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緻 BEE (神戶寶莉阿姨)

追求每天生活中一點別緻


發表留言

Mini Garden Tea Gift Set

如果我說:「英式下午茶元祖級的亮點,其實不只在於茶點架上的甜品。」相信有好多人會不屑;尤其自從世界愛上精研甜品製作和設計。

但我是認真的討論,說的是這種下午茶的最重點處。

我們從英式下午茶的來源處重溫——

貴族仕女們的社交、穿衣的配搭、茶點的配組和設計、茶壺茶杯的品味、選茶的濃度、香氣、茗感……

慢著,好像真的有樣事物,必須存在又總沒被提及;有它才有以上各項。

背景和氣氛——

對了,大家應該意會到我想說的是花園。

這一夜,朋友千里迢迢拿著大堆重甸甸的攝影工具,秉夜偷時間入來大西北區域,給我送他伙伴親手造的蛋糕,請我試食;當然還有他的本人親手生產的冰滴咖啡;匆匆一聚,結果還不好彩,踫上公路有交通麻煩,幾乎就把他濟在公路,後面要趕辦的事情都給阻住……

而我卻,因為太晚,肚子沒空,沒機會品嚐;接著次日又在外忙了一整天;終於在夜闌未眠時,驟然想起,被我困在冰櫃裡的——

深夜,打開來;不特別餓,不過也還給精致的包裝和濃濃心意打動。

Silian.wong.bakery 的mini garden 小蛋糕
Africa Penguin 的冰滴咖啡

然後,有夠後悔的感覺上泛。

抱歉抱歉,沒能趕在它最優美狀態時品嚐!
感謝感謝,遠道而來的盛情!

這文當然是為推薦!

Basil Lime Cheesecake,送禮人叮囑要把小瓶在養著的 basil (小小一株九層塔,插回去那件可愛的小蛋糕上去引發味道。

用匙切下一口,味覺裡清清淡淡的,有回味的。感覺這款應該屬於初夏的小花園裡,靜靜的賞著花,花裡夾有香草味道那剎。

就讓怕熱的人來抓夏天尾巴(喂!都立冬啦!造夢真不會分時候)。


發表留言

南韓首爾的陽智山滑雪場

24年前,還是新婚燕爾,兩口子目標每年外遊最少自由行旅遊兩趟;這一次,大塊主動提議去南韓首都,當時還稱為漢城的首爾;原因,他聽說劉德華跟譚詠麟有韓語的黑膠碟在賣,對於一個熱愛將音樂製作成串燒混音的黑膠唱片收集者來說,有什麼比收集到香港沒發行的香港歌手外語唱片更燃追慕的心?!

而且,那年,娛樂新聞中譚詠麟讚過,韓國的滑雪場很不錯,價錢相宜,所以他們也拉明星隊去韓國大玩一場。這說法就讓大塊先生起意。

為了這個旅程,我已經做了很多功課,把好幾本外國旅遊天書都讀遍,編好了行程,以傳真跟女子大學裡唸英文系的旅遊學生大使聯絡好。

這大學生提議我們去陽智山滑雪場,說是最受漢城人喜歡,離市區最靠近的一個滑雪場,車程不會太辛苦,比較合適我們外來遊客。於是在她幫忙下,租了車去。

作為第一次去滑雪,我們是零知識。以為像日本的滑雪場,什麼都齊備,結果場地就有滑雪板雪靴同雪杖可租,滑雪的衣裝則要自備 (場內很多本地人也是亂穿一通,很多也沒有穿好滑雪裝備)。我們這個熱帶海港前來的「燦初哥」,穿的完全不合格,場內也無法找到懂英語的初學者教練。既然來了,就唯有隨興亂玩一趟。

倒是因為有個外國孩子在初學場裡滾地好幾次,大塊幫他站起來,他爸爸一看我們是初學者,就過來熱心地教了大塊幾個起步技巧。我穿著不合身的,借自舅母的雪褸,亂花力氣,很快已經投降坐到一旁去喝咖啡了。

陽智山.jpg

滑雪場裡什麼都欠奉,感覺就像是學校飯堂一樣的餐廳;我們玩不了多久,已經累極;隨便喝點什麼就只好離開。

這段記憶相比起日後在不同的滑雪場、雪山;無疑變得早已完全忘掉的少量興奮;但畢竟是人生第一次,總還留著點淡淡薄薄的印象。

今年,在沒太注意旅行團行程下,當聽見導遊說次日滑雪這項目就選址陽智山滑雪場;才忽然:「啊呀,人家老爸,那就是我們24年前去過的那個滑雪場啊!」大塊老半響才答我:「就是啊!」其實他根本就沒記住地名。

重臨這地方,首先感覺:「天哪!哪裡來的多人!天哪,怎麼看都像廿多年都沒裝修過改進過的呢?這地方老得比我還要快!」

幾乎清一色都是國內遊客,全都擠在滑雪具租借櫃檯。看來滑雪場裡依然不設滑雪裝束租用處,旅行團在轉上山前的一列租衣店子前停,導遊協助各團友去租衣;租衣不算貴,雪鏡卻貴得不成正比,租一副要折港幣200,雖然導遊一直費盡唇舌說沒雪鏡怎樣怎樣危險要責任自付,但幾個團友都說:「只不過玩玩,不致於會眼盲吧,都不租了。」(大家都認為導遊給介紹一家租衣店,本來就不沒打算也不可能格價,但也不要過份吧!) (有時導遊在這些事項上賺一筆無話可說,但可否放聰明點,不易為人察覺突兀呢?) 跟旅行團去滑半天雪,只能當順道試玩一下,可以自備滑雪套裝,還是自備的好。

滑雪場給我的感覺很不爽,首先,大量國內過來的旅行團全都擠到這裡來,其次,他們貫徹把「從不知規矩為何」的文化全情表現,在滑雪具租借櫃檯前打尖,擠人推撞,把換下來的鞋子四處亂放,把所有可以坐的地方都霸著。整個內場亂七八糟,完全是個戰場。而扣成這樣的環境,當然也因為場地管理不善——

櫃檯的工作人員,比80年代大陸國營事業人員還要慢條斯理,導遊替大塊先生量腳的數字報錯,害他在長人龍排完了還要重新再排一次換鞋。然後發現連帶滑雪板呎碼也就不對,得要再排隊換,排到了又發現沒合碼的雙條滑雪板了,得要換成單板滑雪板。我這個不滑雪的奴僕,只好侍候兩父女換出來的鞋。好了,場裡的儲物櫃嚴重不足,有些櫃格是沒上鎖 (明明鎖匙插著),裡面卻擱著鞋的;最初還以為內地人不願付500圜,就把鞋子放入儲物櫃裡霸用 (因為此舉在北京南山滑雪場中普遍得很),我看了就生氣,於是把沒有鎖上的儲物櫃裡的人家鞋子拿出來丟下,放入我們的鞋子,以正常邏輯,正確付款正確使用啊!結果呢——

原來場內的不單止,很多就連入錢自助鎖都是壞的,我只好替人家的鞋重放入,拿著兩父女的鞋尋尋覓覓,而最後,我還給騙了1000圜,也沒法找到一個可以正確付款正確使用的儲物櫃,獨自氣鼓鼓啊,我只得一雙手,又得帶著自己大手袋,大外套,事有湊巧,這天沒帶著BYOB啊,還得提著兩雙大鞋子,怎麼辦!

陽智山2.jpg

回頭找工作人員幫助,櫃檯人潮退去後,一個工作人員都不見。試試售賣滑雪裝備的商店吧,他們說沒有可以提供的袋子。幾家都是小吃檔,更加沒可能值得大袋……

靈機一觸,走入洗手間,向清潔大嬸買了個垃圾袋;好了!我終於可以像聖誕老人那樣帶著兩雙大鞋子去找個好地方,嘆杯咖啡,慢慢等。(這幾年每次陪他們兩父女去滑雪,我也是在咖啡室裡呆著。今次早有準備,帶了筆和紙,決定靜靜練字渡光陰。)

滑雪場多設了很好些小吃站,樓下停車層入口有漢堡包店,但別妄想可以坐得久。穿著皮靴的我,要穿過厚厚的雪地,到滑雪場的餐廳處並不容易。陽智山滑雪場四周的行人路,竟然沒設防滑的路墊,於是外來鞋子跟雪靴在那些行人路上亂踩,黑雪處處,有些木階級更加地滑非常,洗手間也沒有分開更沒有乾風機,於是四處都濕漉漉;配套設備只能評為既老又差。

餐廳主要部份,也是設席最多的仍然是食堂,不過,過年假期不開門營業。一家拉麵店,食品不多吸引。半露天處設有自助飲品販賣機,一列木長檯及凳,統統被國內遊客用無限行李及睡姿強霸。不過,要我坐這外頭,濕濕冷冷的呆幾小時也實在受不了。我只好一直向最遠盡頭走,幸好抬頭望見遠處有oliy oliy,是家要攀過長長木階級的小山崗上咖啡室。

%e9%99%bd%e6%99%ba%e5%b1%b13

坐下練字,跟遠方拜年的好友們網談,等到父女倆玩累了回來,意料之外,食品是意外驚喜;尤其是那盤子一般大小的吉列豬扒 (8000-13000圜一個套餐)。大年初一的午餐,沒預想的豐富!

可是,問我,會再去嗎?不會!

後注:這滑雪場就初學者的所設的圈場地方不夠,其實並不合適大量旅行團遊客使用。


發表留言

花樹與咖啡睹物思人

image

一客咖啡,一個檸檬鬆餅。
一束鈴蘭…

一田田的迷你櫻花樹。很多年前曾經在朋友娘家的玄關處見過,很驚奇問:「真的會開花嗎?」「樹苗,遲下會種入前園的花圃裡,希望它長大,每年開花等妳來。」

睹物思人,也是這種。

這年後沒有再跟這日本朋友連絡了,她結婚了,所有時間奉獻給家庭與孩子;最後一次通信,她寫了很多個抱歉,說再沒用英語,開始看不太懂了,要花很多時間去看一封信,所以實在抽不出餘暇回信給我,繼續聯絡,也生活中著實沒什麼好寫。

人生,也許總遇上些太容易放棄友情的朋友。只希望人生越往後走,越少這樣的丟失友情。

2016-02-24 16.52.37

@旺角花墟道62號地下花粉熱鮮花附設的小咖啡座

放鬆,香港人!


發表留言

聖誕薑餅人曲奇

經過三五輪製作及修訂份量,這個是大家都覺得鬆化度及味道最好,而我又覺得粉糰黏度及曲奇切模最易控製的組合:

份量:(小曲奇模) 可造大約50-60個

  • 不含鹽牛油 unsalted butter – 60g
    • or optional (或以40g 固體菜油 shortening + 20g 不含鹽牛油代之)
  • 橄欖油 – 兩湯匙
  • 純蔗糖 – 75g
  • 雞蛋 – 2隻 (一隻白連黃,另一隻只要蛋白)
  • 蜂蜜 – 170g
  • 低筋 / 全效麪粉 – 460g
  • 薑粉 – 10g
  • 玉桂粉 – 10g
  • 泡打粉 – 7g

要點:

  • 先將牛油放室溫下軟化,切小塊方便連同糖和雞蛋打起。
  • 試過用兩隻雞蛋,中間部份會較實,用一隻雞蛋,粉糰難以黏結。
  • 如不太喜歡玉桂味道,可以將薑粉減至8g,玉桂粉減至7g

 

2015-12-21 13.23.49_副本


 

Recipe of Christmas Gingerbread

  • 60g – unsalted butter
    • or optional: 40g shortening + 20g unsalted butter )
  • 2 table spoons (30ml) – olive oil
  • 75g – brown sugar
  • 2 eggs (1 whole egg and another egg-white only)
  • 170g – honey / molasses
  • 460g – all purpose flour
  • 10g –  ground ginger
  • 10g – ground cinnamon
  • 7g – baking powder


發表留言

八月天

昨日與友人在觀塘小聚,再試了一家新開的樓上暖感飯堂。

觀塘近年的轉變很令我刮目,多年來在觀塘地區出入的時光實在很少,每次走過大街小巷亦難免想起年青時代,跟著日本上司在這邊走,她總會操著怪音廣東話,怪叫著:「呀呀,小心呀,有水滴丫!」「小心啲丫,木(頭)車啦!」「個樓好污糟架啦!」90年代的觀塘的確很糟糕,但那是大廠房天下。

今時今日看觀塘,樓宇建設不停重修、重建,回復了藍天清風;也發展出很多新一派食肆。

今次的餐廳,舊廠廈活用,以溫馨暖感小屋佈置,有台鋼琴,向街窗前一列木窗簾,四周掛著小布藝乾花等手藝,頭頂一列列的小彩旗;就像家裡要為孩子開生日會的佈置,一樣繽紛高興。

image

平日工作天的午飯單都是特別為上班族設計,侍應介紹餐廳有酒店大廚坐陣,西冷牛扒是他們推介,但我卻瞄上比較少見到的法煎鴨脾配黃薑飯。

配湯是青豆蓉湯,湯身比較薄,他們可能為了照顧上班族的腸胃,將所有的渣隔了再隔個仔細;不過我較喜歡很濃郁的青豆湯裡的粗糙感;朋友將她的磨菇湯跟我交換。

這磨菇湯則同青豆湯相反,用大量碎粒磨菇,完全是我要求的。

法煎鴨脾配黃薑飯的賣相,坦白說,並不合格;不過在觀塘工作區裡賣的午市不能太多心思上要求。味道很好,雖則那鴨脾對於我吃的習慣上,算煎得稍老一點,但還是可接受的,黃薑飯香而不刺,輕爽飯粒是年輕一族的吃食習慣。

上面介紹的只能算個中規中矩,具心思,有誠意的餐廳;但牆上貼著 affogato 才賣$29倒吸引我。要不是與友人聚,而是在附近上班,可能沒緣了。但今日我們閒談,有足夠時間讓我嘆個一個。

image

八月天的慢活,才能發現八月天裡的好東西。


發表留言

Hotel Icon 的 Green 英式下午茶層層拆解

很久沒有找到除出藍藍以外很合拍的下午茶伴兒,女兒忙學業,我也忙工作;工作時份要我吃英式下午茶,我會覺得氣氛全錯的。

這次,是新工作伙伴為我慶祝生日,她說有個下午茶,妳非試不可。

她為怕等不到位,提前很多去等;這番心意,讓我感動。

先上來是一碟三件英式鬆餅,雖說果醬與奶油是手造不得不試,但鬆餅的酥軟牛油香,令我有「果醬與奶油都變多餘」的謬想。

侍應放下那三層下午茶架;我真的好想吹一下口哨;那是一種不止於歡呼,是訝了一下的意外驚喜加上竟然可以這樣的深吸氣——

一般傳統的下午茶,基於最下層盤子最大,用來盛咸點如三文治,迷你小漢堡等。中層是各式小甜點,頂層最小,很多酒店裡的下午茶都以這層推介他們的品牌巧克力。於是,都慣說,下午茶是由下層開始吃,逐層移向上,由咸到甜。

不過,這個一來就教人思考,好像倒過來啊!

最高層的炸蝦!藏著吞拿魚的車厘茄;還有沒辦法猜透的忌廉菜湯!菜湯啊!我第一次在下午茶架上吃到!由於量少,感覺跟吃湯不同,這只像來溫潤剛才炸蝦的干脆,美妙!

然後,侍應過來,殷勤地為我們拆走第一層的盤子。到甜的了吧?!還未啊!

第二層才夠瞧!鵝肝、三文魚…

第三層才是平常以餅為先的芝士餅、慕絲…然後,我覺得甜的在珠玉之後,被奪色了。

但,我喜歡!

「這家是鄰旁理工大學酒店管理系的實習場。」怪不得。

喜歡這趟茶聚,更喜歡伙伴在我沉默時,已經為我解答正在疑惑的問題。

2015-07-28 15.38.58


發表留言

Banoffee @the Green Door

好友 Louisa Lee 某日在 Facebook 推介,在修習咖啡師証書時的同學,開了間小店;引起了她和一班朋友的一陣白日夢,我也在其中。

於是,總記著有機會得要去過訪一下。

踫巧今日相約一老朋友偷個午後小聚,我把在這附近有辦公室的一個新交朋友一同叫來;把不同人際網域的朋友交錯介紹相識,是我其中一項專業。

不過,今日重點是來試咖啡!

green_door_1

我對非洲咖啡一向口感一般,但反正晚上的中餐飯聚應該油膩,所以,以果香為引的非洲咖啡,又恰恰迎上好時機。

試了Kenya AA Muranga Kahindu,和 Yirgaheffe。

Kenya 帶酸,但這裡的比我之前常在金鐘那家所喝到的 Kenya Coffee 清新,也較薄,易入喉。

Yirgaheffe (耶加雪夫) 跟我之前在Aliba 試食會中的推廣裡所試的同樣,充滿花香,有一點像離遠嗅上半鮮不老的柑橘皮的香氣 (很會勾起少年時媽媽在露台裡曬果皮時的氣息) 。喝下去還算滑,但花香不再,舌頭回味時能感到輕輕一點 bitter chocolate thin 的味道。

不過,今日讓我最驚喜的是它——

banoffee

按平常習慣,我會敗於 Lemon Tart 上,但今日赫然見到很罕見的 Banoffee;細問店員這確實是 Banoffee,立即把 Lemon Tart 的念頭丟掉。

不止於特別在少見,更是未曾見過有這麼厚的一層 Banana 果底,好好味!就為它,我必定會再去!


The Green Door – Green Door Coffee, Granville Cirt 3, Tsim Sha Tsui, Hong Kong


發表留言

Le Gouter IFC 茶聚

跟藍小姐茶聚,亦公亦私。

近年自己跟自己打工,莫過於最嘆是會議訂在下午茶時份,挑個好地方,一邊談一談喝茶。

至於商不商機,開始看化;人坐在辦公室,偌大會讓室裡開會也好,自己房間裡也好,統共也不見得每個會議都是有商機。打工時,會議開久了,上司還小題大造去總經理那裡要求我每次會客前都先跟他預報。幸好,董事會老闆出聲替我擋格,給予我特別批準,我會見什麼人都不必通傳。為什麼在這些小事上頭都搞得程序複雜無比,無非都為個辦公室政治罷了。而辦公室政治這回事,也跟要玩的對象是誰,他負責的是什麼,和他在為著省下哪些人的功夫 (正所謂不看憎面看佛面);而扣成起事的成功機率有多少。

無論如何,起事和被逼參與都耗心耗神,最划不來。

反正我本來性格就最討厭坐得直直的開會,別看我平常長年端正秀麗,我卻最喜歡懶洋洋;其實誰會不是?人總是惰性的嘛。

吃下午茶,最不想踏足IFC;今天適逢黃昏另要見客,被逼穿戴整齊,沒錯,端莊秀麗——去!

藍小姐這個老朋友甫見到我,就一連炮讚我這天好漂亮,她說:「都說妳真是生就一副中環國金相。」看這算是什麼的讚美?其實,我能聽懂,她意思是這兩年很多時見我都一身散漫便服,認真穿上品牌的套裝,我又回到那種看上一副高貴仕女標準模式。可是,有些漂亮偶而為之不錯,重回這種天天扎著、畢直的板著腰,四吋高跟鞋,扭呀扭呀在厚毛地毯上婀娜;其實等同慢性自殺。

要不是她得要在中央郵政局辦點事,我們彼此偷出這中段午茶時份聚一聚,我們都不想挑 IFC Mall。

IFC 有什麼不好?!大抵還是有些拜慕中環金融核心消費區的人還是會說。

貴呀!貴得不值啊!有人身行動自由空間如我倆,大可離開這核心區,中上環有的是寧靜的小Cafe呢!

Greyhound 桌子都排得背貼背,說些東家長西家短就給聽去了。  對面的 Open Kitchen 就更吵,看來在 IFC 上班的、內地來的遊客都統統在裡面落腳。 轉上去樓上的 PANINO GIUSTO 沒有茶點小蛋糕,而且大多都是長凳,沒靠背的女人茶聚,會吃力的嘛。

Agnes b 在裝修,說是2015春才重開。

看來只有 Le Gouter 可選擇;但這家嘛,商場走廊路邊,都總是坐滿滿是人;而且,我其實對這種座位有點抗拒。 恰巧,室內有一張二人桌,藍小姐說今日她一直走運,叫我沾她的好運氣。

結果,港裔的男生忙得不可開交,一臉沒精打采。一位南亞裔的高級侍應生,面口不善;我們這兩個在90年代香港黃金期裡職程成長出長的女仕,不敢抱怨今時今日服務態度,只慨嘆今日的香港服務業早不如舊,又或者說,亞洲城市都一統在服務態度上不斷下滑,早已慣性認為態度傲慢,但說話上有用禮語,有照時回應就已經是優良級別。

小小空間中,空調冷得人發抖;瘦小的藍小姐要了三杯熱水才能勉強支撐;這天要不是我帶著正規行政人員套裝外套,也都受不住了。還有,藍小姐請教了我,為什麼小小空間都打著那麼多的燈,黃而強的小射燈,近距離強打下來的光罩,就連帳單都看不清楚,這又為著什麼呢?

「不就是為令妳面前那件蛋糕閃閃發亮,展現咖啡杯晶瑩的白瓷和裡面一如明星蛋臉般的咖啡特寫嗎?」

「好吧!但我坐下來不久就開始眼痛了!」其實我也是。

蛋糕是優,咖啡是良;服務是一般,環境勉強,氣氛甚冷——就是評語。

2014-09-05 17.12.37

屯門:絲路咖啡室

發表留言

絲路咖啡室

三個師弟妹人日來跟我拜年,我在回程後弄傷了背肌,他們遷就我就來屯門區跟我午飯吃茶。

還找了這家被喻為隱世的咖啡室——

Latte 都是基本的,加入各種糖漿,不能算得很到級數;但那幽靜閒恬的氣氛,真的沒話說。

屯門青山公路2號國際十字路會
T : 2272 9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