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緻 BEE (神戶寶莉阿姨)

追求每天生活中一點別緻


發表留言

在當笨學生與回想當年的學生們

昨晚跟Mariko 說我考試又失敗了,我需要點酒精。她說:「是啊!飲吧!飲了好好去睡。」
今早H太太繼續送我花,我繼續收花。
有這些鄰居,我的日子不該說難過。

是的,在日本生活,看似很悠閒,但其實根本沒時間讓我去傷春悲秋,沒辦法做到的只有不斷再來再來再來…直至做到,別無它法。
這裡做不好的,幸有其他事給補上;可能這也是一種安慰。

下星期開始要再一次正式當老師;再次被稱呼先生,我又再一次說不用稱我先生(老師)我叫別緻。(自從在深圳被大群根本沒抱尊師的心的人胡亂隨便的喊著老師,這種稱呼我已經有點抗拒)(我有些執著,我沒說過我願意給你真誠指導的,請別隨口稱我老師。我教的,我得確保那方法是對的。當佈場、當公關那些工作,我並不會認真教學,也不想人隨意看了當學了。更不想人走來就問妳這花藝、這佈場有証書的嗎?這個世界因為証書的marketing手法,一張張所謂的証書早已比老師在研究後分享的來得過份「高貴過譽」,我不屑被稱這種「老師」)。

坐下來備課,課堂教學,複習…的時光,要倒數到87那三兩年,我有一班好可愛的小學生,終日圍著我跳來跳去,偶爾會跳上來圈著我頸跟我說:「Miss Cheung 我好鍾意妳呀。」然後望出窗外,有個傻佬站在遠處一直等我下課。那個小男友,我連樣都記不起,但他這個習慣,確是令人歡喜的。

今年將正式教成年女仕,這事讓我一直很大猶豫;只能說現代小孩已不是我有能力去教。跟那些年同樣的發生,就是學生自行上門邀請;能做得好,是一份榮譽;也許我只需要讓自己的心回到那些年的勇敢和氣魄。

總會突然想念我那些教過的學生;只是,即使站到我面前,其實我早已認不得。大概十年前某天,有個街坊突然問我是不是Miss Cheung,她說在書樂舍上我的課,還很記得我;竟然認出我。我當然認不到她,她回碼頭區探父母。這匆匆,還沒搞清個對話和記憶。也許跟正規學校老師的感覺不同,我們這種青春期教比自己小幾歲的孩子,我自己都是個大孩子心性。要不是當年我很堅持用我一些想法去教學,也許從就沒有可能得到這些孩子的喜愛。這些年的經驗和記憶,隨住我進入金融十八年,我藏好深絕少提到;這些「體驗」在那金光燦然的世界裡微不足道;可是,沒有這些,我沒能釀出那種挺著腰說話的自信。跟我一起工作的團隊有曾說別緻開會時、指揮時跟平時判若兩人,這種演講氣慨大概就是當老師時養出來吧。

曾有個蠢到加零一的學生去到荷蘭變成高材生,他媽媽回來專誠厚禮感謝我之前在港教學一年(被氣到炸肺的一年);禮譽我是她兒子啟蒙;她從未想過兒子能由尾數跳為最前。而我那時已經忘了我對這個笨小孩做過什麼(可能在他面前替他父母吐過血吧😆);很多事情的發生只是一種應時順序,如果說我有曾幫過手,可能只是盡我能力推了一把吧。這孩子,今日也許已經成為北歐專才,也許那一年給補習姐姐一星期罵很多遍早已無一絲印象;但某些老記憶片斷,我還有碎片。

沒有奢願,只向遙遠星宿祝福那些當年愛過我的孩子們,都生活安好!那年的老師姐姐也愛你們,雖然這些碎片也許不會再能多待在腦有雙位數之年。總算是人生遇見過,彼此有得著過。


發表留言

故友留給我的和服要動手改造了

故友Tomoko 結婚時的和服外罩衣(羽織)(因為是禮服式,其實簡單說,也是一件和服);用的是一幅很漂亮的絲料,而且是我們之間一個難明的默契顏色;所以當大家分享各自結婚照時,她就說:「我早就覺得妳也會好喜歡這件。」

然後在她走之前一直記掛,要夫君和媽媽緊記要把這件和服交我手,就說:「無論怎麼用也好,我就知道只有妳有能力好好的使用它。就留著,也是個紀念。」這樣的留言,無疑也是一份無言的重壓。

一直不知道怎麼處理,穿著,袖子對我來說太短了。而且這顏色,我的適齡早就過了。要裁開,怎麼裁?造什麼的…實在無法可施。當日帶了回港,自然今日也帶了回來。跟林太討意見,說想過改動少許,整件當浴袍也好家常服也好,可行嗎?林太說這是絲,每次要手洗,這想法不好。

林太給我看她把一套改成兩件平常穿著,建議我也做類似的。說是看來不難明,但要動剪,我怕最後又心硬不了。

結果她先動剪解體,然後說眼不好了,難以整套完成(因為要保留和服本質,很多縫合必須手縫)。今日去聽她講學,討論改款細節、尺吋;我幫忙完成全拆件(將已變黃變舊的絲裡全拆)。

最後議決,我負責手縫上身部份的埋邊。她負責下身給我重新設計成半截裙。

好吧,big project, kick off!


發表留言

北海道的蒟蒻皂

在2016年之前已經初遇這皂,在京都,但當時只當是手信;自己回家用了,覺得不錯,可是,不記得自己在哪裡買得回來。結果再遊京都錦市場時,仔細的聽完店員講解,試用各款不同美容材質的蒟蒻皂;才算是被深深吸引著。

每年去神戶,我都盡量抽個一天半天到京都走走,也總不忘在錦市場大買特買一番;於是順理成章,我就會買夠一這皂在理解上是純精油及金泊,我相信有加入純米化妝水之類,凝結很可能是寒天粉。我自己版整年夠用的量。也試過轉介好友後,自己存量不夠,就請去京都旅遊的朋友代購,但皂始終有點重量,有些朋友不太願負上這個責任,尤其是男仕啊,他們覺得專程為女性朋友走這一趟,身邊老婆怕要生氣了。(買給老婆不就是好嗎?哇,妳說啊,折兩百塊一片皂啊,最好還是別讓老婆見上,妳還說要我帶她去那裡!)表弟去關西遊,我支使他去代我帶回來,一口氣帶回來幾種不同香味,也給他媽媽買幾塊(看!還是小表弟聽話。)也試過不想麻煩人家,在台灣找到網上代購,可是最後還是要麻煩台灣的好友代付代寄。

究竟有多好,要這樣勞師動眾啊!

試用過眾多不同味道美容功能的材質中,金泊一款是最適合我皮膚用。我用這金泊皂已經有五年不間斷,每早用這皂在手心搓泡洗面,用手舀冷水,用毛巾印乾(緊記不要擦面不要用溫水,除非室內溫度都低過十度,我才會用微溫的水拍上面)。秋冬洗完會再拍上爽膚水(我最常用不外乎萄正宗/ 廣源良菜瓜水)(無錯,我花在面上的不是很高消費,實用就夠)。早上洗面很重要,但也不必繁複,做對的事用對的東西,一件就夠。這皂洗完不會覺表皮拉緊、乾燥或脫水起小粒狀(這些我從前捱了好多年,覺得好討厭,大家可能記得我是表皮好薄好易脫水而敏感紅的混合敏感皮膚)。

不過到今日,香港看來只有一家專賣入口各地肥皂的專門店有售,賣價是原日圓價的接近一倍。而且很多時也沒有金泊那款。

最後,科技的方便,讓我看到淘寶上竟然有賣。鑑於對淘寶上的假貨充斥,實在不敢妄然去訂,畢竟訂貨、溝通到運送所花的心力金錢不少。結果找到這家,堅稱是日本原店授權。但基於淘寶對海外賣家的限制,只能賣給中國境內買家(香港是境外在這不想再深討了)。所以在購買時,就必須經由國內的親朋友幫忙了。

https://baixuebenpu.world.tmall.com/p/rd837382.htm

皂碟內,舊有的是原裝在日本京都店買得。新的一皂是在淘寶賣家處運到。經由我以多年經驗認證,是百分百的真貨。因為所有包裝真實無誤,皂碟內一件快用完的名為京都金箔,新的是神戶北野金箔;視覺質感上也完全一樣。

好幾年前,我已經在企圖解構這皂的成份。不過試驗出來的不是太硬那質感不及他們造的好,就是過快融掉。所以,我依然向他們訂購,依然在用他們產品。

#來自日本的手工潔面皂
#蒟蒻皂


發表留言

神戶的洋菓子源來

時時有朋友問我為什麼這麼些年來,總是在說神戶有很高水平的西式蛋糕西餅甜品,是我所見日本各處地區中(普遍會說除東京外)最高平均水準的地方;但反而很少像一般香港人瘋狂在談論大阪吃蛋糕。

我在兵庫県洋菓子協会営業者会員創業年表裡面找到日本協會所列的創業歷史,以及就兵庫県(早年以神戶市為主要洋風文化地為主)的洋風流入時代的記錄——

「1867年(慶応3年)神戸港開港、明治元年(1868年)居留地ができる。(8,000坪);明治32年に居留地が返還された(31年間)洋風文化の流入…」

每年我都好喜歡看神戶這個洋菓子協會的比賽作品,然後在神戶各大百貨店甜品部,各糕餅店櫥窗去追尋他們所設計的蛋糕的變化。

智子很多年裡,都會給我寄她家裡所訂的聖誕蛋糕的相片;每一年為家人選個別緻的 クリスマスケーキ 洋菓子聖誕蛋糕,是很多神戶家庭的「傳統」。然後,我希望我可以將她這個「傳統」延續下去。

神戶大多數的洋菓子(包括烘焙包點、甜品)都是這會的會員。關西地區甜品師的技能考核,由昭和34年 (1959) 就已經在這裡開始。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

後注:已經很久忘記了自己曾經都是個很活躍的 blogger,算不算得上是 influencer,有時啦,有些文章的爆炸力不弱,有些文章也流傳著近十年還是每月有雙位瀏覽增長;只是我一向不打算認真經營;我意思是喜歡經營文筆,但不經營文站。
今天是我由2005年博客的紀念日,1111就我而言是網絡文耕的光棍節,

來時光棍,什麼都不懂什麼都沒有;十幾年後依然光棍,沒成就,沒伙伴,一個人瞎記,一個人瞎遊,只經營一個人的紀錄冊。


發表留言

給智子的第一個母親節祝福

這標題,是一個遺憾。要不是前幾天跟藍藍一段對話,要不是剛好是母親節,想給她說一段話;我還沒想過,我從來沒有跟她說過一句「祝母親節快樂!」

我們相交的年代,除卻跟自己母親大人說母親節快樂,並不太流行跟其他人說。而且,我跟智子間比較像姐妹,我們也都是尊自己家媽媽為家裡「唯一的母親大人」,所以我們之間的母親節,都很少預先交換商議,不過在之後,會說:「母親節那日,我們跟「母親大人」怎麼慶祝了。」而完全忘記自己也已經是人家母親。

我們的孩子怎麼跟我們慶祝,反而很沒所謂;大概就在家裡的牆壁,四角會找到蛛絲馬跡,通常就是孩子跟我們畫的圖畫,做的小手工。這是我倆很類同的習慣,也因為,我們只需這些都很滿足。

這個月份,是她走了的第一個春來的花季,丈夫已經撥開陰霾把家裡什物清好、重新整理過家裡所有傢俱,以及重新整理花園。我派了藍藍去幫忙大掃除,因為過去這個冬天,藍藍終於搬了過去跟智子的家人同住。

當藍藍前幾天,笑著說面前的日本本地農作蜜瓜甜得太過份,她覺得食禱不該只向天父,也好想說多謝智子Auntie。 這段日子藍藍能夠有好的環境,安全、安然、安靜地生活,我們一家也確實對智子一家上下非常感激。

於是藉著這個母親節,我特別撰文感謝故友,吩咐藍藍代我為她造一杯 法式歐蕾咖啡加碎果仁 (nutty Cafe Au Lait),是她的早上最愛,也是她教曉我享用。那些年,我跟她在香港四處問咖啡店有沒造這個,那些是我們一些很有趣的共同回憶。

過去半年裡,感謝一切,以前只由她主力卻原來是為著我而計劃的,因為她生前所種下的因和緣,我和藍藍都得到啟承,很多珍貴的友誼,獲益的多看來日後只會更多;更衷心感受到她早年所思考的,著實替我省掉了很多冤枉路;雖然她已不在人世兩年了,但好多事情在默默進行時,竟然都能感到她在旁的守護。很多進程因為我決擇而兜兜轉轉後,竟然還是回到按她早想好的,最為合適之選。

世事之奇妙,早有安排;令我不想迷信,但亦不到我不誠心地去相信了。

那夜最後的一次晚飯,席間,她忽然說:「妳快搬來住,我恐怕等不到了。」我那刻臉上輕佻笑著,好像不在乎她的話,也許她當時也會這樣感覺吧。其實我並不是不在乎,只是無法也不懂適當反應她說:剛過了醫生開出的「最後三個月限期」。而那刻,我,實在哪一方面,什麼都沒準備好。

希望妳在天家跟妳爸爸一起很快樂,好好享受妳最愛的「少女時代日子,Daddy’s little darling」。我們都很好!妳或許也很驚訝大塊先生那天在看我新買的日本語辞書啊?他大概在擔心他的 little darling 日後只會說日文不理他啦。🤣

這個母親節,妳不要太想念孩子們,包括妳的兒子、妳丈夫的大兒子們和孩子們,也不必想藍藍,我跟妳都是那種「總是當不好一個溫惋賢淑媽媽」的女子,但是,我們的孩子們都好習慣,也好敬佩;所以,那「好母親」名號,真的不要緊的。

這個母親節,願所有的母親和她們的女兒們都好好享受這種「女人們之間一種特有的愛」!


發表留言

日本來的聖誕禮物

日本來的聖誕禮物

過去十年,每年最按時寄來的聖誕禮物,都是來自日本。今年不例外,但今年特別想記一下。

今年小栗收到牠生平的第一張聖誕卡。

以往都是一份來自關東 Yuri 的,一份來自關西 智子的。自從 Yuri 妹妹 Midori 出嫁了,我這個在香港的姐姐就多了一份來自千葉的禮物。

今年,這千葉寄來的還最先抵達,而且寫明見到這卡就想起我家小狗小栗。於是我們的小栗就有牠的第一份聖誕禮物。看牠多高興!

智子在彩虹的另一端了,我還是把卡寄去她家,田宮先生是前輩,尤其今年智子離去,他們家不便發任何賀訊。回了訊說收到了祝福,卡放了在智子壇前。

因為智子而認識的幾位神戶朋友,對我熱情,由我們11月在彼邦一直延伸。隔幾天大家就在 LINE 裡的交談室裡說說家裡大小事。

這天,就收到丹生家送來的手作品。

篠山城有捏陶體驗樂,做一隻青陶筷子座留念。

係丹波篠山的篠山城裡有個整即場筷子座陶藝體驗。
我同藍藍,還有請千晴代手,即場造了三個,連館長都讚有好高水平的筷子座(我們都是捏慣了各式黏土的手作人嘛)。只是要煩千晴在之後幾天,替我們回那歷史館取回三件筷子座,又安排先寄到丹生家待著。

原來,是要等,連同她母女倆給我們母女倆手造的聖誕禮物,一齊寄來。

這一下,小小郵包中充滿愛,神戶那邊來的濃濃友情,全數快樂地收滿懷!


發表留言

「神戶蜜遊」不能不鰻

神戶元町的熱鬧不比心齋橋差;而且本地人還是佔大多數。

元町範圍的食肆固然多不勝數,要吃神戶牛的,大概每百步一家;其次就是最多雞料理。但總算相比關西其他地方,國際色彩較濃的神戶,有著很多不同類型的餐廳食肆,各適其式。

不過我和智子還是比較喜歡 三宮駅前 地下街的食肆,這邊相對本地老派一族的餐廳為主;這幾日走地下街,經過鰻屋都忍不住看一下,因為七月有鰻節;幾乎有供應鰻的餐廳都會主攻推廣。

然後,店前掛著一個海報,饅祭正正就是我生日正日。好友說:「就在妳生日那天陪妳吃吧!」她應該是看我每次路經都探著頭看裡面的饞樣。

吃過鰻屋的都不再想吃鰻魚弁当快餐,看準了這家。

鰻是我當年一開始跟智子工作,初接觸日本菜,最先愛上的一道;不能多吃,要吃最肥美時,造得最細烹的,滿足過,等下一豐收季,不貪多,只求善。

不過藍藍在whatsapp傳來忠告:「可能會因為珠玉在前,要失望的。」珠玉是我們幾個月前在宮島吃的海饅

誰知生日正日,以為自已很聽明,提前五時就過去吃晚飯。結果……

「抱歉啊!今日全部饅都沽清了。」

好失落啊,結果附近隨便找一家,卻中伏了。賣酒的,饅魚做得可能比快餐的還差。

念玆念玆,智子說:「我打電話過去訂座,妳臨別來個秋波。」

這店本不接受訂座的說,不過智子說解釋了我這位遊客那日沒緣吃專程再來,結果她們替我們安排了。不過,到步時店裡還是很滿,也得在門外等了15分鐘。

嘴刁不諱言的我,會說這不能跟宮島的比,但卻比前幾夜的那碗好上百倍。

 

鰻,全部都是鰻;因為日本的饅屋,是單一只提供鰻魚飯,沒有菜單,因為統共就只得尚品、大客、碗上…大小弁当款式可選。

脂香啊,肥美啊!片片都軟綿綿的…

不能不鰻,面前肥膩膩的一片片,怎能手慢;扒下一大碗白米飯;在日本,我永遠都能吃完整碗的白米飯。

最初到日本時不明,直至有日在知子家,她媽媽煮好一大鍋飯,我由玄關跑入去廚房去問:「好香啊,好香啊!」白米飯真的可以好香,令人大感好餓的。從小就少飯,被媽媽責為對飯誓願的小朋友,竟然是人生第一次為著白米飯電興奮,回港後一直跟好友們說這「奇遇」;只是當年能在日本有相同體驗的朋友不多,於是大家都免為其難地唯唯諾諾……直至很多年後,有一位好友去完日本後回來說:「日本的米飯真的特別香!」我那刻樣子是:「不是早說過了嘛!」


丸高 鰻 專門店

神戶市中央區雲井通7-1-1 (即三宮 JR 往地下食街的通道中)

11:00-21:00 不定休


發表留言

【神戶蜜遊】有米

生日當天,清晨就經過住的旅館附近一家小社區米鋪。

我在面書上打趣地寫:「生日祈願最重要有什麼呀?當然是要有米啊!」

跟店家夫婦打個招呼,禮貌地問可否在店外拍照?

店很小,裡面都是打米穀的機、溝米機和包裝機,很原始,誰會想得到這年代的神戶市,竟然還有這種老米店存在。

店沒太多空間,我就站在店門口;店主很客氣親自由工作桌走開來,遞上名刺。

其實,單是用眼瀏了店裡陳設一眼,也已經夠滿足;這種店的裝潢,我活了四十多年,就是小時候會被媽留在街市的米舖老闆娘,跟扛米的大叔們聊天;也不曾看過。

可是,我這來已經夠打擾,連忙退出去。

希望有機會可以去跟武田先生糴米,再請他夫婦仔細指教各式米的分別和用處。

這刻想起好友 Bowie (燒房焗)每次我說要去日本,都說替他搬些日本米回來送他,就是最好的手信。米當然不會扛回來,不過,如果有機會跟他一起去日本遊一趟,倒是美事(咿,好像有人曾提過要拉隊去喲,那班人呢?)


武田商店

神戶市中央區琴之緒町3丁目1-370


發表留言

四囯滾動藝術遊:No Money是指我無錢嗎?

在四囯遊完,回到神戶;暗暗鬆一口氣。

所說的是此行最大目的是大小姐的藝術觀賞及學習,沿途每日早出夜歸,舟車勞頓;每日步行運動量都幾乎大於我平常的一週間量;每一天都要計算著自己精力,包包裡的負重,車船的時間表,天氣……我說是悠閒都只是自欺欺人。

回到神戶,已是旅程到尾聲,神戶這地方瓜熟,入住的又是剛二月跟大塊爸一起來的那家,感覺就是旅程的小歸家。而且,行李再整理就是打包回家去,這還不大買特買更待何時。

這一放縱,真不得了。更糟糕的是見上 Tokyu Hands,這家樓相間多層,即加起來超過十層,每層面積都比京都那家還要大。去過這家店的朋友應該在看到這章節時,都會暗替我們嘆口氣。

這店包含玩具、手作品、家居品、新科技品、皮革製作材料、布及織物類精品素材、廚用精品、畫具、印刷品、鐘鍊裝製配件……但凡家裡有什麼破舊維修,甚至手作人藝術人廚藝創作人……統統不能倖免,會像我們一樣——由裡面出來就像被洗劫過,一貧如洗。

有朋友在面書說:「幹嗎不用信用卡?」因為剛才提到這家神戶店有好多樓層,每樓層都是獨立分科,收銀也獨立,我起初沒有想過要買那麼多不同種類的物品,於是每一層都付帳呀,就是這樣,到筋疲力盡,飢腸轆轆,肚餓令我們不得不投降;才發現現款幾乎被清光了。

兩手滿滿,肚子空空,腦袋渾渾,見「一風堂」想起最好來一碗熱呼呼拉麵。門前兩位情侶在等位,侍應來招呼,手裡拿著一張餐牌,告訴我們可選A或B,選配前菜飲品。我們沒有細想,就點了。

坐下後,上菜,嗯——肚子飽飽了;準備離開,問侍應埋單;手裡準備的是當時僅餘下的一萬円紙幣;兩碗拉麵,總該夠的。

侍應跟我說:「No Money!」喀!什麼一回事?我跟藍藍都愣著,什麼叫 No Money?

這個侍應拉我出店堂,這下更奇怪;她是說他們收銀檯不夠零錢嗎?不可能吧!萬円已不再是大幣啊。

然後她連同另外一個店員也指手劃腳,指著門外張貼的一張白紙:「Opening 22-Oct-2016」。

那又怎麼樣?今日幾號了?原來這夜才是10月19日,他們在試業,過幾天才正式營業……什麼?免費啊!

一列侍應在向我們鞠躬感謝光臨,而我們傻裡傻氣賺了一餐免費膳食。

「媽咪,那我們去買蛋糕宵夜,賀一賀好運氣啊!」

是啊!

%e4%b8%80%e9%a2%a8%e5%a0%82


2 則迴響

只要有心思,小小空間還是可精準利用

台北的朋友在日本旅遊,傳來相片分享。

我一看,這對於我們在香港時常掛在口邊的「土地問題」不是太好了嗎?

土地問題,並不是香港獨有。日本人對於小巧空間,地盡其用的智慧比香港早開發不知多少年,可是呀,恁香港跟著日本潮流走了那麼些年,人家對生活上所花的心思,我們又學來多少?

首先,給大家看看這家在神戶的東麵房,每廂座旁放著的織籃——是讓客人放手袋用的。就是一份貼心呀!

這店位於關西,看來空間還是很寬敞,相對起香港一些食店,這樣走動的通道空間已經相當不錯了吧。

2016-02-03 13.58.46

神戶東麵房

好的,看這張:hoop

這是 阿倍野筋大阪府大阪市阿倍野区阿倍野筋1-2-30あべのHoop 1F 的 Cafe キルフェボンあべのhoop店

動一下腦筋,一點小配件,就能解決店小不夠空間,但又令食客舒適的;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