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種迷你型小熨斗,是女兒買來打算造小娃娃衣服時使用;感覺上,只不過在桌面插上USB取電,應該挺方便的。
可是,熱力很有限,用在布料上,或熨一些摺褶,根本就熱力不足;於是,它一直被丟在抽屜裡。
早前遠方好友委托我為她收集一套2020年,當年市場在用的新設計所有面額的全新紙幣。因為我搬家時不慎,把夾在膠片中保護的紙幣,連同膠片套一起捲曲了角。
想起了這個小熨斗——果然,正正合用。
今年第一年,由我同妹妹負責初二娘家團拜的開年飯。
以往都是媽媽一手包辦,而且,大多數我們都選年初二,因為我們家女兒佔數相對多,年初一都是上門親家,即女兒夫家的團拜日,於是弟弟在港有時也改在初二。不過,更多時,我不在港;而且媽媽初一早上都忙拜寺上香、茹素。慢慢好像也習慣了我的娘家的團拜好像都順理成章的,定了在初二那天。
今年也是第一年,我們不許媽媽再辛苦地準備一盤一盤疊得矮牆也似的糕品。今年我來造,買一半造一半。備了八盤鹹甜各半的糕品,一半送夫家,一半自已娘家。
我一向不是很傳統巧婦,年初一忙一整天,要我秉夜或晨起為年初二準備,是有為難的。跟妹妹約定,她負責買些現成,我就來造一盤撈起,簡簡單單,寓意就好。
也真的沒料到自己忽然認真起來;這「寓意」一是不來,一來就得辦個好好看看;想起幾年前第一次改在我家裡團拜,我試造一次,好看是好看,但食材多選現成湊合,原來某些味道太濃重會互相影響了整體的混和。只好重新認真地溫習了些大馬星洲的朋友做過的撈起,再思考一下配入港人比較習慣的味道,還要考量意頭……
終於搞了老半天,選好食材的配搭;才發現準備功夫也不少。年卅我足足站在廚房老半天,才把所有食材切的切,醃的醃。
這個是我辛苦的成果,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次的成功;我會形容為;味道配搭恰宜,誰也不搶誰風頭;清新不俗氣,在過年的餐餐大魚大肉中正好一輪調劑——
曾經我有問過師傅,過年那些所謂實發(18)、一路發(168)、路路發(668)、生生意意(3322)…等數字是不是必須用在每一處?師傅有說,數字有數字易經,要講究就每個人所合用的幸運數皆有異,也會因時年之變化。所以一般日常使用,或涉及大家一起使用的東西,不必太過在意特定數字;不過約定俗成,大家幾百年文化慣性,在聽到那幾個數字都總有種俗成的心願,所以大家都自動自覺在那些發、實發、一路發的數字組合中得到祈願的力量。
之前那次,我總被卡在8樣10樣食材,就是覺得不夠;於是今次我放縱點,就像網上潮語說,我就颷了,我的選材。
先來個正中心的乾坤——去年前年都不是好時年,物極者反,正值牛年,牛拉犁就是要翻土,種新機。所以我覺得其他年的撈起正中有沒有設這個乾坤不要緊,今年卻非有不可。我隨大馬習慣放了大柑(大金)粗與幼、大與小的對比,我選了金粟。
環繞著乾坤的,我選了18項主菜,當然就是寓意實發——在選材時,除了想包攬世界代表的產物也必須留著香港特色的傳統味道,這種港特色味道不能跟盤菜中的撞上,也要有我父母家祖上的一點代表才行;再來篩選,也要加入我家、弟弟家、妹妹夫家的一些代表物(這真不容易,但總算給我找上);其實是不是很重要嘛,也非,只是既然要巧這種小心思,也就不能不花呀!
上層加上印尼小魚花生;食時再淋上鮮打(以下材料拌成的)調味醬——
花了大心思,集齊五行五色(青。赤。黃。白。黑);只為想祈求在撈起,風山水起之餘;還想寓意我們一家人牛年金玉滿堂、開心健康;世界回歸正常往來,大家都可以遨遊萬里、環遊世界,隨心所欲,東成西就。
一直以來,媽媽愛心牌蘿蔔糕是整個家族的頭號恩物;而因此,在媽媽大家族每年來同這位大家姐團拜時,她大女兒我,待字閨中就一定是排名第一的鎮廚煎糕手,密不停手為正搶攻四方城的各位長輩奉上各式鹹甜糕點;所以,我煎糕的技術是經過長期訓練。
嫁後當然就享少奶奶不幹,非也,是在媽媽每年都碎碎唸下依然不理,與大塊出外渡歲去。但媽媽的愛心糕就一盤盤由年底,她練手時開始,先首批受惠。
去年,很孝義地說要跟媽媽造蘿蔔糕,看著辦,結果也沒親自動手造一盤。今年幸得鼎爺的烹飪節目《阿爺廚房》,我和大塊成了他粉絲。然後,看他造的蘿蔔糕,竟然跟媽媽造的方法大異,造起來很簡便,於是膽粗粗的立即動手試——
第一盤,就已經相當成功,始料未及。當然原先沒太大信心,不敢放入太多材料,大塊不滿,要求再認真做一盤。
修正後,已經可以同步一日處理好幾底質素穩定的蘿蔔糕出品了。
面書上,朋友們看了直嚷要食譜,我只好整理好,分享出來,順便記到這裡,方便日後重溫。
在這之前,當然最好先收看一下《阿爺廚房》中主廚鼎爺的功夫,有了這個印象再來看食譜,就更容易明白。
材料:
造法:
經過一輪不停練習,進化成為我這款大受大塊及好友歡迎的鼎盛蘿蔔糕。
喜歡這食譜更尤甚於媽媽常用的鷹粟粉所造的是因為糕身較挺,啖啖蘿蔔,口感很強烈,但切片甚至切成方塊都不會散開,煎時注意用油及保持反各面煎香,就可以保持很完整的的上碟;幾乎沒需要太多煎糕技術都能煎出完美的樣子。
然而,我們吃我媽媽手造的「愛心蘿蔔糕」,當然依然是最好味,那味道連著親情,是無法代替的!那我現時只有大塊先生是必然的頭號粉絲;藍藍向來不賣帳賣相她是婆婆孻心肝,所以依然是婆婆造的最合心。
秉夜又造蘿蔔糕,今次要鋪滿金堆玉砌的,自家的,過年要「華麗盛況」!
從前每年總公司都會安排舞獅開年,這天總是我年假後一回去就忙著開年的首要大事;因為怎麼算都是工作一樁,年份一久,就沒怎麼的興奮。
今日,跟星加坡回港渡歲的朋友茶聚;遇上初五百業開年,觀塘APM準十時已經鑼鼓大響,中庭處演個眾獅匯。
我們避靜到角落的 Italian Tomato Cafe 午飯,原來門前也掛了青在等醒獅。結果,我們甫坐下,就有醒獅跟著進來,在我們身邊繞過,要跟餐廳的廚房來拜年。
午飯後,我們轉到九龍灣德福廣場飲咖啡,好等另一位朋友到來匯合。經過剛才獅鼓的經驗,我們再避靜到遠離點的德福戲院裡的鈴木咖啡店;想不到,醒獅也跟著到,今次——
在客堂繞著每行卡座來拜年!
我也還是第一次在咖啡室裡,遇上醒獅,還要舞到面前來啊!
工作關係,對於節日的佈置特別敏感。
近年香港的商場佈置,設計每況越下;不單平面設計走低能低級低技化,整體佈場更加只追求價廉者堆放法。
就看今年過年,真桃花幾近絕跡,更不要說像從前大家都為哪裡購置桃花皇而相約朋友前去催旺桃花之舉。
今年的商場通是塑膠桃花,加小燈;統統俗不可耐兼散發著一陣陣膠氣味,令人卻步遠離,失望得不得了!
在星加坡,先在 Vivo City 看到幾色絲花的牡丹組合,配簡單的新春圖案玻璃貼;這雖然是很舊款的設計,但簡約讓人舒服。
然後在 Marina Bay Sands 裡見的,令人眼前一亮!
才只不過是緞料做的繡球,用上最奪目的螢光粉紅,既傳統但又因為選色變得時尚。
在黑色石材的水池、吊在中庭高處玻璃圍欄處;都貫徹只單一球;簡潔,但效果非常突出。
喜慶、奪目、連貫、配色、意象…也齊。
整體能帶出預期效果,就是好的佈場設計;不必累贅,不必堆砌;清雅高貴。
Simple is beau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