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緻 BEE (神戶寶莉阿姨)

追求每天生活中一點別緻


發表留言

四川行:花醉裡淘沙

工作中的午飯,主辦單位選了這家,吃的雖不能說是匆忙,但反正就本來無心要為餐廳作介紹。

食品質素相當不俗的,只是大家忙著,沒人細心品嚐,只想填飽肚子。

不過,這餐廳有一樣事情,卻好想記一下——

花醉.jpg

餐廳入口長廊,置的不是餐廳等候區,桌椅或食品介紹;而是,六張沙畫檯,每張沙畫檯分四格;可以同時供應廿多個孩子在那裡作沙畫的一個兒童遊樂區。

我最初也只以為是孩子玩樂桌那些,因為燈光,我也近距細看才知小孩們或跟家長親子在繪沙畫。

當我留意到是沙畫時,我也不自覺對地上瞄上瞄,看看是否滿地沙泥,始終這可是個餐廳入口處。可是,竟然沒有。

一家位處在高級大型購物商場裡的高級食肆設這麼個遊玩區,坦白說,我覺得此舉真的很具大膽的創意!是讚的!

 


成都華潤萬象城二樓 花醉


發表留言

興意作畫

聽過一些朋友說起近年很流行這個稱為 Happening Arts 的玩意,大家都擬想我這個人向來都好像很喜歡這些「藝術東西」的,應該都玩過啦。

還沒呢!

不過,早前某天見到Facebook中一個親子同行優惠,我又姑且去試一下。買了券撥電話過去預約,他們問:「孩子是小過十二歲嗎?」

哎也,這媽媽真是,腦中還是老記著親子就是和女兒一起的時光,殊沒想起女兒早已進入青少年期,這「親子活動」早已不合用。

幸好對方說推廣,沒問題。

檔期一延再延,終於訂好了這個週六,跟藍藍好期待的老遠由新界西,趕路東行;地點是觀塘的觀點中心。

恰巧遇上公路小意外,塞起車來;害我們又再把檔期再延晚上。忽然多了兩個小時,母女倆在APM漫遊起來。

晚餐於和民,乏善足陳;在不同時段不同日子不同需要不同分店都到過幾次,卻從來無一次令我覺得「不俗啊」;可以說,可以選擇之下,我不認為是好選;可是想不通為何還竟然一直被年青一族喻為王道。

晚餐時間不對,食物不知其味,吃得很不是味道。

到達畫室時,確實有點「三虛」——肚子空虛、思想空虛、情緒空虛。

這類即興作畫,不是一直推廣是有很專業的畫師在旁引導嗎?結果我們只不過像去了一家獵頭公司,畫室空盪盪,豎著幾個立地畫架,接待櫃檯上一隻蘋果電腦;甫坐下,遞來一份表格,要我填寫資料!

接著我們移到角落已置好的畫架前,負責人請我們隨意到一列書架上放置的書中,隨意找尋「靈感」;那些只不過是一些內地名畫翻印集,又或是不知名的生活雜誌一類的相片冊。我翻了又翻都翻不到可參考的!

帶著孩子的媽最易犯上己所不欲,移嫁小孩事件;就是見勢頭不對,或自己意興闌珊,負面情緒直接轉移、灌入、影響同行孩子;令孩子對那事失去孩子應有的好奇和興致——我一再告誡自己。

再且,既來之,則安之!難道我必需有導師才會作畫嗎?藍藍還需要導師嗎?回到最底線,就當成讓我們玩玩塑膠彩的一節週末晚親子耍樂好了!

夜深,很滿足地抱著這兩件大東西回家去。滿足——因為兩母女一起專心一致地作畫!這畫室,不打算推介,但這玩意卻確實不錯,值得一試!


原文記於:別緻BEE | 09/03/11

很喜歡第二幅母女呀~
甚麼’低能作’,真是亂說!
簡直想找你幫我兩母女畫畫像呢~

Can
[引用] | 作者 Can | 24/03/11 11:35 AM

 

哈哈哈,多謝多謝!
[引用版主回覆] | 作者 別緻BEE | 28/03/11 13:01 PM


發表留言

韓楓遊:Milky Bee

我叫 別緻 BEE,這小蜜蜂既然成為我標誌,這家以蜜蜂做主題的雪糕店,我怎麼可能放過!

milky bee

事實上,這店近年在明洞,早已經成為地標。在最人來人往的黃金路口,遊人老遠就會被他們店前的人潮吸引過去。

只不過是買杯雪糕吧,為什麼會長年累月都堆滿人潮?因為買雪糕要等。

為什麼買個雪糕甜筒都要等?值得嗎?非常值得!

₩3800 一個雪糕玫瑰花在你面前開放,你說值不值得。而且站著一會,就能看見男女老幼,接到這朵花時都綻放比花更燦爛的笑容;這就更值得,是吧。

11215768_10153325719076896_1053318094384436845_n

每一片雪糕花瓣都以是逐一人工刮上去的,這麼漂亮,怎麼捨得吃!

不過,如果我給大家看一看,我在巴黎——

12219637_10153327305851896_3692083960945178813_n.jpg

圖左:Milky Bee 的 ₩3800 (2015年11月),折港幣$25;圖右/下圖:有肥天使之稱的 Amorino  €5.5 (2014年5月) 折港幣$55

 

rose icecream

是不是覺得 Milky Bee 的實在專業了?!而的而且確是,在他們店裡能見到店員團隊,會輪流去後台那邊,專責是先把雪糕填滿雪糕筒作底,而且見過那女生把兩個因為填底的時候不小心弄破了脆筒邊而只好丟掉。也因為很認真地預先把雪糕筒都填好填滿,店前的隊友把花瓣一片片的雪糕刮上去時,就能把玫瑰的造型更標緻出來。

店員們對待每一杯玫瑰花雪糕的專注與認真,就值得大家去站在店前等待,目觀欣賞!


Milky Bee

首爾市中區忠武路2街 66-6

地鐵4號線明洞站8號出口,第一個巷口左轉就見到。或6號出口朝明洞大街,第一個巷口右轉

 


2 則迴響

韓楓遊:藝術區仁寺洞

來過仁寺洞好多次,跟團來的有,跟大塊藍藍來細逛每一家商品展的有,用餐的有,買韓國著名伴手禮的有,甚至刻意找本地珠寶設計師作品的有;就是沒有好好坐下吃茶。

上一次,過年時份,天氣太暗、太冷了,韓國人過年也是家聚大過天;所以所逛的不多。但隱約可見有一大型建築物將要落成。這次來訪,街尾的那幢大型商場已經落成,叫 Ssamziegil Market;而原先在地面架出的攤位檔集中營已經人去樓空,我再找不到那天給我遇上的雕玉件胸針的設計師,唯是點可惜。

仁寺洞之被稱為遊韓不可不到的藝術區。一般速遊旅行團,也有可能因為停留時間不夠而只快速掠過,印象淡淡。但對於,可謂愛欣賞工藝及藝術品者,不可不到,而且百看不懨。

自慢遊仁寺洞 (Insa-dong),我選擇清早在鍾路5街站出廣藏市場,趁早上人不多,逛逛本地色彩的老市場。然後沿鍾路的大路向鍾路3街方向,塔谷公園 (Tapgol Park) 的方向直行,沿途有很多珠寶批發的商戶及商店,相對起香港的珠寶店來說,款式雖然比較老派,但也不乏一些精品。

我今次就找到這個——韓國小姐的鑽石后冠!

2015-11-06 12.09.01_副本

今次我們在散步路上漫步,除了可以欣賞到塔谷公園外的銀杏樹景,也因為相約了韓國的朋友相會,我們走進了仁寺洞主街外的小社區,也經過了一些仁寺洞區的小旅館,在他們的拉額廣告中,發現大多都是走小型、年輕、精品的酒店設計。戀人們喜歡特色小旅館的不妨在這區裡找找落點。另外,也找上一些比較冷門的藝術展館,例如漢方展覽館。這次同行朋友不愛蒲展館,只好預留下次機會再去細探。

DSC_3688

要認路順利直達仁寺洞,就必須先認住這幢被喻為南韓五大特色現代建築物——Jongno Tower。這是鍾路的最高地標,從下面一個仁寺洞手繪地圖中,都能見到這大廈的對面正是仁寺洞中的藝術區大道南入口;這裡也是從烒大多旅遊車停靠,並叫旅行團集合的地方。這南口的旅客咨詢站,對面有便利店,旁就是一面由小瓷磚拼砌出的大牆畫。這小廣場每日都有很多場傳統藝術表演,很多時更會與觀眾大玩互動,我們這日就見一位金髮美女被帶入一場將軍殺敵的舞場中被逗得咭咭大笑。

進入仁寺洞藝術區,以中間大路為主;聽同行友人說她以往跟團來只得停一個小時,什麼都看不清。事實上,我來過三次但都依然覺得看未夠,每次都有新探索。

像我愛文房四寶的,這裡絕對是寶藏地;裡面有多家全手造書紙,聽見都教人興奮吧。還有掛得滿店的各式手造毛筆,連小墨硯都有作成指頭大小的動物模樣 (明新堂筆房),還有丹青用的顏料啊!

DSC_3691

韓國民族手藝品少不了,布料的、寶石的、陶藝的……統統都有。

單是沿大街直走街尾,就怕已經大半天。藝術眼飽了,枯腸空了,就抬頭看看大街店的樓上,很多咖啡室和現代畫廊,很多是兩者合成的好歇息處。

歇一下,再前行,就到近北口的新發展區:

insadong north

左上:幾進式 Art Gallery。 右上:Ssamziegil Market。 左下:夾道兩旁滿種銀杏。 右下:平日也都相當熱鬧的仁寺洞

Ssamziegil Market 是個中空廣場的多層工藝品商店集中商場,很多本地新發展的藝術家作品都可以在這裡找到。人走進去可以迷失在各式創意小品中。要找別出心裁的小禮品,獨具心思的伴手禮,這裡必須費點時間心思在裡面慢慢享受購物樂。

往這個首爾市鐘路區仁寺洞,除像我以上的方式,也可以直接使用地鐵站的利便,參考以下:

  1. 從首爾地鐵1號線鐘閣站3號出口出來步行3分鐘。
  2. 從首爾地鐵3號線安國站6號出口出來,步行1分鐘。

建議同讀另一位 Blogger (English) 的遊文:

Insa-dong (인사동) – A Cultural District That Could Be Enjoyed in Better Weather @ Seoul [Korea] by Entree Kibbles

在韓國觀光資訊得到這張地圖,相當仔細,繪工也可愛派,跟大家分享:

22 map Insa-dong (인사동) - A Cultural District That Could Be Enjoyed in Better Weather @ Seoul [Korea]


發表留言

張師奶一家看「阿盧製作」之《俠盜張師奶》

一家三口去看舞台劇,好像在過去幾年中都沒有發生過的事情。今日專程提早到會場,已預計會見著很久沒有機會會過面的盧俊豪;因為今日的劇是他的「阿盧製作」之《俠盜張師奶》。

我今日狀態實在有點不濟,不過,一般假期我都總是因為睡

得比平常日子多,又一個星期累積的疲倦,忽然鬆懈了下來;就像藍藍也發現的:「媽媽,妳假期裡、旅程中,總是水腫得有點嚇人。」

早前看阿盧主演的《科學怪人》,因為事前沒有細心看過劇的介紹,於是看到他出場前一陣又驚又喜;只是那日完場太晚,元朗劇院的工作人員甚至使用不算很溫和的語氣一直催趕著觀眾匆匆離開場地;於是找阿盧聚一下的機會沒了。

今日為的是遷就我家也號稱「張師奶」的大塊去,順道當成慶祝他生日,就挑了這個日間場次。 我對文化中心劇場有一份難言的好感;一到步,踫上阿盧,聚一下久別重逢:「這個少女就是當年跟你們入營玩了一日夜,蹲在地上亂畫的那個小娃娃。」

「哇,轉眼間這麼大了!」
是,轉眼間,跟他們這一群中英演員,結緣都十多年;時間飛逝!

早就在 Facebook 看過劇照,現代資訊,在這事上看來就是壞處;我這刻看來對場景失了一份驚喜感。《俠盜張師奶》主角是張先生夫婦,喜鬧劇,說的是城市物價騰貴,升斗市民被逼趕上了盜劫的路,工人罷工躺鐵路控訴交通加價,警員慨嘆生活折人服從命令日做夜做直如一頭狗,就連師奶們都在超市集體起事,在超市搜搶東西;張師奶為怕一生忠直的老公責備,於是一個謊言蓋另一個謊言,謊話越說越大,於是兩對夫婦加兩個警員扣成一堆錯摸。整個劇對白流暢抵死,背景草根簡樸,活像生活中的夫婦,身邊鄰居一樣無異。於是激起無限共鳴,在場無論男女老幼都笑得打跌。

前半場節奏明快,觀眾很快就進入狀態。要不是我身旁的伯伯身邊像傳呼機響了好幾次,還帶著一大袋東西發出我最怕的腥臭氣;我應該會更加享受著這劇。中場只好跟大塊調個位置,原來,大塊的位子正正對著台中,就見完場謝幕時,林澤群(群仔)怕是記得我早前說過是來慶祝我家「張師奶」生日,直誤會了那個「張師奶」就是我,直衝著我說「生日快樂」。

幸好,完場後,群仔還是出來跟我聚了一刻;讓我家「張師奶」親自解釋一下他這個名號的來源。

「我家張師奶」或許笑得比較含蓄(別怪他,只能怪他本來就娶了個跟台上演張師奶的女主角相近表現的女人回家,一對十八年,見台上的都已經不知好氣還是好笑) ,但一齣劇能叫「我家兩個女人」笑得得人仰馬翻,肯定已經夠令這個週日值回票價!

俠盜張師奶


此文原記於 mysinablog 別緻BEE | 07/06/10, 01:30 AM

重記網友留言:

最初認識盧俊豪,是看「人間有情」,他演梁蘇記遮廠的二少爺。

[引用] | 作者 chris | 07/06/10 08:59 AM
哈,是啊! 他早前在中演文藝復興時代科學家依然年輕俊悄一如人間有惰呀
[引用版主回覆] | 作者 別緻BEE | 07/06/10 21:35 PM


發表留言

中英劇團《科學怪人》

雖然一直有留意中英劇團 2009-2010 年度壓軸劇《科學怪人》的製作花絮,每日經過尖東港鐵長廊都認不住向那廣告燈箱望了再望。

但導演 Edmond、中英、以及整個劇台前幕後,在這劇才開始的半場,已經給我和藍藍所帶來的震撼力,竟還是那樣澎湃!

SDC17874

一到場,就踫上導演 Edmond,怎麼可以放過機會跟他合照。

三個小時的劇,只有中場十五分鐘的休息;換言之,上半場是一半小時!在很多話劇來說才那麼個全場兩小時完成;這個半小時是一個相當長的時段。可是,我兩連動也沒動過一下。一開場已經是那麼具吸引力,引帶出的好奇心竟是那樣強烈。 下半場更加是一幕比一幕叫人被壓得有點透不過氣的沉重。

活動的台景,在多面轉動和合拼接上轉換出不同場景;幾乎是中英的特色。也可以說是多年來緊扣著我的誘力。可是,劇中一段追打怪人的混戰場面;我已經按不住,向身旁的女兒,提醒道:「能夠有這樣的高台活動佈景設計,一大班演員及工作人員練習走位,在緊張的劇情中推動著叫喊著互相奔跑著,還有上面追打而在幾座在動的佈景台上跨來穿插過去,全港可能只有中英和香港話劇團能夠有這樣能耐……」

藍藍,算是吃中英EIT奶長大,從還不夠資格進入正式劇場看話劇 (非兒童劇,不招待六歲以下兒童),就恃著長得高大,命她進場時不要揚聲,四歲裝作六歲;由一開始就是看中英那些艱澀難明的劇目,看不懂不要緊,就教她看佈景、看服裝;能吸收多少就多少。

在她成長中,出現過一段空白期;除出兒童音樂劇,其他的劇作都沒有太大興趣。這可能是成長中的上下不接期;直至幾年前,勉強陪同爸爸媽媽一同去看中英的《鍊金術》,那些在劇場中心吹到觀眾的面上的黃沙,刮起了她暗藏在腦海中瑣瑣碎碎的話劇記憶片段;彷彿那一天那一劇完畢後,她忽然懂了——在觀劇後的連想、反思、討論;發掘劇背後的原著故事——《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然後,在往後很多忽然而來的生活討論上,我們已不難發現這些年來給她的舞台劇教育,並不是針沒大海,相反,早已不經不覺間,完完全全滲入了她的思想。

今夜的《科學怪人》來得太合時;就在藍藍進入人生探討及反思人生哲理的青年階,擊準了她們那種愛、生命、追求、迷失、創造、排斥、毀滅……的探奇和定位間。

劇是一個完美的整體,台前幕後在花絮中提到的十一個月努力,我想每個在座的觀眾都會覺得這實在太值得了!

是我十幾年來看話劇以來最令我有澎湃的感動和震撼,那看著每一個小節中,都清析地看到台前幕後每個成員都全力付出,目標一致,為一個完美而盡其完美的一個整體。一齣充滿電影感、把影象在投射中帶出更多更多科學進步所帶來道德的種種衝擊。

無論演員的演技、劇的節奏、服裝設計的精巧、台景的多變、音樂的震撼力、劇本的張力……每一個小部份,都能看出它的不凡,它的力量。

我會說,若還能在明日場次買到票的,有過打算看這劇的人,且千萬千萬別要錯過!

錯過了這個完美,會絕對是一件憾事!

由劇畢踏出場來,我已經立定決心,期待它的重演,期待下一次,我會再挑一個更好位置,呼召更多好友,約在一起一同去再看一次!


後序:此文原記於 別緻BEE | 11/04/10, 01:53 AM


發表留言

中英劇團之《威尼斯商人》

與女兒看罷 30-10-2010 葵青劇院的晚上7:30pm場 愚見。

72535_452882381895_724906895_5551835_4499581_n

見演員們唸台詞都未臻完美,要加油呢!不過那些台詞真的高難度;無可否認,陳均潤先生寫這類翻譯原著真的獨步,現今未見其右,這也是我最喜歡看中英 大製作原因之一;不過今次有些位置似乎真的有點偏長,例如各個寶箱內的打油詩。(可能近日被TVB「公主駕到」這類劇的氾濫押韻轟炸,已有點納悶。)感覺 劇裡太多超長台詞,演員們都顯得好緊張,也越唸越急的情況,我是坐控制台前,中後段的台詞實在有點吃力。

19300001024098134801828798711

然而,正如我之一直熱愛中英作品,因為整體水準依然相當高,總不會叫人失望。台景要讚(雖然在中英來說,這只算大不算難的,我相信。),服裝要讚,我留意到有四位服裝人員,的確見到服裝的複雜程度。要讚其華麗又有創意,縷空的效果不落慣常繁贅,看來更加活潑。

阿盧的 Antonio 同 Edmond 的 Shykock 都入型入格。 (私下給阿盧的:風采依然,俊朗如舊,呵呵!)給 Edmond 私下的留了在 Facebook 這裡不重複。

Tony 演 Bassanio 一角,加了沉厚內斂,不像從前我看 Tony 的其他演出,很有點尖銳化個人表演,但今次不但沒有被忽略或減了氣派,相反更沉實;這個狀態的 Tony 反而是我較喜歡看的 (啊,剛發現我的確向來很少提及看 Tony 作品的觀感呢,其實也一直有留意著的)。

第一次正式看舞台的魯文傑,很意外跟中英的步伐很和諧,只是對白節拍可能還要微調一下。要讚那些互動性的反應,敏銳佻皮,在各個角色中仍很搶鏡,可愛的丑角。

演 Portia 的王曉怡,戲路看來一直在拓闊中,幾齣不同的戲劇中都演出很大差異的年齡;觀乎成熟的、聰慧的就是她本門正宗,所以後場法庭中,所有人都給她壓下去了,她 的聲線常令我想起中英前演員「大口」。不過,在飾演淘氣時似乎未能抓得很準的那頑皮態;還有 Portia 的驚世美貌還沒有出來呢,曉怡不妨加點勁,讓傾國傾城的美麗在自信的眼波裡盡情流瀉。

演 Jessica 的胡麗英,是我由上次看《孤寒鬼》後很留意的演員,但今次還沒有大驚喜,除出她頸項上的閃閃鑽石鍊,跟那身服裝有些少點格格不入,是不是有特別原因要表達的我還沒領會到呢!

20120624_180724_qufzKmNGRF_p


此文原記於:別緻BEE | 30/10/10, 15:57 PM


發表留言

踫上古典音樂

面前一頭「雲」狀髮型的是位年青音樂指揮家。

不到十分鐘會面,氣氛已熱;他笑起來很可愛,告訴我平時比較傻氣,對著樂隊會吼叫。(當然後來知道他跟我同是獅子星人,這種表現就一點不奇怪。)

我在跟他提到我女兒十八了,他瞪眼張嘴合不上,也可愛。

我們在計劃一些年輕音樂家的夢,我簡喻這構思為「鐵甲萬能俠」,他笑不可支。

要把他們的表演一一達成出來,我還需要很多個人對古典樂團、樂器、組合方式……應合到每個表演場合場地的變奏;他們不介意教我這個門外漢。因為我們都希望有更多新一代接觸古典音樂就像時下歌手一樣。

替他們洽談表演?我不敢妄自托大。雖然接下來有些工作有可能把這資源連上;但還在努力推賣中。

轉頭,接下個面會,由澳門專程來找雅謍合作的公司派員……

竟然甫坐下就問:「想在澳門辦年輕音樂家快閃,有沒資源?」

世事有時就是這樣,緣份來到了,就像伸手那麼遠……

k6869165

文章記於2014年初春


發表留言

《我的月亮故事》快樂騎乘器

當我把氣球師 Jeff 介紹給 Harry 哥哥認識時,純因為 Jeff 有兩個兒子;有時他會跟我提到對兩個兒子的教育,該給他們怎麼樣的啟發;我有時也會跟他提到,我近年總是忍不住留意 Harry 哥哥與兒子的那種,像永遠發掘不完的親子互動學習樂趣,我是佩服得很,老是叫 Jeff 該多學習學習。

會面完結時,Harry 哥哥提到稍後可能他的作品能跟 Jeff 的作品合作合作;Jeff 那天就跟我說:「我當然好想啊,就不知有沒這個機緣。」

然後,六月底,Harry 的電話來了;他跟我們提到他的親子互動魔術舞台劇《我的月亮故事》。

那個下午,大家談得很高興,手舞足蹈的。

每一場次都是由現場觀眾隨意說一個願望;希望乘坐什麼上月球去!

然後三個人興奮地模擬現場的家長孩子的想法……

太空船?穿梭機?UFO?「都太正規的思維了,小孩子的想像無天際的。」Harry 說;看來我們遠都不夠懂孩子們的心事。

那吸塵機?浴缸?球鞋?雪櫃?

這讓我重想起藍藍小時候號召的博客合寫的接龍故事,裡面主角一直拖著個雪櫃去遊世界。【注:小冰環遊世界】

火車,像銀河鐵道的?呵哈,這可表露了我們年齡啦!

Thomas 火車?不,蜘蛛俠嗎? Ironman 鋼鐵人嗎?還是 《冰雪奇綠》的女皇 Elsa,近年可熱得不得了!

「都可以!」Harry 這樣說。離地的胡思亂想確是最有趣的,可是落地啦,如何生產?

我跟 Jeff 相對苦笑;這樣不靠譜的天馬行空隨想,該怎樣辦?不會是叫 Jeff 在即場扭一個吧?雖說 Jeff 已贏過世界賽快手獎 (注:是國際氣球大賽中的一項以12分鐘扭出複雜造型的小型氣球雕塑賽事);可是,現場製作一個兩米高的作品,再快也不可能請台下觀眾,眼瞪瞪的看著 Jeff 在扭氣球的,是吧?!

後來一切自然都解決了;進場看過這多元互動秀的觀眾都知道了這個小秘密。

只是,這氣球的騎乘器,在每一場次出場的,還是不同的。(小孩子暑假後回到學校,會問其他同學可有去看過這場秀嗎?會交換劇情後提到不同的騎乘嗎?我好想知道啊!會有孩子說:「我看的那是龍啊!」「不是雪糕筒嗎?」「才不!是 Baymax啦!」若然這樣的情景出現,就可真的高興了!)

而這每一場中的氣球騎乘,都帶來哄堂笑聲——嘿!竟然是氣球的啊!

這個暑假,來欣賞這舞台表演的小孩和家長,享受了一個歡樂的夢飛翔;而我們每一個參份一起製作這孩子夢的,都因為大家的笑聲,而也都讓我們的夢,得到飛翔。

如果,月亮代表著我們的夢想,其實我們都有共同的騎乘,那就是——

我們心底的快樂和童真!

我的月亮故事 11836758_898334243587340_1095882232690906015_n


發表留言

韓遊:弘大附近大廈牆飾

弘大區是個很有趣的地方;很多年輕人玩意盎然的店子、新派創意無限的餐廳。

遊覽時不要只管鑽店子,也抬頭看看四周,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趣味——

2014-02-02 13.33.26_副本

我有那麼一剎真的以為那個人幹麼?這麼危險的攀梯掛燈?高空工作耶!

看清才知是假的啊!嚇人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