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緻 BEE

追求每天生活中一點別緻


發表留言

張師奶一家看「阿盧製作」之《俠盜張師奶》

一家三口去看舞台劇,好像在過去幾年中都沒有發生過的事情。今日專程提早到會場,已預計會見著很久沒有機會會過面的盧俊豪;因為今日的劇是他的「阿盧製作」之《俠盜張師奶》。

我今日狀態實在有點不濟,不過,一般假期我都總是因為睡

得比平常日子多,又一個星期累積的疲倦,忽然鬆懈了下來;就像藍藍也發現的:「媽媽,妳假期裡、旅程中,總是水腫得有點嚇人。」

早前看阿盧主演的《科學怪人》,因為事前沒有細心看過劇的介紹,於是看到他出場前一陣又驚又喜;只是那日完場太晚,元朗劇院的工作人員甚至使用不算很溫和的語氣一直催趕著觀眾匆匆離開場地;於是找阿盧聚一下的機會沒了。

今日為的是遷就我家也號稱「張師奶」的大塊去,順道當成慶祝他生日,就挑了這個日間場次。 我對文化中心劇場有一份難言的好感;一到步,踫上阿盧,聚一下久別重逢:「這個少女就是當年跟你們入營玩了一日夜,蹲在地上亂畫的那個小娃娃。」

「哇,轉眼間這麼大了!」
是,轉眼間,跟他們這一群中英演員,結緣都十多年;時間飛逝!

早就在 Facebook 看過劇照,現代資訊,在這事上看來就是壞處;我這刻看來對場景失了一份驚喜感。《俠盜張師奶》主角是張先生夫婦,喜鬧劇,說的是城市物價騰貴,升斗市民被逼趕上了盜劫的路,工人罷工躺鐵路控訴交通加價,警員慨嘆生活折人服從命令日做夜做直如一頭狗,就連師奶們都在超市集體起事,在超市搜搶東西;張師奶為怕一生忠直的老公責備,於是一個謊言蓋另一個謊言,謊話越說越大,於是兩對夫婦加兩個警員扣成一堆錯摸。整個劇對白流暢抵死,背景草根簡樸,活像生活中的夫婦,身邊鄰居一樣無異。於是激起無限共鳴,在場無論男女老幼都笑得打跌。

前半場節奏明快,觀眾很快就進入狀態。要不是我身旁的伯伯身邊像傳呼機響了好幾次,還帶著一大袋東西發出我最怕的腥臭氣;我應該會更加享受著這劇。中場只好跟大塊調個位置,原來,大塊的位子正正對著台中,就見完場謝幕時,林澤群(群仔)怕是記得我早前說過是來慶祝我家「張師奶」生日,直誤會了那個「張師奶」就是我,直衝著我說「生日快樂」。

幸好,完場後,群仔還是出來跟我聚了一刻;讓我家「張師奶」親自解釋一下他這個名號的來源。

「我家張師奶」或許笑得比較含蓄(別怪他,只能怪他本來就娶了個跟台上演張師奶的女主角相近表現的女人回家,一對十八年,見台上的都已經不知好氣還是好笑) ,但一齣劇能叫「我家兩個女人」笑得得人仰馬翻,肯定已經夠令這個週日值回票價!

俠盜張師奶


此文原記於 mysinablog 別緻BEE | 07/06/10, 01:30 AM

重記網友留言:

最初認識盧俊豪,是看「人間有情」,他演梁蘇記遮廠的二少爺。

[引用] | 作者 chris | 07/06/10 08:59 AM
哈,是啊! 他早前在中演文藝復興時代科學家依然年輕俊悄一如人間有惰呀
[引用版主回覆] | 作者 別緻BEE | 07/06/10 21:35 PM


發表留言

中英劇團《科學怪人》

雖然一直有留意中英劇團 2009-2010 年度壓軸劇《科學怪人》的製作花絮,每日經過尖東港鐵長廊都認不住向那廣告燈箱望了再望。

但導演 Edmond、中英、以及整個劇台前幕後,在這劇才開始的半場,已經給我和藍藍所帶來的震撼力,竟還是那樣澎湃!

SDC17874

一到場,就踫上導演 Edmond,怎麼可以放過機會跟他合照。

三個小時的劇,只有中場十五分鐘的休息;換言之,上半場是一半小時!在很多話劇來說才那麼個全場兩小時完成;這個半小時是一個相當長的時段。可是,我兩連動也沒動過一下。一開場已經是那麼具吸引力,引帶出的好奇心竟是那樣強烈。 下半場更加是一幕比一幕叫人被壓得有點透不過氣的沉重。

活動的台景,在多面轉動和合拼接上轉換出不同場景;幾乎是中英的特色。也可以說是多年來緊扣著我的誘力。可是,劇中一段追打怪人的混戰場面;我已經按不住,向身旁的女兒,提醒道:「能夠有這樣的高台活動佈景設計,一大班演員及工作人員練習走位,在緊張的劇情中推動著叫喊著互相奔跑著,還有上面追打而在幾座在動的佈景台上跨來穿插過去,全港可能只有中英和香港話劇團能夠有這樣能耐……」

藍藍,算是吃中英EIT奶長大,從還不夠資格進入正式劇場看話劇 (非兒童劇,不招待六歲以下兒童),就恃著長得高大,命她進場時不要揚聲,四歲裝作六歲;由一開始就是看中英那些艱澀難明的劇目,看不懂不要緊,就教她看佈景、看服裝;能吸收多少就多少。

在她成長中,出現過一段空白期;除出兒童音樂劇,其他的劇作都沒有太大興趣。這可能是成長中的上下不接期;直至幾年前,勉強陪同爸爸媽媽一同去看中英的《鍊金術》,那些在劇場中心吹到觀眾的面上的黃沙,刮起了她暗藏在腦海中瑣瑣碎碎的話劇記憶片段;彷彿那一天那一劇完畢後,她忽然懂了——在觀劇後的連想、反思、討論;發掘劇背後的原著故事——《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然後,在往後很多忽然而來的生活討論上,我們已不難發現這些年來給她的舞台劇教育,並不是針沒大海,相反,早已不經不覺間,完完全全滲入了她的思想。

今夜的《科學怪人》來得太合時;就在藍藍進入人生探討及反思人生哲理的青年階,擊準了她們那種愛、生命、追求、迷失、創造、排斥、毀滅……的探奇和定位間。

劇是一個完美的整體,台前幕後在花絮中提到的十一個月努力,我想每個在座的觀眾都會覺得這實在太值得了!

是我十幾年來看話劇以來最令我有澎湃的感動和震撼,那看著每一個小節中,都清析地看到台前幕後每個成員都全力付出,目標一致,為一個完美而盡其完美的一個整體。一齣充滿電影感、把影象在投射中帶出更多更多科學進步所帶來道德的種種衝擊。

無論演員的演技、劇的節奏、服裝設計的精巧、台景的多變、音樂的震撼力、劇本的張力……每一個小部份,都能看出它的不凡,它的力量。

我會說,若還能在明日場次買到票的,有過打算看這劇的人,且千萬千萬別要錯過!

錯過了這個完美,會絕對是一件憾事!

由劇畢踏出場來,我已經立定決心,期待它的重演,期待下一次,我會再挑一個更好位置,呼召更多好友,約在一起一同去再看一次!


後序:此文原記於 別緻BEE | 11/04/10, 01:53 AM


發表留言

中英劇團之《威尼斯商人》

與女兒看罷 30-10-2010 葵青劇院的晚上7:30pm場 愚見。

72535_452882381895_724906895_5551835_4499581_n

見演員們唸台詞都未臻完美,要加油呢!不過那些台詞真的高難度;無可否認,陳均潤先生寫這類翻譯原著真的獨步,現今未見其右,這也是我最喜歡看中英 大製作原因之一;不過今次有些位置似乎真的有點偏長,例如各個寶箱內的打油詩。(可能近日被TVB「公主駕到」這類劇的氾濫押韻轟炸,已有點納悶。)感覺 劇裡太多超長台詞,演員們都顯得好緊張,也越唸越急的情況,我是坐控制台前,中後段的台詞實在有點吃力。

19300001024098134801828798711

然而,正如我之一直熱愛中英作品,因為整體水準依然相當高,總不會叫人失望。台景要讚(雖然在中英來說,這只算大不算難的,我相信。),服裝要讚,我留意到有四位服裝人員,的確見到服裝的複雜程度。要讚其華麗又有創意,縷空的效果不落慣常繁贅,看來更加活潑。

阿盧的 Antonio 同 Edmond 的 Shykock 都入型入格。 (私下給阿盧的:風采依然,俊朗如舊,呵呵!)給 Edmond 私下的留了在 Facebook 這裡不重複。

Tony 演 Bassanio 一角,加了沉厚內斂,不像從前我看 Tony 的其他演出,很有點尖銳化個人表演,但今次不但沒有被忽略或減了氣派,相反更沉實;這個狀態的 Tony 反而是我較喜歡看的 (啊,剛發現我的確向來很少提及看 Tony 作品的觀感呢,其實也一直有留意著的)。

第一次正式看舞台的魯文傑,很意外跟中英的步伐很和諧,只是對白節拍可能還要微調一下。要讚那些互動性的反應,敏銳佻皮,在各個角色中仍很搶鏡,可愛的丑角。

演 Portia 的王曉怡,戲路看來一直在拓闊中,幾齣不同的戲劇中都演出很大差異的年齡;觀乎成熟的、聰慧的就是她本門正宗,所以後場法庭中,所有人都給她壓下去了,她 的聲線常令我想起中英前演員「大口」。不過,在飾演淘氣時似乎未能抓得很準的那頑皮態;還有 Portia 的驚世美貌還沒有出來呢,曉怡不妨加點勁,讓傾國傾城的美麗在自信的眼波裡盡情流瀉。

演 Jessica 的胡麗英,是我由上次看《孤寒鬼》後很留意的演員,但今次還沒有大驚喜,除出她頸項上的閃閃鑽石鍊,跟那身服裝有些少點格格不入,是不是有特別原因要表達的我還沒領會到呢!

20120624_180724_qufzKmNGRF_p


此文原記於:別緻BEE | 30/10/10, 15:57 PM


發表留言

中英劇團的「相約星期二」與老教授探討生命和愛

看畢「相約星期二」,感覺就是,為什麼好友說她一直哭呢?

我反而笑的很多,鍾景輝教授 (King Sir) 的每句話,反在或多或少地勾起我一點笑意。 不過,在場的周圍也的確一直隱隱聽到大家的吸鼻聲。

就在中場後不久,前面的人從手袋裡翻出一包紙巾,向身邊的正坐在我前頭的女仕遞過去。
而我,就在慕理教授死前,跟明哲那些相約的星期二;那老教授人生最後一次在生相約的星期二時;我眼角也失守了;大顆眼淚熱辣辣的滾了出來,流過我那牽著的仍然在笑的嘴角。

慕里教授由一開始就對他的學生明哲說過:「我們要瞭解死亡,可是,重點卻不在於死亡,而是在瞭解上。」這句話牽起了整個劇帶出的意題;我們的人生不是在為悲愴那總會出現的死亡,而是應該瞭解它的意義,就在它的來臨前,好好地善待那因它而來為它而終的——生命。

瞭解了,就不再害怕,再不驚懼;無論是什麼時候要來,心裡已經備好,備好的意思,就在死亡只不過是一段旅程的終結;旅程最重要的不是要走多少的路,而卻是當 中有沒有見過最好的風景,體驗過最親切的民情,交過最知音的知己好友。 換言之,只要精彩過,何時要轉入新旅程,又何妨呢!

教授:「只要你 還是在前進著,誰又會希罕重回到從前去;少年時代真的那麼好嗎?那總是會搞出一大堆問題來,小小的事情自己都不能掌握得好,卻惹來大堆煩惱!可是,我們從 當中走過就能學會。拒絕接受老是很辛苦的,像跟自己進行角力拉据……落葉是在活到生命盡頭,才能綻放出最燦爛的色彩。」

「你知道窗外有什麼嗎?我雖然不能走動,但我卻能從窗看到外面的花、看到青草地、看到芙蓉樹;可是你呢?明哲,在這裡走過十幾次,卻還沒好好看過它們。」正在暴跳如雷的明哲如醍醐灌頂。

我也是,那天好友 Elsa來訪,讚美我辦公室外望出去香港公園一片青蔥,眺望維多利亞山頂,那裡有我很美很甜蜜的浪漫回憶;可是,我又曾有多少時候回頭在我背面的窗望出去,享受一下?

我們整天只管著營營役役,一頭栽入忙忙忙,整天盲盲盲的過活;然後把所有事看成世界末日,統統都不稱心、不如意,生活又黑又灰沉,生命變成負擔。 死重的負纍,把我們都壓得頭再抬不起,心眼也盲。

沒想過要去給愛,也不能算在愛中,更不懂得去享受被愛。

慕里教授說:「人生的喪禮很可悲;此悲非為失去一個生命的悲哀,而是那個人在死了後才能知道他在他在曾經愛過的人們心裡有多重要,死了躺在那裡才能收到人們 給他的讚美;可是他死了,根本就聽不到。」所以,為愛的人而愛,為愛的人坦白所愛,為他人於自己投放過的愛而感謝讚美,珍惜還能有能力去愛,有能力去感受 愛,作個小小愛的行動回報、說句感謝愛的說話……其實,也都需要及時。

教授:「……當我再不能聽,而你再不能說話的時候,我們又該如何去溝通?其實很簡單,只要我手去緊握著你手,讓愛我們身體中對流而過……」感受;其實甚至不一定是用嘴巴說,或是用耳朵聽。

慕里教授說:「我要在最後的歲月,請所有人給我提議墓誌銘……」

我 們中國人的墓碑好像沒什麼「墓誌銘」,有時看電影,會見到男的慨嘆所愛的人最終沒有得到認可名份,而給她在墓碑上補一個。又或為最心愛的人墓碑上加幾個 字,以表示終生愛戀的証明;可是這些都不能算是墓誌銘,而且也許都不是被葬在那裡的死人想要記的。那麼,我將來的墓前又能不能有一句墓誌銘;而我又應該想 寫什麼? 不急不急,或許就從今日開始,留意自己那些倏然而至的靈感,徜若還趕得及在我轉入另一旅程前想到,我也會希望我可以擁有一句簡潔但又能完美地道出我這一生 其實相當不枉。

明哲最初害怕讓太太雅琳跟教授相見:「一個人同時愛上兩個人,如何能讓這兩個人相處對話?一個是一直保存著最原初善美的我,一個是現在我要為生活而扮演大家想見到的我;一對話就會發現這兩個我根本就不是同一個人,這可是個欺騙!」

可是,最終雅琳都跟教授見了面,雅琳還溫柔地為教授唱歌,教授全心全意去感受歌裡的愛——因為愛就能融化一切衝突;因為雅琳愛明哲而愛及教授,同樣教授因為愛明哲而愛及雅琳;他們都在那一刻,融和了在彼此的愛之中。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都存在很多種不同的愛,我從來不贊成將愛去分類;中文字再博大字彙再多,還是蓋不及所有的愛。與其將其標籤分類,倒不如單純地愛就是愛,根本不必細分多寡輕重;愛就說愛,每一刻你想到哪個愛的人,就是愛;去告訴祂、他、她、牠、它;你的愛!

在明哲知道是時候最後告別教授時,他說:「我真的不懂怎去說再見!」教授答:「我們用這個方法吧——說愛你!」「愛你!」

教授:「我們要努力為人締造難忘的快樂回憶,離去不是離去,而是永恆活在每一個我們曾經重視過和關愛過的人們心裡。」施予就是活著!他對明哲說:「以後每個星期二,你還可以來嗎?不過,要帶上一張氈,一份外賣。沒錯,我是說不到的了;可是,我在聽!」

教授:「明哲,人生最美妙之處就是當你很努力地迎合它的安排時,它會以你絕不能預想的方式來回饋你,為你帶來驚喜。」這就是不怨命,以最消極但其實也同時最積極的方式去面對人生,任何旅途上的重重困難,在跨過一重又一重困難時,美好藍天就在前面。

別枉過了人生,讓其精彩璀燦;而且,必須充滿著愛。

(注:以上慕里教授與明哲的對話,是筆者以觀眾所聽過後憑記憶及理解而記述;意記而非字記,如有出入,請見諒!)


後注:這文原記於 http://bgibee.blogspot.hk/ 2010年6月11日 星期五


發表留言

藍藍與話劇

很多好友都知我熱愛舞台劇,看舞台劇的時光絕對比入戲院的時候多出很多。

在我新婚後幾年,尤為熱愛跟大塊去看劇。直到藍藍出生,休養了兩年,復出,繼續活躍看劇。

所以,藍藍自兩歲多就入劇場看話劇,她上過的親子話劇訓練班或工作坊,教過她的老師計有劉浩翔、彭秀慧、詹瑞文、甄詠蓓……可是,她完全沒印象,除了她比其他參加的孩子還小,也因為在她而言,家裡媽媽三朝兩頭也跟她玩這些,只不過換過場地罷了。自然媽媽教的一定更深刻。

看我另一篇文章【扮火

她只記得她長得高,爸爸常常在入場前放她在地面,她舉入比同齡孩子老成,也不在公眾地方吵,尤其是劇院那些氣氛。然後入場人多,爸爸抱起她入場,我 們給她買票子獨坐一位。她看的很專心,從來只有一齣,她偎著我手臂睡去了;其他,她懂與不懂,都看得津津入味;我們約定看劇不談話,先記著,完場在外面一 起討論。

藍藍小時自然記不到,也其實很多不明白。但她會依約。

我跟其他人提起,大家不相信:「不是說五歲孩子才可以進場看嗎?」的確是,但藍藍看的第一齣是在澳門文化中心上演的兒童劇,限制比較寬鬆;之後實齡 三歲已長得跟五歲孩子般,只要穿得老成點,就過關,反正她就是長得高大硬朗。猶好,當年中英劇團中一班演員台前幕後都認得她,知她是「常客」。 現在偶然 有重遇當年中英之友成員,一談話間,大家又記起,這可是很多時間証人啊,因為後來有一本名叫「場內牆外」的舞台劇小月刊,有位記者來找我和藍藍做了個小訪。

讓孩子很早開始接觸舞台劇的不算多但也不少,但早到她那年齡而她又不會在表演中亂吵的很少,而她看的不是兒童劇卻是跟隨著父母看劇,就更罕有;她說。但訪問時,藍藍還不太懂表達,只似懂非懂。

又或許說,到今日她已成長得自己可以去挑選、去分析、去評論了;甚至很多次忽然以非話劇學會會員而出手為學校的話劇製作提意見、加效果、幫補拍攝……當日種下的因,現在才不經意地流露出來。

「我最近跟同學提起我上過的一些暑期訓練課程,大家都呆了,完全沒想到我會受過那些的訓練;我一直覺得妳是很隨便,哪裡踫巧妳有連繫,哪個前輩辦的 什麼活動多了位,就把我丟過去試試玩玩的。我也從來不那麼認真過。原來一說出來,同學都好驚訝。然後,我又發現那些看似無謂的興趣課程,也不是真的很無謂 了。起碼,它們都讓我懂很多演藝製作的過程和需要注意的事情。」

終於今個初夏,我的寶貝口中跟我說出這番話。我除了苦笑反一反眼,還有什麼合適表情?

好了,她上了什麼興趣課?不就是除了上述她從來沒意會過的親子話劇或小孩話劇之外,還有「學校電台DJ訓練」、「小導演訓練兼剪片學習」……這些,被她認為「九唔搭八」的訓練課程嘛!

今日才把這些寫出來,因為我家向來不喜歡太過緊張她學習什麼,那些課程有沒持續資歷發展,也不太著緊她學成什麼;這些本來就是暑期學習班;反正刻意 安排她學游泳,她學了幾個暑假也愛不上,學來學去只學會不太沉下去勉強游前,讓她跟教練小班專教她羽毛球,迄今還是打得一塌糊塗。反而買她繪畫板讓她在暑 假裡隨便亂畫,她畫出了好多個獎項。隨便讓她學學水墨、又隨興學學黏土,上上羊毛氈;她自會發揮出無窮創意。

我想跟各位家長分享的是,孩子學習,很大程度來自他本身的興味,不要由我們去斷定需要,甚至有時連孩子本身在成長中根本就不知有啥需要;但學了的技巧,種子會被存放了在大腦,在合適的年歲、濾化後會出現那種子發芽的成長環境;急不來,也編排不來。

當日括入隨意,才換來今日的意外驚喜——在連我幾乎都同意,以往在她小時候給她「九唔搭八」興趣班投資的同時;她就來送我一個,等同 「媽媽,還是妳有先見之明!」 的讚美。我如何不受之甘飴,這下,是真的不枉了!

5be7006dgde1698e8e057&690


後注:這文原記於 别致BEE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bgibee, 2013-06-01 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