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忙飛奔港鐵;終於大遲到,害 P 在等;連聲道歉。P 卻笑著跟我說了兩個類同的大烏龍——她也試過本想訂四季酒店的下午茶,卻原來訂座電話是撥了去 Ritz-Carlton。
難怪我們這些不顯老的媽媽,首要條件,都總是孩子眼裡一個傻媽。
當年,我和 P ,跟兩位總監級的女仕,輪流懷孕;亞太區總裁就一直笑我們這邊辦公室很旺生育,他說的沒人會覺得他話含嘲諷,因為他是五個孩子的父親,其中三胞胎更加是他的寶貝。那年頭,美國機構都很鼓勵員工育兒,聚餐裡,無論職位高低,男或女,已婚或未婚;環繞著孩子們的話題總是不少,那七個小矮人的每人名字,也是一位美籍的五歲孩子父親教會我,他說:「自從我每晚要趕回去跟孩子說bedtime story 後,我就要把這七個人的名字牢牢記下了。」今日,我和 P 的孩子們都成年了;那年我們間的初生嬰兒熱,卻好像不久之前一樣。
Afternoon Tea 小評:咖啡只屬普普通通,甜品裡並非因為我個人最愛栗子,但確實只有那栗子和紅苺的最精彩,小方杯的是盬漬野苺配慕思算是有本體三個層次,但味道跟旁邊的 Rasberry fruit tart 撞了。頂層的鹹點 pastries 只有捲狀的三文治比較具心思,但整體來說,就是沒哪個印象深刻。Macaroon 不是我所愛,但我覺得這個還算好,不太甜,軟靱度不錯。要數最差,就是結果給我咬了一口丟低的,那個在最底層,看上去像迷你杏仁圈的,一半是朱古力另一半是脆曲奇,可惜咬上去太厚又硬,感覺不好。
好吧!當我們終於買到了想要的銀茶具後;在 Alice’s (專賣糖果風的可愛茶具,就像愛麗絲夢遊仙境 Alice in Wonderland 裡的茶壺茶杯風一樣的) 店裡見到在賣的都是產自中國的杯子後,我們站在街角討論:「買那種印度的花式套具?」「我不贊成。」「沒看上哪套 Wedgwood 的。」「是啊!失望呢!」
香港近年很多女生很喜歡高調分享他們的 High Tea 文化;甚至很多社交會以 High Tea 定名;說實在,真的有點文化羞家。
某天,藍藍幾個好友來我家裡茶聚,平素在同學間有女神之稱的說:「好開心來享用B姨姨的 high tea。」藍藍立時糾正,展開她對英式下午茶的解說。 女神同學頻頻哦…哦…之聲,原來是這樣。友儕間對於藍藍對應用名詞,傳統文化上的執著也早已見怪不怪。我沒有插嘴,作為一位已經成人的女兒媽媽,經年投放在女兒身上的教晦,是時候由她經過消化再加自己見解的演說;我樂於學習當旁聽。
要了解英國傳統下午茶,當然不能只靠字面上的 High 就當理解為 High Class 高檔。 簡單地說,這 High 是High Chair 的 High,英國人生活中有兩處地方會有這樣的 High Chair,一是到今日大家還會一想到酒吧就連想到的吧檯前的高腳凳,但由於亞洲人的煮食文化,以及家居空間文化,跟歐美大異,即使學歐美人使用大型舒適軟墊的床、寬大放鬆的皮沙發坐椅;也絕少會選用在廚房設長工作台為,自然也不會像他們在台邊設高凳的習慣。
所以,正如文中所說,此 High 是在廚房裡,非正式的家常食事;於是,What is High Tea?就是孩子或家裡成年人去工作勞動後,午後放工放學回家直嚷肚子餓,一屁股坐到高凳,媽媽造杯熱可可,在麵包籃裡檢兩塊麵包重新烤熱;大家隨意就在那裡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