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晚,參加了夫家的下一代的一個婚宴;是大塊大姐姐的大兒子小登科了。
迎娶的女生已相戀七年;原來那年介紹我們夫婦認識時,晃眼已是好些年前的事情。
大塊是家裡小兒子,上有幾位哥哥姐姐;在我第一次以大塊女友拜會未來夫家各位時,今晚當新郎官的這個大孩子,才上小學不久。
婚宴前大姐姐這位新奶奶,在娘家趁冬至晚飯,召開家庭會議;為的就是通知各弟妹,這晚兒子婚宴的安排。
這家人向以男丁眾多,過往都是自己以上門親家辦迎親,霎時不慣是大姐姐夫家迎親,大姐自己一時也沒意會,說了老半天,大家才發現今次角色位置都誤會了。
我這個向來是這家裡最小的媳婦,卻也不能避免,多了個「舅婆奶奶」名號。 當然這稱號,現在早已不流行——
只是話說古時,新入門媳婦,正是初歸新袍,等同落地孩兒;被視為家中地位最小的,要服侍尊長們。 入門時就是要受各長輩訓話,在入門斟茶禮,一跪叫人,均以將來孩子的稱呼為稱論;那即是說,新婦本來在閒時可跟夫稱媽媽兄弟為舅父的,在入門新袍斟茶禮時,大衿姐就會代稱舅父為「舅公老爺」,道:「新媳婦向舅公老爺請茶!」如果夫君要稱伯父的,新媳婦就在新袍斟茶禮時,喊句:「新媳婦向伯公老爺請茶!」
現代人婚宴,這斟茶禮,留是留了個傳統,但有否大衿姐在旁侍茶,代這羞答答的新娘子叫各位長輩,就大多被免俗了。
以為當眾面對新媳婦迎面喊我「舅婆奶奶」一名,得以免疫了?
卻誰知早前閃電結婚的另一個侄兒,太太肚裡的孩子下個月就要出生了;呵!這下避無可避,下個月這個新生命將直接稱呼我為「叔婆」。
看著這夜新郎新娘的成長影片中,有一幀是他和妹妹在一棵聖誕樹下,戴著紅的聖誕帽咧著嘴巴笑的孩童樣……
那些年,我新婚,聖誕為孩子們辦聖誕派對;為夫家當年十個侄兒女、姨甥們;那些被我笑稱為小魔怪的孩子們,為他們選禮物,構思遊戲,安排有趣派對餐單。
現在,小魔怪們都長大成人了!我,這個「細舅母」、「孻嬸」,往下就是,等待新一輩的小魔怪們來臨,稱我聲「舅婆」、「叔婆」來啦。
認老?!倒不!加倍保持青春,當個青春叔婆也不錯啊。不過,想起小時候,媽媽總說我對一位「叔婆」總不允喊一聲「叔婆」,無論用什麼甜頭誘之,我都一臉狐疑,緊閉著唇,一聲不響;就猜我認為這位叔婆看上去過份年青,我覺得成年人是在捉弄我的。很快的將來,我可能會見到同樣的狀況?要是如此,這倒反覺有趣吧。