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緻 BEE (神戶寶莉阿姨)

追求每天生活中一點別緻


發表留言

神戶探親記:有機蔬果店はつぱや神戶

神戶北町是郊區,這裡買肉買菜買家居什物,平常就只有小區設的大商場裡買,但需要到特別的精品,特別鮮的菜和肉,就得駕車去每個單處,或幾小幢矮樓組成的一個小小路邊售區去。

好友住的小區裡超市雖然大,賣的東西也不少,大概就相等於我們康怡或屯門市中心的 AEON 那樣大小;應用品不缺,但就不會是精品。

這天,好友要去藥房配藥,說會途經一家有機農作物店,賣的蔬果比超市裡多,可以去參觀一下,說不定有些我熟悉的中華菜蔬在那裡可買到。

時已過秋,深冬遠看,仍然山巒滿紅;可見秋葉時份,這裡可以有多楓紅,有多壯觀漂亮。

看著秋葉去買菜,應該很浪漫啊!

autumn mountain.jpg

veggie shop.jpg

菜市場裡,真的很多東西讓我學習——

ロマネスコ Broccolo Romanesco 中文名是寶塔菜,是樣子很古怪但又長得但很有藝術感的椰菜花。原來十六世紀已開始於羅馬種植,日本人愛以意大利菜做法,配意粉,或沙律吃。會因為那些菜花的獨特形狀而產生特別的口感。

 

 

 

莙薘菜,又稱豬乸菜。原產於南歐,公元5世纪由阿拉伯傳入中華地區。葉柄會出現很多顏色,如紅黃樂青橙,甚至粉紅等。 莙薘菜的營養價值非常高,營養主要在於葉片。但味帶苦,所以一般會先炒莖,後放入葉同炒,中華煮食多配蒜或菇類。

 


發表留言

蔬菜籃

上次一個活動上,巧遇本地某報章的一位外籍重員。這位老外說自己是港島半山的土生土長香港人,我微微一笑,回了他這句話:「我才可以說我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

「你們怎麼厘定土生土長這個定義?」嘿!他好像搶白我要問他的問題。不過我答他:「我上算七代都是香港出生及生活的,這算不算?」

「哇噻!真有的!妳還是我第一次遇上的『香港人』耶!」他驚訝不已:「那妳有沒有回去鄉下找根?」

「我沒有鄉下,20歲前沒機會踏足過中國國土;哪能找七代前的祖跡?」

第一次到鄉下地方,是跟旅遊團,我完全是個遊客;看的所謂鄉下地方,都是刻意為港人佈置出來的。但有一樣物事,很深刻!

images (1)

——是掛在樑下的藤籃。

作為一個由知性開始,家裡就有雙門雪櫃的少女來說,這樣一個籃是出現在一個莫名奇妙的地方。

過了很久我才明白這是一個蔬菜籃,不過,我依然只認為鄉下地方沒電沒冰櫃沒廚櫃,隨便抓個籃掛起省地方吧。

事實上——這就是最好的蔬菜存放方法!

這是怎麼說來?(從前我會認為,大抵只有我才這麼愚笨,還是收在心底裡吧,免被笑話。)(小時候每次答我沒有鄉下籍貫,我鄉下就是香港;都會引來四方轟然大笑。不過,現在對於比我更不懂「舊時」的下一代,我覺得這樣分享變得有點意思了。)

416emr9BuCL._SY300_

一籃蔬菜,先挑蕃茄來討論一下。

一般都在市場一口氣買三幾個蕃茄,回家都丟進雪櫃蔬菜格去。原來存放期要增長,並不是這樣的。

蕃茄要放乾爽地方,不能蒙水霧;因為水氣一聚集,就很快會在那位置腐爛了。所以放在乾爽通風的地方最好,存放的地方也講究;要離開地面,也要防止潮濕。所以上圖這種架子,其實真的是很合適的。

香港家居空間小,沒有合適地方放這種架子,雪櫃蔬菜格才是次選;而且,雪櫃中儲存會損壞蕃茄的質感與味道。不過,為什麼我家蕃茄放保鮮蔬菜格的,都還是很容易出現蕃茄表面瘀傷,以為是雪櫃裡放上幾天就是這樣嗎?錯了!

那的確是瘀傷,因為擠到保鮮格裡,蔬菜水果互相擠壓就弄成的;蕃茄皮薄,只要些少擠壓,就很易造成表皮受損,那些部位就會接著開始腐爛。

那麼,怎麼才是最好的存放呢?要不要在牆上裝一列架子,把蕃茄排排放啊;還有個要點,能連著藤的,就讓它連著,這裡蕃茄才會保持新鮮和繼續完熟!

然後,真有一天,在網上看到有位室內設計師,在廚房設計這個啊!(根本就是我那天在想的嘛!)

images

原來這真是個設計啊!看來,我得在廚房中找出一小面牆,把蕃茄排排站好。其實,這樣的牆飾,看來又真的很不錯呢!

(注:以上圖片都是網上搜來,只為方便說明。並不含任何廣告成份)


發表留言

你的孩子會吃你不喜歡吃的食物嗎

有一次跟同事午飯,同事把碟裡的小甘荀全都撥到牛油碟去。

同席一位男同事問:「妳這是一點也不吃的?」我提議這男同事幫忙把這小碟的甘荀代吃掉,不要浪費。

我問這女同事:「那麼,妳兒子也不吃甘荀嗎?」

她說:「不知道,好像也不吃的。」

我又問:「有讓他試過嗎?有沒有把甘荀磨成蓉或弄很可愛的樣子,讓他習慣吃?」我這糾纏不休,一時間令女同事出現尷尬;我見她這樣,只好讓話題撇過。其實,我出自真心的關心;只是一時情急。

對於孩子的偏食,我是有點微慍的。尤其親眼看過好多人在抱怨自己孩子挑飲食,然後又剛才給我看到什麼解釋都是枉然,源頭根本就來自家長本身。

「我不吃自然不會煮給他吃。」聽過這答,這人還算夠坦率;可惜不能因此獲同情分;因為這不是值得鼓勵的。

我不愛吃芝麻糊,但藍藍自小很鍾情小孩子都認為怪色的食物,尤其是黑色;她試過看見人家甜品店前聽見人家說最馳名黑芝麻糊,也不理自己穿著一身白裙子,要求吃。她四歲,吃不完一碗,餵了白裙子一大片黑。作為媽媽當然有過一分鐘很生氣,但回心一想,她沒有因為我說:「不好吧!媽咪不想吃,妳又穿白裙,弄不好搞髒了不好洗……balabala…」而放棄,那她是真的喜歡,而且,她是會爭取,而且她真的好喜歡。好吧,這一碗後,我們協定日後穿白裙時最好避免一下。我跟她說:「媽媽不是很喜歡吃這個,妳愛吃就請儘量吃多點,真的吃不下去才留給媽媽吃完好了,因為我們不能浪費。」

這說,是為著令她明白,因為她堅決喜歡,我才從她,我不為她任性生氣,讓她自己明白任性一次後需要承擔後果 (那天裙子上一直有一灘灰灰的印子),她喜歡的不一定是媽媽喜歡的,我們在互相尊重喜好。

她易上火,外婆保持給她煲不同的湯水,性涼的食品等;涼茶廿四味,她統統骨碌就一口氣喝完,視龜苓膏為恩物,很小已懂分辨幾家涼茶店的龜苓膏味道。幾年前試過在涼茶店前喝廿四味,遇上另一家,女兒的當下就對老爸說:「要我喝這碗東西,我寧願死呀。」她老爸勸了兩句,女兒拉下臉走快步去另一家店。涼茶掌櫃望著藍藍,陪笑:「喝一碗,不需說要死吧,真是!」我們莞爾。

有一次在飲宴中,藍藍很興奮地在餐碟旁檢起飾碟的一棵茜菜,我按住她:「人家還沒有吃完,不得無禮貌。」在旁的人打圓場,替她拿過來她碟上,笑問:「這有趣?」以為她是想拿來玩。誰知她拔下來就放入嘴巴;我只好跟其他人解釋,因為有過一次我給她介紹過茜菜可以清洗嘴巴裡上一個菜的味道,就像法國菜裡吃雪葩的方法那樣;她覺得好玩,就很喜歡吃這些茜菜。席間的大人們都覺得好驚訝,其實沒什麼好驚訝;教孩子吃,也是有趣的故事。

時至今日,她成年了,嘴巴挺尖,但不挑惕;好的吃不好的也會吃,頂多分別在主動多吃還是吃完這餐後說期望明晚吃什麼罷了。對於「怪色」食品嘛;她最愛這款——芝士菠菜咖喱。

今夜這家做得比較嫩綠,因為水牛芝士都是一磚一磚在裡面,試過另外幾家都是溶芝士煮在裡頭,看出來是鴨屎綠的顏色,有時造得還真挺難看的。

一家三口的對話——

「這碟東西很難看的!」大塊面無表情的說。

「我很醜但我很美味啊。」

「人家又要說妳專是喜歡吃這種怪東西。」我說。

「我就是有這樣的父母,會陪我吃這醜怪的食物嘛。」

所以,有孩子的父母們,要孩子不偏吃;先要自己有所犧牲的。然後將來準會聽到你的孩子親口說:「我好幸福,因為我有這樣的父母。」這句就是最大的回報。

10983156_10152819096346896_6097142121837292023_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