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緻 BEE (神戶寶莉阿姨)

追求每天生活中一點別緻


1 則迴響

韓遊:牙山

表妹遠嫁到韓國,自從誕下孩子,就搬到牙山開始她的韓國太太的生活。

趁這次去韓國遊,反正韓國人也放農曆的新年假,我們也順道撥一天去探訪她一家。

「表姐,我家裡離開首爾很遠的。」

「不要緊啦,反正過年首爾市裡都沒地方好去。」

那麼,我們就可以去乘KTX,韓國的急行火車系統。

由首爾站搭 KTX 到天安牙山 천안ᆞ아산, 車程大約35~40分鐘;一般平日都可以在出發前15-20分鐘在首爾站就可以買票上車。但這天是農曆年假期,往來出遊或去探親友的本地人多得很。

還好我們慣了清早起床,買到比預算出發的時間遲一小時的車票。就用這小時在車站裡吃早餐;車站裡有紀念品店、有年輕設計品牌的推廣店、有韓式餐廳,三兩家麵包咖啡店,也有藥店,自然也少不了有賣護膚品牌的店子 (這個看來沒有任何一處會缺了的)。

整體跟內地的大型高鐵站都很酷似,留意大型標板會提示哪一列車到站、幾號月台發車、哪目的地的幾點要最後召喚乘客在列車準備……現代人出外跑多了,在這裡都不必擔心,完全沒困難。

2014-02-01 10.44.18_副本

KTX 站內掛著幅手寫的橫額,未見旁邊有注解,看來未必是墨寶類,這會是乘車守則嗎?用手寫的?

KTX 月台

2014-02-01 11.20.58_副本

牙山是個新發展住宅區,很有當年我由市區搬到新界西時候的感覺。車站旁什麼都沒有,遠望一堆新蓋的高樓群,是新派設計的住宅屋苑。這是年輕國民們的投資,用他們年輕發奮的時光來投資這個小區發展。

住在這種新發展區,中外都只為有限資本買更大的空間;新家庭幾口子生活,孩子成長,無需在市區中擠,很多人願意住到離鬧市遠遠的小區去。我覺得這投資是很值得,孩子成長需要空間,比需要時尚急速的生活節奏,遠多出太多;當然住得遠,父母的工作也得遷就遷就。

2014-02-01 16.53.23_副本

高空腑瞰牙山車站的上蓋,像兩支羽箭。 看來這地方的發展也如箭在弦了。

幸好,表妹夫的工作都在區裡的,而且表妹夫妹妹也在同區開有小店;這一來大家都有照應,整件事就是很明智,很愜適的了。何況現代的小社區發展,遠比我們當年只靠一條屯門公路和一個老得掉牙的墟市強多了;既有KTX 直跑鬧市,也有超大的超市連購物百貨,生活一應齊全。

逛每處的超市是我家旅程必遊點。貨品行情、現賣價格都是我們很感興趣去探討人家城市文化的渠道。

逛每處的超市是我家旅程必遊點。貨品行情、現賣價格都是我們很感興趣去探討人家城市文化的渠道。

雖然超市百貨裡只有幾家快餐,要吃精致點的,還得要步行去一個老墟;那邊完全是另一光景,彷彿就由2010年隨著那十多分鐘步行路程,走回80年代裡去。

四周都在蓋樓,這幾條老街,讓我更有回到20年前的感覺。

「這一家老店,是家庭式經營,很傳統,我過來幾年也還不懂在這裡點菜,每次都是老公負責;我們每次都把客人帶來這裡嚐。」

這家叫孫家的雖不致於鄉土味,但卻地道家庭式得很。為我們設了廳房。

2014-02-01 14.11.53_副本

 

這種脫了鞋,蹲在墊上吃餐的;早年在日本試得多,但吃韓餐也卻只是首次。

光影魔术手拼图

好豐盛的一頓——才只是午餐呢?!滿桌都是盤盤碟碟,而且每一盤都非常美味。兩個孩子吃得很津味,看得出她們都來慣了,自己家裡一樣。

別問我,那幾碟叫什麼名字;我忙透了!嘴巴忙吃的,也忙著跟表妹和兩個孩子話聚。

入夜,回程了;下著暴雨!這段空曠中步行路段,並不好走;看來政府的建設在這一塊,還沒有跟私人地產銜接得很好。

不是密封的車站,在暴雨下迎入大量雨水,把車軌都溢滿了。

不是密封的車站,在暴雨下迎入大量雨水,把車軌都溢滿了。


發表留言

星洲遊:SMRT 地鐵站名

星加坡地鐵 SMRT 的發展已經相當完善,狀況也跟香港的非常相似。

唯一要注意的是,新車站都以中(簡)、英及印三文報站;可是,並不是所有車站都這樣。而對於慣於在外地使用英語但又又會看中文的家庭像我們;有時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我上一次來星加坡時,是跟藍藍住在 Bugis 這個站不遠處;所以對這裡的環境比較熟。跟星加坡朋友的交往都用英語,而且,上次來星,所有站名都以英語為主;於是我慣性對於所有站名都會以星加坡人慣唸的星加坡特有英語語調,或英拼音行先。

這是大塊先生第一次到星加坡來,他對於那些一時是以英語拼音而來的中文名較敏感;而對於那些由印度音譯中,再對照英拼,一時看似用普通話音譯,一時又比較似以廣東音 (其實有好多星加坡人的英語音都混有粵音);而覺得好奇。

就像 Bugis 這個被譯成「武吉士」,他就淘氣大發,每日都要跟我說上幾遍,還專程拍照,說每次他銷售同事對客先敗陣,他就會送這照給那位同事,以示「鼓舞」。為什麼是幾遍呢?因為他每次說乘地鐵去「勞明達」我跟藍藍都毫無反應,因為我們只能記住所住的酒店是在 Lavender 站。他不唸這個英文站名,我們都完全聽若罔聞;於是他只好說我們回去「無吉屎」(粵俚語解作沒氣慨) 下個站就是。

2015-02-18 16.05.23

我相信這樣的情況,就是在星加坡本土人氏間也常出現,因為我們在站內好多次都能聽到大家對話中對站名的發音有差異的;只是,這就是星加坡文化,一個多國文化集中地,就會出現這樣不同卻又能和諧的相處。

又好像我們在小區中迷路,問路用英語,對方耍手搖頭,用蹩腳英語簡單答我她不懂英語,那我猜想她說普通話的,甚至可能是內地移居星加坡的。我用了普通話跟她說,她卻走去後面找了個同鄉說褔建話,然後那說福建話的老人家叫了個印籍的替我們問。

又像當我們在地圖上已經很靠近小印度範圍時迷路,問了幾個印裔孩子:「知道哪裡是小印度嗎?」全都搖頭。後來才知他們都只會直接叫小印度裡面正中的那幢印度廟,而不會稱他們那個活躍的社區為小印度。

去星加坡旅遊,使用隨時隨地互聯網 Google Map 其實不算很管用,原因是那些中文名不會在Google 出現,於是當你只知中文常稱而又發現 Google 出現的都是官方英語,又或者那些看似英語,但其實是由印度文譯過來,編的好長又拼不出正確的發音時;你會立即在大太陽下覺得頭暈。不過,多跟四周的當地人對話,問問路,一定會發現更多有趣的文化狀況。

迷路——看地圖的有老爸;問路的有老媽;藍藍當然只管在隨拍,說是在為日後學習項目先作資料搜集啦!

combo singapore lost way

連結:星加坡地鐵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