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跟同事午飯,同事把碟裡的小甘荀全都撥到牛油碟去。
同席一位男同事問:「妳這是一點也不吃的?」我提議這男同事幫忙把這小碟的甘荀代吃掉,不要浪費。
我問這女同事:「那麼,妳兒子也不吃甘荀嗎?」
她說:「不知道,好像也不吃的。」
我又問:「有讓他試過嗎?有沒有把甘荀磨成蓉或弄很可愛的樣子,讓他習慣吃?」我這糾纏不休,一時間令女同事出現尷尬;我見她這樣,只好讓話題撇過。其實,我出自真心的關心;只是一時情急。
對於孩子的偏食,我是有點微慍的。尤其親眼看過好多人在抱怨自己孩子挑飲食,然後又剛才給我看到什麼解釋都是枉然,源頭根本就來自家長本身。
「我不吃自然不會煮給他吃。」聽過這答,這人還算夠坦率;可惜不能因此獲同情分;因為這不是值得鼓勵的。
我不愛吃芝麻糊,但藍藍自小很鍾情小孩子都認為怪色的食物,尤其是黑色;她試過看見人家甜品店前聽見人家說最馳名黑芝麻糊,也不理自己穿著一身白裙子,要求吃。她四歲,吃不完一碗,餵了白裙子一大片黑。作為媽媽當然有過一分鐘很生氣,但回心一想,她沒有因為我說:「不好吧!媽咪不想吃,妳又穿白裙,弄不好搞髒了不好洗……balabala…」而放棄,那她是真的喜歡,而且,她是會爭取,而且她真的好喜歡。好吧,這一碗後,我們協定日後穿白裙時最好避免一下。我跟她說:「媽媽不是很喜歡吃這個,妳愛吃就請儘量吃多點,真的吃不下去才留給媽媽吃完好了,因為我們不能浪費。」
這說,是為著令她明白,因為她堅決喜歡,我才從她,我不為她任性生氣,讓她自己明白任性一次後需要承擔後果 (那天裙子上一直有一灘灰灰的印子),她喜歡的不一定是媽媽喜歡的,我們在互相尊重喜好。
她易上火,外婆保持給她煲不同的湯水,性涼的食品等;涼茶廿四味,她統統骨碌就一口氣喝完,視龜苓膏為恩物,很小已懂分辨幾家涼茶店的龜苓膏味道。幾年前試過在涼茶店前喝廿四味,遇上另一家,女兒的當下就對老爸說:「要我喝這碗東西,我寧願死呀。」她老爸勸了兩句,女兒拉下臉走快步去另一家店。涼茶掌櫃望著藍藍,陪笑:「喝一碗,不需說要死吧,真是!」我們莞爾。
有一次在飲宴中,藍藍很興奮地在餐碟旁檢起飾碟的一棵茜菜,我按住她:「人家還沒有吃完,不得無禮貌。」在旁的人打圓場,替她拿過來她碟上,笑問:「這有趣?」以為她是想拿來玩。誰知她拔下來就放入嘴巴;我只好跟其他人解釋,因為有過一次我給她介紹過茜菜可以清洗嘴巴裡上一個菜的味道,就像法國菜裡吃雪葩的方法那樣;她覺得好玩,就很喜歡吃這些茜菜。席間的大人們都覺得好驚訝,其實沒什麼好驚訝;教孩子吃,也是有趣的故事。
時至今日,她成年了,嘴巴挺尖,但不挑惕;好的吃不好的也會吃,頂多分別在主動多吃還是吃完這餐後說期望明晚吃什麼罷了。對於「怪色」食品嘛;她最愛這款——芝士菠菜咖喱。
今夜這家做得比較嫩綠,因為水牛芝士都是一磚一磚在裡面,試過另外幾家都是溶芝士煮在裡頭,看出來是鴨屎綠的顏色,有時造得還真挺難看的。
一家三口的對話——
「這碟東西很難看的!」大塊面無表情的說。
「我很醜但我很美味啊。」
「人家又要說妳專是喜歡吃這種怪東西。」我說。
「我就是有這樣的父母,會陪我吃這醜怪的食物嘛。」
所以,有孩子的父母們,要孩子不偏吃;先要自己有所犧牲的。然後將來準會聽到你的孩子親口說:「我好幸福,因為我有這樣的父母。」這句就是最大的回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