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望好友及她兩頭愛犬,她和的士司機都極力建議我試用文錦渡口岸過境回港。
這口岸,由高遠樓層上遙望過,但從來不知道讓港人通關使用。
的士在口岸外停下,立即有幾人衝上來跟的士司機問價;我只留意到一個女的要去東莞;遠程。從幾個搶的士的乘客看來,這裡沒幾輛出租車經過吧。
沿指示牌入去,只有一條往上電梯,但沒有標示;唯一的標示是指示過境學童的。事實上,在我前面的只有兩個穿校服的孩子和他們的同行家長,都是從香港過境回程的。
靠常識,往上電梯應該是往出境大堂吧。
出境大堂很冷清,佈置也比較像出境碼頭,而不太像其他繁忙的陸路交通總樞的口岸們。港人使用的「e道」是跟國內同胞使用的電子通道是同一列閘機,上面註明「港人使用4-10號閘」。
我在使用「e道」犯了個很不該犯的傻瓜錯誤,我把小行李放在身前,結果那閘機一直沒核對好。不過,若果這發生在羅湖或福田(這下班開始繁忙時間),我後面應該已經有人在破口大罵或指指點點。但這裡因為沒有人,於是兩位海關人員立即過來為我解圍。
清閒的關口對於受慣了羅湖和皇崗口岸那種人擠人的氣氛的來說,實在太可愛。
口岸因為沒打算為大量人流提供服務,閘機到乘接駁巴士處距離都很短,非常簡潔的流程。
電梯下來,就是選乘接駁口岸的巴士,選用的是大型旅遊巴士;前往沙田中心RMB30,上水廣場的RMB15;可使用八達通購票。
不過,這些旅巴可乘載客量有限;這時,隊不算長,但我也等了兩台巴士,平均5-8分鐘開出一台。
就像皇崗口岸過境相仿,到香港相連口岸時,人要連同行李下車,同行的嬰兒車也自然要手攜過境。進了香港口岸,巴士未必是剛才那台,於是乘客會出現焦急,內地同胞的打尖爭上車,自然是常例。
這時那巴士埋站,那巴士行李倉門一打開,一班手持大行李的已經衝著趨上前去放行李,這怪不得他們;在我看慣了國內同胞那種爭先趴頭的搶飯格,這十來個已算很禮讓。不過,他們另一壞習慣就是認為自己站在那行李倉,即車中前段,就等於已同時排了在這個隊位;行李一放轉身就逼上車去,也不管後面原先在排隊一個跟一個上車的人。於是,很自然地,他們把原先很整齊忍耐的隊打散;然後,我身邊無緣無故多了位「裝模作樣的師奶」在扮著排在我前頭。
我行前一步,她立即爭在我前面;這真惹我氣,一連幾次我瞪她,擺擺頭示意她好自動自覺排回去後面,她當我隱形。結果上車前一刻,我把小行李一檔,喝了她一下:「站回去後面!」
她還在裝冤枉,但我已見另一個男仕也正在氣她死命佔進來。
這程車前往上水廣場,車就停在上水廣場下的巴士總站外圍;車上面大多是急不及待要在上水搶購東西的人吧,車子只消在交通燈前停一停,我身邊一群女仕已經忙不迭在探頭張望,對著街上的藥房指著討論。
想起初年到深圳,羅湖商業城也曾有過這樣的畫面;不過那滿眼渴望買買買買的都是港人太太們。那年 1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