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緻 BEE (神戶寶莉阿姨)

追求每天生活中一點別緻


1 則迴響

關西追楓遊—神戶訪友(續)

「妳是需要購物嗎?我記得妳上次說要在這個商場裡買浴巾。」智子還記著我上次在怨,大塊急著接我走,我結果沒時間去她區裡大商場裡買那幾條看上的大浴巾。「去吃茶的話,我們得先去買東西,我架小車出去。」

「買東西事少啦,別忙著,要不,買點甜品回來,在家裡吃茶也一樣啊。」

「是是是。」

見智子有個最大問題,她會一直忘記她現在不能令自己太累;然後,大家都太興奮,太多事情想一起去辦,又可能到我忘了我的忽然興起念頭,結果讓她忙壞了。

「如果我們去丹生太太家裡,妳介意嗎?」我沒會意她問題,有時日本人太多顧慮人的規矩或言語,我還是搞不懂在英語中或港式文化中,我是該答什麼。「我為什麼要介意?」

「哦,是啊。」看!智子也是總在這些迷思中。

然後,在相約好時間,車子停到丹生太太家住區時,我才省起:「噢!糟糕!我沒有準備禮物啦!」

「哦!是啊!」再一次,我們又進入了這些文化差異的疑惑裡。「應該不要緊啦,我跟她很好朋友,我們平常都給大家互相買禮物太多,妳這不要緊啦。」我扁著嘴巴,我知這是智子給我安慰,作為在日本過訪人家家裡,這是很要不得的粗魯舉動。時間上匆忙,這刻也實在顧不得的。

這是我第二次見識依山坡而建的小幢式住宅,第一次相類的,是在巴黎。這排排屋,都是依著山斜,所以,每一家都能有樓梯旁的入口大門,就是沒有停車位罷了。入口玄關會有斜的樓底天花,上接就是上樓上的樓梯。樓下都是睡房,樓上的起坐廳,同一般小房子型不同,也就只有日本人習慣的房子高度,才能造就這種安排,樓下的樓底明顯矮多了。

我還沒有到可以隨意在人家裡拍照的熟絡,作客要有作客儀態,我跟著上了樓上的起坐間,一列落地玻璃高起向外,採光很好,放著L兩列沙發,一邊是丹生太太的工作間,她是位室內設計公司的管理人。工作間旁邊的牆明顯貼著女兒的作品;這是所有家裡有喜歡藝術的女兒,媽媽的標準設套。

丹生小姐是我第一次見面,卻比我預想中熱情有禮,她媽媽很認真介紹她為著我們來臨,親自沖的茶。這類親子分享我從前很少會細致討論到,其實我的對孩子的教育很大來自日本人教育的啟發。像這樣的安排,從前我們港人家庭會常做,但父母很少會刻意提到;例如,每一年過年,我都會待在廚房裡幫忙沖茶、煎糕。父母將這視為待客禮儀基本,室裡女兒必須這樣做,但也不會很著意地向來客介紹:「這茶和這些糕點都是女兒親手準備,很辛苦了她。」同樣的事,現今再沒幾個家庭會做,因為怕且都是家傭來辦。

可是,日本人會怎樣做?大家還沒沒有坐下,丹生太太會說:「來!試試我們家小丹生特別為大家沖的茶啊,她好雀踴見見大家呢。」丹生小姐也不會怯怯懦懦的,會一直微笑著在旁邊;等大家很專意的呷上一口茶:「好喝呢,辛苦妳啦。」她雖然紅著臉,但會有禮地笑著回應。

她還為我專誠準備了她近作一些手繪,轉印了成明信片送我。她比藍藍小兩三歲,言談間難免偶露出不知應對,向媽媽求助,抓不出懂的英語句子回應…但不閃躲,大大方方的。

549c0cfc-dc47-4001-98d1-0a56227b2926

今次在丹生太太主場,她信心多了,她說了很多英語跟我對談。原來她這一年努力練兵,認真地去學英語,為的是可以跟我交談、跟我通訊。當聽到這話時,也很感動。先不去認為日本朋友這樣做是否客氣話,明明只不過是學英語而踫巧遇上我,我別太天真去相信;但她確實為了跟我再見面時可以輕鬆地三方交互談天而努力著。

她一直每隔十來分鐘就說:「幹嗎今次只這麼短時間相聚,我好想跟妳一起做做手工,多談一點,跟你去一下那些手作市集啊…我有個朋友是手作達人哪,想和你一起去她工作室見見他呢…」然後,我說:「我是有打算春來時,會再過來一次,這次,我會待在智子家裡久一點,我們就多聚吧。」「啊,太好了,是啊,一定要,一定要。」

因為約了回頭在元町接回兩劍閨密,也實在怕她倆迷了路;黃昏前,離開丹生家。

智子在車裡說:「丹生一直很介意她沒法寫妳英語電郵,跟妳交不上朋友,這年學英語超努力的呢。」就當我以為是我是一廂情願,把腳步收回;殊沒想過,另一方,日本人,為著應合我,努力學習外語,還生怕再見面太快,見面時她外語還不夠好,要加快腳步…而我呢?丟失了的日文,一去不復回,還根本沒太大心思去把舊觀回復的打算。

小人之心,著實是小人之志。

然後,回港後,接連收到丹生的感謝相見,問候與賀年的電郵。

別緻呀別緻,妳那些熱情都丟到九天嗎?

日本,教我如何能不友愛?那裡越來越多真心待我的朋友。


發表留言

關西追楓遊—神戶訪友

好像很久沒有寫遊記,久得像快要把自己的部落格都丟到腦後,久得連藍藍都說:「媽妳好像好幾次出遊都再沒記過一篇了。」

是的,好像沒太大意慾寫文章了。

生活的時鐘被切斷成小碎片,在家工作有在家工作的煩惱;一天在十多小時不斷轉換身份,然後,上郵局、去銀行、上市場、家居清潔(時間表太亂,鐘點也幫不上忙)、瀏網店也要分公事、家居、食用…等等。

而最大影響寫文章的,是——快樂。我曾經說過,生活上沒不如意事,就再沒有寫文章的衝動。可是,生活平淡是福。

這幾個月中,也忙著外遊,其中關西一遊,雖然地方都是我多年中去過很多趟(比在港去南丫島這類地方竟然還要多)。對於遊記,可能沒什麼值得一寫,但感受卻是很多;多得雖然用人生一些年才能反覆消化。

要記的事自然多,只是那些都是很刻骨的,記不記文,在腦褪化前都應該忘掉不了。

今早,偏想先記一件相遇事。

神戶這地方,2017年我來了三次,都為著去看望一下智子。去年年初新春時,她初跟病魔博鬥,我過去在她家裡待了好幾天。她一個好朋友專誠也過訪,智子將我介紹給她認識,就叫她丹生太太吧。

智子說我跟丹生太太有很多相似地方,working mom,喜歡小東西,喜歡做手工,喜歡佈置家裡,只有一個獨生女,女兒都愛藝術…

第一次見面,在智子家;丹生太太英文幾乎都不太懂,見面寒喧我的日文還能派用場,可是,一個下午談下去,智子可吃力了;在病中的她要替我們當翻譯。我和丹生太太所談的話題涉獵太多,尤其談到剛在選科的丹生小姐希望唸藝術,作為有望女成龍的一般小家庭媽媽該如何決定、自處、支持、調整心態……那時,藍藍剛開始唸多媒體藝術科,我自己也是摸石過河,大家分享一下慰寂一下還可,說是分享也沒什麼可分享。不過,只得一個獨女的媽媽,最大需要只不過是找個大家都有共同心態想法彼此和應一下、確定一下、共鳴一下也就很足夠;畢竟女兒是心肝塊肉,她要決定做什麼,媽媽又能拿她如何。

丹生太太為見面,早上親手造了盒意大利蛋白酥 Meringues,又手造了個小布鳥掛飾送我。那一個下午,就像智子說,有點累,但難得快樂!

2016-02-04-16-35-36.jpg

之後,我給丹生太太寫過兩封電郵,她也沒回;我在小人之心的想:「嗯,大抵那天她只是客氣客氣吧,文化差異,有時也不能一廂情願可以成為跨萬里的朋友。」這事我也沒有跟智子說,免她在病榻中還得掛念我這些事,又或教她失望了。

今次帶著兩個閨蜜遊關西,事前已經商議,行程無論如何走,我都想在神戶停一下。這兩年盡我所能,能夠停神戶,我都希望可以去見見智子,一天是一天,一個晚飯也就一個晚飯,能聚就聚。幾十年交情,來到這年頭,身邊好友都不易見面,她來到生命在博鬥時,每次跟我說:「B-chan,見著妳我都覺得好開心,我覺得要努力,下次見面妳帶我一起去玩。」我心都好痛;想到早年我是小妹時,她天天帶著我去開會、去午飯、假期調換我帶著她出去四處遊訪香港。我認識日本,也全因為她,每天跟我說著日本的過去、現在。

閨密知道我想法,都在努力替我構想行程怎麼靠鄰在關西範圍,讓我有週日全日安心陪智子去。這天清晨,我在兩位閨密還在睡夢中就起,一個人帶著聖誕松去探望,竟然踫巧智子在神社晨禱完回家時(為了早一點見到我,她這天不等媽媽完成神社工作駕車送她回家去,改為乘巴士),在巴士中相遇,她聲音好高,在日本公眾地方我從未見過她這樣高聲說話,她異常興奮,就像我從前在日本總是忘記肅靜,說話聲不自覺在高,她會笑著皺眉提我:「小聲點,B-chan!」

我自買了麵包在她家裡烤熱,我們做了咖啡;我倆最愛這些時候,每次在她家裡住,大家最能專心傾談就是這個時候。我就像個鄰居著的老朋友,智子丈夫下樓來笑著說:「哦,是B-chan,來了啊。」「買了些麵包,你也來吃。要咖啡?」「妳還造了麵包啊?」「才不哪,我住酒店哪,怎造麵包,都是在車站買的,合吃的嗎?」「妳就是什麼都會造,我不懷疑你會造麵包。哦,那家的,嗯,好吃,妳也總是很會買。」「B-chan已經像住在神戶很久啦,比我還懂地方。」……

阿裡旺旺圖片20171231120832

【小插曲】帶著這個聖誕松掛飾去智子家,的士司機聽到我是外地人日語口音,又帶著一束花不是花的東西,就問起我這樣早起要去哪裡。我說是探望朋友,就把我停在那巴士站就可以。他聽見那個巴士路線去的不是旅遊區,很擔心我去錯,連忙打去總台細問那路線要去的方向,又怕我記錯巴士站位置,先停在附近安全處,叫我等一下,他丟下車跑去站頭看了確定才讓我下車。要不是我能聽懂他所為,我會不會就擔心他不知在做什麼呢?要濫收嗎?(他是先停了錶,收了費,才自己下車去的)。日本的司機有時可愛得令人疑惑,又或者說,香港人是不是太慣於先以「對方為賊心」來衡量人?下車時,松枝掉下一些葉碎在車座上,我連忙在撿,司機先生開著門在等我,以為我是跌了什麼重要東西。我說:「不好意思,這弄髒了你車。」他卻說:「不要緊,讓我來好了,這些是有香味的吧,那很好很好的。」

像這像對話,總是在智子家裡起居間裡響著。有時候,連我都錯覺,我根本就是住在她隔壁。

「你看,B-chan給我帶了這個聖誕松,好香啊!」「妳在香港帶過來啊?!」「今次的在.這裡的花店買的,不過,我應該可以造得比這個好,哈哈。」「是啊。但這個好香…」智子將整個頭埋在那朿聖誕松去。

「啊呀,我省起了,我得撥電話給丹生太太,我跟她說妳來了,她說今天要跟妳聚一下,看是我們出去吃個茶還是去她家怎樣。」智子忽然想起,然後很忙碌去策劃。我或許該說:「妳會弄得自己很累,不要忙著這個嘛,我也只是偷這個白天來見見妳,見不見外人也不重要啦。」但見她很興奮地去相約,我又不好意思,只好隨她……

(續)

 


發表留言

英倫遊:Room in designer’s home

拼图 nina home能在這次旅程認識 Nina 是我們一個幸運。 這讓我相信在一個不認識的國度裡,有個人很願意打開雙手,等你到步,體驗幾天東西文化的交流和交往;這是 Nina 的家,她說,她在大概八年前時置入這個單位,當時只不過約價30萬英磅;可是現在這區已住滿了,房子售價已經超過了45萬英磅 (折港幣大概590萬)。

這小居成為了她和新婚丈夫的甜蜜窩。她是個室內設計師,這幾週,忙得快瘋掉,因為正值英國的設計師月,很多不同的業內展覽和活動,卻偏偏合作多年的工作團隊中的有位好夥伴要離隊。

而又踫巧我們母女倆的到步,就是男屋主出差了。Nina 的忙碌,變得她在家裡的時間極少,夜返,期間的週末,她還早已答應了她父母去家裡的小牧場渡週末。於是,這也好,我們交換了角色,我和藍藍停留在她家的時間比她還要多,有個晚上,我造了嚮螺片雞湯,結果,我臨時充任了這家裡的媽媽; Nina 回來發現我留給她的晚餐和湯,感動得不得了。

她丈夫是位電影製作人,家裡四週都堆放著各式各類的設計參考書。於是,我清早起床、晚上睡不了、造早餐造晚飯,都挑上一兩本翻著。

住在 Nina 家這星期,感覺就像在自己家裡一樣,她的佈置、她廚房裡的設備、洗衣乾衣、關門窗、收拾檯面……甚至食材香料的放置都跟我自己家裡好相似。我的熟用程度、藍藍清潔還原的方式;都讓 Nina 很詫異又很舒適。

她在一個剛週五跟好友clubbing完畢,決定短訊我她不回家睡了,然後次日早上,她從房間出來,見到我們已經吃過了早餐,洗好了放原處;她說:「我今日04:00趕回來,卻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倫敦橋上看到日出。」只睡了四小時的她揉著眼:「我很少接待香港人,中國人也比較少;可是啊,跟妳之間就好像認識很久,只是很多年沒見的好友一樣。我完全放心把房子交給妳。」之後,我們各有各趕出去週我們預訂的週末節目了。

我們之後去了巴黎,隔上一天就會見到她的電郵短訊問我們慣不慣,有沒有迷路?看著她的關注,心裡好感動。

因為在 Portobello Road 的週末市場買了一大套琉璃古董茶具,也買了一套銀茶具;不能帶著去巴黎,於是把大行李寄存了在Nina 那裡,回程那日先回去打包再出機場。 Nina 怕我們時間趕,反而主動把我們大行李加上那大盒易碎品,早上扛回她 Charing Cross 的辦公室,午飯又替我們扛過去 Waterloo;唉!這真不好意思,她那麼一個小個子,卻替我們煩這麼的兩件大東西。

Nina——真的是我見的英國人之中,小個子的漂亮女生。她說:「是啊!我們整家人都是小個子的,我就更是最小的一個。妳的身型看來很標準,我喜歡妳這個高度。」哈哈哈!是啊,我到了英國變得小了,就連藍藍也說,在英國,她好矮啊。

記述這篇,自然要為 Nina 作個推薦;但我會加注:如果只一心想渡假,最好有人提供一切服務,平常不太喜歡或不太懂,甚至不太想在假期中外人花很多時間交往的;Home Stay 並不適合;四字之,非誠勿擾,免得大家擔負一重責任的枷鎖。

簡述幾項需要注意的:

  • 留意或預先了解一下host 的生活時鐘和習慣
  • 要盡力保持 host 家居原狀
  • 真誠分享;我們是過客,那卻是 host 的家;尊重為大

 


有興趣知更多 airbnb 訂住宿,可按入:http://www.airbnb.com.hk

 


1 則迴響

英倫遊:Home Stay Hither Green

以往長旅程的親子自助遊,我都選了有當地好友居住的作為目的地;事實上,自助親子遊其中一個重大目的,是要讓孩子認識當地朋友、他們的家庭成員、居家生活文化。我覺得這樣的旅程比看名勝景色對孩子的學習,更為重要。

今次遊英國,沒有常聯絡的親友在那裡;加上,煎煎炸炸的西菜,會令來自火星的藍藍因為上火,而很快就出現身體很多不良反應,於是企圖在酒店訂房網找些可煮食的居室租用;卻發現了幾個 home stay 網站:

housetrip.com

londonhomestay.org

Airbnb.com

而就那麼湊巧,看到一個名為 Room in Designer’s Home 的地方,於是我開始跟 host Nina 通訊,告訴她我和我女兒希望入住她的地方。

那是她家裡,地點就在 London Bridge 那邊,由London Bridge 乘快線火車會有兩個站,車程約15分鐘 (火車班數不算很頻繁,一般到車站趕上接下來最先開出的,都大概15分鐘) 地點是比較偏遠一點,不過,倒是雅致寧靜。

Nina 知道藍藍唸Visual Arts,知道我的工作也多多少少跟藝術設計有關,覺得很高興,很主動為我們提議遊玩的好地方,在出發前的兩週,我們幾乎隔上一天就會在電郵中談談。

那個小區名叫 Hilther Green,整個小鎮都是住宅的獨立小屋;由Heathrow Airport 過去,縱然有 Nina 的指引,我們也算善自助遊者,卻也著實幾經艱辛,才能到達。

2014-05-25 06.56.00

Airport Express 到達 Paddington Station,要下去轉 Underground;可是,Underground 卻還沒有開門服務!

2014-05-25 07.13.19

提著大行李的朋友要注意,英國的 underground 站,不是每一個都備有電梯,又或電梯處可能並不算很方便去月台的路程。畢竟這些 tube 已經老了。

2014-05-25 07.45.43

Waterloo 是個大交通樞紐站。

2014-05-25 07.47.44

Waterloo 站裡還保留著古蹟

10369179_10201317833622886_4831451956089877020_n

就位在 Hilther Green 出站的正當兒,有一幢這樣標著 Station Hotel 的酒吧;就是因為我們沒有留意它是一家酒吧,不是酒店,於是害我們錯過了 Nina 指引的方向。

在清晨推著大小行李,在小區裡兜來兜去後,終於都給 我們找到了。

在清晨推著大小行李,在小區裡兜來兜去後,終於都給
我們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