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緻 BEE (神戶寶莉阿姨)

追求每天生活中一點別緻


發表留言

爸爸眼裡有魚魚

侄女紀紀繼續著用一種食物去形容著每一個家庭成員。

「大姑丈是魚。」因為姑丈時常去釣魚。

「那爺爺呢?」

「爺爺也是魚。」

「我知道妳爸爸也是魚。」她偏過頭思考,好明顯給我難倒了。 (跟孩子對話,不能總是他們說,大人聽;要訓練孩子思維快捷,大人必須跟他們鬥天馬行空,讓孩子思考,然後在那些思考中探索出趣味。)

「不是。爸爸不是魚。」

「真的,沒騙妳。」

她又好認真皺著眉在想。

「那麼,妳要不要知道為什麼妳爸爸也是魚?」

她點頭。

「妳叫爸爸笑,爸爸眼有兩條魚會游出來的。」

她去叫她爸爸笑;她爸爸已聽到我姑侄倆的對話,故意把眼尾的紋弄得更深;紀紀看到了,哈哈大笑起來。

「妳待會找爺爺,也把爺爺的兩條魚也叫出來啊。」她看來知道給我作弄了,還在嘻嘻笑。

「嫲嫲呢?」她開始煞有趣味去找這些「小魚」們。

她祖母也故意弄出眼後深深的魚紋給她看。

這時推著點心車的那個相熟阿姨經過,見到藍婆婆懷裡抱著的小男孫;就問候寒喧起來:「……這BB像誰呀?」

紀紀爭著說:「像我!」她這陣子最喜歡要人同意,她弟弟最像她。事實上,弟弟也真的長得跟姐姐嬰兒時一般無異。

「那麼,妳又像誰?」我又去考問她。

「我像爸爸。」

「妳爸爸像誰?」

她嘻嘻地笑:「爸爸像媽媽。」

大夥兒已經笑翻。


發表留言

中秋節娘家團圓樂

自從藍藍長大了,雖然她還算是很「群腳」的女兒,節日總也撒嬌,買點小玩意;但總是應節的多,真正陪著她玩的童趣,畢竟越來越淡。

家裡孩子樂,就恰有弟弟的一對兒女補替上了。

這日當藍婆婆忙準備晚餐,待我們三弟妹三個家回去跟爸媽吃中秋家庭宴前;侄女抓住藍藍大表姐先玩一個下午;切甜甜大白桃、摺小船和彈跳青蛙。藍藍表姐終於找到陪她玩森林家族的伴兒啦。晚飯後,兩個還一起造湯丸。

而「張家細佬仔」 Karsten 已經三個月,會認得人,要跟人「對話」,會笑,最愛看著自己的拳頭沉思,然後,最重要的自然就是吃這一回事。

這種菱角,是傳統民間小玩意;老爸在我們小時候都給我們造過來玩。我們都記不起這回事,但今日他又給他的孫女造一個,我們又重溫了兒時的中秋事。

節日是小孩子最愛的日子,而中秋更加是孩子們「夜遊」「夜樂」的特別御准日;那些燈籠總是掛著孩子們的期盼,然後四周掛著彩色繽紛的歡欣!

20140907 collage_cheung family mid autumn

 

 


發表留言

DIY:寄遠方甥孫兒的新生禮物

因為大塊是老么的關係,我這個 B姨姨,在夫家這兩年已經陸續被冠上婆婆級;變成了幾個新生兒的舅婆婆和叔婆婆了。

大塊那遠嫁了在澳洲的姨甥,剛誕下了漂亮的小女嬰。

對這個小姨甥感覺比較親,跟大塊結婚時,他說過大姐從前最疼她,他成長一身的衣裝都靠大姐來打理;二姐雖親厚,但當時還沒有孩子。

於是婚禮上,這個還是要手抱著的小娃娃,就最惹我多注意。

夫家不多女孩子,這個就最會撒嬌,她身體不好,大人都讓著她些。

聖誕節我在夫家裡為一班孩子辦聖誕派對,替他們買禮物都頭疼得不得了;唯獨是她,每次都摟著我挑的禮物好喜歡。

想不到,日子就這麼一晃眼就過;她都要當媽媽了。

想一套新生禮物在她孩子出生前送到她那裡,誰知越急就越手腳亂,鞋子造來造去不合意,最後,在Facebook 見到大眼睛的小嬰都呱呱落地;我造的小裙子還沒搞好。

送新生嬰兒的手造禮物有時真的不好做,因為想把孩子的名字繡在上面,現代父母卻總是遲遲未改好名。孩子的身型大小也不好猜,有時男生還是女生,人家父母又不想預早透露;於是幾件小東西看似容易,實是困難重重,時間掌握也困難得很。

不過,畢竟是代表我和大塊,作為一份長輩的祝福;只好安慰自己先寄這個,裙子日後還是大有時間造新的給這小B啦。

看到那邊回覆,禮物收到,new dad & new mom 都喜歡,那就好。

這點,就是老人家思想——我大概開始懂一丁點了!老人家,看來這一聲婆婆來到時,我已經踏入到人生的另一階段吧。

baby Amber gift

 

2014年的情人節前夕,遠方寄來回來的照片,是這位可愛的姨甥孫女,送我這個舅婆的情人節禮物。

11001915_10155061873950538_3650392348719185570_n_meitu_1

 

「後注:」當我在製作這個頭飾和口水肩給我們這個姨甥孫時,由於家裡也沒有真實BB供我量度。研究了很多次,這個頭花對遠方的她來說會不會太大。但她這戴著好漂亮,跟她婆婆合照的相片來做禮物,讓我好開心,好想用力地親她一個!

 


發表留言

DIY:Baby Shower Gift Set

迎新生嬰兒禮品包

弟弟添新生兒,踫巧夫家那邊也有新生兒接著要出生了。

這兩年間,我已經多添了叔婆與舅婆這些婆婆輩份的身份。

當然親弟弟的兒子還是比較親啦,是娘家姓氏的。

這孩子比預計時間來早了,姑母的禮物只造好了一半,夜裡接到降臨世間的好消息;連忙趕工。

祖母 (我媽) 為第一個男孫興奮得不得了;來到見到我造的禮物,又加碼說要一個小米袋。

於是,這成為我為新生嬰兒造的禮物中最大一組份。

10455009_10152247193936896_6370242494479583661_o

在網上DIY討論群組,被問這當中的長方小枕的是什麼。

看來很多新一代媽媽對這「嬰兒米袋」並不認識;這所謂「米袋」,一般是給初生BB在睡眠時,搭在肚上用。因為新生嬰兒新離開母體,缺乏安全感,就睡不夠穩,時會有輕輕的顫抖或扎醒的狀態,有時會因為這樣半醒了就哭,成人不懂會立時把嬰兒抱到懷裡安撫,於是縱成嬰兒睡不穩,常要在成人手裡擁著才能酣睡,那麼帶孩子的會加倍辛苦,孩子也遲遲未能適應自己睡恬的習慣。

老人家自古流傳,使用這麼一個小袋,放入少量生米,讓其有適合重量,嬰兒搭肚上,這樣既可讓嬰兒有種擬被擁著的壓力感,二來新生嬰兒的臍帶處需要比較保暖,這米袋就可以讓新生兒睡得得穩更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