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緻 BEE (神戶寶莉阿姨)

追求每天生活中一點別緻


發表留言

故友留給我的和服要動手改造了

故友Tomoko 結婚時的和服外罩衣(羽織)(因為是禮服式,其實簡單說,也是一件和服);用的是一幅很漂亮的絲料,而且是我們之間一個難明的默契顏色;所以當大家分享各自結婚照時,她就說:「我早就覺得妳也會好喜歡這件。」

然後在她走之前一直記掛,要夫君和媽媽緊記要把這件和服交我手,就說:「無論怎麼用也好,我就知道只有妳有能力好好的使用它。就留著,也是個紀念。」這樣的留言,無疑也是一份無言的重壓。

一直不知道怎麼處理,穿著,袖子對我來說太短了。而且這顏色,我的適齡早就過了。要裁開,怎麼裁?造什麼的…實在無法可施。當日帶了回港,自然今日也帶了回來。跟林太討意見,說想過改動少許,整件當浴袍也好家常服也好,可行嗎?林太說這是絲,每次要手洗,這想法不好。

林太給我看她把一套改成兩件平常穿著,建議我也做類似的。說是看來不難明,但要動剪,我怕最後又心硬不了。

結果她先動剪解體,然後說眼不好了,難以整套完成(因為要保留和服本質,很多縫合必須手縫)。今日去聽她講學,討論改款細節、尺吋;我幫忙完成全拆件(將已變黃變舊的絲裡全拆)。

最後議決,我負責手縫上身部份的埋邊。她負責下身給我重新設計成半截裙。

好吧,big project, kick off!


發表留言

編椅

這個編椅,小時候家裡有兩張,是媽媽朋友的丈夫所編,當時是用鐵枝架加包了膠的繩索所編織而成,包著膠的繩索會現出橘子繩索的顏色,但膠面因時日而老化變黃。記憶中,這兩張椅在搬到西部的家裡時,還在廳裡放過一陣子的。

見到這構造一模一樣的,感覺特別異樣。當然這椅比以前那張更具質感,更透氣,更有格調;時空畢竟穿梭了四十多年。

有關這張椅資料,會跟同場展覽的其他椅子設計師,在另一篇中作詳細介紹。

照片來自 神戶,竹中大工道具館 一個椅子年展。

圖左下就是兩椅摺起來的時候。可惜沒找得出兩椅打開的相片了。


發表留言

聖誕電子賀卡

某夜,我在女兒房間裡磨蹭;我總是會這樣,在沒有什麼事情忙,電視也沒有什麼好節目,讓我和她綣著在沙發上關心時;我總會借點事情,賴在女兒床上,又或邊去收拾她亂放的東西;為的都是看看她,陪陪她說說話。

這時,她在忙設計她的聖誕電子賀卡,她說是學校一個比賽,她跟幾個平常很喜歡一起研究繪圖的同學都參加了。她給我看了未完成圖,給我解說她要表達的是什麼。

我給了些評語,可是,那些在這階段已經沒辦法改過來;又或者說,我這個女兒向來這樣,不是不聽意見,只是我一兩句話,未必就有能耐立即改變她心意,她就是這種:「媽,我會想想去考慮啦,不過,我還是想先試試我方法。」反正我也從來沒有太堅持命令她必須跟從我的意見去做。

有時候,我會想,這究竟是對還是錯;在很多人認為,這樣做,未免太過對她付予自主;畢竟她還只不過是個小女孩,對人世間事情還不能很洞悉,讓她自行去決斷,是不是太冒風險?

於是,近年,我變得比較絮絮不休;始終也害怕她表面在長大,腦瓜未能同步;而且,現代世界之光怪難測,即使如我們這經歷半生又如何,還不是那麼多的頓入誤歧麼。

前兩晚,她興高采烈地告訴我:「媽咪,我的電子賀卡,被選中了成為今年聖誕卡設計優異作品,更是其中兩張被校長選為校長推介作品啊!」

對於她這些繪圖的成就,她往往比學業成績上得到的或失分的,更緊張,更雀躍。

「更高興的是,兩個好朋友也都同時被獲選啊。」她那衷誠的興奮,令我覺得寬慰的。

正當我們這一系長輩在擔心她把時間都花在線上與各處朋友們以自學、討論、切磋模式在修習學校所不能蓋括的美術繪圖技巧,她一而再,以成績去証明他們這個學習平台的存在價值。

一個向來都愛視藝手藝創作的媽媽,一個從前是素描快速畫手的爸爸;如果不能接受這個女兒在這方面的才華和毅力,豈不自掌嘴巴?

所以,我仍然指著她畫的那個主角斗蓬下手臂角度紕誤大笑著,不過,也不忘跟她說:「送我原檔,我也要用來作為我今年別緻家指定賀卡,辛苦妳呢!」

67609_1344078897074_1684313455_678654_2372005_n

 


 

原文記於:別緻BEE | 03/12/10


4 則迴響

韓楓遊:Hotel Boutique 9

三劍俠出遊,最困難是訂酒店。

A與M有一定住房要求:

  • 三個人必須用同一房間,方便隨時促膝夜談。但要選獨立單人床,次選 Queen Sized 以上的雙人床,加一張不能太小的單人床。
  • 地點要方便,;附近必須要有便利店 (這跟大塊很相似)。
  • 要每日房務服務,兩位住慣了五星+的酒店 (沒辦法,所有香港跟機構員工所辦的外遊團,都以此為指標,她們都被寵壞了)。

而我也有要求:

  • 三張床不要緊,2+1式的也罷,日式地鋪也不拘 (我早年跑日本關西,早就慣了);但就必須房間還有足夠的走動空間。三個人三個不小的行李箱都得打開來,還要保持天天瘋買完,定四處亂丟到離境前夕。
  • 我最怕住得太近鬧市、夜市與繁華街道上;但A有嚴重方向盲,也很怕住的地方偏遠(兩者在這上面已經有點分歧的)。我也最怕五星+酒店,我自己是香港酒店業最黃金時期訓練出來的,我對所謂「高級服務」都先有挑惕,而且往往感覺如從前每每因工作而入住這類酒店;於是無法安然去享受渡假的興味。
  • 我喜歡自己造早餐,悠悠閒起床後,吃吃早點做做拉拉筋骨;不急不忙才出門去;所以,我喜歡住整個獨立用的單位 Bed & Breakfast 或 service apartment 的類型。房東不必為我房清潔操心,反而我相當緊張洗衣乾衣的設備,因為這樣,我可以帶少一半的衣服;對於穿過上身的衣服,我都習慣洗乾淨再穿,而且乾淨衣服不跟穿過的污衣拼到一起;備有洗衣乾衣設施的住房對於我晚上臨睡前敷面膜以外另一項「喜愛的任務」。

要一起外遊,都必須每人各都抱著容讓與遷就;結果,我們在問過好幾家旅行社所推薦的、朋友們住過而推介的、網上玩家們所列薦的……統統去按圖索驥一番;就是恃著現今網絡科技,全球訂房網都陳列每間酒店房間的明細及相片。

問我這些是否可靠,不能100%依賴,要由很多不同方向去作些評估,也有一些風險,不過這類風險在經驗中,即使是報旅行團、經旅行社訂、朋友推薦……也仍存在。因為每個人對住房的要求和期望都不同。

我仨原先計劃是關西遊,我已經按我個人自助遊經驗,加上M近年也跟丈夫試行在日本自助遊;也同意在日本必須選 apartment service,而非住酒店;因為日本的房間和床都太小了。當大家改計劃去韓國,我也曾挑了個很不錯的小套房,閣樓闢為三人和式地鋪,樓下供有洗衣設備及小廚房。雖然沒有餐桌令我有點不滿意,但那落地大玻璃窗的遠眺景觀,及足夠我們一起做運動的起坐間也是賣點。

A一直對非正式酒店抱有很大介懷,很多擔憂。結果我只好再找,再選則按照:

  1. 必須有小露台,因為仨都怕熱得很 (韓國國家規定26°C以下不許開空調;對於我們這班長年在「凍」感香港的辦公室裡生活的「Hot ladies」這定會熱得跳舞,無法安睡的。所以必須能有室外空氣流通的房間)。
  2. 按我們北行、東北行的行程路線,來決定最方便每日出遊的起點。

好了!最後,我找到這家——Hotel Boutique 9!

DSC_3128

它不是高級酒店,按估計只是屬3-4星級,只不過是近代因潮流而起的一種名為時尚派酒店,以特色室內設計來吸引遊客。地點是好,正在新設洞 (Sinseol-dong) (韓音發音像粵音:先-尺¹-棟) 地鐵站出口走三分鐘;新設洞站只跟東大門站相隔兩站,由明洞乘的士才只不過₩3500。酒店前也設有機場巴士站 (往返仁川機場的是 6002 號巴士),每15分鐘一班車,₩10,000。

我原以為這種小 boutique hotel 都只不過三四十房間,誰知一看資料,他們竟有200多個房間,完全意料之外;只是他們沒有設官網,只單憑住過的人在網上分享使用經驗,和訂房網裡的資料 (這很多時是有點刻意遺留或資料有誤)去估計。不過,一般酒店住房都只大概30-50 sq.m.,而他們報稱房間有 65 sq.m.,而且設有座檯電腦,有些大房間竟然還設有電玩、桌球檯……等。

對於我們的「大房間」抱有很大期望,也對於被安排怎麼樣設計的房間也有一些好奇。可是,結果,房間並沒有如期的大,一定不可能有 65 sq.m.,頂多48-50 sq.m.,雖然相對很多酒店來說也算是寬敞的,房間也沒有什麼玩意的,雖然是 2+1 的床式,床也算大,但配套就不見得很細致,傢俱及布草的清潔度不夠好 (床單有頭髮、床頭櫃有塵、房務員就在客人面前,蹲在地上摺毛巾添加到座地衣架的毛巾盤裡)。

DSC_3207

被大塊喻為「Subway Art」的主題牆,我當堂扁嘴巴了,三個優雅女人要體驗當露宿者嗎?

先是房間根本沒有備妥三人份的配置 (早報稱三人,加了收費);浴衣、毛巾、個人護理用品、杯子……統統都只得二人份。三催四督促才逐一加好給我們。然後又到小冰箱不凍的,又叫了工程人來搞了半天。

不過,房間很多小事情還是滿足不了三個女人(或三人家庭),例如垃圾筒超小型;浴間沒門,廁間與淋浴間是一門左右拉共分。全房間統共只有一個座地衣架上最多掛著三件短身衣,那衣架座底竟然是放毛巾的 (跟浴室有距離)。這些是什麼鬼新派設計?

唯一猶幸,露台的確是個露台,我們每夜打開著露台窗戶來通氣。

當地天氣報告,凌晨時分,氣溫2°C。

清晨出去露台感受冷冽空氣,舒爽!

小貼士:

  • 酒店日間有流利英語前台女生,整體其他服務還算不錯,酒店地下入口即先通過他們的咖啡室,所提供的個人護理品也算中規中矩的;如若不介意以上我們提到的,其實也算是個相當不俗的選擇。由酒店叫出租車/的士,直達機場的話,₩55,000,車程一小時。
  • 新設洞地鐵站 (站號 211) 在藍色 1 號線上,東行跟清涼里站 (前往南怡的快車站) 、西行經東大門站,有鍾閣站 、鍾路3街、鍾路5街 (飲食購物區)、首爾站 (乘搭 KTX 的交通要塞)都是同一地鐵線。很適合首爾自遊行初手。
  • 在站內的 4號出口,有電梯直達路面;帶行李的要注意嘍。

28, Wangsanro (Shinseol-dong 92-35), Dongdaemun-gu, Seoul, South Korea
서울시 동대문구 왕산로 28 (신설동 92-35)


發表留言

與來自澳門的 JE Handcraft分享 Jewclay教學

上年十一月初在澳門創意文化遊樂展中,認識了澳門手作人協會的幾位幹事。

不久,應他們新置的工作坊——邊樹工作室,把 JEWCLAY 帶過去分享

想不到這週再接到澳門的手作朋友邀請,再次作教學分享。不過,來自 JE Handcraft 的幾位主腦,今次專程過海來訪。臨時借用了朋友公司裡的偌大會議室,充當工作坊;一同渡過一個愉快的手作午間。

將興趣教學連同朋友相聚,是初心。將這玩意推到更多懂欣賞它的手作人手上發揮也是本意。

更多 Jewclay 珠寶黏土設計,請看 b.gi design

10559725_10152843872501896_7543585757179906684_n


發表留言

東港城的春意綿綿牧羊花園

之前在【別緻話訪】– Debbie Leung 用藝術之心讓羊毛再生 為大家介紹過的一位香港設計師。

得知她跟東港城合作舉辦了一個色彩繽紛的羊毛作品展覽,名為「春意綿綿牧羊花園」

DSC_1307

在一個小型展覽層面上看,這是一個非常值得一看的展覽,裡面會有羊毛入門的資訊,也可以給人親手觸摸不同加工程序後的羊毛質感。

DSC_1294

Debbie 也和其他設計師將羊毛不同組型的創意時裝設計展出。

可惜,正如所有企圖選用親民方式的藝術小展,都敗在場地管理手上!所有穿著好可愛色彩繽紛的羊毛作品的綿羊,額頭都大大張貼著紅色的告示:「請勿觸摸」。上文說可以讓參觀者親手觸摸感受不同的羊毛質地的透明膠盒,本來已備有幾個圓孔,讓人伸手進去摸上羊毛;可是,那裡四周也貼著「請勿觸摸」!

DSC_1296

DSC_1301

整個展覽,我和藍藍都非常滿意展區裡的設計、展品質素、展示資訊……就唯獨是,最不滿那些嚴重影響視覺景觀的「請勿觸摸」紅色告示。

10930121_1535837763368652_2952452481809459923_n

由 Debbie Leung 那裡借來啟幕禮的照片,模特兒把作品穿上,在台上展示。


發表留言

為 SHOW ME CRAFT 手作人比賽 b.gi Design 參賽作品做個總結

先讓我用幾句為一些新來訪的朋友簡介一下 b.gi Design,這是小妹在2000年所建品牌,曾經在幾家位處相當人旺的商點時尚店中設賣;當年受著正職壓力,不能公開相認;幾年後工作越加忙重,只好停止了發展。來到2014年,自由身,在南韓巧遇一款名為 JEWCLAY 的珠寶黏土,與其研發人相見歡,合力發展這黏土在生活上的各種可行設計。於是 b.gi Design 得以重生,並得到另外飾品設計的熱愛者好友結為夥伴,在不同地區推動及希望透過教學,能為更多因留家帶孩子的婦女帶來一些小型創業的機會。

先感謝鄺國威賢伉儷向我特別訂製了一套,作為祝賀好友紅寶石婚的禮物。這是首次試驗,承言製作並不完美,但鄺先生這位前輩朋友毫不介懷,還鼓勵我繼續在這方向上多練習和更進發展。隨後為表多年來在福幼基金會的義工工作中的得著,而想為他們「福幼關愛廿年籌款晚會」表一點心意,我再設計了兩套截然不同風格(華貴與年輕版本) 的酒杯作為賀禮。卻沒想到這樣,竟順引起了一些讚賞的關注。

2014-09-25 kwong kw wine glasses

b.gi Design wine glass design – rush gold

b.gi Design Wine Glass design – pastel color

11月接到 CRECRA 邀請,希望b.gi Design 可以以這個設計參加他們與三聯書店合辦的一個手作比賽;因為比賽的題目正是「Gift for New Home 充滿暖意的禮物」——

show me craft

可是,這年底正是全年最忙碌的工作檔期……

幸好有著優秀的夥伴,感謝 Sue;即使她跟我相隔重洋,但心總常連著。她把事情攬了過去,除選用了一款我們較早前閒談中商議過的設計——以 JEWCLAY 製作 wine charm 酒杯小吊飾;亦隨即代我出手製作了以金色作新居賀禮貼題的一套酒杯禮品。於是,b.gi Design 這個品牌以團隊創作參賽了;可是,我這個團長不出手,也實在說不過去。最後竟然給我在比賽截止遞交作品的最後一小時趕上了。

感謝上天給我引領,我恰巧找上我合心意的開瓶器;讓我能完成隊賽最後一件,也是貫通三件同一主題的設計作品。而且這店還為我帶來另一個機遇!

「Show Me Craft」這畢竟是個比賽,賽果交由天意;我並不太大期望。不過能有這樣一個機會,考証了我和隊友作戰的默契,反而是讓我最感恩的。

毋忘初心;我還是希望透過這些,把 JEWCLAY 的可塑性及美化生活實用性,推己及人;讓更多人去發掘更多「美與實用」結合的生活時尚品創作!

當然,我們還是希望得到您的讚賞和支持;讓我們在比賽中得到更多的投票。請擊入下面參賽作品圖片,連入CRECRA 比賽專頁,在作品頁下有個 【SHARE】鍵,需要經由您的 FACEBOOK 帳戶登入,去推薦給您的朋友,一齊來投我們一票。感謝!

10388142_1553888141516110_8830138729118830378_n

product_177_Zs5Zs8OZ5OZfggusZfoLCcdh2mSwTm_副本

IMG_9833_wine opener

後注:已經收到一些有關這酒杯製作專題課程查詢,我們正在安排教室,請留意隨後公佈!


1 則迴響

【別緻話訪】– 我們不是改衣店 S.16 Bulb Fashion & Bags

bgi interview-S16 Bulb

此文原先於http://www.berspective.com 揭載,但2015年1月1日起,由於 Berspective 改版,別緻話訪停載 ;原文重記於這裡作紀錄。

店面貼張「我們不是改衣店」—— 竟沒有拒客千里,卻招來更多有緣人。

樓梯底下的無窮創意。

一個又寒又雨的下午,步過深水埗區平常罕到的區域;一個玻璃櫥窗中有個上身模特兒架子,展掛著幾個利用紅白藍帆布設計的作品。

這種櫥窗路引方式,用在大商場中多的是;可是這地方是大南街,方圓五十里都無商場。吸引著我目光是玻璃貼著的一張白紙,寫著:「我們不是改衣店」—— S.16 Bulb Fashion & Bags

樓梯底忽然有頭探出來:「歡迎入來參觀啊!」原來樓梯底,別有洞天。

小小一個空間,藏著的不止讓我目不暇給的本地創作包包;還有兩夫婦同心協力,身體力行,相攜相扶去把一個理想一步一耕耘。

別緻話訪 S.16 bulb

別緻話訪 S.16 bulb

問:是什麼原因有這些想法?利用不同的環保素材去製作這麼多的包包款式?我看這些是來自塑膠瓶、水瓶,甚至是超市在賣的白米包裝袋;你們把這些都變成包包的部份?

答:我夫婦倆早年都唸服裝設計系出身,後來在一些大型布廠及成衣廠,甚至也有在大行中工作過;後來太太身體出了狀況,我們就想,與其再追逐於製造業遷徙轉變,倒不如殺出另一條血路——就著我們對不同物料的認知,試試在這方面創新。都市每個人都有用來應用不同場合的包包,這些包包越益應對實用,是生活配備。當然這些把塑膠瓶放在包包上,它已經不能再用來盛水的,但將兩種物料放到一起,出現一個強烈的環保訊息讓我們好好的對活在世上的一個反思。

雖然大多都由先生 Remgo作解說,太太Inges一直在旁靜靜的,但夫婦倆不時會交換一些認同的神情;感情由細膩的表情中體現。

問:這地方不是一個購物旺區,那麼你們做的成品如何推廣?

答:我們這裡的都只是樣版或試驗品。現在都主要跟老顧客訂貨造單。我們的顧客有的是來自日本、歐美國家的。不過,我們也跟香港幾位創作人製作過小化妝袋、雜誌附送的袋子…等等。我們小工場,生產量不大,要量出(出產)為入(訂單) 。但也因為是小生產量,我們可以有更大的創作空間;而且跟顧客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在設計和生產的過程,大家交流商議,雙方很多時就建立出深厚的感情。

這時,Inges給我看一個啡色紙袋,外層由防水透明膠包著。

答:這是個很有趣的故事,可以跟妳分享呢。我們最初用了個綠色的塑膠白米包裝袋,試做了個索繩背包。有個日本客人來到,見了很喜歡我們的概念,我們跟她說正想收集世界各地的米袋來做這個主題創作。這日本客人就跟我們說:「好啊!讓我把日本的白米包裝袋,送過來給你們。」我們原先以為他只是隨口敷衍一下,誰知過不了幾天,他就請香港的朋友,把他找到的日本米袋,送過來給我們了。 可是,收到後,我們就面對另一困難;日本的米袋可是紙造的。於是,我們得要構思,把它用防水膠包著來設計。不過經此一役,我們又多了一個設計經驗。

別緻話訪 S.16 bulb

別緻話訪 S.16 bulb

問:這可是一份難得的結緣啊。

答:我們因為經營這小店生意,而結識了很多很有趣的朋友;亦令我們的創作不止限於手袋包包這範疇。就例如送這個氣球給我們的小丑哥哥Kennth Kong,他要代表香港參加美國一個小丑世界賽事,請我幫他設計一套小丑服飾,要應合他整個表演中環節,於是,我們就連盒子也替他一併整套的來設計,這可是個特別製造。

別緻話訪 S.16 bulb

別緻話訪 S.16 bulb

Remgo讓我看 Kenneth Kong送贈他們的氣球娃娃,還有特別依照這套設計服飾而繪製的紙板公仔。

問:這不是太可愛了吧!但這套小丑衣服為什麼仍在店裡?

答:這說來真是踫巧,妳來細看一下!這套衣服上的小彩色格是不是很特別?那是來自同一批製造但不同顏色的布料;我們為求彩色格子穿在身上時不會出現錯位,或色彩重疊,每格色彩都是刻意編排的。換言之,這可不是來自一大塊彩色格圖案布,而是我們把單彩布剪成方格,逐一排列的。然而,在制作過程中發現,其中藍色那款在染布過程中,猜可能是處理得不夠好,領口時時在摺起的那藍色一格,就總出現崩紗了。於是,我們得要再為那個地方的藍色進行替換。就是這樣,讓妳跟這套衣服踫上了。

問:那麼,自此之後,你們會新開一條生產線做特別的戲服一類的衣飾創作嗎?

答:我們已經跟很多舞台劇造過戲服用的包包,可是,大抵不會將這種表演服變成生產呢;畢竟製作這些實在很耗費心力時間,收費往往不能得到合理平衡。像這套小丑服,來來回回修補,搞了差不多九個月,我們也是因為這樣,跟Kenneth 每星期都見面,由造衫上的事,至工作分享,選布料、車功上的技術……等等都無所不談,於是我們夫婦倆都跟 Kenneth成了好朋友,願意為他花在這小丑服上的心血和時間,已絕不能用金錢來衡估。不過,我們也好喜歡 Kenneth為人,他不止對我們友愛,閒來都扭漂亮的氣球來送我們放店裡招客;據我知道,他還熱心為一些低收入家庭小孩子辦一元生日會,有機會妳得訪問一下他啊!

別緻話訪 S.16 bulb

別緻話訪 S.16 bulb

這對夫婦真有意思,我跟他們的訪問都未完成,他們就忙著替我介紹下一輯受訪嘉賓。

不過,也因為他們這份熱心,才能招客成友。

問:你們那唸中學的孩子,對父母你們這個職業的轉變,有沒有作出支持行動?

答:啊哈,可能畢竟是兩個大男孩吧,對我們的工作倒沒有什麼表示過意見,不過,也沒有什麼抱怨;有時,倒還很願意掛著我們創作的包包去用。

問:這不就已經是心照不宣的支持嘛!

夫婦倆掛上個滿足的、心甜的微笑;家庭的和諧,也亦已經表露無遺呢。

看過很多大型的創作室,這樓梯底絕對不能稱為一個理想的創作地,裡面驟看還橫七豎八的掛著大大小小包包,但這些創作樣板,足夠攤開作一個小型環保創作展覽用。只是,縱然這裡設備再簡,樓梯底的小窩,卻充滿著一對夫婦聯手創作下的互攜互愛的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