粟米,試試改良一下,應該可以更好。街市鮮豆腐水份高,也許下次改用百福凍豆腐,看效果是否更好。

造多了,索性分了給鄰居,大家都開心。

我呢,在香煎時已經忍不住撲鼻香味;結果一口氣吃了兩塊,當下午茶。

話明是下午茶,當然不能少了飲品。

前兩日經過草本店見香茅,已經決定要造香茅特飲。這款在芭堤雅Rock’s Hotel 登記入住時直接在大堂櫃檯遞給我們的歡迎特飲 (Welcome Drink) 一飲難忘,夏日消暑,真的太美妙!

20160727_184935-1

黑糖檸檬香茅特飲

材料與造法:

  1. 香茅,買了$10有四條,放入1.5L清水,加入黑糖,,滾起熄火。
  2. 涼好加入一個檸檬的汁,冰了就成。

按網上資料:香茅具有消腫止痛、舒風除濕、理氣化痰、對健胃,助消脹氣利消化。也能緩解咳嗽喉嚨不適。所以深受泰國人喜愛用於各種食療美膳。


發表留言

韓楓遊:廣藏市場吃韓餃子

前兩年在最寒冷的年假裡,遊過廣藏市場《韓遊:傳統生活品之廣藏市場》;心裡不忿,這天又問兩同行老友,要不要去看一趟。看傳統手藝品非好友之喜,但我說,由這市場逛過去仁寺洞很近,十來分鐘路程,會穿過塔谷公園看一下沿路一片澄黃的銀杏樹。

我們結果選擇了一個最佳時間——清早,在廣藏市場裡吃地道早點,輕遊早開市的傳統市場,再信步盪去仁寺洞 (Insa-dong);這半天行程,可算是最優悠之行程。《韓楓遊:藝術區仁寺洞》;所以呀,有時候自助遊錯了一次,可能是下一次完滿再遊的預習。

自助遊,早極有限,三位女仕懶洋洋起床、梳洗更衣;慢條斯理,十時才出門;頂多是要多忍一回肚餓感罷了。來到廣藏市場,有些小店還在整理未正式開門;這正好,吃過後時間就能對上。

2015-11-06 10.13.09.jpg

清早在鍾路5街站,一出就是廣藏市場。

廣藏早餐.jpg

一大盤新鮮包起飽飽滿滿的韓式泡菜餃子,看了就已經肚子咕咕和應。坐市場中心的Y字路盡頭,背後很多不同型式的韓式傳統食品,隨意點選,也可以邊走邊吃。我們則坐在那Y字路的餃子店的U轉位置,這位置是王座,兩眼看著兩路的商店行人在忙,有趣得很。旁邊坐下一夥高中男生,可能是剛運動來,餓得粗獷,卻行為舉止有度,說話有禮;阿姨們看著這幫男生吃得嚼嚼有勁,也是種樂趣。我們嘛,別少看一碗幾隻餃子,當早點,是挺飽的;餃子分豬肉的、泡菜的味道。

打算買一套小孩韓服的,必須在這裡花點時間精神;這裡可是很集中的地方,買這些不可急,尺碼由一歲到十歲都備(尺碼越大,價錢也會不同),上身下裙配搭隨你,款色包羅萬有,由折港幣100元一套左右到折合500元一套以上也有;要格價,有些小店也可以稍稍講價 (必須現金付款)。就是那些在手信店賣的傳統布藝小包包,這裡也會比明洞和仁寺洞平10-20%的。

我在好友幫忙講價下,給小侄女買了一套粉粉色的,春天淡小櫻感,比起旺角女人街裡賣的好看多了,質料也是較柔軟的紗,才折港幣250。可是,同一套的款式在仁寺洞找到,賣價接近港幣450。所以呀,找好東西,別嫌地方老派是要訣。

塔谷公園.jpg

這趟是賞楓遊,不能不貼張在廣藏市場往仁寺洞走去的中途,所經過的塔谷公園 (Tapgol Park) ,這片金黃遍野的銀杏樹,怎麼教人不留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