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緻 BEE (神戶寶莉阿姨)

追求每天生活中一點別緻


發表留言

故友留給我的和服要動手改造了

故友Tomoko 結婚時的和服外罩衣(羽織)(因為是禮服式,其實簡單說,也是一件和服);用的是一幅很漂亮的絲料,而且是我們之間一個難明的默契顏色;所以當大家分享各自結婚照時,她就說:「我早就覺得妳也會好喜歡這件。」

然後在她走之前一直記掛,要夫君和媽媽緊記要把這件和服交我手,就說:「無論怎麼用也好,我就知道只有妳有能力好好的使用它。就留著,也是個紀念。」這樣的留言,無疑也是一份無言的重壓。

一直不知道怎麼處理,穿著,袖子對我來說太短了。而且這顏色,我的適齡早就過了。要裁開,怎麼裁?造什麼的…實在無法可施。當日帶了回港,自然今日也帶了回來。跟林太討意見,說想過改動少許,整件當浴袍也好家常服也好,可行嗎?林太說這是絲,每次要手洗,這想法不好。

林太給我看她把一套改成兩件平常穿著,建議我也做類似的。說是看來不難明,但要動剪,我怕最後又心硬不了。

結果她先動剪解體,然後說眼不好了,難以整套完成(因為要保留和服本質,很多縫合必須手縫)。今日去聽她講學,討論改款細節、尺吋;我幫忙完成全拆件(將已變黃變舊的絲裡全拆)。

最後議決,我負責手縫上身部份的埋邊。她負責下身給我重新設計成半截裙。

好吧,big project, kick off!


1 則迴響

蘿蔔糕

這麼些年來,大家都對蘿蔔糕各有各叫法——

我指的是英文名稱。

最早見到人用,可能係 Radish Cake;大概是80年代中後期,香港人流行起不再在家裡蒸糕,而改在一些糕品店預訂一年的過年糕品。

沒幾,各大連鎖酒家的盛世,就展開每年糕品業務收益爭奪戰,最激烈時代應該是九十年代中時候所正式起動;那些每天都上酒樓喝茶的闊太、退休長糧人仕、每早都在酒樓忙著跟股市寶對吃點心的投機者、以及商業區每日帶同公司上下去午飯的大孖沙或公司高層……到時到候就成為酒樓各員工賣糕券的目標對象。

看多了那些糕券上旁邊小注的英文,誰也沒多大注意用的英語對不對位。

再來到在家研究烹飪成為時尚的一零年代接上二零年代,在網上平台,大家都對糕品之中似乎是最花心思和最多變化的蘿蔔糕有偏愛,而且都將自家製的相片及製法公開,也更愛將其換上更親切的假名,如「Robert Go」、「Robert Ko」「羅拔高」……各出奇謀,將蘿蔔糕喚成愛人一樣。

來到近年,似乎出現了一個正名——Turnip Cake

看有這篇,覺得這說法不錯;也開始見很多包裝及報導都開始轉用這個名字。

身邊好多朋友都已經不能滿足於外面所造的蘿蔔糕,而改為無論怎麼忙都嘗試造自己心儀的一盤蘿蔔糕,同家人分享最合口味的。

今年我也造了三盆蘿蔔糕、一盤薑汁黑糖年糕,與一盤栗子紅豆糕。

有關我造的蘿蔔糕食譜,可參考早兩年文章《鼎盛蘿蔔糕》造法
在前一篇《我的金玉滿堂—桂花薑汁黑糖年糕》已經記錄過這糕的製法

吃吃了幾十年媽媽自家造的各式賀年糕品,今年媽媽不再適宜造糕,做女兒的就只好承襲了,雖然造的跟媽媽的不能相比,自已家裡人吃,就別有一種情味吧。


發表留言

Mini Garden Tea Gift Set

如果我說:「英式下午茶元祖級的亮點,其實不只在於茶點架上的甜品。」相信有好多人會不屑;尤其自從世界愛上精研甜品製作和設計。

但我是認真的討論,說的是這種下午茶的最重點處。

我們從英式下午茶的來源處重溫——

貴族仕女們的社交、穿衣的配搭、茶點的配組和設計、茶壺茶杯的品味、選茶的濃度、香氣、茗感……

慢著,好像真的有樣事物,必須存在又總沒被提及;有它才有以上各項。

背景和氣氛——

對了,大家應該意會到我想說的是花園。

這一夜,朋友千里迢迢拿著大堆重甸甸的攝影工具,秉夜偷時間入來大西北區域,給我送他伙伴親手造的蛋糕,請我試食;當然還有他的本人親手生產的冰滴咖啡;匆匆一聚,結果還不好彩,踫上公路有交通麻煩,幾乎就把他濟在公路,後面要趕辦的事情都給阻住……

而我卻,因為太晚,肚子沒空,沒機會品嚐;接著次日又在外忙了一整天;終於在夜闌未眠時,驟然想起,被我困在冰櫃裡的——

深夜,打開來;不特別餓,不過也還給精致的包裝和濃濃心意打動。

Silian.wong.bakery 的mini garden 小蛋糕
Africa Penguin 的冰滴咖啡

然後,有夠後悔的感覺上泛。

抱歉抱歉,沒能趕在它最優美狀態時品嚐!
感謝感謝,遠道而來的盛情!

這文當然是為推薦!

Basil Lime Cheesecake,送禮人叮囑要把小瓶在養著的 basil (小小一株九層塔,插回去那件可愛的小蛋糕上去引發味道。

用匙切下一口,味覺裡清清淡淡的,有回味的。感覺這款應該屬於初夏的小花園裡,靜靜的賞著花,花裡夾有香草味道那剎。

就讓怕熱的人來抓夏天尾巴(喂!都立冬啦!造夢真不會分時候)。


發表留言

自家式薄餅

家附近的超市常常有意大利家庭冰櫃裝薄餅特價促銷,而又偏偏總是留下「馬格莉達 margarita pizza」最不為人喜;我和藍藍則獨對這口味鍾愛,於是常可冷手執熱煎堆,雙買優惠,把冰櫃塞個滿。

然後,忽然想起早買了的薄餅底還沒動工;食用期都快到。這天颱風妮坦剛走,留下半日非官方特別假;我們決定 home pizza 下。

一盒有兩個底,就做兩個截然不同的味道。

先檢視一下家裡有什麼材料:

雞脾菇、蕃茄、煙腩肉、粟米、罐裝菠蘿,莎樂美香腸片、橄欖、紅椒碎

墨西哥莎莎醬、羅勒醬、英式芥茉醬、茄膏、墨西哥辣芝士醬、卡夫奇妙醬

黑胡椒羊奶芝士、松露水牛芝士、全羊奶芝士

決定分成一個墨西哥辣、一個夏威夷式。

10402910_10153903502246896_4952020450513062954_n

一家三口的口味全包羅!


發表留言

薄荷牛柳粒配翠玉瓜沙律。香茅蝦

夏日炎炎,很自然就會想起在泰國渡假,吃些什麼?

今晚就做個泰式晚餐吧!

冬陰公,

薄荷牛柳粒配翠玉瓜沙律,

香茅蝦,

泰式雞肉炒河,

野苺奇異果乳酪冰,

與,咸檸七。

唔——泰惹味!

13680962_10153891255571896_7974868319389856482_n

午後只顧著跟朋友談天,遲了去市場,沒有好的新鮮大蝦;做冬陰公不好看。凍肉店慫恿我買他們凍肉庫裡收著的澳洲大蝦,說肉質很厚,爽口。驟看,蝦不連頭和尾都比一把廚用剪刀那般長,做冬陰公好像又誇張了點。不過,受不過他們一唱一和,買了四隻。

沒有小甜蔗,只好轉用香茅,以蝦滑,加入碎煙肉,意大利香草;味道也香。

薄荷牛柳粒配翠玉瓜沙律

材料:

  • 牛柳方粒約十粒
  • 翠玉瓜一隻小角切
  • 新鮮薄荷葉選大片四棵,約20-25片
  • 洋蔥半個幼切
  • 蒜子四顆切薄片
  • 紅椒兩隻切薄片

醬料:

  • 魚露 – 2湯匙
  • 椰棕糖 – 1湯匙
  • 鮮檸檬汁 – 2湯匙

造法:

  1. 將牛柳粒輕輕薄煎,放涼。
  2. 翠玉瓜用熱水烚熟,或烤一下,或在乾煎鍋上煎烤(我這次為方便,選用最後者)。
  3. 備沙律盤,先放入翠玉瓜,上鋪一半薄荷葉,再依次序放上牛柳粒,餘下另一半薄荷葉、洋蔥、辣椒。
  4. 吃前倒上醬汁。

 


發表留言

胡椒香草豆腐雞肉餅配黑糖檸檬香茅特飲

前幾天,看到一個西菜料理的影片分享:

PressLogic – Cookeys食譜字典  video: 【開心share】芝心豆腐雞肉丸 配自製千島醬.

查看完整食譜:http://cookeys.presslogic.com/2016/06/22/article/4004/

今日經過街市豆品店想起,就買了幾磚滑豆腐試試造。

教學的份量對於我家大塊來說太少了,我將之倍化;誰知豆腐量預多了,搓不成丸子,只好壓扁了造肉餅。又因為想起今昨的是中湯,於是臨時決定不放入芝士,而轉換變為中式。

我加入了碎紅椒、加多了黑胡椒份量;雖然賣相還有待改進,不過味道相當好,這味做菜老人小孩最合適 (辣度視乎個別家庭習慣)。我下次會,加入粟米,試試改良一下,應該可以更好。街市鮮豆腐水份高,也許下次改用百福凍豆腐,看效果是否更好。

造多了,索性分了給鄰居,大家都開心。

我呢,在香煎時已經忍不住撲鼻香味;結果一口氣吃了兩塊,當下午茶。

話明是下午茶,當然不能少了飲品。

前兩日經過草本店見香茅,已經決定要造香茅特飲。這款在芭堤雅Rock’s Hotel 登記入住時直接在大堂櫃檯遞給我們的歡迎特飲 (Welcome Drink) 一飲難忘,夏日消暑,真的太美妙!

20160727_184935-1

黑糖檸檬香茅特飲

材料與造法:

  1. 香茅,買了$10有四條,放入1.5L清水,加入黑糖,,滾起熄火。
  2. 涼好加入一個檸檬的汁,冰了就成。

按網上資料:香茅具有消腫止痛、舒風除濕、理氣化痰、對健胃,助消脹氣利消化。也能緩解咳嗽喉嚨不適。所以深受泰國人喜愛用於各種食療美膳。


發表留言

櫻桃甜酒小西瓜

近年的小西瓜特別可人;每次見到都忍不住買一個。

以前家裡買大西瓜,總是切成一大片的;媽媽會教我們搞笑的刨西瓜,吃的滿嘴滿臉都是西瓜水,很髒,但很快樂。

後來媽媽比較閒下來,我們就變得很嬌縱,她會預先把整個西瓜都切方丁;這方法工夫多,賣相好,大家也不自覺的吃多了。但就不再有那種吃西瓜狂態的任性快樂。

也許是回不去從前的,大家都成年人,總不能為吃塊水果都搞得上半身粘粘甜甜的。

這日,我用一個小西瓜,第一晚就刮出肉球,混入早前家釀的櫻桃酒一匙,把裡面的櫻桃舀出幾顆加入;再配上罐頭什果。又可愛又簡單。

這配搭夠做兩晚甜品,於是次日,我配上雪糕球。

西瓜,真的太好配搭。花一點小心思,快樂可以很簡單。

melon desserts.jpg


1 則迴響

奇味雞煲

過去的隆冬,認識多年的好友 Winnie Yeung 在 Facebook 一個食譜的分享群組裡發佈了她改良過的混醬麻辣雞煲的心得。

我一直覺得這種近年紅透湛港澳的,三五好友圍到一起就嚷要去吃一個的辣雞煲。我吃過兩次,味道是好,但看來配料工序都多,而且店裡吃的,味精都多得令我即時頭痛。所以,我根本未想過要再吃。

但大塊卻嚷過三兩次想去吃。於是見到 Winnie 分享的,就試試自己在家裡造。

這日,大塊休假,我們興致勃勃的,專程去買個瓦罅,就讓這味我引用家附近小館命名的「奇味雞煲」來名之;為這晚夫婦倆撐檯腳。大塊舉起大姆指大讚好味!還笑說要列入別緻私房菜的菜譜中去。

20160510_195206_副本.jpg

【材料】

醃雞醬料(一隻雞份量):

柱候醬 2湯匙
海鮮醬 1湯匙
蠔油 1湯匙
老抽 2茶匙
醬油 2茶匙(萬字)
麻辣醬 1茶匙(小辣)(川霸子)
生粉 2茶匙
糖 3茶匙
麻油 、酒、花椒粉 適量
 
配料:
用大量配料,份量隨意
薑、蒜頭、洋蔥、乾蔥頭、紅乾椒仔,唐芹、芫茜、花椒油
 
【造法】
1) 雞斬件洗淨抹乾,用醃雞醬料醃30分鐘,備用
2) 用鑊落油爆香所有配料,芫茜除外
3) 爆至聞到香味才落雞,兜兩兜轉中火,加蓋焗兩分鐘
4) 把雞反轉,兜兩兜,再加蓋焗至雞七成熟(大約2-3分鐘),加入唐芹段及花椒油,拌勻,再焗多兩分鐘,這時雞應該已經熟了。
5) 把雞移至已加熱的沙煲/瓦煲,加入大量芫茜,加蓋即成。(如吃完雞煲之後隨即火鍋的話,把雞直接移至火鍋煲便可)
 
註:
1) 切記全程都不用加水,否則雞會鞋。
2) 想雞滑不可焗太耐,雞較易熟。
3) 要留意,因醬料易燶
4) 麻辣程度自己調校:
想麻~加花椒油
想辣~加麻辣醬
5) 這川霸子麻辣醬似乎是靈魂,我試過用其他麻辣醬或辣椒醬,但味道完全唔係嗰回事。
 
(以上是 Winnie 原稿)但我沒有用唐芹,沒有用萬字醬油,改了普通生抽。沒用麻辣醬,改用了759賣的蒜蓉豆瓣醬。對我來說微辣,但下次再若是我夫婦倆吃的話,會嘗試加入辣霸,讓麻辣更到點。


發表留言

春園花花環

早前一篇《尤加利葉乾花環》後,我不單把完成品掛了在家門上,還把它掛到我博,這個小窩入門頂框了。

好友們都讚好,說要來我小工作室學學。這要學不難,但準備卻要費些功夫。

上週末見反正要替媽媽買備拜山用鮮花,也順道去花墟買些尤加利葉;把閨蜜約在家裡作這個習作。乾花一時間沒花藝室所存放的種類繁多;我早一星期已嘗試在家裡趕製乾花,但因為新手,有些花枝太幼花蕾太小,乾了後太過容易散開。可是大頭的鮮花,如玫瑰;放花環又似乎不夠小花可愛趣致。

2016-03-19 21.59.56_副本.jpg

這些黃梅天,平常三四天可以乾透的小花,竟然一星期都還是沒完全乾得透。於是,我跟閨蜜說;這天可能乾花不夠,只好在我工作室存著的一些手造絲花裝飾吧。

2016-03-22 17.26.47_副本.jpg

結果,意料之外,我們一天裡造了——

2016-03-26 23.01.58_副本.jpg

藍藍說:「來個奧運花環吧!」

其實製作這些花環,的確很個人化;就是材料也是那麼些的,各人拼配的、手法、喜歡的色配、排位、形狀也會有自己特色,這也是手藝最好玩的事。

mimi wreath.jpg

閨蜜好滿意地捧著兩個作品回家,自己掛一個,送一個給她妹妹。

餘下一枝插在花瓶,渡了兩天假期回來,忍不下手,把它也造一個,不過,今次不能作圓的。

DSC_3974_副本.jpg

不過,誰說花環必須是正圓的?扁扁的,像眼睛,一樣可愛。

花環,用的是鮮製乾的天然花朵,天然的形狀,就是可愛。

媽媽問:「造那麼多個花環用來做什麼?」送人呀,我從來不送貴重禮物,都送我親手造的作品。她也挑了個回家去。

 


發表留言

朱古力麵包布甸

之前試造《麪包布甸》的確好好味,但嫌太濕,外觀不夠好。

於是今次重新試另一個食譜:

  • 白麵包 (用隔了一日,比較乾身更好) 4片
  • 全脂牛奶 150g
  • 雞蛋 2隻
  • 奶油忌廉 Whipped Cream 70g
  • 原蔗糖 40g
  • 鮮香草 Vanilla 刮碎少量/ 香草精油 2 滴
  • 谷古粉 隨量
  • 提子乾 隨量
  • 玉桂粉 隨量
  • 植物軟牛油 少量

造法:

  1. 將白麵包剪方粒,隨意放入烤盤內。(我使用的是10″ x 5″ 的矩型烤盤)
  2. 將牛油塗在麵包,加入提子乾,攪勻。
  3. 將蛋打勻,將牛奶、奶油、蔗糖、香草、谷古粉加入,拌勻。倒入烤盤內浸著麵包塊。
  4. 灑上玉桂粉
  5. 烤爐預熱後,放入烤盤,180度,30分鐘。

 

今次賣相很好,輕甜不會再膩,麵包面有脆內裡香軟。

2016-03-21 18.40.30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