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大塊的客送他一台剛新買但不打算帶著調遷到新城市的新崗位去的麪包機,他把一台大如舊式座地塔台式電腦大小的麪包機搬回家,縱使這台機看來很先進,很新穎;我咆吼他:「家裡的廚房好大的嗎?放一台這樣的麪包機,我要多洗多做多少添加工作?」
湊巧妹妹新居,說考慮找一台麪包機;我連忙把我抱怨的那台送過去。
之後,吃過幾次她造的自家製麫包;癮起了。
接著很多很多朋友都牽起一陣家造包包的烘焙潮流;新的家廚房再容不下都努力劃出一小角。就買一台小一點的吧!大塊說。
機買回來,因為是小號家庭式,程式不太高智能,玩了幾次;不算好成功。
凡事都要努力不懈,工多自藝熟的;我明白。可是造不好,枉費了食材,也早上沒有預期的好味麪包當藍藍的早餐,也是個奈何。造包之心漸淡。
在 Facebook 經朋友介紹加入了一個「烘培其實很簡單」和另外幾個大家分享烘焙成果的群組;看多了大家討論,也記了些少人家提示的心得。
開始了解,不能單靠全智能程式,烘培得好,最好是加入很多餡料,每日不同味道。不過,這就變成跟麪包機的全自動智能程式無關;是半人手製作。
終於豁然開朗,買了我家最喜歡的粗麥粉、讓麪包機轉變成拌糰機;發酵的粉糰開始加入瓜子仁、乾果、杏仁碎;敲打、搓揉、反來覆去的摺疊拉扯。
傻有傻褔,給我亂試亂撞;造到了我們平常很愛去麪包店買的果仁粿麥包。
然後,幾個平常都愛包的好友都讚曰:「好成功的樣子啊!」
是啊,大成功啊,因為不消一會,整條包已經被殲滅了!然後每日大塊先生都問,有沒有烘個包包?

藍藍最近很愛說:「同學和我都常愛用普通話玩笑:『我要包包啊!我要買包包啊!我要吃的包包啊!』」
(她們在說國內的女生在她們這年紀,一天到晚在嚷買名牌包包。她們這號唸藝術的窮學生,也要嚷買包包。)
別吵,給妳造好吃的包包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