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緻 BEE (神戶寶莉阿姨)

追求每天生活中一點別緻


發表留言

機場的 Pizza Express 全日早餐

近年出外,都愛上在出境大堂裡的 Pizza Express 留上一口。

相信大家都慣在那食亭集中範圍裡選快餐,我卻因為那幾個品牌都不不是我杯茶,而且那裡等/爭座位也夠你受。

一點奢侈,我愛選 Pizza Express;一點意思是相對起隔壁的 Cafe Deco,這家算實惠,但相對起那幾家連鎖快餐店,這又比較貴了。

不過,每次我自由行,時間都偏早,Pizza Express 裡正靜局,可以望著機坪裡機組人員在忙著,也是風景。

這個早上,更加需要一處地方平靜著心情。因為——

三號烈風訊號正在懸掛;由於早已知這烈風大概成為颱風,只是風向有可能令航機起飛降落,就是車途上也怕壞天氣令時間延誤;於是決定比原先起出發時間提前到機場裡等著。

這種等待,最好有較舒適的座位和視野,還有不催逼的飲食服務。

我點餐,並要咖啡,侍應細心說:「咖啡較削胃,上機前不宜;不如試我們的薑蜜,會比較舒服。」

我微笑,一個人在途上,風雨中,有人體貼感覺特別窩心。誰知我一牽嘴角微笑,侍應身後鄰桌的金髮太太也向我回報微笑。

世事往往如此,只在乎你是否願意牽動你的嘴角,報上一個微笑;這早晨美好,等待不覺愁苦。

?

一個意式全日早餐,一杯薑蜜茶


發表留言

永遠的28

13178849_10153472015085988_9202887974384490874_n

在欣賞過姚嘉兒的「永遠的28演唱會」,我在想——

我28 的時候,在做什麼呢?

1997年!香港!

女兒一歲!

忙著,就像所有新手媽媽一樣,把所有時間都跟那個只比熱水壺大一點的娃娃對耗。(廣東人60-70年代,都愛將嬰兒比作熱水壺大小;猜想應該是因為紅A牌子的玻璃內膽式熱水壺,紅彤彤的搶眼外形是香港一項劃時代的發明,席捲整個生活品市場成為熱話。壺大,女人常需要兩手抱著,手勢就像抱著個嬰兒一樣。)

當然97年的香港是大時代,再忙都會因為這個巨輪而在生命中刻劃一段很特別的歷史。

那年雖然也充斥著各種各樣對未來的憂慮,但整體來說,還是希望比憂慮多。家裡有新生命,更值牙牙學語,每一天都是新的學習,每一月都是寶寶新的發展階段;這家庭滿是一種未來的期望;時刻都因為見到這個孩子的健康成長而快樂,滿屋笑聲。

甚至,因為這樣,我們不在乎樓價高企,甘心成為負資產的樓奴。很快地負資產成為包袱,卻只閒閒地認為這總會過去,猶幸投資不托大,負數有限,最壞卻也最好的打算就是把那每月供款當成租貴了的租金罷了。

這是很樂天也很樂觀。大抵不全因為家有小生命的動力;也因為社會環境的安穩,社會普遍對香港大圍環境的信心。

這回顧,跟今日的時局一比;不必我多說,大家都能立即掃出一籮筐一籮筐的怨訴。

沒有什麼比對自己生活的地方再沒有信心來得更灰的。

可是,也沒有比長年生活在灰天黑地心情的更傷懷。

生活再苦,都得要活得有希望,有動力,有信心;所以,我會阿Q地繼續在生活中找小趣味,努力每日都有點別緻的小玩味。

97年於我不算得人生最好的一年,但我還是願意認為,如果能永遠保持著這一年的快樂感覺和安穩的社會環境,也都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pink-tilted-tiara-and-number-28-md


發表留言

日本:神戶鄧家莊 (舊文重貼)

這文本貼在別緻BEE | 19/04/08, 18:09 PM | 四方遊趣

【2015年7月7日 ,前序】若不是神戶朋友那邊有事,我上網找鄧家莊,想撥個電話過去問問。也不發現我原文被內地一個名為「熱點網」http://www.o-sky.com 盜取,還竟然在我的照片上加上他們的商標。

原貼於香港新浪網,這位址快將結束服務;我也好順便將這些文章重新整理,搬回這博歸納。


「帶了湯包過來,一心煲個靚湯給大家享用。」這是我送智子的禮:「再做個茄汁蝦碌,是地地道道香港菜式。」因為合用材料在日本平民居中不易找齊;試想想,就連李派林也找不到一滴。

「我正要跟妳說,我們這裡開了家中國館子,好吃得不得了,妳一定得去試試。 就在箕谷過去不遠,我們家都時時去,有時我有客人,我也把他們帶到那裡呢。」

箕谷過去不遠……我想起來時在那裡好像見到有個牌子「鄧家莊」。

「噢!妳已經見到?真利害!」
當然,這個名字自然在云云招牌中最吸引我注意吧。

智子正說得手舞足蹈,指著丈夫:「那女大將跟他很稔熟,最玩得。」

「她很多話的,妳去了跟她拼一拼誰說得最快最多。」這個「姐夫」又趁機來捉弄我。

「你知嗎,因為這是香港人特有腦細胞,思考快、說話快。」我還招。

說好了,一定要去一趟。

鄧家莊1

這館子裝修得很有家的味道,完全走私房菜格局。 大廚正是鄧先生,女大將掌樓面正是鄧太太。 夫婦倆在日本定居已十多年,一對孩子都在日本土生土長。 鄧先生初年是在日本某大酒店中菜廳掌廚,後來自立門戶,在這裡開店都近有六年時光。

鄧家莊2
鄧太太知我是香港來,先怪尷尬地說:「香港人最嘴尖,我們的菜沒什麼特色,真不好意思呢。」真會打開氣氛,以退為進。

我素知智子在港時,擔演著公司內部駐港公關,加加我在身邊陪同,吃喝玩樂都學得一身不錯的評審技術;她能說這館子是她在日本吃過的中菜館中最好的,我一定置信不疑。

不過,基於這個介紹,我自然也會苛嚴一點了。 首要,自然不能有「和味」,即是不能已被日本改良或同化的味道;我相信任何一位華人去過日本吃中華料理就會明我所指。 次要,既然打正招牌「香港廣東料理 飲茶。漢方スープ」自然要認真地試試。

鄧家莊3

(由左至右上至下)

擂沙湯圓,豉汁蒸鮮魷,蝦多士
牛肉腸粉,小籠包,合桃雞丁
五香紅米牛肉,海鮮粉絲,五目合炒麵

還有沒有上鏡的酸薑皮蛋。

除小籠包外,每一項也只不過一般地道港式家庭菜,但每項都具其特色。 我還道皮蛋在日本也許不易有上佳貨色,卻也出人意表的好。

在上海吃過世界馳名的小籠包,相形之下,這家略見遜色;不過也比香港很多館子好了。
emotion 合桃雞丁選料白果、甘荀、嫩荀、青椒、鮮菇、洋蔥等;火喉十足,用料都鮮嫩香濃。

要一提五目合炒麵,雖未致於兩面皇香脆,但也相當不錯,一改以往日本經營的中華料理的一灘茨汁像漿湖鋪面,少油菜切得較大。

emotion 要讚五香紅米牛肉,肉在齒間留香,也相當嫩滑;能有這個水準,在港已為大師級了吧。

大大小小都吃了個 ma-n so’ku「滿足」!只消費了¥15,000

離去時,老闆娘一直說下次來日本記得再來。

哈,我忽然覺得有點回鄉的感覺。

關西,有那麼多的「人和地」總是教我時刻想念。


鄧家莊香港廣東料理 Tou Ka So
神戶北區桂木2丁目2番5
(078)586-5116


發表留言

長洲的志記士多究竟常忘記什麼?

匍匐長洲的導賞員點點,帶我們到北社;就在北帝廟側。

閘門關著,門外看來是家小士多。點點指著抬頭看的招牌說:「很多人都看錯這招牌叫忘記,但其實是志記。這裡有個小笑話,很多朋友來過幫襯都代店主婆婆宣傳雞蛋仔,可是很多人來到找不到,有兩個原因,一個因為閘門時時關著。另一個原因是人們把志記看錯忘記。」點點伸手去把士多閘門拉開,這舉動令大家有點錯愕——

「婆婆可不是忘記開門啊,是因為她個子太小,年紀大,閘拉不開,開店只能打開一小條隙。所以啊,知道這小長洲秘密的朋友都會傳話開去,說來替忘記士多開閘呀。」點點一邊用力拉閘一邊笑著解釋:「婆婆,開了閘啦,妳開工未?」

忘記士多,就是忘記開店?!是開不了閘的店。

婆婆仍然在堅持舊式雞蛋仔,厚稠的蛋漿,小心翼翼地把每個雞蛋仔模都填得滿滿蛋漿,搖蛋模的手勢……只為做出一底一底完美的、飽滿厚實的雞蛋仔。

「厚實?」當我在旁解說時,有年輕人問。

我們年少時,七十年代吧,一底雞蛋仔是一個人吃不完的,原因是一底上每一顆雞蛋仔都是一個小蛋糕。外殼是香脆,但內裡是熱熱的軟蛋糕。有沒吃過法國人午茶最喜歡造的貝殼型小蛋糕?其實從前的雞蛋仔同這款小蛋糕很相似的。

「但我們現在常吃的,就算是號稱最盛名的那幾檔;都是一顆顆蛋殼啊。我們還一直以為這種脆卜卜的雞蛋仔才最好呢!」

不能說現在的好,從前的不好;又或從前的就最好;只是,從前的雞蛋仔味道,並不是現今的那種。

是一項時代洪流中丟失了原初味道罷了!

3098

婆婆手上把扇,不是用來為自己搧涼,卻是為每一底新鮮出爐的雞蛋仔搧一搧,搧出香脆。

DSC_1965

每一顆都飽滿完美,是婆婆對自己的要求。

後小注:婆婆為求堅持每日調好的蛋漿保持最好、最鮮、最穩定的份量狀態,每日只會調好約十底的雞蛋仔蛋漿;沽清第一輪要看時間而決定是否加漿。所以,如果要慕名而試婆婆的古法雞蛋仔,到長洲時,別忘記去替婆婆拉閘,打個招呼,而最重要,別太晚!

請同時觀看另外兩篇文章:


1 則迴響

霧都香港的日子

過去個多星期,香港都處於濃霧中;星期初3月17日,更加出現這樣的景象!

照片來自朋友的網友  Ching Yiu 的Facebook 分享照片,是在3月16日早上在山頂盧吉道拍的。

2015-03-17 01.13.52 2015-03-17 01.13.57 2015-03-17 01.14.01

霎間,會錯覺這不是我們的香港。

香港還是可以很美的,讓我們多去發掘,欣賞,維護。

而且,一切美景都要配合天然才來得難得、獨有。

祝願香港,依然美麗,繼續美麗。


發表留言

條狗。條友

家裡要辦窗門維修,替我們做工程的師傅是兩兄弟;是鄰家推薦,說兩兄弟很勤奮做事實際。

弟弟比較健談,說話伶俐,一直擔當與大塊對話,給我們的窗戶檢查解釋;人也有禮。

兩兄弟偶爾會用客家話對話,尤其在報價時候。這種情況,並不見怪;早年香港很多生意人,一到要對客議價,就會用鄉間俚話私語。

這哥弟看來是早年來港,弟弟比較小就在港成長,白話的港音比較明顯,哥哥說的白話還帶較濃鄉音;所以我們猜想他慣了平常儘量少話。因為這種情況也是常見的。

工程進行時,只有我和媽媽在家裡打點及清潔。

那哥哥可能見我們還算友善,工作熱身後,都企圖拉起些話題跟我們隨談。正當電裡機裡畫面在播放人和狗的關係,我和媽媽好像說了兩句有關我弟妹家裡養的小狗。這位哥哥師傅從窗那邊走過來,主動地說:「呀,你們香港人對寵物真的夠重視啊!有些香港人為寵物可以花上好多錢的。」

媽媽笑笑:「都已經當成家裡成員一樣。」

這位哥見這樣打開話題,開始熱起來:「哎也,香港人的觀念真的好不一樣,對條狗真的沒話說的,我有個朋友條狗啊,不知患什麼病,要換血,花他十萬元啊,一條狗,哦……」

媽媽又大約相同之前的話:「沒辦法呀,都是家庭成員嘛。」

這位哥兒還在繼續他的…你們香港人…一條狗……啊。

我向媽媽打個眼色,快快完結話題;我們不是歧視,只是太不習慣把家裡寵物叫一條狗,也不想在這個文化差異上面,為字眼而出現爭執。

我也不想到後來,他說到「吃條狗又有什麼大不了」;因為在他那語氣中,我有一丁點感覺到他對狗的一種「才只不過是頭畜生嘛」。

藍藍回來,我跟她說起這事。

「所以他說的叫白話:『個人條狗』,而我們最地道港話,在這時應該說:『條友隻狗』。」

哈哈,也對!他的不屑應該是針對朋友把錢花了在一頭狗身上;在這種表達上,港語的再簡單不過,「條友隻狗」就直接表示對那人行為不同意,而焦點不在狗身上。他用了「個人條狗」就讓我們錯覺他對狗的藐視;誤會了啊!

dog-and-man-on-grass


1 則迴響

路上春樹

香港的春天潮濕天氣,有時很令人煩悶。

今早趕去九龍塘客人辦公室一談;我再次在這區裡迷路。只要走出又一城商場外,我只懂走到 Innocenter;進入小房子區,我就沒辦法搞得清楚哪兒是哪兒。

這邊廂變了中式建築,像是新派佛舍之類設計;那邊廂又是宗教味濃厚的外型,卻原來是堪輿學家辦公處。

然後這邊廂的國際幼稚園,右邊廂是教育中心;總之每一幢,每一轉角都差不多的模樣。上一次在這小房區裡鑽來鑽去的時候,大概就是陪日藉老上司找房子的那年——喔,這心中一算,都廿多年前的事情了。

好吧,迷路,大概只為前來跟盛放的「你」相會吧!

勒杜鵑,一樹正艷紅。

春意盎盎,港人都忙著外遊作春之花賞,日本、韓國、台灣……正處處招攬觀光客。

香港這地方,其實細看,也還有一點點可賞之處吧。


11025952_10152804599371896_2080933527845171728_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