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緻 BEE (神戶寶莉阿姨)

追求每天生活中一點別緻


發表留言

朗豪酒店裡的好地方 Alibi

工作上認識的新朋友邀請我相伴參加一個試酒晚會,先給我看了一段餐廳的推廣片子——

被吸引了!

Langham Place 的 Alibi

試他們新派創意美食為次,跟這位很特別的朋友談天多了解為實;對於位處全九龍最人流旺的熱點朗豪坊,確實有過一刻猶豫……年關近,那邊人潮可不是玩的。

但這個場地就是較早一年比較常到的一處喝酒談天的地方,變得如何了?倒是很想去看個究竟!

這晚意外地,見到很多外藉人仕;而且所遇的幾乎佔半都……竟會說流利粵語;真不得了!看來遠離中環地區後,我倒見識了很多駐港外國人的真實生活語言能力。

這是晚餐時份,午飯是偷了空跟女兒早吃了;於是,一杯香檳灌下,氣泡更是胃裡翻騰;顧不得身旁朋友,溜了開去,專注地吃喝起來;形象嘛,沒所謂了呀,這可是旺角嘛,又不是中環;就自我安慰中;反正我見現場大家都吃得很起勁!

這地方打正旗號是以 urban bar & chic place;一改以往在酒店裡的 bar 風格,不止於一個很重點的、環繞狀的大吧檯;不限於新鮮生蠔……還竟然推出很多特式的雞尾酒小食。(印象中,那吧檯位置格局反而好像沒怎麼變了。) 最大賣點是座椅;不再統一,不再賣整齊設計風格,轉賣時尚多風格卻和諧,人窩入去舒適的,也多選擇,不喜歡窩沙發組太矮,可以坐單獨的、簡潔線條但寬寬的椅子,總之各適其式;反正誰要去酒吧還要坐得像在咖啡室中那樣?

不過,在這裡,一位今晚負責為我介紹來自埃塞俄比亞的咖啡的女服務員;跟我閒談起,她其實原先是在這酒店裡當餐飲部接線生的。嗯,這麼個可人兒躲在機房中接電話太可惜;我即時想起從前在酒店裡工作時的兩位同樣整天躲在後勤辦公室裡接電話的女同事,除了那項甜美聲音是她們專業,真人也是相當漂亮可人。面前女郎正在介紹咖啡耶,女人人家幹麼在想遠時美女又看著眼前美女發著呆!忙攝回心神受教,這款埃塞俄比亞的咖啡,呷第一口竟然幾沒咖啡味的,來的是一口花的清香;面前女郎已經解說:「這款咖啡特別處,是沒以往一般的只求濃洌的固有咖啡香,咖啡的味道在後頭,先行的是一種花香氣,特別適合女仕。」好,讓我來寫寫味覺神經的反應:新熱杯淺聞,是一種茶花香,顏色也不濃,咖啡厚度亦絕非平常咖啡的厚身啡顏色,反而更像威士忌酒。呷第一口,最先味蕾只能感受春末混花香,有點草原氣息;接下在喉際才回有咖啡味道,由淡入常;再呷,溫度減了,咖啡的香味加上之前一呷餘香,才悠長回盪,輕輕柔柔;絕對是女仕那柔柔然、悠悠然的神韻。再聞豆香,竟然是帶有較濃的硬果實夾雜幾朵小野花的香氣;如果用來製成室內香薰,應也能成生活小趣。

因為說座椅,才把咖啡先說;其實它倒是整晚的句號,很完美!而且,為我整晚吃的喝的幾杯包住了餘韻,在下面兩小時,我一直有一種輕飄飄的微醉調調。

就說回頭,吃喝的各有特式,挑了幾款在酡意與交談之間還記得拍照的,其實有好些也值得再去發掘!一於約好兩位知己,過些天再去一趟,這趟是閨密的,應該別有饒意!

alibi 1

這夜選的兩款芝士都屬於我喜愛列,Gorgonzola 更是我熟悉的,而來自西班牙北部的Idiazabal 是新嚐,邊皮有點微脆,是一種煙燻的味道,很好,配手工啤酒Samuel Smith 的老麥啤酒 Oatmeal Stout 感覺果然有趣,不過對我來說,還是煙燻的火腿總是最吸引。

Puro 是Sparkling Rose,我們都統稱香檳,我個人覺得味道不算很突出,但它的顏色,那淡粉橙紅色的泡沫一定很叫女人迷惑;還有開它有特定的一個方式——是把瓶子倒轉,在水裡開的。要看,去開它一瓶,請吧員表演來看看嘛!

當然網上早有啦,也可以先來看看這個。有趣吧!

 


發表留言

不一樣的彌敦道

黃傘運動後第一次到旺角去,正是旺角變成亂角那天——網上不斷傳出旺角街頭出現大量不知來歷的,堪似內地遊客,但竟然在街上向示威者動粗鬧事,甚至襲擊示威人仕,或以非禮女途人,搶東西等,挑釁在場人仕反擊,引起推撞打鬭的開端日;我僥幸在三時多途經,還是平靜時,離開了。

那日,沒有打算拍照,眼前所見的其實已很忙,人很多,各懷目的的眼光令我倍加緊張;一個人在那區出現,人生與財物安全,我把自己當成去現場視察,示威人仕是否都如報章上所說的有秩序與自律。

結果,來電都催著我快離開;我只能快速地在旁觀看過就離開。只能說,每天從好友們 Facebook 上看他們在現場拍攝的照片,現場也果真如實,並沒兩樣,只是在畫面上加入了現場聲音,活生生了印象。

10月11日中午,再去了一趟,今次示威範圍縮小了,就在上海商業銀行和匯豐銀行前的十字路,彌敦道上那兩段被封還沒有正式清出,但已經把雜物集起來了。

卻也正因為這樣,在不談這場政治運動話題下,我想用另一個角度去看今日眼前的旺角。

我在這個城市活了四十多年,是個土生土長的港生,祖上有址的祖墳上數七代,太祖生活據地就正正是在油旺區;我還是第一次,見到旺角彌敦道最熱鬧一段完全靜下來——沒有車,大道上任我漫遊。

這感覺既陌生又熟悉;遠在童年的記憶中,彌敦道上車還不多,夜晚人靜,在爸媽手裡拖著小手的日子,我們會很容易地穿梭彌敦道之間的大馬路;兩旁的店舖我幾乎都能數出來;就趁我記憶還清,這篇也好當成我一些遙遠碎片重組吧!

新興大廈滿滿的是夜總會,小孩子自然不能去,六歲時爸爸帶過我和媽媽去愛群歌廳聽徐小鳳的演唱,那年弟弟在襁褓中;因為都是娛樂場所,大廈外總有很多大花牌和霓虹燈;小孩子不懂,每次經過都會盯著閃閃的燈不眨眼睛。

新興大廈那路前後,和對面都是大酒樓;都是媽媽和那些太太們聚面殺時間,甚至很多時我會把功課攤出來做好的地方。通常做完功課,媽媽都會帶著我去逛逛百貨公司;記憶中除了後來長大了還在營運的先施、永安、中藝、裕華國貨;幾家常去的,早在70後期褪色的有美美、人人、大大、平價市場…

由那年頭至今,旺角都有著一種與別不同的韻味。珠寶飾品及所有貴價物品、豪華的、最時尚的都匯集這裡。日與夜,有著兩類不同的人流,消費都集中在這段路上;週末一家大小都來這裡購物,情緒高漲,放眼四處都是一家樂聚天倫的景象;平日夜裡;生意人、風流情事、也儘在這區裡發生。九龍區住的家庭,總會在彌敦道上識幾間相熟的店舖、照面打招呼問好的鄰里、業務常往來的客戶買手;感情千絲萬縷,切不斷,理不完。

每個大節日,也是這街道上最繁華多姿的時候,上世紀已經蜚聲國際的密集霓虹招牌成為香港的活標誌;聲色犬馬,璀燦喧鬧都不足以把整個旺角描術出來。隨著發展,近十年,我們的彌敦道變成了「人潮嚴重密集的街道」在行人路上,早已不能邁開步伐,身邊總是擠著人,在彌敦道上走,變成游流,而不再是漫遊。

每次踏足旺角,我都有點感嘆;因為我的確,曾經,很享受、很歡愉、很悠閒、無牽掛無顧慮、非常放鬆……地踏跳著玩鬧著走路;那記憶雖遠,但非常清析。那是我十歲前每一天總有一個時段徘徊過的街道。

很久很久沒有過的感覺,我以為這生再不可能!

但這日,我可以,我人站在彌敦道最繁忙的大路上!

所以當很多人在看到旺角示威人仕把火鍋、乒乓球檯、床墊……等搬到這大路上,一邊示威一邊在享受這真正的臨時人民大笪地特別狀況的晚上,縱論道理是不該,但也機會難逢;我完全可以理解可以體諒。當然,我們都不能任性,那些會導致其他附帶問題,的確不適宜;示威人仕次日修正,把那些不該存在的東西拆走,是理;但那晚動作,是情——情就自是情有可原。

人民大笪地,在這個發展了幾十年的大城市中徹底消失了,年輕一代有聽過大笪地嗎?如果每年有那麼一晚,在彌敦道上讓市民隨意地在那裡走走、躺躺、跟街坊鄰里都隨意談談天,聊聊事;賞月的賞月,散步的散步;這情景多浪漫美麗與和諧!

在這個幾百萬人居住的小城市,還有每日往來的幾萬內地遊客和頻常往來的自由行同胞……

政府會願意見到這樣嗎?在法、在理,這就是名正言順的非法聚會,然後抬出一連串可能發生的危險、危機、引發的可能暴亂、社會不法行為……

我也許在說的,已經老得近三十年裡,早已變得沒可能再出現的歷史,自由地把一個街角闢用為慢活的地方,這種感覺近年尤其地嚴重壓抑;佔領旺角而在街頭出現那種同抗外敵,同享街坊樂的感情一下子衝破了圍牆,激湧出來的。

就是在提醒我們的政府,你把香港原居的人都逼到窮巷裡、死角裡生活,我們——香港人,需要得回我們原有應有的生活空間!

collage mongkok umbrella revolution

相信這旺角區黃傘運動場,很快被完全拆走;彌敦道又會極速回復原狀;然後我們都會極端懷念這個難得的機會。在這一個層面,我們也許感謝政府導引這場運動,來給我們有這麼個一刻去感受不一樣的彌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