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緻 BEE (神戶寶莉阿姨)

追求每天生活中一點別緻


1 則迴響

關西追楓遊—神戶訪友(續)

「妳是需要購物嗎?我記得妳上次說要在這個商場裡買浴巾。」智子還記著我上次在怨,大塊急著接我走,我結果沒時間去她區裡大商場裡買那幾條看上的大浴巾。「去吃茶的話,我們得先去買東西,我架小車出去。」

「買東西事少啦,別忙著,要不,買點甜品回來,在家裡吃茶也一樣啊。」

「是是是。」

見智子有個最大問題,她會一直忘記她現在不能令自己太累;然後,大家都太興奮,太多事情想一起去辦,又可能到我忘了我的忽然興起念頭,結果讓她忙壞了。

「如果我們去丹生太太家裡,妳介意嗎?」我沒會意她問題,有時日本人太多顧慮人的規矩或言語,我還是搞不懂在英語中或港式文化中,我是該答什麼。「我為什麼要介意?」

「哦,是啊。」看!智子也是總在這些迷思中。

然後,在相約好時間,車子停到丹生太太家住區時,我才省起:「噢!糟糕!我沒有準備禮物啦!」

「哦!是啊!」再一次,我們又進入了這些文化差異的疑惑裡。「應該不要緊啦,我跟她很好朋友,我們平常都給大家互相買禮物太多,妳這不要緊啦。」我扁著嘴巴,我知這是智子給我安慰,作為在日本過訪人家家裡,這是很要不得的粗魯舉動。時間上匆忙,這刻也實在顧不得的。

這是我第二次見識依山坡而建的小幢式住宅,第一次相類的,是在巴黎。這排排屋,都是依著山斜,所以,每一家都能有樓梯旁的入口大門,就是沒有停車位罷了。入口玄關會有斜的樓底天花,上接就是上樓上的樓梯。樓下都是睡房,樓上的起坐廳,同一般小房子型不同,也就只有日本人習慣的房子高度,才能造就這種安排,樓下的樓底明顯矮多了。

我還沒有到可以隨意在人家裡拍照的熟絡,作客要有作客儀態,我跟著上了樓上的起坐間,一列落地玻璃高起向外,採光很好,放著L兩列沙發,一邊是丹生太太的工作間,她是位室內設計公司的管理人。工作間旁邊的牆明顯貼著女兒的作品;這是所有家裡有喜歡藝術的女兒,媽媽的標準設套。

丹生小姐是我第一次見面,卻比我預想中熱情有禮,她媽媽很認真介紹她為著我們來臨,親自沖的茶。這類親子分享我從前很少會細致討論到,其實我的對孩子的教育很大來自日本人教育的啟發。像這樣的安排,從前我們港人家庭會常做,但父母很少會刻意提到;例如,每一年過年,我都會待在廚房裡幫忙沖茶、煎糕。父母將這視為待客禮儀基本,室裡女兒必須這樣做,但也不會很著意地向來客介紹:「這茶和這些糕點都是女兒親手準備,很辛苦了她。」同樣的事,現今再沒幾個家庭會做,因為怕且都是家傭來辦。

可是,日本人會怎樣做?大家還沒沒有坐下,丹生太太會說:「來!試試我們家小丹生特別為大家沖的茶啊,她好雀踴見見大家呢。」丹生小姐也不會怯怯懦懦的,會一直微笑著在旁邊;等大家很專意的呷上一口茶:「好喝呢,辛苦妳啦。」她雖然紅著臉,但會有禮地笑著回應。

她還為我專誠準備了她近作一些手繪,轉印了成明信片送我。她比藍藍小兩三歲,言談間難免偶露出不知應對,向媽媽求助,抓不出懂的英語句子回應…但不閃躲,大大方方的。

549c0cfc-dc47-4001-98d1-0a56227b2926

今次在丹生太太主場,她信心多了,她說了很多英語跟我對談。原來她這一年努力練兵,認真地去學英語,為的是可以跟我交談、跟我通訊。當聽到這話時,也很感動。先不去認為日本朋友這樣做是否客氣話,明明只不過是學英語而踫巧遇上我,我別太天真去相信;但她確實為了跟我再見面時可以輕鬆地三方交互談天而努力著。

她一直每隔十來分鐘就說:「幹嗎今次只這麼短時間相聚,我好想跟妳一起做做手工,多談一點,跟你去一下那些手作市集啊…我有個朋友是手作達人哪,想和你一起去她工作室見見他呢…」然後,我說:「我是有打算春來時,會再過來一次,這次,我會待在智子家裡久一點,我們就多聚吧。」「啊,太好了,是啊,一定要,一定要。」

因為約了回頭在元町接回兩劍閨密,也實在怕她倆迷了路;黃昏前,離開丹生家。

智子在車裡說:「丹生一直很介意她沒法寫妳英語電郵,跟妳交不上朋友,這年學英語超努力的呢。」就當我以為是我是一廂情願,把腳步收回;殊沒想過,另一方,日本人,為著應合我,努力學習外語,還生怕再見面太快,見面時她外語還不夠好,要加快腳步…而我呢?丟失了的日文,一去不復回,還根本沒太大心思去把舊觀回復的打算。

小人之心,著實是小人之志。

然後,回港後,接連收到丹生的感謝相見,問候與賀年的電郵。

別緻呀別緻,妳那些熱情都丟到九天嗎?

日本,教我如何能不友愛?那裡越來越多真心待我的朋友。


發表留言

四國滾動藝術遊:藝術展之豐島美術館

兩母女在2016年深秋的日本四國瀨戶內海的藝術展之旅,其實拍了大量照片。

可是,回來後一直在對話中回味,靈魂甚至像一直留在那裡,懶得回程。

更加懶於整理照片,甚至在大塊先生問道:「怎麼相架中還不見去日本的照片呢?」(他指家裡常開動著的電子相架) ;我才隨意挑一些放進去就算。

這個狀況不陌生,上次 2014年母女倆去英法也同樣。回來一直懶整理,除出在 facebook 那些即時揭載外,大半年後藍藍才省起她相機中的照片還沒套回硬盤去。

看來當一個旅程有太深刻感受時,我們反而沒心整理為文字。

豐島.jpg

這個看來像 Teletubbies 所住的小土墩的就是美術館的核心展廳,然後整個展廳就是展出這個建築物而生產出的天然展品——地下水的小水珠。(展館內嚴禁拍照、飲食、說話)

在寄這明信片回港給老爸的當時,其實也跟小士多裡的婆婆們對話了一陣子。

這個島上除出美術館裡有投遞服務,民用就只得這個郵件投寄箱,設在小辦館門外牆。

「剛才在美術館只管買明信片沒想起應該寫好寄出,那邊應該有特別的蓋章。」

14724522_10154124479236896_2431292265123749152_n.jpg

美術館一切採其天然資源!連食堂也只賣一款午飯,一款甜品。飯餐就是後生所種植的米和蔬菜。十月時份,眼前一片黃金稻田。

「那怎麼辦,總不能又走上那邊山坡再排隊入美術館吧。」

「在這裡寫一下,寄出,都還是豐島郵政蓋章吧。」就在人家店前長凳,在名信片草寫幾個字,反正都是家書——習慣去各處旅行都給我老爸寄張當地明信片,讓他開心。

「沒郵票,怎麼寄?」入去問辦館啊。裡面是三個老婆婆在閒聊。我用已經變得超蹩的日文斷字組句問,婆婆們是明白的,問我:「是哪國家的人?」

「香港,現在屬於中國地方了。」

「我知道,我去過。」其中一個婆婆朝我身上下打量:「你們還愛用日本貨?」她指著我身上掛的相機。

「是,還是有很多很多香港人愛來日本玩,對日本的東西很愛。」這非擦鞋,說的也是事實;不過這說來,讓婆婆很樂。

「妳那雙鞋子好漂亮,也是日本買的?」

「不是,是韓國人設計,在中國生產的。」

幾個婆婆啊啊連聲,用快得我再聽不太懂的日文在對話;大概就是慨嘆韓國跟中國都趕上來,日本再不及從前條件,四國裡都都是鄉村地方,都沒怎麼追上,人家已經一日千里……那些話。我當然再插不上嘴,而且這類話題說來甚長篇,足夠寫世界生產競爭導致國家收益及民生質素上昇之類的論文一百篇。

豐島美術館——一個很讓人重複回思的藝術館,但苦無一張明信片能夠表達出那內裡的韻味。那些小水點,怎麼拍,照片中看出來都是很無聊的水珠,這時想,要是能把老爸帶來這裡看,多好。(注:美術館不許攝錄,要完全安靜在裡面進行感觀欣賞或靈修。)

「公公會在裡面釣魚,我肯定!」老爸在這環境裡一坐下應該就盹著了,來到這美術館可是又車又船,攀山涉水的!

嗯,大概神悟,也是一種禪,哈哈。


1 則迴響

韓楓遊:仁寺洞別有洞天的幽靜地仁寺洞傳統茶店

上回《韓楓遊:藝術區仁寺洞》提過:來過仁寺洞好多次,跟團來的有,跟大塊藍藍來細逛每一家商品展的有,用餐的有,買韓國著名伴手禮的有,甚至刻意找本地珠寶設計師作品的有;就是沒有好好坐下吃茶。

所以今次無論如何,都得拉兩個好友陪我找家甜品店吃個下午茶 (明明兩個小時前才喝過杯咖啡,不過女人幾時都能挪動一個人體二次元空間,那個叫甜品胃)。

仁寺洞南端入口通常都有幾檔小吃,小巷中都有餐廳,沿街兩旁,只要抬起頭都能見到咖啡店。噢!不得不提,在南口第一段街已見Starbucks(星巴克),有三層高,常滿座,本地年輕人很愛相約這個為集合點。

不過,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我要甜品,還要精致的;要知道,旅遊時間有限,女人腸肚空間更有限,要選精的。

已經接近北口了,好像還沒看到我期望的;終於,在不顯眼處,一張甜品照把我吸引過去,因為它上面的是我最愛的紅豆冰

Insadong cafe 1

門口很小,角度也看不進裡面去。但外牆貼著一張海報,說明春夏可以在他們的小庭園裡吃茶;憑自助遊經驗,這種大多都是好地方。

果然——

這日雖沒開放露天庭園,但內裡,石礅的廂座,農間的古樸風,牆角隨意放著的民間小擺設、牆上隨意掛著些字畫;風情滿滿,思古柔情。

還恰遇兩位僧侶入座幽靜角落,這靜禪味更濃。

坐下良久都未及思想該點什麼,單是視覺感覺已經很滿足。來!好友催促了,相機先吃,都要先點菜!

insadong cafe1

我們點了最觸目的兩款——原來名點叫黃豆粉冰淇淋,紅豆只不過旁拌;烤年糕+藥果甜品拼盤;還點了韓式傳統茶道的柿茶。

紅豆是日本的品種,烹煮得很糯很棉。黃豆粉的確好香,紅豆給稍比下去,香草雪糕只不過伴襯;題名沒錯,黃豆粉絕對擔起主角份量。烤年糕是好玩的甜品,不算甜,是烤的脆,要逐少咬,是嚼感與灌茶時,茶的輕澀給撞上的一種回甘,一種禪的味道出來了;這品要慢嚐。像日本女人吃煎茶時配的羊羹嗎?有一點點那配搭作用,但兩者之間的比重份量,甜與澀與甘都有點點差異。藥果(韓語:약과),不看英文不懂,原來是用小麥粉拌以蜂蜜及純磨芝麻油蒸出壓花模。所謂藥,是古時養蜂製蜜為藥用,流傳時將之定名為藥果,就是指裡面所用的蜂蜜。藥果相當甜,所以,用作配一些較苦澀味重的如五味子茶、決明子茶、靈芝茶之類的都會較合適;當然配韓國自古以來最馳名於世的人蔘茶,更是一絕;蜜糖配人蔘的味道組合,現代人幾乎無人不曉了。

喝茶,喝茶!

insadong cafe2

Insadong ca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