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在酒店接受管理訓練,在前堂部服務期間,大堂經理時常利用胡適先生的讀書方法——
五到:口到。手到。眼到。心到。耳到
有關胡適先生提倡這讀書方法的文存,可參看【無量湖】的有關胡適文存:讀書(一)
引用在酒店前堂的服務,口、手、眼、心、耳;自然與個自兒讀書所用的有所分別。
- 口到:是見到客人要主動叫人。
- 手到:自然是要動手去做,做前台的就是動手去查資料,去把客人查詢的問題寫下,把替客人找到的資料用寫,給客人解釋。
- 眼到:是要看著客人說話。
- 心到:當然就是要用心。
- 耳到:也自然就是要耹聽。
這種「五到」,刻了在腦海;後來在不同職場的工作環境中,都引用在管理上緊記自律規條。
今日就這樣重提,好像很過時的事情,可是,也就因為太多新一代管理,太過依賴器材,電子化資訊;就連自己都變成了跟機械資訊台無異。
就像今日在九龍某大型商場的詢問台,我問那坐在那裡幾乎成石像的女服務員:「請問X城酒家在哪裡?」因為這X城酒家在手機電子地圖是顯示XX坊,我們已經在XX坊範圍裡,可是在裡面兜了兩圈,也沒見到有關的指示牌或廣告牌之類。
女服務員冷冷抬眼答:「在美食城裡。」
剛才所經過的每一處不見有「美食城」之類的地方,也沒有印象見到這樣的招牌或指示。「那麼美食城在哪?」
「在巴士站樓上。」
我這第二個問題,相信已經非常明顯,我並非這區的熟人;可是,這位服務員在答時,面色已經有點「已答」的冷淡。手沒抬過,身更加沒有動過,就像一尊發聲機器人無異。
我也很無癮,但問了第三題:「那巴士站在哪?」
在這看來,她按我問的沒錯,我再問她也有再答呀。不答你才是沒禮貌沒合乎崗位要求呀。然而,做了跟做得好不好,做得優秀不優秀;都是有層次分別的。
在這樣崗位裡,為商場裡客人提供資訊服務本來就是基本職責。她這算——做了。
但如果在客人問時,她微笑,耹聽,然後用比較仔細的指引說:「這X城酒家是在後面另一幢樓叫美食城的樓上X樓,由這側面扶手電梯上路面,步出商場會見到對面有個巴士站,上蓋就是美食城。」這樣算——做得好。
以酒店大堂的要求水平,客人迎面而來時,她會站起來,點頭微笑,問「有什麼可以幫忙?」然後在第二條問題時就意識面前客人根本不熟環境,順手拿出小紙和筆,在上面簡單畫個街道圖,邊畫邊解說。這就是用齊「五到」。這樣才算——做得優秀。
香港現時的酒店業前堂,都沒幾處能保持到這優秀的服務層次;因為大家早已忘記有這個需要。
2016年2月,我在日本京都,預約了一個影樓,我們一行三人連大行李箱,原想叫的士直停到影樓門前,的士司機甚至為求查証地址及駕車路線,撥過電話過去影樓跟影樓經理對話過;可惜,的士司機還是不懂把車駛入斜路轉入小區而停錯了在大路,讓我們人連行李完全迷路,不知所措。清晨行李箱在住宅為主的寧靜小區裡拉著就會發出擾人響聲,我們不敢太貿然在街上亂兜路找著。
轉角路上有家小商務酒店,我連忙跑入去請他們前堂員工幫忙。櫃台前本來在忙著服務幾個客人;但因為見我來得好急忙,前台立即有服務員一完成手頭那位客人,就轉過來看我是什麼急事。當然我也很有禮抱歉打擾,需要幫忙。那服務員聽我問題後,知道我是遊客,但他也不知道我問的那家影樓,表示也要利用電腦搜尋我需要資料,然後,他拿出紙把資料抄下,用酒店給客人用的附近街道圖,用箭嘴替我畫好由出酒店後的步行路線和方向。
這就是優秀的服務態度;我並非酒店的客人,他們跟影樓沒有合作,他們對於自己也沒即時把握的資訊沒有拒我於門外。他們在可以調動的空間,急來客之先,解來客之難。
當然,酒店有權要求我排隊,也有權告訴我他們幫不了我,這不是他們責任範圍;幫了我沒見得我會記得這酒店名字,也不得見就為酒店提昇了什麼收益。可是,前台的服務就該是這樣。
如果一個商場咨詢台,坐著個一動不打算一動,不用心去聆聽問題,沒上心留意周圍或來人的需要,不動手,只憑發聲以最簡短句當是回答;那的確只比一台查詢機械多了點人體功能——吃睡拉。
圖片來源:thenewinquiry.com
我會說,要我坐在那裡由早到晚裝一尊石像,我寧願在客人來到面前時,借機會動一動,站起來活動活動!表示熱情,表示友善,表示樂在其中;這樣工作才能有一點樂趣。裝石像,又要不能睡著,枯坐八小時,這樣的工作還是人做的嗎,不是自製比死難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