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女紀紀繼續著用一種食物去形容著每一個家庭成員。
「大姑丈是魚。」因為姑丈時常去釣魚。
「那爺爺呢?」
「爺爺也是魚。」
「我知道妳爸爸也是魚。」她偏過頭思考,好明顯給我難倒了。 (跟孩子對話,不能總是他們說,大人聽;要訓練孩子思維快捷,大人必須跟他們鬥天馬行空,讓孩子思考,然後在那些思考中探索出趣味。)
「不是。爸爸不是魚。」
「真的,沒騙妳。」
她又好認真皺著眉在想。
「那麼,妳要不要知道為什麼妳爸爸也是魚?」
她點頭。
「妳叫爸爸笑,爸爸眼有兩條魚會游出來的。」
她去叫她爸爸笑;她爸爸已聽到我姑侄倆的對話,故意把眼尾的紋弄得更深;紀紀看到了,哈哈大笑起來。
「妳待會找爺爺,也把爺爺的兩條魚也叫出來啊。」她看來知道給我作弄了,還在嘻嘻笑。
「嫲嫲呢?」她開始煞有趣味去找這些「小魚」們。
她祖母也故意弄出眼後深深的魚紋給她看。
這時推著點心車的那個相熟阿姨經過,見到藍婆婆懷裡抱著的小男孫;就問候寒喧起來:「……這BB像誰呀?」
紀紀爭著說:「像我!」她這陣子最喜歡要人同意,她弟弟最像她。事實上,弟弟也真的長得跟姐姐嬰兒時一般無異。
「那麼,妳又像誰?」我又去考問她。
「我像爸爸。」
「妳爸爸像誰?」
她嘻嘻地笑:「爸爸像媽媽。」
大夥兒已經笑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